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州地理知识复习资料,,不要有其它内容,只要福州地理的知识,不要抄袭
福州地理复习纲要
1、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福州东临东海,北接宁德市,南界莆田市。 2、福州又称“榕城”,因城内有于山、乌山、屏山鼎峙,别号“三山”。因地处东海之滨,史有“左海”之称。福州城的天然格局——“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3、福州市县辖五区、六县、二个县级市。“五区”指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六县”指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二个县级市”指福清市和长乐市。福州面积最大的县(市)是永泰县,最小的是平潭县;福州人口最多的县(市)是指福清市,最少的是罗源县。
4、福州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大的平原是福州平原(又称福州盆地),福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我省第一大岛是海坛岛(位于平潭县)。
5、闽江是福州,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闽江主要支流有大樟溪(最大支流)、梅溪等。闽江流量丰富,汛期长,水力资源丰富。
6、福州属亚热带季风气侯,夏长冬短,降水丰富。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危害最大),水旱灾害以及山区的寒害。 7、福州“市花”是茉莉花,“市果”是福橘,“市树”是榕树。
8、福州土地资源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福州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叶蜡石、石英、花岗石、高岭土等。其中叶蜡石蕴藏量居全国首位。福州地热分布较广泛,市区的温泉北起思儿亭、树兜,南至王庄,福州在积极创建“中国温泉之都”。 9、福州天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有森林树种主要是杉、马尾松和毛竹。
10、福州工业总体布局已由城区向郊县、由内地向沿海南北两翼推进;中心城市工业布局按照“三环两带一走廊”进行调整。
11、福州具有千年灯市历史的古街是南后街,历史上闻名的手工业一条街是茶亭街,万商云集中亭街。2009年6月,福州“三坊七巷”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12、国道104线从福州通往北京,福州国际机场位于长乐市,福州建成了外福铁路,同鹰厦线相连,将福州纳入了全国铁路运输网。
13、福州市属于国家级文笔物保护单位有:华林寺、林则徐墓、瑞岩弥勒石佛等。福州的名山胜水有:鼓山(市内)、青云山(永泰县)、石竹山(福清市)、雪峰山(闽侯县)、十八重溪(闽侯县)、三十六脚湖(平潭县)、宏琳厝(闽清县)、青芝山(连江县)、圣水寺(罗源县)。 14、福建五大名刹中有两家(涌泉寺、西禅寺)位于福州。 15、被列为闽菜谱的“首席菜”是“佛跳墙”,福州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扁肉燕、鼎边糊等。福州四大名果是柑橘、荔枝、龙眼、橄榄。
16、福州的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脱胎漆器与角梳、纸伞是福州特艺三宝;脱胎漆器与寿山石雕、软木画又称为“榕城三绝”。被定为福建省“省石”是寿山石。
B. 福州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怎么样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为福建省省会,位于闽江下游,系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文化中心,自宋代起文化教育非常发达,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
福州市的常住人口为7115370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9648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1032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990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408076人,占61.9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07294人,占38.05%。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30096人,占51.02%;女性人口为3485274人,占48.98%。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1136人,占14.49%;15-59岁人口为5224094人,占73.42%;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0140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4126人,占8.21%。
福州是历史名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
秦置闽中郡。福州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五代闽国都长乐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
中洲岛
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为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驻地、福建省省会、闽侯县治。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旋废。1946年正式设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历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福建省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以百计,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以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等遗存最为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福州地区就有氏族部落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着居民。距今约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前16世纪初的夏朝时期,这里的闽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了联系。至周代,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不仅向周朝进行朝贡,而且也进入了奴隶社会。战国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在福建地区设闽中郡。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无诸率闽越族人先是反秦,继而佐刘邦攻项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复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成为闽越国的都城。无诸依冶山建城,人称“冶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瓯市)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福州为晋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严高改建郡城,时称“子城”。南朝、隋唐时,福州曾作为丰州、泉州、闽州的州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等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领福建全境,创立闽国,定都福州。王审知安置中原移民,选用贤能,兴文重教,浚湖拓城,减税
福州市区鸟瞰
撤卡,发展海外贸易。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环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称“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罗城内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三坊七巷”的雏型。开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后来,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避乱者渐次而来,典章人物,极一时之盛。南宋末,益王赵昰登基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州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航海业复苏。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夹城与宋代的外城基础上砌石城以防倭,此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后才陆续被拆除。明末,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福州为天兴府,又称“福京”,作为行都。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清代时,福州为闽浙总督(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的驻地。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扩大。城内、南台和仓山连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为商贾云集的街市,仓山成为外国领事馆区。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经是我国海军、造船业的发祥地,为我国培养出一代早期着名的海军将领英才。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东街口天桥及附近景观(10张)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市、南平市和泉州市,北接宁德市,南连莆田市。
地形 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
森林资源 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地热 福州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海洋 福州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多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僭的有20多种。
气候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福州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年相对湿度约77%。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春季:常阴雨绵绵,气温变化较大,是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气冷热多变,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梅雨期温度显着升高,湿度大,雨水多。
夏季(6~9月):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是出现局地热雷雨天气和热带风暴、台风活动最集中的时期;
秋季(10~12月):天高云淡,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温度适宜;
冬季(1~2月):雨量一般较少,气候温和,极少有零下低温出现。
C. 有关福州仓山的历史
仓山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位于福州市城区南部,仓山区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北麓始建盐仓,该地俗称盐仓前,藤山遂道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仓山区古城名人陈若霖,陈宝琛等名闻遐迩,还曾诞生过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现代海军将领陈绍宽,当代着名数学家陈景润等杰出人物;这里不仅有烟台山、金山寺、三县洲等山水古迹,还正在开发三江旅游带特色景点。
仓山境内多山丘坡地,高盖山、长安山、烟台山等贯穿中、北部,东部有黄山、城门山等。岛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历史上曾于烟山南麓遍植梅树,素有“琼花玉岛”的美称,古时,就有“十里花为市,千家梅作林”的繁华。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仓山区还是历史上有名的领事使馆区,外贸基地及航运中心,英、美、法等17个国家在仓山设立了领事馆或代办处,同时还创建教堂,开办学校,开设医院、发行报刊、设立洋行等。由于西方经济、文化渗透,仓山区至今保存着英式、哥特式、罗马旋门式、东欧式及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形成了仓山区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区貌。区内名胜古迹众多,金山古寺、陈若霖故居、陈绍宽故居、烟台山公园、高盖山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与正在开发的马杭洲、桔园洲、闽江公园(南园)等沿江沙洲构成了仓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仓山老城区没有经过第一轮的旧城改造,古建筑保留得相对完好,这些也是老仓山难得的资源。
仓山区是福州着名的学区,自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福州市的文化居住区以来,区内新建和扩建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特别是国家投资在区西南部有新办3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干部学校。因而,仓山区最具有书卷气,学术氛围最浓。仓山人对子女教育也十分重视,特别是老人,早年就读教会学校,能接受对子女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是福州受开放思潮影响的第一代,有着较深的内涵。仓山老城区有着众多的优质学校、优秀教师,随着原住民的素质普遍较高,越来越饱满的人文因素决定了仓山具备很好的居住氛围。
仓山区是福州的校区,汇集大中小各类院校,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现改名为福建工程学院)、农林大学、华南女院、省农业学校、福建船政学校、市体育学校、师大附中、港头(十二中)、四十中、区实小、红霞小学、上渡小学、齐安小学、以及格致、英华、三一、毓英、文山、陶淑等中等学校,还有福建省金山幼儿园、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金山文体中心、金山小学、小金星国际幼儿园等。
仓山区地处福州市南大门,水、陆、空便利的交通条件日趋发达;闽江、乌龙江四周环绕,水路运输十分便利。福厦路起始点和福泉高速公路接口始于该区,并有8座大桥与岛外连接;正加紧实施的环岛提路工程,以及日臻完善的岛内路网建设,将进一步促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的成熟化、合理化。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距该区仅35公里。随着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必将有力地促进仓山区经济的腾飞。
从福州地图上看,仓山区雄踞着福州市的西大门和南大门,在福州市21世纪发展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九五”开始,仓山区一直以“建设福州新城区”为目标,按照现代化省会中心城市的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居住、教育、金融、文化、医疗、休闲等各类市政配套日益完善。
金山工业集中区和生活区的兴建,打通并扩大了福州市的西大门,为21世纪初福州市实施“东扩南进”发展战略之一的“南进战略”拉开一个宏伟的序幕。而根据“十五”总体规划,仓山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全面开发南台岛,建设福州新城区”战略,构建城市的文教区、科研基地,城市重要的商贸区、旅游娱乐区及高尚住宅区。在完成了上渡路、南台大道一期和洋洽路建设工程后,目前南江滨大道和二环三期、闽江五桥、三环一期等市政民心工程正在启动。
三环路蓝图把仓山大部分归入在内,仓山将迅速融入福州市中心生活圈;汽车南站的“南移”计划使仓山开始进入城市枢纽核心;上渡及下藤旧屋区改造的陆续完工将重新定位仓山;下藤路商业休闲步行一条街的建成以及首山学生街的改造为仓山增添了商业色彩,更使有着“百年书香”的仓山迎来新时代。
南江滨掀起居住热潮。东起规划中的前横大桥,西至解放大桥,北抵闽江,南延至烟台山南路、观井路、观海路、朝阳路、工农路、旧堤坝港头一线的南江滨道路建设及旧屋区改造工程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启动。这项工程是市委、市政府2004年为仓山人民兴办的最大的实事项目之一。
被规划为集休闲、观光、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南江滨大道工程,斥资10亿元、总占地705亩。改造工程的完成,将彻底改变仓山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的状态。工程建成后,可与原有的南江滨大道相衔接,并与北江滨大道相对应,形成两条“巨龙”沿江而下的态势,使得南江滨板块成为居住、休闲、生活最具升值潜力的、最为理想的高尚人文新城区。
可以自己去网络查下,我也是上面找的,还有很多历史故事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D. 福州仓山区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福州这边公园有左海,西湖,江滨,金牛山公园等,于山,屏山,鼓山等。还有东街口,三反七巷,台江步行街。都很好玩.
E. 仓山区地理位置及其文化
仓山区,仓山区因地处仓前山得名。素有“琼花玉岛”之美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区南部南台岛上,四面环江,四面以闽江南、北港分别与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市、闽侯县为界,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总面积约146平方千米,人口约762746人(2010年),占福州总人口的 10.72%。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是福州的传统上的教育区和外国领事馆聚集区,军用福州义序机场位于辖区中南部,新建的福厦铁路福州南站位于仓山区东南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位于仓山区东北部。进入21世纪由于仓山区西部的金山开发进入高潮,仓山区已成为福州的重要居住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82039人,其中仓前街道24537人、东升街道9270人、对湖街道27030人、临江街道22131人、三叉街街道20291人、上渡街道12569人、下渡街道32312人、仓山镇46264人、城门镇90302人、盖山镇88931人、建新镇64359人、螺洲镇19666人、福建师范大学虚拟街道10472人、福建农业大学(现福建农林大学)虚拟街道9241人、红星农场虚拟镇4664人。
居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斯坦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F. 福州的地理特征
福州资源地理
福州地理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从汉代至今都是中国东南沿海贸易良港,素有"福海宝地"之誉。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66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243万。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达326天,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6~20℃左右,年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相对湿度约77%。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在水口镇流入福州境内,自西向东流经闽清、闽侯、市区、长乐,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东海。闽江流经福州境内长达150公里,流域达6.09万平方公里。其余支流有大目溪、梅溪、新店溪、营前溪等。除了闽江是福州境内最大的主河流外,还有龙江、鳌江和大漳溪分别是福清市、连江县和永泰县的主要水系。福州市区水道密布,有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安泰河等30多条。市区内的港汊都与闽江沟通,水质良好。.
福州环境优美,全区共有山林1000多万亩,是发展林、牧、副业的理想地方,同时也为发展林产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福州自然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福州由于位于福建省第一大河流闽江的下游,在福州兴业,用水方面可以绝对保障。
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沿岸浅海区水质良好,水产资源丰富,海洋矿藏、潮汐能、风能等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农作物一侮三熟,盛产稻、麦、油菜、甘薯。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多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僭的有20多种。全市现有林地面积63.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左右,是中国三大林业基地之一。地层矿藏资源52种,主要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等,是闻名中外的寿山石雕原产地。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福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为主,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
福州分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地带。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植被类型复杂,植物种锣繁多。由于近代遭受人为砍伐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目前主要植被以次生植物为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竹林、柳林、榕树、相思树-、樟木、木麻黄、灌木丛等,沿海地区有红树林、沙生草木等。人工植被以各种农作物为主。闽清雄江乡黄褚林是现今唯一保存良好的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已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以红壤、赤红壤、黄壤为主,耕地以水稻土为主。
福州是中国着名的侨乡之一,旅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福州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达250万人,其中不乏热心家乡建设的富商巨要、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福州与台湾岛仅一水之隔,是中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榕台两地空中直航时间仅25分峙中,平潭县东澳至台湾新竹仅68海里,连江距马祖最近处仅8000公尺,福州至基隆149海里,凡帆往来,朝发夕至,福州港区去年被国家确定为海峡两岸船舶直航试点口岸。
福州市还是国家批准率先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先后设立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保税区、台商投资区、高新科技园区、元洪投资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区,此外,还有一批省、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投资区,并享受国家赋予的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试点城市等特殊政策,是中国开放层次最多、功能最齐全、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地区之一。
v概况
政策资源
福州是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经国家批准设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科技园区、软件园、台商投资区、元洪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享有国家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福州还是国家确定的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福州还享受国家授予的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试点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优惠政策,是中国目前开放功能最齐全、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城市。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沿海天然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广阔,水质状况好,海洋鱼类500多种,淡水养殖鱼类120多种;矿产资源50多种,具有综合开发潜力。
水资源:淡水资源极为丰富,闽江水年径流量达630亿立方米,居全国各大江河第七位。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具有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分布面广且处在市中心的特点。
森林资源: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矿产资源: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叶腊石、明矾石、花岗石、高岭土、硅砂蕴藏量较大,部分非金属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人才资源
现有各种科研机构100多个,普通高校13所,中等专业学校46所,普通中学、职业中学417所,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10余万人。全市每年大专以上毕业生1万余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
华侨资源
福州是中国着名侨乡和台湾祖籍地,旅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达300万,在台湾地区有60多万福州乡亲。
市场资源
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3年居全国商业中心城市之首,具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优势,其市场有很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3小时的车程幅射人口达2000万人。目前福州已建成一批大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批发市场,世界商业三大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已在福州投资设立大型仓储超市。
旅游资源
福州有2200年建城历史,素有"海滨邹鲁"、"福地宝地"的美誉。福州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芝山、石竹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一大批旅游区、度假区。着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林则徐墓、华林寺、乌塔、鼓山摩崖石刻、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学院遗址、福清弥勒岩、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还有: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的奇迹雪峰枯木庵内的“树腹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福州名山古刹尤多。有号为“左旗右鼓、八闽二绝”的鼓山、旗山风景区,返朴归真的青云山,“九仙留迹”的于山,域中蓬莱的乌山,岩洞千姿百态盛产灵芝而得名的连江青芝山,具“雅胜石鼓”美名的福清石竹山,葛岭仙居永泰方广岩,“八闽岳祖”白岩,洞中有寺的罗源碧岩,怪石峥嵘的福清瑞岩等胜景。全国佛教重点保护寺庙、福州五大禅林之冠的怡山西禅寺,鼓山涌泉寺,闽江砥柱中流金山寺,北郊崇福寺,北峰林阳寺,闽侯雪峰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等古刹居于灵山秀水之间,熠熠生辉。
福州河汊纵横,湖塘相连,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独具山水园林城市风貌与江南水城的神韵。福州现有各类园林37座,市区内河42条,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清秀迷人的画卷。
近年来,福州市还新建了闽江公园、金山公园、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金牛山公园、乌龙江湿地公园、温泉公园、光明港公园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为广大群众休闲度假提供了新的好去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福州拥有滨海城市的独特风貌与宜人景色,平潭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长乐闽江口旅游走廊、琅岐旅游度假区、连江黄岐海滨风光旅游区、福清目屿岛度假区等一批滨海旅游景区也为广大海内外朋友提供了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沿海外向的地域特色,也形成了福州开放博大、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底蕴。
G. 福州仓山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学生街,苍山步行街,盖山公园在省交通学院直走下去,福建师范大学,不介意远的话去下西湖,还有就是南公园那边有蜥蜴,西湖旁边就是左海,西湖旁边还是省博物馆,这些都不会太远,至少要比福州森林公园近!
H. 福州仓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福州市仓山区因为在盐仓前而得名,仓山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山北麓开始建盐仓,该地俗通称盐仓前,藤山遂又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
仓山区还将重点打造“温泉古镇帝师之乡”“万国博览园休闲烟台山”“访佛金山寺问理古县衙”“动感水世界欢乐三江口”“茂林修竹养心胜地”“皇脉古村进士摇篮”“严复故里尚书祖庙”“闽都女神临水圣地”等8个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