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清朝后三宫地理位置怎么排的

清朝后三宫地理位置怎么排的

发布时间:2022-07-22 07:22:28

① 关于后三宫的导游词

1.后三宫区包括南起乾清门前的广场,北至坤宁门,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主的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宫殿院落。这里坐落着紫禁城的主人——皇帝和皇后的正寝宫殿。

2.位于前三殿后中轴线上,是内廷中心建筑。以门庑相围,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220m,东西宽约120m,占地面积26000㎡,房屋420余间。前为内廷宫门乾清门,门内高2m的台基上南北依次排列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庑正中为通往御花园的坤宁门。

3.乾清门内东侧折而转北至坤宁门东为东庑,有门5座,南北依次为日精门、龙光门、景和门、永祥门、基化门;乾清门内西侧折而转北至坤宁门西为西庑,亦有门5座,依次为月华门、凤彩门、隆福门、增瑞门、端则门。

4.乾清宫东西院内各有一小殿,东曰昭仁,西曰弘德;坤宁宫东西院内亦有东暖殿、西暖殿。各有小院。东西庑为内廷办事机构值房及御用物品库房等。乾清门广场是紫禁城前朝与后寝的分界,南面接三台,皇帝在大朝之日从乾清门可登上保和殿后,北面座落着紫禁城中第二大宫门——乾清门。

5.东面景运门与西面的隆宗门是进入内廷的重要门禁,门内广场两侧设有军机处、蒙古王公值房、九卿房以及侍卫值房等。清代皇帝的御门听政在广场中央的乾清门外举行。
这一大型院落东西各设大小五座门,通往东西六宫等处,十分规整对称。

② 为什么称后三宫为为"乾清"."坤宁"."交泰"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又名紫禁城。故宫为什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故宫始建的年代?

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

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故宫简介
在公元1420—1911年这491年间,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溥仪,共有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 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干隆帝弘历、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先后居住在这座宫殿内,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宫内有各类殿宇9000余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
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

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政府和宫廷档案。

穿插皇帝之称号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中国最末一个皇帝是宣统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另说:一为汉刘协在位27天、二为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1天。

故宫建筑特色:帝王的威严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 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姘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③ 故宫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④ 介绍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地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所以坤宁宫与乾清宫分别为皇后与皇帝的寝宫。

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

发展历史

编辑语音

坤宁宫风光(2)(15张)

还有一些陈设,如:省猪(既杀猪)包锡红漆大桌,按制度应为两件(因为每次同时杀两只猪),但藏品只发现一张,原因是辛亥革命以后,每次改用一只猪⑩,所以多年来只剩下一张包锡红漆大桌了。朝祭神位所供的,据《满洲祭礼》载,为释迦牟尼(在髹金小亭内)、菩萨像、关帝像(画像轴挂神幔上),如今仅存关帝像一轴。据《满洲祭礼》载,“礼毕司香太监撤菩萨像,位关帝像于正中”,这时才开始杀猪。如今陈列的状况是炕前有两高桌,摆着盛猪的银里木槽盆,从供品前后次序说明猪肉摆上来之后,菩萨像当然是已经撤收了,所以如今朝祭神位的陈列中,只在神幔正中挂关帝像,和炕前的银里木槽是一致的。[5][3][4]

夕祭所供的神根据《满洲祭礼》卷二夕祭仪的记载:“穆里罕神,自西按序供奉架上,画像神安奉于神幔正中,设蒙古神于左,皆于北炕南向。”从卷六“器皿形式图”供奉古神连靠黑漆座的图式和各种文件上都记载着蒙古神列于最末,可以断定原存北炕的连靠黑漆座上的两个绸制偶像就是蒙古神。[5][3][4]

坤宁宫夕祭祝辞中“喀屯诺延为蒙古神”,所以这两件偶像就定名为喀屯诺延。在供夕祭神位绘花黑漆抽屉桌中原有画像一轴,当即是画像神。内容为七个盛装女子端坐椅上,上有飞鹊二只,下有清代服装的供养人二人。夕祭祝辞中有“纳丹岱珲”,《清史稿》礼志和《国朝宫史》解释纳丹岱珲为七星之祀,这个画像神是七个女子,可能就是纳丹岱珲。至于穆里罕神,估计原来可能是牌位而不是画像,在藏品中尚未发现此项物品。[5][3][4]

煮肉蒸糕锅灶部分的布置:这一部分在正间之东的首间(即对着门的一间)向南的隔扇内。灶上有大锅三个,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5][3][4]

灶的北窗棂上挂着煮猪用的铁钩、铁勺、铁铲,窗台上放着照明用的铁板灯、木板蜡台。东墙上设着“东厨司命灶君之位”的木牌。隔扇外靠东墙设着“盛净水瓷缸”二件,放在红漆缸架上,两缸架之间放着一块圆形石头,叫作“打糕石”。据《满洲祭礼》卷五解释,打糕是“以稷米蒸饭,置于石,用木榔头打烂”,是粘糕一类的食物。[5][3][4]

关于宝座的布置,《啸亭杂录》载:“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宁宫。钦派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上(指皇帝)面北坐……”《啸亭杂录》的作者是乾嘉时代的人,可以知道在那个时代以前,皇帝坐在南窗大床,而朝北。又据《曝直纪略》:“每年坤宁宫吃肉三次,枢臣皆与(按:指的是大祭,这和每日常祭只有少数侍卫参加吃肉的情况不同)。两宫祭神毕,太后坐北床,皇上坐南床,如太后不御坐则皇上坐北床。”从这个材料知道到了同、光年间,除了南床上安设座褥靠背隐枕一份宝座以外,在北床上又增设一份。这次陈列是按这种形式来布置的,坐北面南的一份最初曾经设在正间,后来经过文史馆衡亮先生提供照片核对后才改陈在西一间。还有南北两份宝座各安设铜座牛角灯两个于座褥左右,也是参考照片布置的。[5][3][4]

总言之,坤宁宫原状陈列所表现的时间是包括清朝整个朝代的。在东暖阁内具体地表现同治、光绪婚礼期间内的状况,但并不排斥乾嘉以来遗留下来的陈设品。在明间内具体地表现举行朝祭的状况,这是坤宁宫从有祭神活动以来的原状,同时也不排斥同治以后南北对面设两份座位的状况。我们从一切能够找到的可靠史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把原地点历史上积累下的室内陈设面貌,重新复原了。这次布置故宫中路的原状陈列自太和殿至坤宁宫都是在这种情形下进行的,这种陈列的方法,是否正确,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5][3][4]

衡先生曾经当过清朝的御前侍卫和都统等职,当年他每隔几天在月华门值宿。他说:“每逢值宿的日子到五更天的时候,就听见乾清门有太监喊‘请大人们吃肉’,当时的习惯语是‘叫肉’。所有乾清门的侍卫进来到坤宁宫门口领肉。那时候我是伊立答(满语即站班的头目),还有几个御前的和卓钦(即侍卫中管理蒙文翻译事)、太医院值班的,共六人。进门来,从南窗下每人拿一块毯垫(白心红边),地当中有一灯架子(尚在坤宁宫),在灯前放下垫子,向西一叩首,坐下。有太监给拿出一盘整方的肉,另有一人给盘内撒一把细盐,用手来撕吃,吃完把盘子一举,就有太监接过去,倘愿意再要也可以。”这是他谈每日吃肉的情况。[5][3][4]

⑤ 北京故宫的地理位置

北京故宫的地理位置:东起北池子大街,西到北长街,北起景山前街,南到东长安街。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地址是西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⑥ 故宫博物院 前三殿后三宫分别是什么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一、前三殿

1、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太和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每当大典之际,鸣钟击鼓,礼乐齐奏,帝王御殿升座,君临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贺,极显其尊贵和威严。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中和殿

中和殿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仿佛古代尊贵的“工”字形殿中间穿廊的作用。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初名华盖殿,后几经灾毁和修建。明嘉靖年重建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

中和殿四面门窗的形制取自古代的“明堂”。皇帝在升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暂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于亲祭等大礼前在此检阅祝文、奏书之类的准备工作。

3、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台上的第三座大殿,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来几经灾毁和重建。原名为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

明代,举行朝典前,皇帝从乾清宫升至此殿更衣。清初,后三宫修复前,顺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顺治帝的大婚也在此举行。

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赐藩国、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清干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后,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改在这里举行。

二、后三宫

1、乾清宫

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2、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中间,取《易经》中干坤交泰之意。这里不仅是皇后在节庆时接受礼贺的地方,也是清代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的贮存之地 。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

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干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干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3、坤宁宫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寝宫殿,但清代的坤宁宫按满洲风俗做了改制,东暖阁做为皇帝大婚的洞房,但皇后平日不再居住在此,坤宁宫每日主要是作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

后三宫区最北端为通往御花园的坤宁门。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

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故宫前三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后三宫

⑦ 坤宁宫的地理位置

坤宁宫,位于紫禁城的内廷。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外东路南部是皇子居住的撷芳殿,俗称南三所,北部是干隆皇帝营建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外西路南部是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北部除皇太后居住的寿安宫外,还有英华殿等佛堂建筑。

⑧ 紫禁城后三宫指的是哪三座宫殿

三宫即指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所谓“前朝后寝”。“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是皇帝与皇后以及妃子们起居生活之所。

“三宫六院”都在故宫的内廷。“三宫”又称“后三宫”,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

““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

(8)清朝后三宫地理位置怎么排的扩展阅读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自清雍正移居养心殿后改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顺治、康熙和嘉庆年间重修,原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用来存放“清二十五宝”御玺。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⑨ 清朝时皇宫内的“三宫六院”是指什么皇帝的老婆怎么排列具体分为拿些

三宫六院 ( sān gōng liù yuàn )
解 释 泛指帝王的妃嫔
出 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泛指帝王的妃嫔
示 例 弹词《英烈春秋》:“天子封我掌国邦,~皆钦付。”
近义词 三妻四妾
三宫六院一词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是皇帝和他的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即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六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宫。从建筑布局来看,是按照古代所谓“前朝后寝”的规制,外朝为“大内正衙”,内迁即所谓的“三宫六院”。皇后居中(坤宁宫)。东、西各有六宫(皇害内建筑多以九为建制,这里用六不用九,显然是符合“后立六宫”之说),但是,究竟有多少后妃,各朝皇帝各有不同。
以清朝为例,后妃定制为8个等到级,数额是“皇后1名,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定数共14人。有牌位,分居东、西六害害居住。嫔以下还有3级,称:贵人、常在、答应。这3级没有固定数额。随皇贵妃等分居12害。虽然后妃定数明确,但实际上并未照章行事。如康熙帝的后妃至嫔5级中就有33个之多,贵阳市人以下的还不在其中。皇后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其他贵阳市妃、妃、嫔娄管子从来与规定数符,有多有少。清朝前期多,后期少,如康熙十六年一次就封了解个后,1个贵妃,7个嫔,而到清晚期的光绪皇帝,只有1后2妃。
清朝册封皇后,有三种形式,一是皇帝到年龄选立皇后,举行大婚,迎娶皇后入害,册封为皇后。第二种是由皇贵阳市妃、贵妃、妃、嫔晋升而产为皇后,第三种是追封皇后。可为清朝皇帝多不是正害所生,他即位后,都国把自己的生母尊为圣母皇太后,或死后上谥号为“皇后”。
妃嫔的册封与皇后册封存基本相同,只是不举行典冖,主要是颁发金册、金印(封嫔有册无印)。在册封妃嫔时,常有越级加封,也有因失宠而降级,或打入难害的,所以妃嫔们的使运全掌握在皇帝一手之中,争得皇帝宠爱是她们叭一的出路,否则,貌似英华富贵,实则苦熬一生,甚至有的才十多岁,因皇帝驾崩就被赶至慈宁害,做起太妃,寡居度日。
自前朝的保和殿之后、后初的乾清门之前,有一个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50米的横向广场,这就是乾清门广场。
明朝时,以奉天殿(清太和殿)为大朝,所有朝政活动都在乾清门以南的建筑区哉内进行。至清朝,虽然皇帝大朝仍在太和殿,但(御门听政“则在乾清门进行。加上皇帝日常如见臣工、披阅奏章常在乾清害或养心殿,因此实际就把朝政活动的重心相应地移到乾清门附近来了。清迁在乾清六广场上相应地增添了一些新的建筑,又将原高在午门外的一些机构迁入朝清门广场周围。以专长清门“御门听政”为活动中心,东有负责呈递补大小蔬工奏折的外奏事外,西有直接参与朝政的军机处,而景运、隆宗二门在乾清门广场东本对峙而立,使用权行乾清门广场成为一个防范极严、位置重要、作用显赫的场所。
鉴于明亡的教训,清肛的皇帝比较注重勤下特效药将“御门听政”作为常朝制度确定下来。尤其是康熙皇帝以“日御门听政,临决万机,不遑夙夜”的政绩而左于史册。可以想象当年乾清门广场是何等到的重要,多少军政国策的愉断都是从这里产生,多少治国安邦的规划者是在这里酝酿。
清代自咸丰中后期用至同治亲政,物质财御门听政之制逐渐废辍。
在乾清门外内左门东,原有为王公大蔬所设立的板房,干隆时将戎改为周庐12间,变为清害奏事处所性的外奏事处接折之地。
奏事处有风、外之分,由御前大臣统领土完整,下属外奏事外的长官由御前竺卫或乾清门竺卫中直接挑选,他们都是皇帝的心腹,与皇帝最为新近,外奏事外均由奏事官、蒙古侍卫及笔帖式等负责具体工作。
外奏事外出人头地递送奏析外,还负责递补送膳牌。所谓膳牌,即是需皇帝如见的值日各官员及外省来就引网球的官员。将其名字、职衔写在木制的牌一,在皇帝呼饭时上呈,所以名为膳牌。用宽约一寸、长约一尺的薄木片制成,涂以白漆,牌首刻成如意关,并涂发红或绿漆以示级别。宗室王公均用红关牌;文职副都御史以上,武职副都统以上、来就大臣等均用绿头牌。
另外,外奏事外还管呈递补如意及其仇贡品,喜庆及皇帝万寿之日,王公大臣均呈送各式如意和其他丙贵阳市贡品,就晟内外官员的贡物及清王朝藩必国的贡物也随时由奏事外代进。
亲王以至御史大臣上呈的奏章,吩咐有通过外奏事外才能至内奏事外,因此外奏事外也就成为二者的叭一边接。
自雍正朝始,宫中与新天地帝最新最近者莫过于奏事外的御前大臣,地侠最重权国得出大者莫过于军机大苫。军机大惧臣的办公地占领就设在趱清门外右门西的周庐中,与外奏事处遥相对应。
在趱清门广告收,东西各有一座禁门,东为景运、西为隆宗,两门相峙对立,热血若虎忠龙盘。这两座禁区门是明永乐年间与整个皇城一同建成的,由于拱卫初宫,加之军机禁地,戒务森严。这里除了皇帝之外,如不是奏事、竺旨或应如入内,就边王公大臣也很难进去。
当年皇帝前往慈宁宫向皇太后请安行冖,民条空过西边隆宗门;而到奉先殿祭或前往宁寿宫,则要空过东边景运门,皇帝驾崩,梓宫必经老谋深算运、隆宗两门。
由于乾清门广场有军机处和外奏事外机构,因此这些官员入宫值事多从景运、隆宗两门结实。在清代还规定,大学士罢相辞朝,离就之前,凡保持原品级退仕的,可赴宫门具折奏辞,而被革职官员,则只能在景运门外,行三跑九叩冖,不准入内。
乾清门外两侧的10口大铀缸格外引人注目。大铜缸金光闪闪,在红色宫墙的映衬下,赤行富丽堂后皇,气热血甚壮。然而,这些大铜缸和大铁昔日皇宫却不是装饿用品,而是用来贮水的防火用具。缸内平时注潢汪水,随时可以灭火。到了冬季,了了防止结冰,专有内务府太监负责在缸外套上校风套保温并加盖,缸底还要烯起炭火,直到来年春暖时才撤火。故宫博物院成立以后,为防止缸内积水,在缸底均钻有漏水孔。
这些大缸,表铜和铁铸的为明朝所制。鎏金在铜缸均为清朝铸造。
北京故宫内以朝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内廷为以前皇帝及其后妃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即指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六院即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乘乾宫、翌坤宫、景阳宫及永和宫;西路六宫的储绣宫、翌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威福宫及重华宫,即三宫六院。

⑩ 故宫地理位置

其地理坐标:北纬——39度54分56.92秒;东经——116度23分26.93秒。

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10)清朝后三宫地理位置怎么排的扩展阅读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但明朝初期称为“皇城”,直接称呼为“紫禁城”则大约始于明朝中晚期。

阅读全文

与清朝后三宫地理位置怎么排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