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震监测预报用什么技术地理

地震监测预报用什么技术地理

发布时间:2022-07-24 21:01:36

⑴ 日本地震应采用地理上的什么技术监测

一般情况用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联合监测,当然还配有其他技术,如果是地理上那么就是这种

⑵ 7、为尽快获取地震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的信息,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答案是A.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环境监测和地震灾情监测等领域。

⑶ 为了加强对地震灾害的监测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为了加强对地震灾害的监测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

通过遥感“天空之眼”的全程监测,除了对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还可准确获取灾区实时影像数据,提供准确灾情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指导救援工作。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大灾害的减灾救灾工作中。

遥感技术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象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以及变化。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⑷ 五种预报地震的方法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破坏性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使地震预报成为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成为当代地球科学中最富有魅力的一项前沿性课题。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为实现这种目标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经过近40年来艰辛的探索,人们在认识地震发生过程,掌握和应用地震预报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中所获得的某些成功,对减轻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和鼓舞人们实现预报地震的信心起了积极的作用。

地震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特别是地震监测预报“清理攻关”、“实用化攻关”、“深入攻关”以及“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使测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地壳形变分析预报方法、电磁学分析预报方法、地下流体地震预报方法、地震宏观异常预报方法、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方法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地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就是利用前期发生的地震(包括大、中、小地震)的信息来预报其后的较大地震。地震是应力和构造活动的产物,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图像及地震波特征正是地壳应力场、构造活动格局及地壳介质变化的反映。因此,通过对已发生地震的分析,寻找大地震前由震源区附近应力的集中、增强所产生的各类前兆,正是地震学预报方法所研究的对像。地震学预报方法所获得的大震前兆信息可称为“震兆”。与各类前兆预报方法相比,地震学预报方法在目前研究得最深入,预报方法最丰富,在实际应用尤其在中长期预报中使用得最为广泛。地震学预报方法分为:1、空间图像方法;2、时间进程方法;3、地震序列方法;、4、地震相关方法;、5、震源及介质参数方法;6、合成方法。

地壳形变是地壳介质在内生的构造应力和外生的天体引力以及地表荷载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则是在孕震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的不断积累,直到岩石发生破裂前后的一种最直接的伴随现象,这种构造应力积累直到岩石快速破裂,一般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与其伴生的地壳形变呈现出长、中、短、临的时空变化图像。

近几年我国地壳形变观测技术有了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时空尺度上把地壳形变观测的各个手段联成一个整体的观测系统,从而有可能获得真实的地壳运动图像;二是几何观测和物理(重力)观测相结合,使地壳形变研究工作由几何学向运动学、动力学方面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定量化的研究地壳形变动力学过程,从而可以对地壳形变进行一定的预测,推动地震预报及地震灾害的预测研究工作。

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应变积累过程中由于地壳介质的不均匀性,会在破裂(地震)之前出现明显的在时间上分阶段性的不同周期的地壳形变,这就是目前采用大面积形变测量,跨断层形变测量和固体潮汐形变测量方法进行地震预报的理论基础。

将电和磁两种现象密切联系起来的电磁学理论体系是麦克斯韦于1862年建立起来的电磁场理论。地球电磁学是在现代电磁学的基础上推进和发展的,他的基础是电磁理论在地球介质条件下的应用,形成了特定的地球电磁学学科。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将伴随有介质电磁性质的改变或电磁场的变化,因此地球地磁学方法应用于地震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利用地球地磁学的理论和技术,探索与孕震过程有关的地球介质的电磁性质及电磁场本身的变化,为地震预报以及孕震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我国地震电、磁前兆的观测是分开的,其观测方法有以下四种分类划分法:

(1)按使用场源的种类划分,可分为被动场源(天然场源)和主动场源(人工场源);

(2)按场源频率划分,可分直流、交流电磁场法,使用的频率有:

DC—超低频(ULF),频率在10Hz以下;极低频(FLF)、甚低频(VLF),频率从0.01到30KHz。

(3)按观测的物理量划分,可分为岩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场强的观测。

(4)按测量方式划分,可分为固定台站(定点)测量,定点定期重复测量和不定时不定点测量(面积和剖面线测量)等等。

地下流体的异常动态变化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上的联系,这是利用地下流体方法预报地震的基本依据。地下流体是构成地壳介质的一种特殊的、最活跃的组成成分,能够灵活地反映地震孕育过程中岩石的应力应变;同时,地下流体的动态变化,对岩石的应力应变过程还要产生促进作用。

地下流体动态变化能够灵活地反映岩石的应力应变,已为大量资料所证实。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引起的地壳体应变反映的灵敏度可高达10-10。流体中含有的丰富多样的化学元素组分,尤其是其中的气体组分,也能灵敏地反映岩石的变形破坏,且显示出多种测项的异常变化,从而可提供丰富多样的地震前兆信息。

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是流体方法预报地震的基础。观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水温、水化、气体及断层气等。目前,我国已建成多层次、多项目、立体式的流体观测体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流体前兆资料,为流体前兆理论研究和实际地震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宏观异常现象一般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仅凭感官就能观察或感觉到的与正常现象不同的自然现象。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则指在地震发生前后出现,且与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宏观异常现象。常见的宏观异常现象有:

(1)地下流体异常

A、地下水异常:水位升降异常、物理性质异常、化学组分异常;B、地下气体异常:气体溢出异常、翻花冒泡异常、燃气火球异常;C:地下油、七异常:石油产量异常、深井喷油异常。

(2)生物异常

A、动物异常:a.动物分类:穴居动物、水生动物、禽类、畜类、昆虫、其他野生动物;b.异常形式分类:行为异常、习性异常、迁徙异常。

B、植物异常:重花重果、再生或死亡。

(3)地球物理场异常

A、地光异常:大气发光、器物发光、燃气火球发光、地裂缝闪光;

B、电磁现象异常:电磁干扰、静电干扰;

C、地声;

D、有感地震‘

(4)地质现象异常

地裂缝、滑坡、坍塌。

(5)气象异常

旱涝异常、增湿异常、风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出现是重要的临震指标。宏观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3-5天、几小时乃至10多分钟。只有个别出现在震前10多天甚至一个月以上。因此,宏观异常的出现是重要的临震异常显示。所以,在完成对地震形势趋势估计的背景下,及时发现、收集、分析宏观异常现象,是实现地震短临预报的关键措施。

⑸ 现代科学技术什么对地震作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地震预警是发生在地震产生后,利用不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到达时间差,向还未被地震破坏的地方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的警报。例如地震发生以后,在距离震中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往往能在15-20秒以前收到预警信息。

⑹ 地震预警是通过什么技术做到的

地震发生的时候,震源区的岩石会急速错动和破裂,引发强烈的震动,然后以波的形式在地球内部和表面向周围传播能量,此乃地震波。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就是体波,体波到达地球表面时,会激发出沿着地面传播的波,这就是面波。体波家有俩兄弟: P波和 S波。P波也叫纵波,它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就是感觉在地面上下跳动。

几秒或几十秒,虽然不一定能大面积地撤离人群,但是能让我们作出适当的防范,甚至可以切断煤气、停止发电、停驶高速列车等,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果距离震中够远的话,预警时间能达到几十秒。

然而,地震预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如果距离震源太近,可能预警来不及发出或刚发出,S波就来了,这样人们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应。这是个内在矛盾,越是离震源近,预警能提供的时间越少。反之,离震源比较远,遭受的破坏较小,但预警能提供的时间反而多。

⑺ 目前地震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预报

(二)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地震预报的新方法(1)卫星热红外遥感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孕育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由于地震孕育过程地壳内部结构变化会引起地表温度变化。根据国内外地震学家所做的地震热红外异常机理、岩石实验、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典型震例分析,以及从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的实际应用等实践证明,强震发生前一个月左右,震源区地表温度会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增温过程。因此,这种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探测地表和底层大气温度变化进行地震预测。但是,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测应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利用这种方法预测地震仍然处于积累资料和实验预测的探索阶段。(2)地震云。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条带状的地震云。另外,也可能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一般由数条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根据地震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3)磁暴二倍法。磁暴是由于太阳上的黑子群或耀斑等所产生的强大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引起了全球性的磁扰动。数据表明:通过几百次地震与磁暴组合分析结果,磁暴强度越大,对应地震越多,震级越大。张铁铮认为形成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深部聚积的应变能,随着地球旋转沿着地壳底部深断裂向外扩散,沿途一环套一环形成震源点,经过短期聚积和收缩,使高磁性地壳受到机械振动产生地磁波转化为磁暴。这种方法已被用于多次地震预测,是一种有效地地震预报手段。(4)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法。这种方法认为多种地球物理因子和天文因子可能会促使地震突然发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月亮奇异位置时的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方可以触发地震。 

⑻ 监测地震、火山用3S中的哪个预报地震用3S中的哪个

监测地震、火山用3S中的哪个?用遥感RS
预报地震用3S中的哪个??如果说可以预报的话就是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过不做到准确预报是不可能的。

阅读全文

与地震监测预报用什么技术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