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非地带性什么意思

地理非地带性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7-25 04:56:17

‘壹’ 高中地理~什么时候是非地带性现象

简单说就是跟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无关的分布,其引起的因素就是非地带性分布。
图中明显跟海拔有关。
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贰’ 什么是非地带性现象

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并不都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岩性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非地带性分异的现象。非地带性分异的现象及成因主要有:
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主要由海陆分布引起。如由于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导致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①与地形起伏有关。如南美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因地处西风带背风地带,形成了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②与局部环流和洋流影响有关。同一自然带,受暖流影响一侧自然带向高纬延伸且面积要广阔一些,寒流一侧则向低纬延伸。如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高纬度延伸到北极圈以北地区;而南美西海岸因受秘鲁寒流影响,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度延伸到赤道附近。
3)地带性自然带的空间范围受到约束。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阻隔,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4)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①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由紫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②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中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分布的绿洲。③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④局部地热异常。如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叁’ 什么叫做非地带性因素(高中地理)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这些地理现象我们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
4.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5.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6.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7.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8.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上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分布可由一种或几种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如湖泊、沼泽这种非地带性分布就是在地势低洼和水湿这两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总之,这些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显得更加复杂。

‘肆’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是什么

地带性分布就是在正常情况下该出现的它出现了这种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就是里外现象本来按规律来说这里不是这气候的但是形成 这气候
就像澳大利亚东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是由于附近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高原的地形抬升作用温度较低降水较少形成了,如果不是东非高原的话此地应同刚果盆地一样是热带雨林气候

‘伍’ 非地带性与地带性是什么

地带性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与地带性对应,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不按或偏离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或仅指不呈带状分布的地方性差异.
详见网络“地带性”、“非地带性”.
(一)地带性因素
太阳辐射能分布因纬度而不同,气候主要受纬度因素制约,水文、植物、土壤等的分布也都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都呈带状分布.所以气候、水文、植物和土壤等,称为地带性因素.地带性规律就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其中气候是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二)非地带性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中,有些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形、岩石等,它们的分布与太阳辐射能没有联系或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受内力因素、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其分布不成带状.所以海陆分布、地形和岩石等,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是非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两者是有联系的.例如,地形隆起对地带性因素有一定干扰作用,海南岛自然地理景观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地域差异而引起的,而水分的地域差别就是由于非地带性因素——地形隆起影响.岩石属于非地带性因素,但岩石风化过程以及形成的松散风化壳的分布,又受到地带性因素影响.由此看来,自然环境受带性和非地带因素影响.自然环境特征是由这两组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三)非地带性现象
自然现象并不都是由地带性规律支配,并非所有自然现象都呈带状分布.例如,湖泊、沼泽等的分布就不是带状的,它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凡是有局部洼地,即可积水成湖;局部洼地、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就可以形成沼泽和沼泽土.平原地区有湖沼,山地区域也有湖沼分布;低纬度地区有湖沼,高纬度地区也有湖沼.所以湖泊、沼泽和沼泽土等的分布,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当然,湖泊、沼泽的形成与气候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例如气温低、蒸发量小,更加有利于沼泽的产生.

‘陆’ 什么是非地带性因素

问题一、何谓非地带性因素?

解析: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如绿洲的分布,是呈现为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

问题二、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问题三、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

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柒’ 地理中什么是非地带性规律

你好,上面已经很详细了。我简单解释一下。要弄清非地带性就要先把地带性弄清楚,其他的都属于非地带性。地带性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如气候,生物和土壤等,在地表呈带状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热量分布和纬度有关,越靠近赤道越热,越远越冷。经度地带性:我国受海洋的影响,越往内陆影响越小,和经度基本一致垂直地带性:一般是高山,海拔越高越寒冷。好,这三种地带性是普遍分布的,一般都要遵从,除此之外的都是非地带性规律(只对局部影响)比如地形,洋流,地热(冰岛不结冰)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

‘捌’ 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有什么区别

非地带性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如陆地形状,地形,洋流及地质作用等)影响形成的分布规律。地带性是理论上根据自然因素该出现的自然现象。

地带性: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

非地带性,通常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因受海陆差异、地势起伏、大地构造和岩性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与纬度地带性相异的各种地域分异现象。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带性以及地势地貌分异等都可看成是非地带性的表现。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分类:

经度地带性规律,又称之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离海距离的增加,水分在减少,地域环境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建立在水分变化的基础上。

垂直地带性分异: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跟地带性规律相对应的叫非地带性规律,如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却并不是热带雨林。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玖’ 地理资源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怎么理解啊

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的简称,即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表现为热量的差别,真正的地带性规律只有纬度地带性;

非地带性则是非纬度地带性的简称,包括干湿度地带性(有些材料称为“经度地带性”,要注意这种称谓没有反映出规律的实质)、和“垂直地带性”,虽然也叫“地带性”,但其实这两者都属于非地带性,不可望文生义。非地带性的能量来源是地球内能,所以像海陆变迁、海陆分布导致的地域差异,即所谓“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都应该属于非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用,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表垂直方向的具体表现,即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及经向地带性相互作用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三度空间地域分异,被合称为“三维地带性”。

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的简称,它有确定的含义和具体的内容。有些人只从字义上理解,把地带性包括纬度的、经度的和垂直的三种分布,这是不妥当的。

还有应该指出,以上所讨论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包括你题中所言“地理资源”。

阅读全文

与地理非地带性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