‘壹’ 【世界旅游史作业】地理大发现与欧洲的崛起
经济上: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中 开拓了原材料产地 发现了新的黄金产地(直接硬通货) 增加了资本储备 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伴随着殖民 为开拓了大量市场 实现了产品的迅速销售 为欧洲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直接物质基础
社会制度上: 同时黄金的大量流入欧洲也使得社会上层购买力增加 促进了奢侈品和精密手工业发展 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于此同时黄金购买力降低 结合当时税收体制(地租从实物变成货币) 使得新兴阶级财富相对增加 地主阶级财富相对减少 贵族衰败加速 促进了社会主导阶级的转变
科技上:航海技术和殖民地战争、建设上的需求不断增加 刺激了欧洲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和工程学
文化:欧洲文化传播范围增加 软实力及影响力相对增加 更重要的是欧洲的经济中心西迁 欧洲受亚洲的和阿拉伯的影响力降低 客观上造成了软实力的相对提升……
经济与社会转变大大加速了基本主义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欧洲国家的国力 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可以说有较为直接影响。
再加上这个PPT里面的素材 ,
http://wenku..com/view/f22d85711711cc7931b71646.html
请自己整理。
‘贰’ 地理大发现为那些国家的相继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爱的菇凉,有全世界最倾城的素颜
‘叁’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崛起的两个大国
西班牙 葡萄牙
‘肆’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后哪两个国家首先崛起为世界大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
看《大国崛起》知道的
‘伍’ 《大国崛起》里9个大国崛起的时间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对于你的提问,想先提个看法。所谓“大国崛起”(崛起的“崛”是个动词,是动态的),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间)过程(从兴起到发展再到强盛以至于再后到衰落),不会在某个年代“一下子”崛起。
葡萄牙、西班牙,于16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此后,葡萄牙、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于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当葡萄牙、西班牙在世界称霸的时候。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还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逐渐”这个词很重要)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这里又有一个“日渐”这个词)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翻开了世界近代史的第一页;18 — 19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16—17世纪,英国走向现代。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2)18 — 19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法国。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世,戴高乐,是法国的“光荣”
。
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掀起了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影响了世界。此后,拿破仑一世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拿破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确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并对世界近现代国家作出了立法规范。拿破仑又企图用军事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然而,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德国,漫长的统一之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影响。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日0时)。
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军国主义的迷梦,给其本国和世界受侵略的国家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的强国之旅。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俄国。18世纪初期俄国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国力壮大,跻身欧洲强国行列。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并且,走上扩张的道路。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为人类探索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也一度成为世界强国。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美国。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陆’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后哪个国家首先崛起为世界大国拜托各位了 3Q
葡萄牙,然后是西班牙
‘柒’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西班牙和葡萄牙 工业革命
(3)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捌’ 大国崛起中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的原因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重商主义时期
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是重商主义阶段。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理论,但更是一种实践。重商主义和后来的经济理论相比,尤其是和20世纪以后的经济理论相比,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思想。按照重商主义理论,财富唯一的表现形式是贵金属,简单地说就是金和银。我们都知道金银是货币,它们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的衡量标准或保存手段。可是重商主义把金银看作财富唯一的体现形式,这样一来,任何人要想富有就要拥有更多的金银。但重商主义是讨论国家贫富的一种理论,所以所谓的财富多少,是针对国家而不是针对个人的。
弄到最多的金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实际上无非两个途径,一是经商、贸易,二是暴力抢劫。我们发现在15、16世纪之交,西方有些国家走出国门开始进入海洋,做什么?第一经商,第二掠夺,经商不过瘾就掠夺。
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飘洋过海到处觅宝,结果出现了“地理大发现”。没有地理大发现,我们这个世界还不成为一个“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不同的地方都联系起来了,形成了“世界”,一个世界体系。
地理大发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追求财富,而且财富的概念非常明确,就是贵金属,是金银。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那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尤其是西班牙对所谓新大陆的劫掠极其残暴,充满了血腥。印第安人90%以上被消灭了。为了填补人口空缺,就开始从非洲进口黑奴,这样又造成一种新的类型的商业贸易,即奴隶贸易。这就是在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的情况,西班牙和葡萄牙代表着重商主义的早期阶段。
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最早出现在大国舞台上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其他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在欧洲最早从封建分裂状态中走出来,形成了自己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强大的中央政府。当时,国家统一的形式表现为绝对主义王权(我们过去翻译成“专制王权”),在欧洲所有国家中,这两个国家最早出现这种国家形态。资本主义追求金银财富,绝对主义王权则执行和推动重商主义,两者结合,才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近代以后世界上最早的“大国”。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重商主义是早期重商主义,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抢劫、赤裸裸的争夺。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残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到19世纪两国残存的封建主义因素仍然相当多,因此,它们没有继续发展。
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被一个新兴国家取代,这个国家就是荷兰。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荷兰有一个绰号叫“海上马车夫”,非常贴切地表述了荷兰的特点。什么是马车夫?就是运输队。荷兰人17世纪在世界海洋上到处跑,跑来跑去运输商品,赚取了无数的商业利润。
荷兰通过海上贸易,把重商主义推向比较成熟的阶段。今天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继续使用并且是非常熟悉的许多方式,比如说信贷、金融、簿记等等,都是在荷兰创造或完善的。荷兰创造了早期的信贷制度和金融体系,更重要的是创造了银行——在荷兰之前,人们只知钱庄而不知银行。荷兰的做法是让国家出面来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把欧洲很多闲散的资金吸收到荷兰,积聚起非常雄厚的商业资本。荷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世界强国必须在世界上起金融中心的作用,这个经验为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先例,所以后来的资本主义大国都在不同阶段上充当世界金融的中心,比如英国、美国等。
荷兰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有道理的。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重商主义中,封建因素太多,到荷兰的时代这些残余被清除。荷兰是商人的国家,这和荷兰的历史发展有关。历史上,荷兰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一直到16世纪都是这样。荷兰独立的政治实体是在16世纪才出现的,当时荷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通过解放战争组成独立国家,走上世界舞台。荷兰很早就是一个商人的社会,是商人城市组成的地区。1560年荷兰已经拥有1000多艘商船,是中世纪欧洲最强大的海上强权威尼斯最强盛时商船总数的三倍。到1700年,荷兰拥有1万多艘商船,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当时记载说荷兰沿海布满了港口,港口中停泊着无数船只,桅杆竖立在那儿就好像是树林一样。
‘玖’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
1、葡萄牙的崛起
葡萄牙的成立,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始终不停地为了反抗外来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而不断的抗争、反征服。终于经过两千多年的奋斗,在公元1143年,成立一个面积十万平方米的独立的君主制的国家。
葡萄牙人的基因中有一种如奋不顾身的斗牛士般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这个国家是人民共同奋斗争取独立的国家,所以国王受人民拥戴,人们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于空间的狭小,资源的溃乏,为了生存,这个靠近海边的国家的人们,将眼光投向了大海——大西洋。当时人们将它称为“死亡绿海”,无人可以穿越。
1394年,国王的第三个儿子恩里克出生了,在他12岁时开始接触到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着作——《地理学指南》,于是他从此开始思考并立志于航海事业,希望通过航海使国家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去打通一条新的获取保存食物的香料——胡椒粒的贸易之路。
恩里克成立了有关航海的国家航海学校,为航海建立天文台和图书馆,建立海上引航的灯塔。在他的带领下,征服大海的行程开始启动了。他们改进中国指南针,为远航制造60到80吨重的多桅快速三角帆船,成立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将数学和天文学应用于航海——使航海成为科学。
航海者们从罗卡角出发,不断的进行着征服活动,虽然不断失败,但经验不断在积累,经过21年的奋斗,他们穿越了西部非洲的博哈多尔角,冲破了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从此航海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他们也打开了一条新的贸易之路,他们所需要的物品不断的涌入了葡萄牙,之后的公元1487年7月,航海者迪亚士和他的伙伴们在他们开辟的航路上航行时,无意之间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于是一个新的世界之门向他们敞开,从此亚洲出现在他们面前。由于航海开辟了的新的道路,葡萄牙走在了当时各国的前头,成为一个面积虽小但掌握先进技术的财力雄厚的大国——海上强国。
2、西班牙的崛起
1492年,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带领他的军队攻下了穆斯林信徒统治之下的格拉纳达,收复失地,从此西班牙走完了光复之路,实现了统一。统一的西班牙开始了他们早就准备进行的如葡萄牙般的航海事业。
在刚刚统一后,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就第三次召见了热那亚人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她相信哥伦布,并资助哥伦布开始了他的冒险活动,同时与哥伦布探讨利益分成问题,商定只要哥伦布发现殖民地,可以取得发现地的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免税。
哥伦布出发了,历经了两个多月的航行,向西向西再向西,人们发现了陆地——北美洲巴哈马群岛,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从那一天起,世界的几大块陆地从此连接在了一起。10月12日也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
西班牙开始了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其财富也直线上升。从此,葡萄牙在东,西班牙在西,势力范围达到了全世界,西班牙人成为海上第二强国。
‘拾’ 为什么是葡萄牙开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15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尚鏖战于百年战争,葡萄牙人在亨利王子的组织下探索大西洋非洲海岸,相继发现并占领了亚速尔、佛得角等群岛。地理大发现的帷幕徐徐拉开,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也由此发端。
里斯本大航海纪念碑
葡萄牙与地理大发现
亨利王子是地理大发现早期的旗帜性人物。他领导葡萄牙海外探险四十五年(1415?1460年),拥有最优秀的探险家和航海家,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船队,控制了西非3500公里海岸线,为葡萄牙成为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奠定了基础。
1460年以后,葡萄牙王室以更大规模的资源投入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他们不满足于西非沿海,而向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拓展。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南海岸,大西洋和印度洋航路联通,奥斯曼和威尼斯控制的欧亚商路被突破。欧洲经济贸易中心逐渐转向大西洋,地中海世界无可奈何花落去。
达·伽马
16世纪中前期,葡萄牙的控制范围已触及西太平洋,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也被收入囊中。在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广阔海域内,葡萄牙修建殖民点和军事据点,设立商站,舰队巡航于三大洋,世界的香料、食糖和奴隶贸易一度被葡萄牙垄断,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为什?是人口仅150万的小国葡萄牙开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而非强大的威尼斯、西班牙或其他国家?
从地缘视角看,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之前,威尼斯和热那亚主宰了欧洲最繁荣的地中海贸易,无动力向外探索,欧洲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也基本被汉萨同盟垄断。土地贫瘠、资源有限的葡萄牙人只能向西边和南边的大西洋拓展,而且葡萄牙开始航海事业时,邻国西班牙尚未实现国家统一。
葡萄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民族国家(12世纪),在驱逐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成功收复失地的过程中,葡萄牙人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强化了基督教传统中的扩张精神。宗教热情是葡萄牙以及其后的西班牙海外冒险和殖民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实际上,罗马教皇不但承认葡萄牙对其占领地区的殖民权,还多次呼吁基督教国家支持葡萄牙讨伐异教徒。
葡萄牙殖民下的西非
葡萄牙海外探险最深刻的动力是经济因素。14世纪以后,欧洲从东方大量购入香料和其他奢侈品,贸易增长令欧洲的黄金持续流向东方,而欧洲本来金矿就不多,葡萄牙更是极端缺乏,地理大发现之前葡萄牙的大部分黄金都是从非洲进口。正是对黄金的疯狂追求,驱使葡萄牙探索西非沿海,开辟海路将非洲内地的黄金直接输入欧洲。
亨利王子的个人贡献亦不可或缺。亨利王子终生不娶、献身航海事业的一大动机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诸多杰出人物的典型特征。亨利王子广泛搜集地理、造船、天文、航海、制图等文献资料,创建了第一所航海学院,亲自授课,并聘请地中海地区的专家讲授相关知识,为葡萄牙培养了大量专业熟练的海员,乃至杰出的航海家。
亨利王子晚年,葡萄牙人在阿拉伯独桅三角帆船的基础上,改进建造出两桅和三桅帆船。这种帆船所需海员较少,操纵灵活,质量优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深为航海家所喜。
葡萄牙改进的卡拉维尔船
西班牙崛起与葡西争霸
地理大发现早期,西班牙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摩尔人仍盘踞在南部,因此虽然也濒临大西洋,却并不能全力投入海外探险。不过葡萄牙在海外获取暴利,西班牙也虎视眈眈,1478年的几内亚海战,西班牙败给葡萄牙,后者保住了独霸大西洋和非洲沿岸的地位。西班牙统一并收复全部失地后,大力发展航海事业,与葡萄牙激烈竞争。
1492年10月,哥伦布登上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美洲被欧洲人“发现”,新旧大陆建立起联系,地理大发现达到一个高峰,西班牙也开始了其对美洲数百年的殖民历史。西班牙探索美洲触犯了葡萄牙的全球海上霸权,两国几乎兵戎相见。在教皇的调解下,葡西签订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以佛得角附近为界,瓜分了新世界,确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地理大发现线路图
1521年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环球航行后,地理大发现再达高潮,葡西冲突又起。这次起因于麦哲伦经过的香料群岛,双方各执一词,长期争论不休。趁西班牙在意大利战争中军费告急,葡萄牙花钱签下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条约。在葡萄牙扩展非洲、南亚和东亚的贸易和殖民点的同时,西班牙竭力拓殖拉丁美洲,墨西哥和秘鲁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一部分通过与东亚的贸易流入中国。
卡拉克帆船
葡萄牙人的多桅帆船虽然易于操纵,但货舱太小,不能容纳大量货物,充当远洋贸易主力的卡拉克船笨重缓慢,容易触礁,甚至翻船。16世纪,西班牙大帆船登场,这种帆船拥有多层甲板和三根以上的主桅杆,体积庞大,排水量可达1000吨以上,并能携带重型武器。西班牙大帆船作为远洋商船载货量大,航行稳定,而且改造成战船也极具威力。
西班牙大帆船
国土接壤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竞争霸权,为何直到1580年前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一个原因是两者都处于快速扩张过程中,抢占广袤富饶的“新世界”尚且来不及,自然没有动机消耗资金和人力进行很可能两败俱伤的战争。而且,西班牙深度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并与奥斯曼争夺地中海,无暇收拾葡萄牙。
16世纪中期开始,葡萄牙屡遭奥斯曼帝国和其他伊斯兰国家联合攻击,国势开始走下坡路,大量香料通过葡萄牙人无力控制的陆上贸易路线被运往欧洲。1578年的三王战役,葡萄牙败给摩洛哥,国王被涨潮的河水淹死,军队伤亡惨重。为赎回被俘的数百名贵族,葡萄牙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西班牙趁葡萄牙国力衰落和继承人危机,大举入侵,强行合并了葡萄牙。
本土被征服后,葡萄牙海外的亚速尔群岛仍然负隅顽抗了三年,终于在1583年被西班牙完全占领。西班牙除在欧洲拥有庞大的领地,还占据巴西之外的全部中南美洲以及原属葡萄牙的菲律宾群岛等地,是英国之前的“日不落帝国”。
葡萄牙丧失了霸主地位,但衰落过程是漫长的,17世纪葡萄牙人遭到后起的荷兰和英国攻击,亚洲重要殖民地和港口全数尽失。不过凭借巴西发现的金矿,葡萄牙仍然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直到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
都铎王朝前期,英国开始海上发力
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君主基本不再觊觎欧洲大陆的土地。都铎王朝第一任国王亨利七世在位期间(1485?1509年),地理大发现已经如火如荼,英国改弦更张,开始扶持航海探险并加强海军建设。
1497年,在亨利七世的资助下,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伯特率领18名水手乘坐小帆船,向北大西洋进发。他们最终到达了纽芬兰南岸,这是自维京人后欧洲人第一次登上北美大陆。两年后,卡伯特率5艘帆船,再次远航美洲,不过,卡伯特及其儿子后来的探险并未给英国带来经济利益,他们的贡献是地理意义上的。英国人地理大发现的更多成就在16世纪中叶之后。
约翰·卡伯特
亨利七世一共建造了6艘舰船,其中最大的一艘“伟大的亨利号”重达1500吨,是当时最大的军舰之一。亨利七世其他的重要举措包括建设海军基础设施,比如在朴茨茅斯和格林尼治开辟皇家船坞。
亨利八世登基后王权加强,能调动更多的资源投入海军。亨利八世号称英国“舰队的创始人”,一度拥有86艘战船,其中有47艘自建。第一艘在船舷两侧安装重炮的战船就是英国的“玛丽玫瑰”号,舷侧炮代表海军战术的发展趋势,不过英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英国战舰船员中,步兵仍然占大多数。当时英国的国家财富积累不足,国王征税受到议会的限制,其舰队仍以武装商船为主。
亨利还成立了“海上事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后来皇家海军行政中心海军部的前身。
亨利八世登船
1571年,地中海上发生了一场重要战役——勒班陀海战。以威尼斯为首的基督教神圣同盟舰队大胜奥斯曼帝国海军,威尼斯的衰落暂时延缓了,奥斯曼在地中海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挑战。但是这次战役是旧世界的权力斗争,十七年后的那场海战才关乎新贸易路线和新世界的未来。
勒班陀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