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其研究对象,特征及其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他既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又有地理学的特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② 新文化地理学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文化地理学的出现,以若干里程碑式的代表性着作为标志。例如两位新文化地理学领军人物杰克逊(P. Jackson)和科斯克罗夫(D.
Cosgrove)的着作《意义的地图》、《景观图解》。这些着作虽有振聋发聩的新观点,但是均没有呈现一个完整的文化地理学框架。图1是本研究对新旧文
化地理学研究框架的梳理和整合。
③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认知是什么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和文化学的重要维度, 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 和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承、流布等方面与地理环境内在关系的学科
④ 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
区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地理学概念,是指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文化模式所占据的地理区域,也叫文化区。文化区的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来和20世纪初的西方文化人类学家提出的,目的是用来区分和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文化区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功能的空间单位,是具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复合体。如从世界范围看,人们曾做过8个、11个、12个数量不等的文化区划分;如从中国范围来看,人们又作出进一步的划分,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关陇文化、荆楚文化等文化区划分,这种划分也有多种,诸如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域文化丛书”1991—1995年首批推出的是12种,1998年又增加了12种,“关东文化”在1998年增加之列。
⑤ 文化地理学的概念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布方面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http://61.144.36.8/HJXJ/News_Detail.asp?id=1317
⑥ 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什么
社会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地理学分析空间中的社会现象,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区域分布并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讨人地关系上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区文化景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语言、行为和感应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文化地理学则从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的角度,解释各种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区具有各种区域特征,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社会地理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类不同社会集团的地域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后者则是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学者将社会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内容合称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很早以来,地理学的着作中已注意到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拉采尔的人文地理学代表着作即以人类地理学 命名。在维达尔- 白兰士和白吕纳的人文地理学着作中,也都包含种族和民族地理的内容。不过,现在人种地理学和民族地理虽然仍是介于人种学、民族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研究者则多为人种学和民族学者。
着名理论:
各地的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是重要的地理现象,人文地理学者十分关注。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第一章即论述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I.鲍曼分析了中欧的人口地域分异现象 ,瑞典地理学家 S.德·耶尔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并制出人口分布图。从此,人口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聚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既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也表现人类文化的差异。德国地理学家J.G.科尔最早对聚落作系统的研究,他于1841年发表了《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白吕纳则把房屋这一聚落现象列为人文地理事实的第一纲第一目,包括房屋类型、村落形式、都市位置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此后,聚落地理研究在一些国家形成各自的风格。如德国着重聚落景观,法国重视经济对聚落的影响,英国偏重聚落历史地理,美国则关注白人拓荒者居住问题。聚落地理学形成后,最初包括在其中的城市地理学由于发展迅速,逐渐独立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使得聚落地理学现在实际上是研究乡村聚落地理。以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资源和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乡村地理学也是在聚落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研究内容已超出乡村聚落地理范畴。
⑦ 在概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阐述人文地理学...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 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 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 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 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⑧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框架
文化景观是某一群体利用自然景观的产物。包括不同区域的文化景观差异、形成过程以及形成因素的研究。聚落是组成文化景观的一个主要部分,文化地理学对房屋的形式、布局以及它们同交通、建筑材料、田地类型、自然障碍和自然资源的关系等作了很多研究。
文化是驱动力,自然区是媒介,而文化景观则是结果。在某一特定文化的作用影响下,由于文化本身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文化景观所经历的发展变化则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许最终将达到其发展循环的终点,但随着某种不同外来文化的介入,便开始某一文化景观的更新,或进行某一新的文化附加在原有景观残余之上的演化过程。 区域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文化区则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文化区或地域文化历来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1920年代,文化地理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大学诞生。自此地域文化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文化地理学之父索尔(Carl O. Sauer)从景观入手,分析文化区的特征和范围。地域文化以文化区(cultural region)的概念形式列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5大主题之一。在传统文化地理学中,文化区被划分为形式文化区(formal region)、机能文化区(functional region)和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region)。这些文化区已明显不同于区域地理中的“地域”。例如汉语区为形式文化区,它覆盖了很多传统的地域文化区;再如岭南文化区或美国迪克西(Dixie)文化区作为乡土文化区,比人类学研究的乡土文化单元要大得多。
地球表面盛行一定文化特征的地区。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的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涵,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或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虽然文化地理学的文化概念一般是指物质文化,但如今已包容一定的作为社会集团的文化标记或组成工具的非物质文化。形成语言地理、民俗地理、民族地理、宗教地理等。
以汉语为例,汉语以中原地区为其产生的源地,通过历史上多种形式的文化扩散,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大小不同的汉语文化区。
不同文化区的文化可以通过人口的迁居、战争等形式相互渗透。例如游牧文化区与农耕文化区的文化交流和不同宗教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时这种交流是相互融合的,有时又是冲突的。而文化区重叠时的文化整合,也是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即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如探讨古文化中心的地理环境,近代文化发展与温带气候的关系等。有些学者过于强调环境对文化的作用,如E.亨廷顿强调人类文化进步主要取决于气候,温带气旋区远比地球上其他地区为优越”,认为西欧和北美具有促进文化发达的理想气候。英国的F.马卡姆所着《气候与国力》(1947)中,认为地中海文化从埃及、希腊到罗马,是冰川后退以后几千年气候变迁的结果。这种环境决定论曾为地理学家所抛弃,历史学家也曾不再为人类文明寻找地理的答案。但是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推动和延缓的作用,所以作为影响因素的一个侧面也还是值得研究的。
环境不仅仅指自然地理环境,一定地域或民族的文化是多种环境因素制约的结果,探索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正确掌握该地区或该民族文化特点的形成过程,文化的复杂的传播和扩散影响的范围,它对该地区和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作用程度。
⑨ 论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⑩ 文化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文化地理学五大核心理论举例分析
00926038亓明文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也即其五大核心理论:文化景观,文化起源与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空间相互作用,文化区。
一、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由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文化景观也是以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我就已北大为研究对象说说自己的理解。北大以图书馆以及化学楼和文史楼等和二教三教四教以及新建楼群等为代表的兼具古典风格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群,还有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以及校园北部的镜春园、朗润园、鸣鹤园为主的自然风光,以及错综复杂的道路,各个宿舍楼以及数以万计的学生以及大量的自行车等,这些都是物质实在。除物质实在以外还有精神的东西,那就是作为一所大学的学术氛围以及道德风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其他事物有机结合的复合体。这就是我的理解。
二、文化起源与扩散
文化源地:人类重要的思想和行为最先形成的地方称为文化源地。一个文化源地形成若干个文化复合体,往往超出该文化区而传布到的其他文化区。
文化扩散:又称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
以中华文明为例。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由于其比较适宜的自然环境,导致古人类在这两地大量聚集、繁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两河流域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伴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由于人的行动范围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影响范围。在文化的碰撞中,文化逐渐融合,成为一体。这中间不仅有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也有来自南亚、来自中亚、来自西亚、来自东南亚的文化的融入,同时又有对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出。尤以朝鲜、韩国和日本最为突出。在上述三国,有很多建筑、民俗、艺术形式、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验证了文化的扩散。另外,现在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也体现文化扩散,而已经为全世界人所接受的西方的体制和思想也体现了文化的扩散乃至侵略。
三、文化生态学
所谓文化生态学,按照《中国大网络全书》里的定义,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