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里面的那些气候怎么辨别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1.判断南北半球
看最高气温所在月份……这个应该不用说了,若全年温差不说明是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
2.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
最高
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常用气候类型也就这十种,步骤2和步骤3取个交集,就能确定。
另外有两点需要注意:
1.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温度带上,同属热带气候,降水又同属夏雨型,区分的方法是,热带季风的降水更加集中。有降水的柱状统计图作比较会很明显。再有,热带季风是分雨旱两季,而热带草原是干湿两季。
2.温带海洋气候——虽是温带的气候类型,全年的最低气温却高于0度,但从降水上要和热带雨林相区分应该还是不难的。
我想我的方法不用去记降水量热量,气温也只是0、15两个界线,做题时应该更实用一些。
‘贰’ 地理的降水量和气温的图怎么看
什么时候温度最高就看折线的最高点在哪月;
什么气候,那就得熟记各气候的特点,比如,有个图,是温度高的时候降水少,温度低的时候降水多,也就是雨热不同期,而且最低月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那么就应该立刻想到这个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它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再加两句:先看最冷月气温是在0摄氏度以上还是以下,以上则是热带、亚热带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以下则是温带(除海洋性气候)或寒带气候。然后再去看降水,最冷月气温是在0摄氏度以上的,降水很多且较平均的,就是热带雨林气候;有雨旱季之分的且全年高温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湿季降水量极为丰富的且全年高温的就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几乎看不见降水量的,不用说,肯定热带沙漠!
就类似这样的~~~
考试一般最喜欢考的几个是:温带季风(因为首都北京属于这个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本地属于这个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因为它最特殊)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总而言之,最重要的就是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模式图要熟记),把这些搞懂了,答题就没什么问题了!!
(希望能帮到你,也希望你能给我好评哦,你的好评是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叁’ 七上地理气温变化曲线图怎么看平均气温最低
气温变化曲线是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北半球1月气温最低,看1月气温红点对应的左侧纵坐标数值(如图中是-5摄氏度)。
最高看7月(图中数一数值29摄氏度)
‘肆’ 高中地理:气温和降水的规律和判断。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1)气温昼夜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日为周期的有规律变化。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此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气温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之上升。此后,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得到的热量仍比地面长波辐射推动的热量还要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到午后一定时间,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使地面得到的热量开始少于推动的热量,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亏损、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一时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时左右。随后,由于地面热量不断地亏损,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减至最少为止。所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来,一昼夜间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数量之差。如收入多于支出,则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同时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地方,每一天的气温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又不是前一天的简单重复。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气温季节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之为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很小;愈到高纬地区,冬夏区分愈明显,气温年较差愈大。
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的年较差为11℃,大陆上的年较差可达20~60℃。
气温年较差也因天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云雨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云雨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温的空间变化
(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 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着。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2)一月气温变化:
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归线附近。
(3)七月气温变化:
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
③洋流、特别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着。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④最高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低纬大陆上。最热的地方在亚洲内部、伊朗、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亚一带的沙漠地区。
‘伍’ 初中地理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怎么看
1、首先,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所处的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曲线的最低点)>15℃,是热带气候,这种曲线一般比较平,变化不大.
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为温带气候
各月气温都很低,最热月均温<10摄氏度,为寒带气候
2、再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多雨,为季风气候,根据上面气温的判断,可以确定是哪种季风气候
冬季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经常考查,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比如:图甲,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确定是温带气候,再根据夏季降水多,判断为季风气候,所以甲图是温带季风气候.
图乙,气温高的季节降水少,气温低的季节降水多,也就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一个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陆’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
最冷月均温低于0度是冬季寒冷,0~15度是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15度以上就可以算全年高温了。
夏季一般说25度以上是炎热,20度上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用夏季凉爽,如果全年都低于0度就可以说终年寒冷了。
热带是指全年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地区,通常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亚热带是估计我国的说法,按照我国的划分,是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通常年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南北温带是从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温度影响
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接收热量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到太阳落山以后,近地面的气温渐渐降低,地表的温度也随之开始下降。可见,日出日落,地温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同时随着四季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地温的高低对近地面气温和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生长发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动,有很大影响。
‘柒’ 地理怎样看温度差异是由于什么造成的比如说有纬度,海陆,季风 地形.这四个条件都造成了怎样的差异
主要是结合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看这个地区是位于低纬度、中纬度还是高纬度,因为温度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除了纬度以外,还有海陆因素:陆地温差大,海洋温差小,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夜间相反.季风主要通过降雨来调节温度.地形是个重要因素,通常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谷地气温较高,温差小,山顶温差较大.另外植被、湖泊、河流也对温度有影响,具体的就是结合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往里面套就行.
‘捌’ 地理知识:气温判断类型,怎样判断
先判断是位于什么温度带,再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一般都是先说温度再说湿度。如热带雨林气候。就是这个意思。
以温定带:
1.最冷月在15°C以上的为热带。
2.最冷月在0°C~15°C之间的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在0°以下,最热月在20°C以上,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气候。
4.最热月在10°C~20°C,为亚寒带。
5.最热月在10°C以下,寒带。
以水定型:
1.热带雨林——年雨型
季风、草原——夏雨型
沙漠——少雨型
2.温带海洋——年雨型
季风——夏雨型
大陆性——少雨型
3.亚热带季风——夏雨型
地中海——冬雨型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
‘玖’ 关于地理气温图的问题
看气温和月份,最高月气温出现在7月,那么是属于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是南半球。首先我们结合这幅图形来看,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并且气温低于0摄氏度。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则我们可以判断它是属于北半球的温带气候类型。还可以大概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
‘拾’ 怎样分析地理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如何由他判断城市
以北半球为例:
1看气温曲线的变化:分析气温最高月与最冷月的数值及差值,若终年气温在15°C以上且变化小为热带(如乙 图),若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且变化大为亚热带(如甲图),若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且变化大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气候(如丙图);若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且变化较小为温带海洋气候。
2看降水的柱子的总量与季节变化。若全年各月降水多(如乙图)总量在2000mm的热带雨林气候,若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的是季风气候(如丙图)若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的是地中海气候(如甲图)。
如何由他判断城市
每一种气候类型都有其代表的城市,结合题目材料先判断区域气候类型,再确定城市即可。如甲图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若在地中海沿岸——罗马、雅典等,若在北美洲西部——旧金山、洛杉矶,若在南美洲西部——圣地亚哥,澳大利亚——珀斯,非洲南部——开普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