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考研专业课的书太多了,怎样在短时间内背书
至少五六遍才背得下来的,一遍下来印象确实不会很大,你可以找关键词去背诵,梳理下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方便记忆,其实在整理考点的时候也是加深印象的过程
② 考研专业课一般几月份背诵
考试前一个月就足也。
但是前面的时间,你的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理解啊
不能使临时抱佛脚学习,否则是考不上的
③ 人文地理考研,专业课背诵
1、人文地理考研,专业课背诵不可能再从头到尾背课本了,毕竟时间有限。
2、建议背诵往年真题特别是理解重点问题。
3、关键是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要求全,力求高效,记住多少就算多少,否则可能背得越多则忘记越多。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④ 考研专业课要背几本书,什么时候开始背的
考研专业课一般都是需要背诵两本书的,具体的背诵科目还是需要根据考试大纲来进行确定。
⑤ 如何安排考研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专业课的复习宜早不宜晚。在3月份的时候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复习,每天只需拿出一到两个小时来把专业课的基础打好即可。在复习的初期主要是对课程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大概要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最好所有的章节的大概内容都在脑中留有印象,然后再结合历年试题,掌握命题的重点,把考过的知识点以及考过几遍都在书上做出标记,把这些作为复习的重点。
到了七月份到九月份时候,是熟记阶段,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要通过反复的背记来熟练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理清知识脉络。专业课的辅导班也通常会设在10月初或者11月,如果报了补习班,可以趁这个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复习结果,并且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
临近考试冲刺的两个月的时间里,要对考试的重点以及历年试题的答题要点做进一步的熟练。并用几份历年试题进行一下模拟,掌握考试的答题进度。另外,在专业课复习的时候还要懂得取舍。面对有限的备考时间,以及参考书众多的专业课,想要面面俱到,掌握每个知识点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依据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把考试重点并且分值比较大的内容放在最首要的位置,而那些内容较多但分值小,考查的几率也不大的部分,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复习的次数或者干脆略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什么提高余地的方面上。一般专业课复习都是在公共课之后的,也正好是现在这个季节了,8九月份专业课也复习的差不多了,后半阶段主要是刷题了,这个时候报班的话就主要报冲刺班了。
⑥ 考研专业课什么时候准备好啊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这对于习惯了考前突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要考研,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耐住寂寞,忍受痛苦。我当时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真的是孤注一掷了,因为如果考研不成功,我的退路会很有限,这么说吧,考上研,前面就是碧海蓝天,考不上,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哈哈,其实有些夸张啦。我当时也看了好多介绍考研心态的帖子,也是很受鼓舞的哦,因为是第一次考研,所以对别人说的经验都是半信半疑,毕竟自己没有实践过,但要记住,万事开头难,在我周围,打算考研的人有好几种,一种是随大流型,他们并不努力,只是在大家都埋头苦读的时候也象征性地“学”,其实多数时间是心不在焉的;一种是犹豫不决型,他们想考研,但对于自己的实力深表怀疑,于是只想小试牛刀,以便来年再考;最后一种是坚定不移型,他们下定决心要考研,并愿意为考研付出自己的汗水,这类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门心思要考研,花上一年的时间只为考研,其他的一概不管,这种人要么考研成功,要么西瓜桃子就全丢了;另一类是其他科目也不丢掉,但以考研为主,这样一旦考研不理想,还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以及:1:身体,什么时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记得锻炼,不要感冒,很费时间。。。
2:坚持,其实干什么都是要坚持的,这个坚持可能时间久一点,需要持续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你没有什么很放松的时候,因为你玩得时候,对手在学习。。。
3:后勤,后勤要跟上,可能你在学校一个人,但也要照顾好自己。。。
4:规划,其实现在我很感激当年上的高联考研辅导班,商志石磊他们不管网上怎样怎样说不好,但对我,我认为是很有帮助的,当年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可以这样说。。。
5:交流,很多时候,你在牛角尖里转了很久,通过交流,豁然开朗,社会也是这样。。。
6:泰然走过,这一年,你坚持走过。。。
专业课:专业课你更要下苦工了,根据你报的学校、专业对照相应的教材系统复习。
可以放到过年后,从自己最不熟悉的科目开始,先一科一科来,过一遍后,重新的再过一遍,做一遍真题,对应真题结合教材,找出自己复习的重点。九月份开始背诵相应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⑦ 考研两门专业课什么时候开始背
越早越好,如果是跨专业就更要早开始,否则会忙不过来。英语也要早开始。
⑧ 如何高效的背诵考研专业课
在专业课背诵阶段,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专业课书太多了,背不完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点人大社会学考研的情况,或许抱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便足以自我安慰了。
人大的社会学专业是和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和民族学在一张卷子上,初试时考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把其他专业的书也背了。同时,人大社会学没有官方的指定教材,但过往学长学姐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后考人大社会学要背的专业课的书至少在10+以上,而我当时背过的课本大概在15本左右。
所以,如果要比考研背的专业课书的多少,永远都会有人比咱们背的多,也永远都会有人比咱们背的少。这就好比你站在某一级阶梯上,你往上看总有一拨人在你之上,往下看也总会有一拨人在你之下,唯有平视自己所在的那级阶梯,你才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一、理清专业课背诵的几个问题:
1、专业课什么时候背最合适?
在考研过程中,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从准备考研开始到结束什么时候背比较合适,另一个是在开始专业课背诵的时候每天大概什么时间背比较合适。
关于第一个时间节点,我建议从九月份开始背专业课。因为我自己用这套背书方法已经很熟练,而且背书速度相对较快,所以我在考研时是从11月份才开始背书,但对于新使用这套背书方法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个方法适应,上的磨合期,因此提前一段时间开始更为合适。
关于第二个时间节点,我建议一天中的早上8:00~11:00或晚上7:00~10:30用来背书,其他时间用来复习别的科目。这两个时间段是适用于我们大多数人背书的黄金时间段,不过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根据自己哪个时间段背书效率高就用哪个时间段就好。
2、专业课到底要背哪些内容?
在背诵专业课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分清主次,必须要“牵住牛鼻子”。很多专业课的知识点过去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出过题,今年会考么?我没办法确保命题人百分之百不会出题,但至少有90%的把握去说它今年不会考。那么,专业课到底要背哪些内容呢?
首先,背书的重点是要背过去十年经常出题的章节(注意是重点章节而不是考过的具体知识点,因为一些学校原则上3~5年内是不允许重复命题的,不过凡事总会有一些例外,比如人大的社会学有时候就会重复考一些特别重要的知识点)。
其次,背书的次重点是与今年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可能会出题的一些热门考点(每年一些考研机构会在考前专门做专业课模拟试卷,从试卷中便可窥见当年的学科热点),尤其是每年各个学科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议题、与学科联系紧密的社会热点事件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各个高校出考研专业课试卷的老师们在关注的,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多去了解、做好积累。
最后,背书的非重点是平时不常考的、但为了保险起见自已必须背诵的知识点(注意这种知识点一本教材最多不要超过10个,太多的话便成了全书背诵,不仅会浪费背诵的黄金时间,而且还会给自已造成极大的背诵压力)。
3、专业课是先理解了再背还是先背了再理解?
专业课之所以叫专业课,主要就在于它的“专业”。自己学科的专有名词、人物思想如果我们没有充分的理解,背书时就不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的idea,也无法形成所谓的“自已的见解”,最后可能真的就是“死记硬背”。当然,如果一部分知识点在查了论文、看了资料、请教老师同学以后还是理解不了,那便不用再浪费时间,直接背下来就好。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最终的建议是:在九月底之前,尽可能采用理解性记忆的方式;而一旦进入十月份,就已经没有时间让我们去纠结这个知识点自己“到底有没有理解”了,直接记在脑子里,考场上只要能写出来便好。
4、专业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正理解?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应该很少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因为“理解”的边界问题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不过,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倒是有两条可能的标准:
一个是从看书来说,当你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知识点时,便立刻能够举出论证该知识点的要点或实例;
另一个是从做题而言,当你拿到一个题目(不管是试题还是模拟题、简答题抑或论述题),立刻就能想到这道题的考点所在并能在脑海中快速形成答案(这个答案至少要接近于标准答案的要点),那么至少可以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足以用来应付考试。
二、培养专业课背诵的几个意识:
1、“命题人的出题意识’
我们的老祖宗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连命题人可能会从哪些角度出题都不知道就去一股脑儿的瞎背,最后只会事倍功半。无论是在看书还是背书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去想,“如果我是出题的人,我会怎么考这个知识点?怎么去给学生挖坑让他们跳进去?”当这种站在命题人的“出题意识”培养起来以后,在答题时如何组织出命题人想要的答案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馆“背熟而非背会的意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话。在考研专业课的背诵中,把书背一两遍就敢上考场的大有人在,而把书背七八遍才上考场的也大有人在,关键就在于你自已想做哪一类人。我始终相信,同样的一本书,背一遍和背五遍在试卷上写出来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背的次数多了,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同时,当你真的走上了考研的考场,留给你去回忆知识点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与其走上考场慌张,不如平时多下功夫加强。
2、“勤于动笔的意识”
关于这一点,也有两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平时的考研过程中,无论是看书还是在背书状态,都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在看书时,有一些好的idea、好的文献一定要及时补充,形成超越标准答案之上的答案,我一般在考试中会同时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以向老师证明自已掌握的东西确比别人更多一点(应试作答一定要心机一点打动老师你才能拿高分)。而一旦进入背书状态,也一定要保证手头随时有空白稿纸或A4纸,我在考研二战的冲刺阶段时,每天默写用过的稿纸至少都在15张以上。
3、“重复记忆的意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还是我们老祖宗说过的话。什么叫“温故”呢?简单来说,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承认,的确会有很多过目不忘的“神人”,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记忆最有效的途径依旧是不断的重复,当一个点我们背了十次八次的时候,我相信再想忘记就很难了。
三、避免专业课背诵的几个误区:
1、“一字不落的全背’
在大部分学科阅卷的评分细则中,都会写有“答对要点即可给分”这么一条,我们平时所谓的“踩点给分”其实本质上也是踩要点,所以全书一字不落的背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记忆力超强的除外)。当然,像法学这一类学科在答题过程中必须会用到法条,自然另当别论。
2、“过于追求完美’
试想一下,我们把专业课的书或笔记背的再完美,你在考试试卷中能写出标准答案么?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完美的写出标准答案,只能努力去接近标准答案,所以阅卷评分细则才会加上“言之有理即可”这一条。因此,背书不要想着把所有东西都背的很全面、很完美,有时候要适当给自己留下一点缺口,把时间节省出来争取去记忆更多的知识点。
3、“背书计划死板
当我们在长时间重复性地做同一件事情时,就会产生“疲惫感”,这是基于人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很多同学在背书时都会制定背书计划,我并不反对,因为我在用我的背书方法背诵时也会给自己每天规定任务,但我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制定的背书计划一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今天上午我背诵默写了两个章节的内容,原本下午要再次重复复习的,但是大脑却有些迷糊,这时便可以做出灵活调整,要么给自已放个小假让大脑休息一下,要么换其他科目进行学习,总之要确保自己在背书时始终大脑清醒、高效专注。
四、本门专业课背诵方法的基本步骤:
1、通读全书,勾画三级式重点
过去,我在看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时,他们都很强调一本书的目录。为什么一本书的目录很重要呢?因为它囊括了我们全书的框架,而且一般目录将会把全书的内容呈现到三级标题中。但一个相应的问题是,书中正文部分会存在三级式标题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所有教材的编写者都必须考虑到正文中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勾画三级式重点时,一定一定一定不要全书挨着挨着画,必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自己勾画出的地方要尽可能简短(尽可能的勾画名词、动词或短句),并且同一段中勾画出的相同颜色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另一个则是勾画出的东西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怎么方便自己记忆就怎么画,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知识点,最后看到自己画的地方能很快的串联起来即可。
2、通读试题,做好考频统计图
考研试题的作用,不是为了给我们制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我们通过一套试题去把握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出题重点。做考频统计图最大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哪些章节是出题的重点,二是能够辅助我们后期制定科学详尽的背诵任务。做考频统计图有两个最主要的步骤:
第一,将历年试题中的考点归纳总结到课本或笔记中相应章节的前面,如果书中位置较小而相应考点太多,可以以贴纸粘贴在书上。
第二,在将全部试题的考点都整理到全书的相应章节后,在Excel表格中绘制历年试题考频统计图(如果不知道如何做柱状图的话可以自行网络)。
3、细看全书,归纳背诵考点
这是使用本背诵方法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以社会研究方法为例,全书613页,但到最后阶段我将其量化为13个考点,而且这13个考点让我将全书的知识点都串联了起来,我们可以先看图,然后再做分解。
在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详细说明:首先,一本书无论多厚,我们归纳出来的点最好不要超过25个,量化考点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记忆负担,而是为了减小背诵的心理压力。其次,归纳总结一本书的点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有时候并不是一次归纳出20个点就万事大吉,后期背诵过程中一些很熟练的知识点可能需要合并,这样你总结的点会越来越少,但记住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最后,归纳这些考点的过程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而做题则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所以我们从大点去抓小点的做法是符合我们平时的学习规律和记忆特点的,所谓思维导图的作用实际上也不外如此。
4、根据考点,背诵默写关键词
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我们对于一本书可能的出题方向、出题重点等方面都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时便可以进入我们最后阶段的默写背诵了。事实上,我在这一阶段是将关键词记忆法和位置记忆法结合到了一起,因为我们勾画的三级式重点大部分都是关键词,而用不同颜色的笔所标注的地方恰好能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记忆位置。
这里也有几个点需要强调:
[1]字丑点没关系,自己认识就好,但默写速度一定要快(可训练自已对知识点的敏感度和反应度)
[2]默写不要全段默写,只默写关键词(因为在默写关键词时很多段落内容已经呈现在了大脑之中);
[3]默写完一个知识点就在其上方打勾,默写不熟练的知识点在其下方划线,下次再背时要重点背诵,这样慢慢就会对所有知识点都很熟悉;
[4)严格规定任务,控制时间,量化的目的便在于将背诵任务细化。一般来说,在一轮背诵时一个完整的半天(4小时)至少要完成5~10个点的背诵任务,这样一本书最多三四个半天就可以背完,而到了二轮背诵可能最多就用两个半天,再到四轮、五轮背诵时便可达到1~2小时默写完一本书的效果。
五、本门专业课背诵方法的注意事项:
1、同一本书的背诵战线不宜拉的太长,以3~7天为宜。
2、你不是背完两遍就放松警惕,而是要持续性的重复推进,前期背完至少保证5~7天对同一知识点重复默写一次,后期背诵默写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3、背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答题思路的训练,背书的过程实际也就是答题的过程。
4、背书时手头务必放有空白稿纸或A4纸,务必要动手默写而非简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