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地理教些什么
小学地理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地理常识,如: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2.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 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对外界事物非常好奇,但是其思维理解能力不强,主要通过感觉感知外界。小学生地理知识要简单、直观、易懂。
2. 地理兴趣课能教点什么
1.带领学生看有关地理的视频
2.巩固课内知识
3.成立小组举行活动
一、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的目的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地体现地理这一学科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特点,同时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一年级地理组成立了地理兴趣小组。地理兴趣小组是以地理课外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为主要特征的课内外学习和实践活动。
小组将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大教师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二、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1、动手参与:利用所学知识测出三中的经纬度。
2、搜集极地地图、景观、考察图片,培养探险、吃苦、爱国精神。
3、知识竞赛:举行班级之间“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学校”的比赛。
4、编写调查报告:即针对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图片、文字、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报告。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
5、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比赛。
6、观看有关我国区域地理景观特色的录像或电影。
7、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8、制作地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各大洲、各国、各省市的轮廓模型,生态环境模型等。
9、创编地理小报、地理板报:以环保、地理小常识、地理科普知识为主。
这个可能要多费点心了……
3. 地理兴趣班教什么
地理兴趣班可以观看地理风景的视频、巩固课内知识、成立小组举行活动。
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可以有:1、动手参与:利用所学知识测出三中的经纬度。
2、搜集极地地图、景观、考察图片,培养探险、吃苦、爱国精神。
3、知识竞赛:举行班级之间“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学校”的比赛。
4、编写调查报告:即针对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图片、文字、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报告。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
5、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比赛。
6、观看有关我国区域地理景观特色的录像或电影。
7、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8、制作地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各大洲、各国、各省市的轮廓模型,生态环境模型等。
9、创编地理小报、地理板报:以环保、地理小常识、地理科普知识为主。
4. 教什么样的地理知识
中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有着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有报道说,在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时,一位年仅十岁的英国女孩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游玩时,突然看到海水翻起了很多的“泡泡”,随即告诉妈妈说,将会有海啸发生。正是由于她的警告,这个海滩上无一人伤亡。小女孩也因此被媒体赞誉为“海滩天使”。“海滩天使”的这份“先见之明”,正是得益于她在学校地理课上学习到的有关海啸的知识。她说:“地理老师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十岁的小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避开百年不遇的灾难,而我们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何呢?好多大学生在地图册上找不到具体某一地方的地名,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却因为不会查看地图而找不到方向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一位地理教师,我感触很深,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如何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教会他们处理和应对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的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尝试。
一、地理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地理dili.chazidian.com
1.地理知识源于真实生活
(1)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太阳、月亮、云、夜晚星空的变化,能学到很多地理知识。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夏季时的运动轨迹和白昼时间长短的情况,并与冬季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观测在晴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云的形状分别有什么不同。
(2)用查字典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服饰上:西藏牧民习惯穿可以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这样的穿着既能散热又可以抵御风沙。民居上: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居特点是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这样会冬暖夏凉。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长而炎热,人们习惯睡木床或竹床。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则由于气候干旱,所以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出冬暖夏凉的窑洞居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谚语“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说的是云与降水的关系;成语“沧海桑田”则揭示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二、学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事例可应用于教学上,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地理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学习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更要注重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养成,要使地理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平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比如,在上工业区位选择时,我引用同安厦绒造纸厂建成后东溪水质严重恶化,究其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由于造纸厂是水源污染的企业,厦绒造纸厂位于同安城区东溪上游由于大量废水排入导致东溪水质严重恶化,作为决策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我想就不会将该企业布局于此以致导致严重后果。又如我讲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时,我引用如下问题:为什么我们当地人们喜欢坐北朝南的房子?为什么冬季要注意做好保湿工作等。以上这些均为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只要学生能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训练学生走向生活实践的能力
几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可从生活世界中引入,同样,几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地理学习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第二天全校师生议论纷纷,当天的地理课我因时利导的问,遇到地震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发生地震时若正好上课,高楼上的学生应立即躲在课桌下,在家里,躲在坚实的家具下面,若在商场,快速躲靠在大柱子旁边,等地震稍停,尽快组织人员有序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有的说地震时应尽快关闭水电和煤气可防止因泄漏引发的间接灾害,如爆炸等。及时抢救伤员脱离险境,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是较好的逃生方法,但是千万不要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以避免触电和爆炸,可用手电筒照明。看着同学热烈地讨论着,我笑着说:“很高兴看到你们能活用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目的是让你们能学以致用,在遇到灾难时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采取合理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以摆脱险境,获得生存。”
5. 自然地理学学什么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
综合自然地理
着重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自然景观进行系统综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包括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土地类型研究和自然综合过程研究等几部分。
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特点是按地域分异规律对地球表层进行区域系统的划分,划分出的地域单元是彼此不重复出现的;土地类型研究的特点是按地段分异规律进行类型系统的划分,划分出的类型单元在地表是重复出现的;自然综合过程研究包括现代物理过程(热量水分平衡)、化学过程(化学元素迁移与平衡)、生物过程(生物地理群落与生态平衡)和时间过程(古地理过程)等。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结果展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现代特征,古地理过程的综合结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环境。现代自然地理环境是古地理环境演替的结果与延续。
部门自然地理
是从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角度进行研究,阐明各要素的类型、特征、过程和与其它要素相互作用关系与结果的学科。主要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区系与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化学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等学科
6. 小学三四年级的地理交什么
我报名参加了福建泉州葛坑镇中心小学支教,支教的科目是地理,要求的内容是本地的人文自然地理,我需要写一个七天的教案,希望多些有关地理的小游戏,小故事(三四年级小朋友感兴趣的,不要太深奥)类似下面附件中的教案,趣味性要大。
7. 地理都学习些什么内容
很多 比如气候 地形 时差 生活习俗等等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主 要学习 与自然有关的知识 人文地理主 要学习 所在自然地理上的人文情况(比如欧洲一些国家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性/习俗)
8. 人教版自然地理该怎么教
总结知识,熟悉教学思路,题量上需要占有一定的优势,否则会被孩子们难倒的哦。平时参照一下其他老师的教案和课件,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
9. 自然课是什么课
自然课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自然课讲的是最基本的自然常识,但涉及面很广,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无所不包,同时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
小学《自然》发展到小学《科学》,首先从名称上来说是更科学、更合理、目标更明确了,科学启蒙教育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科学》课的性质定位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10. 适合小学生的趣味地理知识 跪求。恳请速度!
《小学生的趣味地理知识》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带张大的世界地理图、大的中国地图、更可以带当地省市的地图,让他们在地图上旅行,从哪里到哪里,要经过什么地方,这里会遇到什么人,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像故事一样,首要是建立他们的性趣,这样他们学起来便会开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