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上有哪些气候带
五带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根据太阳直射范围以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来基本划分热带、温带、寒带,是理想状态下排除海陆因素、海拔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洋流因素等接收太阳辐射的强度情况
但是实际的气候除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上述提到的各因素的影响.
地球各地区的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所以气候带大致是在五带的范围内进行细分,但是不是完全而是大致.
世界的气候带有: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⑵ 地理.气候类型和所对应的自然带.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带 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 冰原气候:寒带冰原带 苔原气候:寒带苔原带 高山高原气候(无自然带) (主要就是这些,至少高中就让掌握这么多
⑶ 地理高人解释一下:气候与带的关系,例如:温带沙漠气候对应温带荒漠带啊,一类的,要全部!在线等!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1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3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5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6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7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8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9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10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1 苔原带 极地气候
12 冰原带 极地气候
⑷ 七个气候带的划分标准
多彩的气候类型 气候带的划分
作者:t7yb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多彩的气候类型
地球上的气候是多种多样、千万变化、错综复杂的,几乎找不到任何两个地方的气候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每年的状况都是一样的。然而,气候的分布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或地带性,特别是在地势比较平坦的海洋或平原,地带性就更为明显。气候的地带性,引起地理环境中的土壤、生物、水体等都具有地带性。
看一看世界气候就可以发现,气候带的特征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非常明显的。所谓气候带,就是环绕着地球的带状分布的气候区域。在这个地带内,由于辐射平衡、温度、蒸发、降水、气压和风等,都表现出一种地带性特征,而且气候的最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它们结合起来,明显地反映出气候的地带性。而引起气候地带性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表是按地理纬度分布的,因此,古代的希腊学者根据纬度把全球的气候带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它们的界线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划分的。这种划分法,使气候带与纬度平行,并呈十分规律的环绕地球的带状分布区域。这就是“天文气候带”。天文气候带是实际气候带的基础,与实际的气候带基本相符。但由于海陆交界的地区,或在地势高低变化大的地区,气候带表现的就不那么明显,甚至还有偏离或间断的现象。这说明地球上气候带的分布是随着各个地区的条件而有变化的。低纬地区大部分是海洋,下垫面比较均匀,所以气候带在低纬地区表现得最明显。比如热带雨林、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气候等地带性分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热带地区下垫面相对来说比较均匀。在高纬地区,地面主要为冰雪覆盖或大部分时间为冰雪覆盖,地面性质相对来说也比较均匀,所以在高纬地区,气候带的分布也比较明显。但是,在中纬地区,由于陆地面积相对增大,而且海陆交错分布,地势也非常复杂,有大的山脉、高原,也有低的盆地、平原,这就造成了中纬度地区地带性分布不很明显,往往发生间断、分裂,甚至偏离和消失。所以,地带性分布在不同纬度,由于条件不同,所表现出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样。
另外,从世界气候图上,我们还发现,地球上很多地区的气候是相类似的,虽然两个地区不连续,不在一个地方,但是气候却是相似的,在相似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相似的气候。比如地中海式气候,反映了特有条件下形成的特性,即我们所说的副热带夏干气候,但这种气候不仅出现在地中海地区,也出现在与地中海相类似条件的其它地区,所以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有,在南半球也有,在欧洲大陆有,在美洲大陆也有。这许多地区的气候本质属性基本相似,不是相同,我们把这些相似的气候归为一个类型,叫同一气候型。气候带是连续的,而气候型是不连续的。我们根据地球上气候带中各地区的热量和水分分布的状况,又将全世界分为十个气候类型。
天文气候带与物理气候带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太阳气候带。
根据太阳气候带,每个气候带的面积占整个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热带占40%,温带占52%,寒带占8%。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温带如此大的面积,与实际气候分布很不相称。因此,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亚热带、温带和冷温带。赤道无风带是空气辐合的地带,除了全年高温外,也全年多雨,不论气候和植物都与热带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况且热带面积也太大,所以又从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热带就只包括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这样,地球上的气候带就包括: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冷温带和寒带。
因为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均匀,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都影响气候,上述划分的各个副带并没有人们公认的界线,实际上,等温线并不与纬圈完全平行,用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气候带与实际气候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以高纬度地区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简单,并且能大致反映地球上的生物现象分布情况,所以至今还是被人们采用。
赤道气候带
赤道气候带出现在赤道无风带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扎伊河流域、几内亚沿海、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太阳每年有两次越过天顶,湿度在春、秋分以后有两个极大值,冬、夏季则为两个较凉季节,太阳徘徊于赤道附近,使赤道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5~30℃,年较差极小,平均不到5℃,日较差相对比较大,平均达10℃,远大于年较差,真所谓"一天有四季"。赤道地区最高温度很少达到35℃,但因终年高温,终年闷热,只有短暂的海风,才能使闷热稍减,风息之后,又闷热异常。
赤道气候带降水丰沛,是地球上最多雨的地带。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2500毫米的情况也很常见,降水量全年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干季,降水多为对流雨。
赤道气候带位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辐合线上,温度水平分布均匀,气压梯度小,空气极少流动,风速微弱或静稳;所以海陆风易于发展。每日凉爽的海风,给人们带来短暂的舒适和快意。
热带气候带
热带气候带分布在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太阳高度仍然很高,常年高温,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气候在15~18℃之间,年较差可大到12℃。晴朗干燥时气温还可高于赤道。最高温度可达43℃以上。夜间降温迅速,清晨可降至10℃,冬季还可出现霜冻。因为雨季出现于夏季,使夏季的温度降低,所以最热时期出现在雨季之前。但是雨季因为湿度大,常常感到闷热。雨季后温度又有升高。
热带虽然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却十分显着。干、湿季转换时间各地稍有差异,雨季时间大致是5~10月,干季为11~4月。热带雨季的气候与赤道带相似,高温、多雨、闷热,日较差小,常间的短暂的晴朗天气,雨量在100~1500毫米之间。越靠近赤道雨季越长,干季越短,雨季以后的干季,在信风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相对湿度60~70%,雨量极少,植物凋萎,土壤干裂。
热带夏季,海洋面上水温在26.5℃以上。热带气旋(台风)易发生,台风路径在热带多为向西行进,然后向北,出了热带,则向东行进。在热带气旋行进路上,如无减灾防灾措施,就可能遭受洪水和暴风袭击,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副热带气候带
副热带也称为亚热带,副热带气候带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带,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受信风吹拂,盛行下沉气流,地面温度高,日照强,少云,大气稳定,气候干燥。沙漠广泛分布,撒哈拉,澳大利
⑸ 地理中所指的“五带”气候是哪五带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1年前选出
五带为
南北寒带
南北温带
热带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剩下的是温带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和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和随纬度而
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布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五带的划分是以划分方法,它以线和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分为、、、、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分布范围
阳光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情况
五带划分的意义在于:
1.天文学方面,区分开了日照方面的不同,南极和北极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热带以内则表示太阳可能直射的界限;
2、气候学方面的意义,由于天文学方面的差别,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根据五带的划分,气候方面也按照五带进行了划分。
五带的划分主要是在天文学和气候学方面在地球上的进行的界限划分,它的主要意义也就在天文和气候两个方面。
⑹ 高中地理什么气候对应什么自然带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极地冰原、极地苔原。
⑺ 温度带和气候带怎么区分
温度带和气候带的区分方法如下:
一、两者区域特点不同
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气候带,是指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征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域。在同一气候带内,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与土壤风化和形成密切相关。太阳辐射是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
二、两者划分方式不同
温度带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23°26′ N(北回归线)到23°26′ S(南回归线)为热带;北纬(南纬)23°26′到北纬(南纬)66°34′(北极圈、南极圈)为南 北温带;北纬(南纬)66°34′ 到北纬(南纬)90度为南 北寒带。
气候带根据盛行气团和气候锋位置及其季风变化,把全球气候划分为:赤道带、热带、温带、极带4个基本气候带和副赤道带(副赤道季风带)、副热带、副极带3个过渡气候带,除赤道带外,其他各带南、北半球各有1个带,全球共13个气候带(见阿利索夫气候分类)。
(7)地理气候和什么带扩展阅读:
中国的温度带划分: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其中分为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中温带(东北,内蒙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滇的南部,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气候。
中国跨纬度广,热能分布因纬度而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数木本植物或农作物生长活跃,所以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就是根据日平均气温≥10℃累计值为标准,称为活动积温
中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根据各地≥10°C积温大小的不同,我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各地的热量条件差异很大。
⑻ 在地球“五带”中,气候四季分明的是-带和-带
地球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