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中学的时候地理课上有没有学过那个顺口溜,东北三省黑吉辽,河北来把京津抱,背部横卧内蒙古…… 完整
34个行政区顺口溜:
东北三省黑吉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北部边疆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黄河中下游京津冀晋豫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中下游鄂湘皖赣浙沪苏,(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
西北新甘青宁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
西南藏渝云贵川,(西藏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东南闽粤桂琼和台湾,(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
港澳回归庆团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B. 八年级上册地理为什么没东北省,,,
因为国内根本就没有东北省
只有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是东北清朝末年以后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与地理文化上的东北地区没有关系,其中名称和范围有所变化。在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三省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C.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的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地理名词,中国东北方向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总称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
东部季风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着,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降水、气温等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二、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下。东部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的高地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且河湖众多。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大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土质肥沃。生物种类繁多。
五、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极少数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六、气温随纬度位置变化而变化
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适宜,开发历史较短,经济文化发达。
D.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口诀
七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基本依据,一是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面众多权威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生普遍使用的《中国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区划: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华东地区,简称“华东”。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1961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地,1978年后撤销。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北地区,属于自然地理分区,按照地理教科书,华北地区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
该区的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中国华中地区,简称华中,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华中国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9%。截至2016年底,华中地区常住总人口约2.22亿人,生产总值约10.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4.66万元。
华中地区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地区,涵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地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之间,众多国家交通干线通达全国,具有全国东西、南北四境的战略要冲和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望北的作用。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华南地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简称“华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民国时代的教科书中,[1]将华南范围定义为: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再进一步把台湾省加入其中,合称“华南六省”,而民间的“华南地区”则有多种说法,广义自然地理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中南部及台湾省区。
▲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南地区,中国地理分区之一,狭义包括四川省
E. 高中地理有学东北三省吗
高中地理有学东北三省,属于人文地理部分。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与东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东北地区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东北三省分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地形分布格局是山环水绕,被称为“白山黑水 ”之地。
东北三省大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部分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发小,气候湿润,低地多沼泽(冷湿)。所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大部分在中温带,少部分在寒温带和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区。
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18] 。分布的长白山、兴安岭是东北生态系统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最东)、松嫩平原(居中)、辽河平原(最南),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发源这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东北三省物质富饶,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矿产生产基地,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的林业用地面积达3875万公顷,占全国的14.7%,森林覆盖率达39.6%,远远高出全国森林覆盖率16.55%的水平。这里的油母页岩、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产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中国的15%和10%。这里的东北虎、紫貂、丹顶鹤、梅花鹿、大马哈鱼、黑熊、飞龙、猴头、人参、黄芪、松耳(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等驰名中外。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其次是胜利油田)。着名的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F. 谈谈学好初中地理必须具备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方式,认真了解,了解所学的知识,明确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之外,我们还必须充分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初中地理成绩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并且在学习当中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和老师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及时的把每一个难点都解决掉,并且加上教科书知识以及可以课外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再次练习,否则可能会出现忘记的情况.
以上就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技巧,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会以上的方式之后自身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G. 四大地理分区为什么这么分
1.我国地域辽阔,跨经度和纬度都很大,由此直接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2.根据活动1的提示,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线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影响。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不到季风影响,降水较少,体现出干旱的区域特征,而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处于湿润和半湿润区。
3.根据活动2的提示,观察界线B的位置,学生自己在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寻找与其位置相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结果分别是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此确定界线B划分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主要区域差异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最后再根据提示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学生根据教材的问题提示,逐一寻找答案,速度可能会较慢,但教师应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给学生的探究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4.根据活动3的提示,观察界线C的位置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界限的吻合情况。在学生发现界线C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十分吻合之后,再判断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5.教师小结。完成下表
名称
位置范围
主要省区
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