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一地理 气候
世界各地的气候可以划分为下列11个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 地理上高温,低温的标准是多少度
低温一般指0度到零下15度之间,
高温指30到35度,
寒冷指零下15度以下,
炎热指35度以上,
温和指零10到20度
3. 地理知识:温度几度到几度为温和降水几毫米到几毫米为湿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帮忙。
气候上关于温度的说法都是指“月平均气温”或者“多日平均气温”:
0度以下称为寒冷
0-10度称为温和
10-15度称为温暖
15-20度称为凉爽
20度以上称为炎热
湿润(干湿状况)不能单看“降水量”,还要考虑“气温产生的【蒸发量】”。
以400毫米年降水量为例:
在热带,它显示为【干旱】
在亚热带,它显示为【半干旱】
在温带,它显示为【半湿润】
在寒温带和亚寒带,它都显示为【湿润】。
4. 地理学上的 气温、降水标准
低温一般指0度到零下15度之间,高温指30到35度,寒冷指零下15度以下,炎热指35度以上,温和指零10到20度
年降水量200mm以下为干燥
400mm以为为少雨
400~~~~800MM为湿润
800MM以上为多雨
5. 温和时气温在多少度寒冷时气温在多少度
您好 中学中常用的气象温度模糊的概念,一般情况下 我们认为冬季温度大部分0度以上(偶尔低于0度)全年气温不高于20度(或偶尔高于) 我们说是温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符合这个特点;寒冷我们说是气温长时间段(整个冬季)都在0度以下,当低于零下10度时,我们说是严寒;
这些都是根据题目相对来说的,提到温和的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冬季,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冬季,地中海气候的冬季等;寒冷一般说的是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的冬季,和部分的高山高原气候以及苔原气候等
6. 初中地理高温低温的划分
低温一般指0度到零下15度之间,高温指30到35度,寒冷指零下15度以下,温和指零10到20度。
地球上的平均温度为15度,高温低温是相对而言的,不同地区气候、海拔、纬度、环境不同出现的气温也不一样通常超出正常值很多或低于正常很多的都可以叫高温或低温,主要看标准了。
高温是指具体有温度,比较高。如当时的气温大于35摄氏度时,即可发布高温警报。而炎热指的是由于温度和湿度引起的干燥,可使人产生烦躁情绪。
原因
高温热浪使人体不能适应环境,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动物也是一样;同时高温热浪也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使农作物减产。
高温热浪过程还会加剧干旱的发生发展;还使用水量、用电量急剧上升,从而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另外,高温热浪往往使人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神志错乱的现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事故伤亡以及中毒、火灾等事件的增加,这些是高温热浪的间接影响。
7. 几度到几度算温和、炎热
在这里先给你惯例上春夏秋冬划分的平均温度
连续五天均温低于5摄氏度为冬季,高于15摄氏度为夏季,在5至15之间为春秋两季
我们说的温和、炎热也是一般以均温为衡量标准:一般认为5至15摄氏度均温为温和,15以上为炎热
有问题再联系
8.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
最冷月均温低于0度是冬季寒冷,0~15度是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15度以上就可以算全年高温了。
夏季一般说25度以上是炎热,20度上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用夏季凉爽,如果全年都低于0度就可以说终年寒冷了。
热带是指全年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地区,通常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亚热带是估计我国的说法,按照我国的划分,是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通常年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南北温带是从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温度影响
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接收热量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到太阳落山以后,近地面的气温渐渐降低,地表的温度也随之开始下降。可见,日出日落,地温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同时随着四季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地温的高低对近地面气温和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生长发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动,有很大影响。
9. 初一地理温和,炎热,干燥,什么的是多少度
温和是指夏季平均温度不超过三十度,冬季不结冰
炎热是指夏季平均温度超过了三十度
干燥是指降雨量少
10. 地理上高温、低温的标准是多少度
28℃
超过了就感觉热,低于就感觉冷,只是国际标准是这样的(反正我自己不这样感觉,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