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水土流失是什么

地理水土流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21 19:37:13

高中地理 怎么判断一个地区是水土流失还是盐碱化

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气候相对湿润,降水集中,雨季降水强度大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一般来说地势起伏明显,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区比较广,例如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水土流失都比较严重。这些地区一定要注意保护植被,禁止陡坡开荒。
土地盐碱化,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特别是西北灌溉农业分布地区。我国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土地盐渍化也比较严重。这些地区一定要注意合理灌溉,排灌结合。

❷ 地理里的水土流失,固沟护坡保塬,是什么意思,详细点,大概意思我懂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巩固沟渠(水岸、清除淤沙等),保护两岸土坡(保护植被、种草、种树,防止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保塬主要的也是要保护植被,防止这些高地泥土被冲刷进入河流,阻塞河道。
总之,就是保护植被,多种草树,巩固堤坝。

❸ 地理题,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各自在哪些地方出现。详细讲解

土地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利用土地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风沙活动的土地退化过程。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荒漠化一般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多雨地区

❹ 地理题,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区别,各自在哪些地方出现.详细讲解

土地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利用土地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风沙活动的土地退化过程.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荒漠化一般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多雨地区

❺ 什么叫水土流失,以及后果

1、我国水土流失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表3)。

从流失的程度来看,轻度流失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为47.6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积为25.76 万平方公里,剧烈流失面积为29.9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50%。目前全国农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48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根据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目前,将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分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五个二级类型区,即:①西北黄土高原区,②东北黑土区(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③北方土石山区,④南方红壤丘陵区,⑤西南土石山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和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包括北方冻 融土侵蚀区和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

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表4),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区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量3700吨/平方公里·年,最严重的地区高达5~6万吨/平方公里·年,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三门峡以下的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淤高10厘米。目前,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10米,最高达12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悬河。每年虽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加高河堤,但河堤越加越险,后患无穷。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130~1750吨/平方公里·年。东北三省和内蒙部分旗盟的水土流失达18.5万平方公里。其中黑土区虽属缓坡,但多为长坡(1000~2000米),雨量集中,雨强大,土壤也容易流失,土壤侵蚀模数每年达6000~10000吨/平方公里。内蒙、新疆与东北西部的风蚀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沙漠与戈壁东西绵延近万里,气候干旱。因风沙危害,土壤沙化、碱化,危及西北、东北及华北各省。

南方红壤丘陵区,同样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长江流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67.48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由于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有深厚花岗岩风化壳的红壤地区,严重者土壤侵蚀模数也在1000吨/平方公里·年以上,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仅长江上游35.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的土壤流失量就达15.6亿吨,年均侵蚀模数达4432吨/平方公里。由于长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1/3细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砂、石砾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给小河的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很大危害。

2、水土流失的原因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3、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来源:人民网资料

揪错 ┆ 评论 ┆ 举报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感谢ppqq121的精彩解答

其他回答

回答:刘胜平
级别:学长
2月11日 07:48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从水土流失的现状看,主要体现为四个特点。一是流失面积大。根据我部2000年开展的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风蚀交错的面积25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125万平方公里冻融侵蚀面积没有公布。二是分布范围广。水土流失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也发生在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不仅发生在农村,城市区、开发区和工矿区的水土流失也日趋严重。三是侵蚀类型多。我国的水土流失涵盖了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以及面蚀、沟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种形式。四是侵蚀强度高。全国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达到了50多亿吨,其中长江流域23.9亿吨,接近全国土壤侵蚀总量的二分之一,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超过1万吨/平方公里;黄河流域16亿吨,接近全国土壤侵蚀总量的三分之一,局部地方的土壤侵蚀模数超过3万吨/平方公里;海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土壤侵蚀总量超过2亿吨;淮河流域、辽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超过1亿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对下游地区造成极大危害,进而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一是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约100万亩。有3亿多亩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损害,导致耕作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因土壤侵蚀造成的退化、沙化、碱化草地多达1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草地总面积的50%,并且还在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二是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全国各类水利工程中已淤积泥沙200多亿吨,相当于损失大型水库200多座。黄河年均4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大大增加了防洪难度。洞庭湖湖面面积在半个世纪内萎缩了约40%,极大地削弱了其蓄洪、调洪、减灾能力。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暴雨洪流的聚集过程。三是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旱情的发展。黄河流域3/5—3/4的雨水资源消耗于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黄河的一些干支流水库不得不采取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下泄。黄河下游每年需用200亿立方米的水来冲沙入海,降低河床。全国多年平均耕地受旱面积2.9亿多亩,成灾面积1亿多亩,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区尤其严重。四是导致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水土流失造成植被退化,蓄水保土能力减弱,水土资源得不到持续、高效的开发利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区域特色产业在贫瘠的土地上难以发挥优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土壤石化、沙化,沙尘暴频繁。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基本上都是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全国70%以上的国家级贫困县都在水土流失地区。同时,水土流失作为载体,将大量面源污染物带入下游,加剧了水质恶化,对人们的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分析水土流失产生、发展的原因,我们认为,除自然地理、造山运动、气候变迁等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致。一是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垦、草原垦殖、超载过牧等,是导致近半个世纪水土流失加剧最主要的因素。长江流域12个省的林地面积在50年内减少了30-40%,上游荒山荒坡地面积达到1.7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3%,25度以上的耕地面积达到6200万亩,占全国总数的67%。自50年代以来,我国开垦草原近2000万公顷,其中近一半已撂荒成为裸地或沙地。草原超载普遍,有的草地超载达80%,甚至更高。这些活动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水土流失面积,也大大增加了水土流失强度。二是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丝绸之路上的许多自然绿洲已经消失。塔里木河、黑河流域上游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进入下游河道的水量急剧减少并长时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大片胡杨林因缺水而枯萎或死亡。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超过补给能力开采地下水,或因采矿大规模排水等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地表土壤干旱,林草植被退化甚至死亡,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三是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各项生产和建设活动平均每年搬动和运转的土石方量达到382亿吨,占全世界总搬运量的28%。由于许多项目缺少适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惊人。据统计,开发建设活动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成为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因素。晋陕蒙接壤地区大规模的煤田开发,新增水土流失面积820公顷,弃土弃碴总量达67.9亿吨,预计增加流失量9.5亿吨。三峡库区因城镇搬迁、修路产生弃土弃碴4.7亿吨,许多弃土弃碴直接进入江河湖库,很难治理。

❻ 地理原理解释水土流失

地形因素:土壤疏松
气候因素:降水过多
人工因素:乱砍滥伐,导致地表植被稀少,树木对水土的涵养及保护起了很大的作用。
水土流失在黄河流域十分严重,黄河每年都有16吨的沙流入海洋,很大程度上是水土流失引起的,水土流失已经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因此,保护环境,应该让每个人都重视。

❼ 水土流失的意思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的现象。

阅读全文

与地理水土流失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