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康熙帝的地理大测绘叫什么

康熙帝的地理大测绘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27 21:00:48

❶ 皇舆全览图的测绘过程

康熙四十七年,玄烨“谕传教士分赴内蒙古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并谕部臣,选派干员,随往照料。一并各省督抚将军,札行各地方官,供应一切需要”(《正教奉褒》)。从康熙四十七年到五十六年,这支测绘队伍走遍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绘制了一幅幅各省地图。康熙五十六年,全图告成。玄烨将之命名为《皇舆全览图》。此图采用经纬图法,梯形投影,比例为1:1400000。它是我国第一次经过大规模实测,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地图,虽然还有不准确之处,毕竟“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份。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李约瑟语)。在这份地图的绘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地球经线的长度因纬度上下而有所不同,从而第一次在实践中证实了牛顿关于地球为椭圆形的理论。《皇舆全览图》的测绘,由此成为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❷ 康熙绘制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有怎样的意义

康熙还开展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即绘制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次测绘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大地测量术和经纬度绘图的方法。到1716年,除新疆的少部分地方外,对大多数省区进行了测绘。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实测、比较精确的地图集,也是世界地理测量史一的伟大成果之一。

❸ 康熙组织的—次规模空前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是什么时候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康熙素以热心研习和倡导科学着称于世。传教士利玛窦和张诚带来的《坤A万国全图》与亚洲地图令他艳羡不已,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更使他亲身感受到了地图的重要性。于是,自1708年7月4日测量长城始,康熙组织了—次规模空前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

❹ 是谁献给康熙中国地图的

皇舆全览图 清朝康熙皇帝玄烨对地理学也是很留心的。追溯其源,可能仍是受南怀仁等人的影响。南怀仁进宫不久,就与另一个传教士合写了《西方要纪》,又绘制了世界地图《坤舆全图》,向玄烨介绍西方地理知识,引起了他的兴趣。以后他一边学习传统的地理书籍《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徐霞客游记》等,一边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一个封建皇帝的活动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很难随意离开皇宫,玄烨也不例外。这样,出巡、征战就成了玄烨考察地理的良机。每次出京,他都带上钦天监官员和测量仪器,一到驻地,必要对当地的天文地理进行考察。我国几条着名的大河如长江、黄河、黑龙江、金沙江、澜沧江等,玄烨都派人勘察过。他除多次在南巡时对治黄工程进行规划和检查外,又利用亲征噶尔丹到宁夏之机,在横城口乘船顺黄河而下,体验黄河的汹涌激荡。康熙四十三年玄烨还派侍卫拉锡等人考察黄河之源。他指示:“黄河之源,虽名古尔班索罗谟,其实发源之处,从来无人到过。尔等务须直穷其源,明白察视其河流至何处人雪山边内。凡经流等处宜详阅之。”(《康熙政要》)拉锡奉谕旨率随员于四月初四日离京西行,五月十三日到达青海,在当地官员的陪同卜,他们考察了黄河发源地的星宿海、札陵湖和鄂陵湖的大小和形成情况,以及黄河从鄂陵湖流出的路线,并且绘制了地图。从拉锡等人同玄烨的奏报中可以看出,此次考察的结果与现代地质学家对黄河河源地理环境的考察基本一致。玄烨在近三百年前组织的这次黄河河源考察,可称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项壮举。此后,玄烨在拉锡奏瑕的基础上,写了一篇短文《星宿海》记叙了黄河之源的情况。
不久,玄烨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在当时说来是史无前例的全国地图勘测。玄烨是名军事家,自康熙十二年至三十六年,他连续部署了平定三藩叛乱、抗击沙俄入侵以及平息额鲁特蒙古贵族分裂活动的战争,并且亲临前线,指挥了一些重要的战役。战争使他深感需要有一份准确的地图。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签定后,法国传教士张诚曾向玄烨呈上一份从欧洲来的缺少中国详情的亚洲地图。玄烨从这份地图受到启发,打算利用张诚等人的西方测绘技术,组织人力绘制一份全国地图。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交通又不方便,在当时要按科学的方法绘制一幅全国地图,其难度可想而知,仅几个传教士是不能胜此重任的。对此玄烨做了长远打算:他一面继续征用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一面命令张诚等人培训中国学生,同时还派传教士到广州、澳门,以至返回国去招聘人员,采办仪器。经过近十几年的培养人才、购置仪器、测定各地纬度、绘制局部地图等准备工作,测绘全国地图的工作才开始。康熙四十七年,玄烨“谕传教士分赴内蒙古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并谕部臣,选派干员,随往照料。一并各省督抚将军,札行各地方官,供应一切需要”(《正教奉褒》)。从康熙四十七年到五十六年,这支测绘队伍走遍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绘制了一幅幅各省地图。康熙五十六年,全图告成。玄烨将之命名为《皇舆全览图》。此图采用经纬图法,梯形投影,比例为1:1400000。它是我国第一次经过大规模实测,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地图,虽然还有不准确之处,毕竟“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份。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李约瑟语)。在这份地图的绘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地球经线的长度因纬度上下而有所不同,从而第一次在实践中证实了牛顿关于地球为椭圆形的理论。《皇舆全览图》的测绘,由此成为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皇舆全览图的发展过程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出木刻版《皇舆全览图》﹐有总图1幅﹐分省图和地区图28幅,但西藏及蒙古极西地方多空白。
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印行铜版图﹐以纬差8度为1排﹐共分8排﹐41幅,这种以经纬度分幅的方法在中国是第一次。文字记注方面在内地各省注汉字﹐东北和蒙藏地区注满文。故后人又题名为《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这版本流传较广。
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在西藏边境标注出朱母郎马阿林(珠穆朗玛峰)。图上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中经线﹐经纬网用梯形投影法。
1721年(康熙六十年)又刊印一次木刻版﹐木刻版的所包含的地域范围与1719年的铜版图相似。
后来﹐为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又刊木版小叶本﹐以省﹑府分幅﹐计227幅。不绘经纬线﹐且只包括内地各省。

❺ 清朝前是谁给康熙画的疆域图

“康熙图”是由康熙帝亲自主持,以传教士雷孝思(Regis,Jean-Baptiste)、白晋(Bouvet,Joachim)、杜德美(Jartoux,Pierre)、托马斯(Pere,Thomas)等为主力,中国学者何国宗、索柱、李英等参加,【参见秦国经:《18世纪西洋人测绘清朝舆图中的活动与贡献》,《清史研究》1997年第1期。】各地官民参与的具有当时世界水平的一次规模宏大(先后测绘了全国641个点)且费时良久(1708—1718年)的疆域实测成果。此图采用梯形投影法,以经过北京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按1∶140万—150万的比例绘制,【汪前进先生认为,康熙铜版《皇舆全览图》采用的是正弦曲线等面积为圆柱投影(即桑逊投影),参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汪前进先生文。】范围涉及南到海南岛、北达黑龙江、东及台湾、西至哈密以东,即西至西经40多度,北至北纬55度的广大地区。【参见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地学史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第324—327页。】关于此图,李约瑟赞之曰:它“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种,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中国在制图学方面又再一次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科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246页。】
但“康熙图”所展示的疆域,西仅止哈密。1760年干隆帝根据新疆等地区的实测资料,对“康熙图”加以补充修订,完成了“干隆图”的绘制。该图将“南至琼海,北至俄罗斯北海,东至东海,西至地中海,西南至五印度南海,合为一图”,【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第278页。】较“康熙图”范围大一倍多,是一幅名副其实的亚洲地图。

❻ 康熙帝为何用三十年测绘完成《皇舆全图》

中国古代兵学和历史学非常发达,历代不论是皇帝还是一般的士大夫都很重视地图。历史学家读书的重要原则就是讲究左图右史,从大禹治水分九州开始对于历史地理就比较重视。

但是中国地图的测绘科学起步却非常的晚,对于地图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还是自康熙皇帝在1718年颁布的新测绘的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才有改观。

不过测绘地图首先要有尺度,为了解决这个统一标准问题,康熙皇帝决定按照工部的1800尺就是180丈算为1里的长度标准。经过测算康熙时代的一华里就是先打的555.465米。如果现在阅读清朝的历史书籍对于若干里需要折算成现代的标准。

康熙皇帝的《皇舆全图》的测量方法是使用了天文测量和三角网测量方法结合,这种方法在当时还是非常先进的。《皇舆全图》在今天看来有点简陋,但是却是中国地理学的新发展的台阶。不过后来中国的地理学尤其是测绘学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吃了大亏,这也是后话了。

❼ 康熙王朝里面的那个地图真的有吗

历史上,确实有周培公这个人,但给康熙画地图 是虚构的了,,
当时测量全国地理规模很大,绝非一个人能够完成,各省绘制的地图多达上百张,分别出自不同的机构。清康熙帝亲自主持为官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五十六年(1717)测绘,五十八年(1719)全图告成。康熙亲命名为《皇舆全览图》。在当时,该图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这跟老周没关系。今天这些地图近1/3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流失海外。有少部分被国民党带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的留在大陆现藏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

❽ 谁绘制了《皇舆全览图》

康熙学了数学与天文,因而对地理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每行到一处,就要测量那里的地势,调查当地的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等。他不但测量该地距京师的里程,还要测量那里的纬度,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收入他撰写的文章、上谕中。例如,他在亲征噶尔丹的行军途中,就详细地调查过所经之处的风物、地理情况,把记下来的材料寄给留在北京的皇太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二十一日,他在给皇太子的信中叙述了行军中的饮水问题,说:“自出喀伦未见寸土,其沙亦坚硬,履之不陷……营中军士凿井甚易,一人可凿二三十处。因水泊中取水嫌远,均于近帐房处凿井。

可凿井的地方也很易认识。蒙古语叫‘善达’之处,地洼而润,掘未二尺即可出水;叫‘塞尔’的地方,山涧沟径,掘仅尺余即可及泉;有称‘布里杜’者,是一种丛草间积留的潦水,水质不佳;叫‘窥布尔’的,水流地中,以手探之泉即随出,故野驴以蹄趺之而饮……”可见,他对所经地方是做过详细调查的。

他在沙漠中行军,往往发现有贝壳。这种东西引起了他很大兴趣。他联想到当地蒙古人关于洪水的传说,推测这里在洪荒时代很可能是一片泽国。这和近代学者的某些科学推论是很接近的。

康熙在世时,还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这就是在辽阔的中国疆土上进行实测、绘制地图。这项工作是由外国传教士与中国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这次测绘工作进行了多年,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大地测量术和用经纬度绘图的方法。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除今新疆等少数地区外,对大多数省区进行了测绘。这次测绘的成果,便是一部《皇舆全览图》。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实测、比较精确的地图集,也是世界地理测量史上的伟大成果之一。康熙曾对大臣蒋廷锡说:“此图是朕费三十余年心力才完成的,山脉水道合乎《禹贡》。你可以将此图和各省分图让九卿们细阅,倘有不对之处,可以面奏。”可见康熙很以《皇舆全览图》为自豪,但他又不拒绝别人批评。

❾ 清朝康熙时期画岀大清全图的是谁

清朝康熙时期画岀大清全图的是:由各国传教士及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中国学者二百余人混编的测量队伍组成。

《皇舆全览图》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

《皇舆全览图》 - 历史背景:
继利玛窦之后,西方地图学在清朝继续传入中国。康熙、干隆年间,中国政府聘请西方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雷孝思(J.B.Régis)、杜德美(PetrusJartoux)等十人来中国从事大地测量和绘制地图,并传授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引进了西方大地测量学和地图制图学。
约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订立《尼布楚条约》之后,康熙看到了精确地图在政治、外交上的巨大作用,于是下决心引进西方先进的测绘制图技术。他下令各大臣推荐专家,购买仪器。当他到全国各地巡视时,命外国专家随行,测定各地的经纬度,为制图作准备。康熙四十七年(1708)以后,全国范围的三角测量和绘制地图工作陆续开始进行。

《皇舆全览图》 - 参与人员:
全部工作由康熙主持,大的计划、方针、法规也由他亲自裁定,具体人选、组织机构、工作质量他都过问。在大规模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以前,康熙帝还命传教士先行试点,绘制出北京附近地图。他亲自校勘,比较旧图,确认新图远胜旧图之后,才下令开展大规模的测绘工作。康熙四十七年由各国传教士及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中国学者二百余人混编的测量队伍组成。

《皇舆全览图》 - 特点:
全图共计41幅,借鉴科学技术实测后绘制,以天文观测为基础,使用三角测量法进而测图。采用了伪圆柱投影,以经纬度制图法绘制。以汉、满文共注地名,其中满文用以边疆,汉文用以内地。第一次实测了台湾省地图。在尺度丈量上的全国统一,实地测量地球的子午线弧长等, 都给清代地图制图充实了依据,提高了制图质量。

《皇舆全览图》 - 版本:
测绘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正式开始,至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基本告成。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曾出木刻版《皇舆全览图》,有总图1幅,分省图和地区图28幅,因战事,西藏及蒙古极西地方多空白。
到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又刊印一次,总图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萨哈林岛(库页岛),东南至台湾,北至白喀尔鄂博(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衣里必拉(伊犁河),西南至拉打克河屯(列城)以西。在西藏边境还标注出朱母郎马阿林(珠穆朗玛峰)。图上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中经线,经纬网用梯形投影法。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还印行过铜版图,以纬差8度为1排,共分8排,41幅。这种以经纬度分幅的方法在中国制图历史上是第一次。铜版图的范围与康熙六十年木刻版大致相同,但在文字记注上则是内地各省注汉字,东北和蒙藏地区注满文。故后人又题名为《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流传较广。
后来,为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又刊木版小叶本,以省、府分幅,计227幅。不绘经纬线,且只包括内地各省。

《皇舆全览图》 - 历史意义:
《皇舆全览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清中叶至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其范围之广,内容之精详,超过了以往任何中国地图。
《皇舆全览图》 是中国第一次采用经纬网作图的着名地图。这对中国传统测量学和制图学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所取得的成果是世界地理学史上的大事。
康熙皇帝费30年心力,组织领导测绘全国地图,不但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亚洲也是创举,意义十分重大。规定使用固定统一的尺度,以工部营造尺(1尺=0.317米)为标准尺和计算单位。以营造尺18丈为1绳,10绳为1里,天上1度即地下200里,也就是200里合地球经线1度。用绳量地法测量各地的距离里数,采用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法等等,这些都是首次运用,很有创见,不仅奠定了中国地理学、测绘学的基础,对世界地理学也是一大贡献。

❿ 《皇与全览图》的测绘历时了多久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康熙素以热心研习和倡导科学着称于世。传教士利玛窦和张诚带来的《坤与万国全图》与亚洲地图令他艳羡不已,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更使他亲身感受到了地图的重要性。于是,自1708年7月4日测量长城始,康熙组织了—次规模空前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

这次测绘工作,以10位传教士为主,组成数支小分队,奔赴全国各省区,对山水城郭逐一用天文观测和三角测量等西法测量。纬度主要通过观察太阳午正高弧或用天极高度、恒星中天高度测定,经度则主要采用月食经度法即在不同地点观察月食的食差来推算。前后共测得经纬点至少有641个。1718年,《皇与全览图》终于绘成。

该图先后制成木版、铜版和小页本三种版本。木版初刻本包括1幅总图、28幅省或地区图,修订后,分图增至32幅,而且西藏边缘标注了珠穆朗玛峰;铜版采用正弦曲线等积伪圆柱投影,1∶140万的比例尺,纬度5°为1排,共8排,41幅;小页本按省府绘制,计227页,未绘经纬线,只包括内地诸省。

《皇与全览图》不论在测绘规模还是在科学性上,都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它最早采用了以子午线上每度的弧长来决定长度标准;它因采用三角测量而使图中各地点的相对位置较精确;它首次发现经线1度的长度不等而为地球椭圆提供了新证据。此外,这次长达10年的测绘是一次大规模的西学东渐。传教士在把西方先进的地图地理学知识较全面地输入中国的同时,还在直接参与测绘的200多位中国人中间,培训了一批掌握西方测绘知识和方法的人才。

阅读全文

与康熙帝的地理大测绘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