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3地理考试.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分两个方面来说:
一是,由于西北地区深处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受蒙古西伯利高压影响,风力侵蚀强,地貌多荒漠,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二是,以上任何一环节受到影响,都会使整个生态环境失衡.如,如果盲目发展灌溉农业,会加剧缺水状态,荒漠化更严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② 我现在是高3的学生了,地理要怎么学啊次次考试都考不好,打击很大,有什么方法求高人指教
我今年刚刚高考完,有几点建议你可以看看:
1、熟练掌握课本,这也是我们老师反复强调的,的确是这么回事儿,“万变不离其宗”,你必须把课本的基本知识掌握熟练,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弄不清就去问老师,我那时候就是这么做的,高考题不是多难的。
2、大量做题,熟悉了各种题型你才会更加运筹帷幄,还有一点我告诉你,一定要规范答题,用地理语言来解答,不能怎么想就怎么说,老师改题的时候就是找那几个关键的地理词汇,高考也是一样的。
3、发散思维,答题不要拘泥于一个方面,要尽可能多角度分析,因为我们做题改卷子,都是一个角度一点分,只从一个角度答题的话,你就是再好也只能得那一个点的分。
4、不要特别在乎参考答案,这一点跟出题人的水平有关,有些题给的答案还没我们自己组织语言答的好,当然,我这里只是说不要“特别关注”,就是还是需要参考,你要学会用答案的那种语言去答题,这样才有更多机会提分。
5、多看地图,这也是仅次于掌握课本基本知识能力的东西,加强记忆,没事儿就拿地图看,另外要多掌握跟你看的这一地区相关的知识,尤其是这一地区的特点(比如地形、生活环境)。
6、不要全听老师的,这个我感觉挺悲催的,不光是地理,所有科目都不能全信老师的话(我们这次数学考的特别差跟老师就有关),你要全面掌握,当然了,老师强调的重点还是要特别关注的,因为政治哲学上讲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嘛。
PS:这些就是我的经验,当然了,你要找出一种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还有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谁坚持下去,最就成功,否则再好的方法也将一事无成。
③ 高3怎样迅速提高地理成绩
第一步是要把地图册背熟,一定要结合经纬度,一直到试卷上给出的图你能一眼看出是哪里的地步;
第二步是把各个地区的主要知识点背下来,尤其是气候类型和地形,把回答问题的大体模式往上套;
第三步是要研究各种的比较难的问题,也就是气压风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锋面,时差等问题,如果你实在是不懂这些问题,建议你去问问老师好的方法或者直接放弃。
还有什么问题可直接给我发消息~~
④ 高3专业地理怎么才能学好
只要有兴趣,我今年要读高二了,地理也学的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幻想去旅游,人家都说一个女生学地理好很另类,但是只要肯记肯背,加一点点聪明就OK了,在平常生活中,多看看什么相关地理的节目之类的.像有些节目是讲地理很神秘的东西,比如埃及,复活节岛上的石头像啊~~好神秘哦..我还蛮喜欢打扮的,所以也了解各地的一些风俗,衣着之类的,所以一下就记住了某个地方.虽然你是比我大届的,但是我还是厚着脸皮说自己的观点,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⑤ 高二,三的地理主要学什么,难吗难点主要在哪里
高二,三的地理主要学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会有一定难度,难点在于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
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
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第一个层次是以地图学习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学习;第二个层次是以规律的理解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像高年级的过渡;第三个层次是把规律和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是对高年级的要求。一次做好这三个层次,我们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⑥ 高中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我告诉你一个方法,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也许对你不一定有用
我是05年高考上大学的,当时我的文科成绩在学校排前几名,高考文综更是全校第一:我的方法是抄书!
几个要点1、要有毅力;2、要心无旁骛;3、要排除外界干扰;4、要有正确的方法
第一点不用说了;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不用怀疑自己,不要总是想这样有用吗?我好想什么也没学到?好像是在浪费时间等问题,要有韧性,贵在积累!
第三点也许别人不会赞同你这种做法,比如老师和家长,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我当时就有这种情况,上课不听课就自己抄说,老师说过多次不听,后来老师对我都放弃了,但到了后来你知道怎么样,我抄的手稿都留校了,被老师当做教育教材,并且还让全校人参观!甚至临高考一个月,有好几个班的班主任找我借,说是开班务会用一下!
第四点方法很重要,先里一个框架(抄也不是通篇的抄,我是用画美术用的1开素描纸折成8开大小,然后里一个提纲(比如历史(可以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大纲,然后用政治、经济、军事等大的历史事件穿插起来,这样一个大纲就有了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充实这个大纲,逐步的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囊括到里面),再比如地理(你可以按照交通、气候、人文、区域经济、政治等等列一个刚目,然后以国家为单位去填充和充实)不过地理比较庞杂,你需要列多个大纲,以多个主线去完善和填充你的大纲从而复习到每一个知识点)
⑦ 高三地理大题怎么回答呢.大题都回答不全,不然就偏了
(一)、特征问题: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目问的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地势特点通常从地势高低变化趋势来描述,常用词语如“西高东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等,判断的方法可根据等高线或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1
例1、上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要点】 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
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
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2、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等方面概括.
例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
乙 图
说明甲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答案要点】 干旱、半干旱;河流发育稀少;地表荒漠、沙土广布;植被稀少。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例3.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气候特点的异同点.
【答案要点】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异: 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杉的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一些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多少、冰情(.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概括.
例4、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答案要点】 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大,夏汛,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有凌汛现象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二)、成因问题。 1.自然环境特点的成因分析。
这类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题,常见的考法是: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环流。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气候成因分析通常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洋流——寒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形——地势高低(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风带、气压带——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5、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什么?
答案要点: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降水变率愈大,反之则小;新疆北部降水变率较小,南部降水变率较大。
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较小;B地位于河西走廊,受李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也较小
2. 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点】 因为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力强,不利于乔木的生长;乔木的生长需水量大,易导致该地区更加干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容易成活。
2.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 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分析。
例6: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答案要点】 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此类考题以大气运动、季节变化(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最为重要。如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河水的补给类型分析,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三)分布规律问题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方面概括。如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分布不均,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2.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例7、简要评价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开发条件,如何整治和发展?
【答案要点】 有利:光.热.水丰富,生物品种多样产出高,土地类型多样; 不利:多种气象灾害,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生活能源短缺.农业发展潜力大,开发难度较小。 综合开发 : ①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②优势农产品的系列开发; ③生态建设,封山育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例8、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南半球与北半球相比气温年较差有何不同? 请分析其原因。 2.分析图中从甲到乙一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快的主要原因。 3.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最小的地区是哪里?请分析其原因。 4.丁处气温年较差等值线闭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全球各大洲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洲是哪一个?请分析其原因?
6.图中丙处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气候原因。
[答案要点]1.南半球气温年较差较北半球小。南半球下垫面单一(海洋面积广阔)。
2.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共同影响。 3.赤道。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小;海洋面积广阔。
4.受地形(海拔高度)的影响。 5.亚洲。大陆面积广阔。南北纬度跨度大。
6.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如工业区位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①资源——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
②水源——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还可获得廉价的水运)。
④地形——选择在较平坦开阔的地形区内,发展前景广阔。
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③交通——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职工的上下班。
⑤环境——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⑥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⑦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⑧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例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5年2月28日。 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做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材料二:首钢搬迁示意图。
1.当初建立首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2.首钢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占地广,地价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能耗太高.运输压力大 D.机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3.首钢搬迁曹妃甸后可以建设一个类似宝钢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 搬迁后,可以完成首钢、唐钢(唐山钢铁公司)的重组,发挥规模效应 ② 通过发挥新基地在产品、成本、规模、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达到限制小厂发展规模,以及使其随市场竞争自行退出或是并入集团的目的 ③有利于总体提升华北以至我国钢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更是首钢通过搬迁获得的自身发展难得的机遇 ④ 交通更为快捷报,从国外进口铁矿石更为方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曹妃甸港位于塘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具有的优势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资源,能源,市场 . 2 B, 3 C
4.①曹妃甸是我国少有的不需要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可停靠25万吨级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有利于钢铁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②冀东地区是全国最大铁矿区之一。目前保护较好,尚未开发,可为钢铁厂提供可靠的铁矿石保障:
③ 曹妃甸岛与陆地之间滩涂地广阔,建厂可不占用耕地;( 曹妃甸钢铁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