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回答地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自然资源则是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然环境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
2)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供自然基础;
3)它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4)它影响着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
总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业活动及其分布具有重大影响,但它们最终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与产业布局。
二、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或称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如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线、人口、历史、文化、政治、军事、企事业单位、
工农业产值、商务、贸易、通信、电力、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疾病与防治、旅游设施,等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程度。
(1)地理上的流通条件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㈡ 高中地理中区位因素、区位条件、区位优势分别指什么
简单来说区位就像人的五官搭配。
区位因素就像人必须有五官。对应在地理上就农业的、工业的、交通的等等,另外的角度上可以说自然的、社会的等等
区位条件就是你的五官条件是什么,我五官健全,没有伤缺,
区位优势是 你的鼻子挺,你眼睛大,双眼皮,这叫优势
㈢ 区位因素 和 区位条件 各指的是什么
1、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和功能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或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又被称为区位因子。
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地壳运动、太阳辐射、气候、水体、生物、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政治、政策、资金、土地价格、管理、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冷藏技术、良种育种、化肥、机械。此外,历史习惯、时间也属于影响区位的因子。
2、区位条件,即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资质。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
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因为不同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即区位条件。
(3)地理上的流通条件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工业区位因素
1、原料指向
某些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的行业(如炼铁),或原料不易运输且容易变质的行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等加工工业),区位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2、能源指向
某些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能源费用占很大比重的行业(如电解铝),区位尽量靠近廉价的能源产地。
3、市场指向
某些产品不易运输的行业(如硫酸),或随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行业(如日用品工业),区位多靠近销售市场。
4、劳动力指向
需占用大量劳动力并在产品成本中工资占较大份额的行业(如采矿、缝纫等),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选择在劳动力资源充裕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发展。
5、技术指向
有些高技术工业,要求靠近科技中心;对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特种手工艺、陶瓷等),多在有生产历史传统和熟练工人较多的地区发展。
6、环境指向
有些企业要求有优质水源(如酿酒业),或清洁幽静的环境(如电子工业);有些污染性企业,则往往寻求在环境自净能力较强的地区建厂。
工业区位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仅需要综合分析多种成本因素,还要对工业在一定区位集聚的效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效益,以及政策、行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㈣ 国际贸易地理该怎么讲
1、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2、教具——世界政区图
教学内容与要点(4 课时)
研究对象——研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 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 课时) (全书重点,应在理解基础上掌握)
1、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2、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3、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很密切” 。 (1)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2)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构成和商品流通是建立在生产布局和发展水平 的基础之上,但其条件之一就是地理环境; (3)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等与国际贸易也有着 密切的关系。
4、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广泛、深刻、直接、重要” 的影响。 (1) 任何双边、 多边的国际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 的; (2) 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起着决定性作 用; (3) 经济地理环境则是大量的、 直接的关系到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和贸 易对象的地区分布; (4)人文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宗教、语言、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市 场状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 (5) 自然地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尤其对商品贸易中属于初级产 品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
㈤ 什么是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是一定地点或地区的山川土地形势、位置、气候等自然环境及资源、物产、交通等经济性因素的总情况。
包括地形位置情况、如山川河流土地的形状及特点,所在经纬网及自然地图上的方位等;气候情况,如季节、气温、日照、雨、雪、风、霜等;经济情况,如地下资源、当地物产、所处交通位置等。地理条件是决定投资项目空间位置的基本依据,又是投资项目进行设计的依据。
(5)地理上的流通条件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中国地理: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1260万平方千米,包括约960万平方千米领土和约300万平方千米领海。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㈥ 高中地理提问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各指的是什么
区位因素: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不同的区位上,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状况不同,从而其区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异,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也就不同。
一般有3大类:第一是农业,第二是工业素,第三是交通
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2, 工业区位因素:比较多 我列举几个你应该就能明白
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技术指向和环境指向
3,交通区位因素
这个比较复杂 总体上我说下
铁空水航管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其次是交通线路 还有什么港口建设的条件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等等 所有和交通有关的都是
区位条件: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㈦ 什么是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即本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特点;地形、地势、植被、矿产、资源
㈧ 国际贸易地理的定义是什么还有他的属性是什么啊 ~!!! 知道的告诉我一声,谢谢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㈨ 高中地理提问 区位因素 和 区位条件 各指的是什么
区位因素:是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在不同的区位上,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状况不同,从而其区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异,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也就不同。 或称区位因子,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 区位因素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是工业区位因素,第三是交通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某地区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并取得好效益的条件和因素总和。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