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晒盐需要什么海滩

地理晒盐需要什么海滩

发布时间:2022-07-28 09:57:44

⑴ 海水晒盐的晒盐法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盐的主要方法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方法。使用此方法。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的地区,选择大面积的平坦海滩,建设盐田。

盐田一般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首先,海水被引入蒸发池。当蒸发水在阳光下达到一定程度时,倒入结晶池。然后海水会变成盐的饱和溶液,然后盐会在阳光下逐渐沉淀出来。产生的晶体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可以从中提取各种化学原料。

在中国古代,沿海居民用海水制盐,将海水引入盐田,通过太阳光和风的蒸发浓缩海水,使其饱和,使盐进一步结晶。这种方法在化学上叫做蒸发结晶。


(1)地理晒盐需要什么海滩扩展阅读:

海水晒盐的发明:

据明代学者宋应星撰着的《天工开物 . 作咸第五》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借南风则大异。”

这段记载中的“海丰”就是指明代山东省的“无棣县”。“无棣”一名始见于《春秋左传.嬉公四年》,明初因避开了明朝成祖“朱棣”之讳,改名“海丰”。

1914年,又恢复无棣之名。其中,“解盐”指的是山西解州之解池所产之盐。“解盐”质量在当时中国排名第一,属于“贡盐”。无棣滩晒质量与揭州市红岩相同,无棣制盐水平可见一斑。

⑵ 为什么泥质海滩利于晒盐

泥质海滩的坡度比石质海滩的坡度(<0.1%)平缓得多,滩面宽阔而低平,滩宽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其次,泥质海滩的沉积物粒度较细,孔隙率较低,有利于盐分的保存,而石质海滩的孔隙率较高,容易造成盐分的丧失(渗进孔隙)。综上认为泥质海岸更适合晒盐。泥质海滩往往有大面积的滩涂地,有利于海水上漫,在广阔的地带进行自然蒸发,也有利于生产的展开。 泥质海滩是相对于沙滩来说,沙滩易渗漏,泥质海滩不渗水,才能晒海盐。 泥质海滩利于盐的收集,不易掺入沙粒。

⑶ 我国的海水晒盐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海水晒盐的地理位置有哪些要求

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有河北的长芦盐场、辽宁的营口盐场、山东莱州湾盐区、江苏淮盐区、台湾西部的布袋盐场等。
海水晒盐主要要求,地势平坦、海滩宽广,利于晒盐;风多雨少,晴天多,利于海水蒸发,多分布在背风坡,如台湾的多分布在西海岸;最后是泥质滩涂,海水不易下渗。

⑷ 什么地理条件适合海盐生产

这里海滩宽广,泥沙布底,有利于开辟盐田;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有利于海水浓缩;这里盐民善于利用湿度、温度、风速等有利气象要素,具有丰富的晒制海盐经验。上述这些条件,都为该盐场大规模发展制盐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长芦盐场所产之盐,数量大,质量好,颗粒均匀,色泽洁白,中外驰名。
这里的海水,咸度达到波美表3.5度,即每百公斤海水含3.5公斤盐。是世界上最咸的海区之一,被称作“苦海”。丹憨草窖禺忌碴媳厂颅这里的阳光强烈,全年日照数2600多小时,日均7小时以上,居全岛之冠。这里的风大,一年中经常吹3—4级风。日晒风吹,使这里年蒸发量达到2600毫米,因此晒盐全过程较短,从纳潮至成盐只须31天,是我国南方晒盐条件最好的地区。

⑸ 晒盐场需要的条件

我国海盐生产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从低效的海水滩晒逐渐转向高效的卤水滩晒。2004年,我国海盐产量为2100多万吨,其中卤水晒盐占700多万吨,是世界上第一海盐生产国。

由于国内烧碱和纯碱等基础化工原料产量不断增加,对海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内每年的缺口在1000万吨左右。

海滩晒盐已不敷今日之需 现代技术应用与发现应运而生

自古以来,我国海盐生产都是以海水为原料,实行海滩晒盐。但海滩晒盐这种生产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产量不高,效益较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海岸滩涂养殖风靡南北,海盐生产受到挑战。

山东莱州湾盐区是我国及世界上利用该类地下卤水资源最早的地区,已有千年历史,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自发开采阶段。除了1957年在寿光羊口盐场做过小面积浅层勘探外,只有盐务部门研究过地下卤水制盐技术问题,没有做过地质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沿海经济大发展,原盐供不应求。原来利用低浓度海水为原料的海滩晒盐,总是要依靠扩大盐田面积才能增加产量,但这必然受到了滩涂面积的制约。而老盐田技术改造投资大,见效慢,效率低,也不适应发展需要。

因此,盐业大发展的道路转向优越性显着的“井滩晒盐”。

地下卤水的科学研究应运而生,卤水综合利用已有坚实基础。

1979年,山东省首先立项,进行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综合利用研究。

从那时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韩有松创立了国内外第一个第四纪地下卤水课题组,开始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开展地下卤水地质学基础研究。

1987年,韩有松主持完成本区试点区研究后,又在国家基金及省市盐务部门支持下,一方面完善理论研究,一方面开始转向开发应用研究。

到1993年,他们基本完成了北方沿海两种海岸类型区的调查研究,获得相当可观的成果:查明地下卤水分布在滨海平面海岸区,形成环海岸的大型矿带,在港湾海岸区呈斑块状富集于海湾沉积盆地中,确认其具有分布普遍性特征。

卤水赋存于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中,属滨海相,生存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

卤水来源于海水,生成于海侵期的海退阶段,是经过蒸发浓缩、聚集和海陆变迁埋藏形成。

他们发现:现代海岸潮滩仍在生成卤水,并得到现场模拟试验证实。他们据此提出“海岸潮滩生卤”理论。又据陆架浅海第四纪古海洋环境演变,及冰期低海面时期陆架平原古环境特征,提出“陆架平原冰冻作用生卤”假说,最终完成《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概论》专着,于1996年出版。

原盐产量翻了两番 缺盐问题一举解决

关于实际开发利用,他们也有了相当清晰的中远期目标:在莱州湾沿岸圈定了1500平方公里远景区,为三个大型新建及扩建盐场选址提供了依据;将原来自发开展的30~50米深度扩大到60~80米,即第三个第四纪海侵层底板。由此推动该盐区迅速扩大开发数量及规模,全区实现“井滩化”。

一系列有效的科研、技术应用、实际开发有条不紊地实施起来,使得山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靠地下卤水资源优势,将原盐产量翻了两番———从200万吨到800万吨,年产量达到全国海盐产量的50%,扭转了我国沿海原盐供求矛盾,为在莱州湾盐区建成我国第一个盐业及盐化工生产基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践中得来的理论带来了100%成功的新开发

山东莱州湾盐区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以及指导开发取得的成功经验,促使课题组适应科研体制改革,从1988年起走出山东,从理论研究走向预测发现新的卤水分布区,跨入第二个理论与生产相结合的阶段。

他们的预测,圈定了渤海湾滨海平原1000平方公里远景区,预测了青岛沿海远景分布区。

通过勘测调查及与地矿部门的协作勘探,在13个盐田内均发现了有利用价值的卤水存在,成功率100%。这中间,已获得25亿立方米卤水储量,折合氯化钠储量1.6亿吨。

现在,新发现区已有30%面积试开发成功。与此同时,大连盐业部门也引用莱州湾盐区的理论成果和开发经验,在辽东半岛也发现了卤水资源并已开发成功。

一个理论分析使原盐增产2000万吨 创造效益超过10亿元

从莱州湾到渤海是一次飞跃。港湾海岸区的卤水发现更是一次突破性进展。

此前,不少海洋地质学家认为,港湾海岸与滨海平原海岸第四纪古环境差异大。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一次海侵,第四系沉积层浅薄,不存在有价值卤水。

然而,新的研究与发现,得出了新的结论与实际成果。

1991年,课题组为解决青岛市严重缺盐问题,承担风险预测了这个远景区。其根据是港湾海岸虽只有10余米厚的一个海侵层,形成时间仅有不到一万年,但下部存在厚10米~20米以上的更新统陆相层,可能是有利储卤层。

实践证明,这一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理论分析,为青岛找到了卤水资源,并当年推动开发成功,促进了盐业发展,解决了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

有了成功的经验,他们从1993年起又预测了华东、华南沿海几个卤水远景分布区。

经初步调查及勘探,已在广东、福建、广西发现卤水存在。

从1995年至今这10年来,地下卤水理论成果的应用,指导开发和预测发现新矿藏扩大开发。仅据初步统计,促进原盐增产近2000万吨,创效益达10亿元以上。

该项成果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海盐生产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解决了民众生活用盐的千年难题也使现代化工有了原料保障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韩有松的一项研究证明,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着地下卤水资源。卤水矿带宽度从海岸线进入陆地纵深达10~30公里,埋藏深度为100米以内。

运用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在渤海湾沿岸和胶东、辽东半岛海岸发现了13处地下卤水矿藏,获得卤水储量25亿立方米,折合盐储量1.6亿吨。

矿化度大于50克/升的地下水称为卤水,是一种液态沉积矿藏,主要包括:分布于内陆沉积盆地中的深层古卤水(如四川盆地的三迭系自贡卤水)、现代盐湖卤水,以及分布于沿海区域的浅层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

海岸带的地下卤水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大,意义重要。它改变了沿用了几千年以海水为原料的海盐生产方式,为盐业大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因为已知地下卤水浓度比海水高2~6倍,可以节省盐田制卤面积60%~80%,缩短工艺流程40%~60%,提高了抗灾能力,使原盐单产成倍增长,达到高产稳产目标。

利用地下卤水的“井滩晒盐”,被认为是海盐生产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一次革命是由海水煎煮转变为滩晒)。目前,我国地下卤水的开发利用已由莱州湾盐区逐步扩展到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各个盐区,并已向华东、华南沿海诸省市推进。

韩有松研究员和他的课题组在滨海地区地下卤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富集条件和成因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率先提出了“海岸潮滩生卤”理论和“陆架平原冰冻作用生卤”假说,并从1988年起运用这些理论成功地指导了生产开发,预测圈定了包括青岛在内的全国6个地下卤水远景分布区,查明了13个矿床。其中在青岛沿海区的135平方公里内查明地下卤水远景储量约2.2亿立方米,折合氯化钠约1000万吨。黄岛盐场在1993年以后全部利用地下卤水生产原盐,产量是以前的两倍以上。山东即墨大桥盐场、胶南黄海盐场改用地下卤水生产原盐后,产量也成倍增加。

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海盐生产的发展。这项研究成果获得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⑹ 晒盐要有什么条件(地理)

1.温度高2.湿度小
这样有利于盐水分的蒸发。
而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选背风坡。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综上所述,一般纬度低,处在背风坡的地方适宜晒盐。

⑺ 为什么泥质海滩有利于晒盐谢谢

泥质海滩往往有大面积的滩涂地,有利于海水上漫,在广阔的地带进行自然蒸发,也有利于生产的展开。
泥质海滩是相对于沙滩来说,沙滩易渗漏,泥质海滩不渗水,才能晒海盐。
泥质海滩利于盐的收集,不易掺入沙粒。

⑻ 初中地理问题,渤海西岸盛产海盐的条件是什么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主要通过建立盐场。晒盐建立盐场的条件主要有:有平坦广阔适合晒盐的海滩,光照强,温度高,蒸发量大,有适合晒盐的气候。渤海西岸的长芦盐场的条件是:(问题答案:沿岸的海滩平坦,这里的天气有利于海水蒸发。)

⑼ 晒盐要有什么条件(地理)高中地理中老师提

有大面积比较平坦的海滩;阴雨天气少,光照充足;

阅读全文

与地理晒盐需要什么海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