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中所指的“五带”气候是哪五带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1年前选出
五带为
南北寒带
南北温带
热带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剩下的是温带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和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和随纬度而
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布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五带的划分是以划分方法,它以线和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分为、、、、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分布范围
阳光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情况
五带划分的意义在于:
1.天文学方面,区分开了日照方面的不同,南极和北极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热带以内则表示太阳可能直射的界限;
2、气候学方面的意义,由于天文学方面的差别,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根据五带的划分,气候方面也按照五带进行了划分。
五带的划分主要是在天文学和气候学方面在地球上的进行的界限划分,它的主要意义也就在天文和气候两个方面。
Ⅱ 地理的五带指那五带
热带 南北温带 南北寒带
地貌?这跟五带联系大么....
陆地上的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
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海沟
Ⅲ 地理的自然带是什么意思
概念一地理地带,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表面的带状分布。它不仅存在于陆地,而且也表现于海洋。在陆地上,既有水平自然带,又有山地垂直自然带。每一自然带都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各带之间没有固定、显着的界线,总是由一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带。大陆水平自然带:水热对比关系的差异是水平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原因。大体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的自然带,称为纬度自然带,主要由于太阳辐射强度自低纬至高纬的逐渐减小所致。大体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的自然带,称为经度自然带,主要由海陆位置差异引起水分条件之不同所致。自然带的特征通常以生物气候来反映。大陆水平自然带有赤道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等。山地垂直自然带: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依次更替的现象。其产生是由于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低造成水热条件差异所引起。几乎每个山区都有垂直分带现象,但在不同地理地带中有不同的表现。各纬度自然带与相应的垂直自然带之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海洋自然带:海水的温度、盐分、养分等都存在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异,故海洋环境也存在着水平的分带和垂直的分带。例如,水平方向上可分为热带海域、亚热带海域、温带海域和寒带海域等;垂直方向上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等。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加之海洋生物以动物为主,有较大的活动性,故分带较大陆简单。2概念二地理地带有时指热量带,指热量最大范围的纬度差异。它决定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纬向带状分布。一般把南北半球各分为六个带和亚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在综合自然区划中,可用作高级辅助单位。
Ⅳ 地理五带指哪五带
北寒带 北纬60度到90度,北温带 北纬30度到60度,热带 北纬30度到南纬30度,南温带 南纬30度到60度,南寒带 南纬60度到90度
Ⅳ 地理上是如何划分热带,温带和寒带的
五带的划分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各带的特征
热带
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
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寒带
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五带的成因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Ⅵ 地理五带指那些
地理上的“五带”是指: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的五个温度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26ˊ和南纬23°26ˊ之间来回移动。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是全球最多的,称为热带。
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很小,可以观察到极昼和极夜现象,得到的太阳热量极少,气温很低,称为寒带。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得到的光热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也较适中,一年四季分明,称为温带。
(6)地理什么是什么带扩展阅读: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中纬地带。
南温带和北温带各跨纬度43°8′,南、北温带的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2%。本带内太阳高度变化很大,在回归线上的变幅为90°—43°8′之间,随纬度增高,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到极圈的变幅在46°52′—0°之间。
太阳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出现一高一低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着,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
我国的热带地区为海南岛、雷州半岛以及云南和台湾南部。
Ⅶ 地理的五带划分是什么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Ⅷ 地理上有哪些自然带 分别有什么作用
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广义的自然带是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等一系列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统称,甚至包括垂直带.狭义的自然带仅指最高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 世界自然带线方向伸展;后者 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有关,在各大陆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带.由于大陆自然带的形成不仅受纬度热力分带的影响,而且受到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的干扰,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大洋表层的自然带复杂得多. 就全球范围来说,自然带的划分,早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所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5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后来又根据各地气候、生物等差异进行了细分. 在大洋主要是根据海洋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把大洋表层划分为7个带:赤道带,南热带、北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极带、北极带.由于大陆的情况复杂,地带性分异也较大洋明显,因此对大陆上自然带的划分比大洋细,不同学者的分带也不同. 以气候特点为标志划分大陆自然带,南半球和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全球共15个自然带.由于大陆自然带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复杂化,每一自然带的典型特征在植被类型上具有较鲜明的表现,因此陆地自然带又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Ⅸ 地理中五带位置指的是什么
五带是指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北温带,在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
南北寒带,在南北极圈以南、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