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山脉
1、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
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
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
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
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有重大影
响,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
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
富,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2、我国的主要山脉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高大绵长,它们象是地形的骨架,将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大的地形区,如高原、盆地、平原等。掌握山脉的分布有助于学习我国的地形分布,理解山脉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巨
大作用。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
(1)东西走向的山脉: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
——泰山;③南岭(读我国地形图,明确它们的位置)。其中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①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这一条线以西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以东以平原、丘陵为主。②长白山脉——武夷山脉;③台湾山脉。三列山脉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受挤压、隆起的褶皱山,在山脉之间的地带大多为沉降带,地质历史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质,因此形成了煤、石油(气)等矿产资源。
(3)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其中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4)其它走向的山脉还有:西北——东南的山脉,如阿尔泰山脉(位于新疆北部、中蒙、中俄边缘),祁连山山脉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中印、中尼边境),它是由几列平行排列的巨大山脉组成的山系。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多集中于此,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珠峰是极好的登山、旅游、科考场所。
② 天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帮忙一下啦!
地理位置
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近东西向延伸,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国新疆境内绵延约1760千米。
新疆天山横亘新疆全境,跨越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哈密市以及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多个地州市。
天山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南北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环抱,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
特点
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天山属于比较年轻的山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距今约1200-200万年前。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2)高中地理如何描述山脉的特征扩展阅读:
气候特征
1、天山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以深居内陆的地理区位、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众多的冰川河流、绝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区系和生态过程等诸多自然特征,成为全球温带干旱区大型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
2、天山山地气候年中明显分成冷、暖两季。冷季天气多晴朗,3000米以下的山地、盆地和谷地积雪深厚,且多雾霜。暖季(夏季)海拔3000米以上多雨雪。3000米以下气候凉爽。
3、天山山地的年降水量,同一山坡自西到东,逐渐减少;山地迎风坡(北坡)多于背风坡(南坡);山地内部盆地或谷地少于外围山地。
③ 太行山和横断山脉的地理特征
横断山脉主要是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横断山脉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作用发育,重力地貌作用,如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屡见。同时,地震频繁,是中国主要地震带之一,着名的鲜水河、安宁河和小江等地震带都分布于本区。
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部地槽区与介于上述地槽区和中国东部地台区之间的康滇地轴。印支运动使区内褶皱隆起成陆,并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盆地中堆积有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燕山运动又发生褶皱和断裂。直到第三纪中期,地壳缓慢上升,经受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广阔夷平面。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构造运动异常活跃,统一的夷平面变形、解体,岭谷高差趋于明显。第四纪经历多次冰川作用。区内丘状高原面和山顶面可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基面”,“基面”上有山岭,下为河谷和盆地;横断山脉岭谷高差悬殊。邛崃山岭脊海拔3000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其东南坡相对高差达5000余米。
(3)高中地理如何描述山脉的特征扩展阅读:
横断山脉南北差异大,北纬27°40′以南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温和湿润;云岭一带湿度减低,背风谷地更为干旱。山地植被以云南松为主,农业区主要在2,800米以下。2300米以下有茶、油桐、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北纬27°40′以北垂直分带明显,2800~3800米分布有高山松林、云南松林,阴坡为云杉林;3900~4200米为冷杉、红杉林;42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4800~5200米植被稀疏。农作物上限约在3910米左右。北纬30°以北,3200~4200米为寒温带针叶林,以云杉林为主。横断山脉为中国重要林区,由于山势坡度大,采伐不当,易致水土流失。横断山脉各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盛产贝母、金蝉花、冬虫夏草、大黄、党参、五味子、天麻等药材。野生动物资源、水力资源也很丰富。
横断山脉气候上受高空西风环流、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一般5月中旬~10月中旬为湿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以上,不少地区超过90%,且主要集中于6、7、8三个月;从10月中旬~翌年5月中旬为干季,降雨少,日照长,蒸发大、空气干燥。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高原面年均温14~16℃,最冷月6~9℃,谷地年均温可达20℃以上。南北走向的山体屏障了西部水汽的进入,如高黎贡山东坡保山,年降水量903毫米左右,年均相对湿度70%,西坡龙陵分别为2595毫米左右和83%。
④ 怎样用地理语言描述一座山体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处在歙县、黟县、太平县、休宁县之间,地跨黄山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徽州地区。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东邻浙江,南连江西,北与宣城、池州两市接壤。是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山北青弋江入长江,山南新安江入钱塘江。黄山市因此也成为安徽省唯一位于钱塘江流域的城市,黄山地区也是安徽省唯一成建制的吴语片(徽州方言)地区。具体位于东经118°1′,北纬30°1′ ,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5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3平方公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 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mm。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⑤ 高中地理知识 如何描述地貌特征
思路:地形类型+分布位置+面积比例+地势。如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西高东低。
⑥ 山脉形成的地质过程怎么判断高中地理
山脉按照其形成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褶皱山两个板块相互推挤,地壳会弯曲变形抬升,形成山脉。
火山山岩浆从地球深处岩浆仓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射出的熔岩、火山灰和岩块形成高高的火山锥。
断层山地球板块互相碰撞,使地壳出现断层或裂缝,巨大岩块受挤上升。
冠状山地壳下的岩浆往上涌,使地球表层的岩石向上隆起,形成冠状山。
⑦ 高中地理:山,山岭和山脉的区别与联系山就是只一座山
当然又影响,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而“山”在学术上是这样定义的,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自上而下分为山顶 山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