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论文题目什么好(初中的!!)
应该以人文地理为主,如:我家门前马路的变迁;我家门前一条街的变迁;我家小区的历史;我家小区的建设;学校西门门前商业网点的分布现状与成因分析;学校东门公交车线路的合理性分析;学校南门流动商贩存在的必要性和弊端;and so on,关键要调查身边的事情。
自然地理的可以是:日偏食的观测;月有阴晴圆缺——月相的观测与规律总结;木星的轨迹;长庚与启明——神出鬼没的金星。诸如此类。
以上适合城市学生观测。
农村学生可以做的就更多了。土地使用权的变迁;土壤性状分析;大豆与玉米的轮作的益处与不足;北斗七星勺柄指向的变化——恒星的视运动。太多了。
‘贰’ 校本课程有哪些好题目
好题目如下:
1、数学探究与欣赏
2、走进自然——生物创新研究案例分析与实战
3、生物奥林匹克
4、数学建模
5、数学培优
6、高中化学综合实验
7、高中物理思维方法
8、中华文化
9、生涯探索与规划
10、物理实验方法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数方法。
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加法、减法、除法、乘法、验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四则混合运算。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连减的性质(a-b-c=a-(b+c))、商不变的性质 a÷b=(a×c)÷(b×c)=(a÷c)÷(b÷c) (c≠0)。
‘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有哪些好题目
注重教育效能,充分张扬地域优势 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教育性。要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突出家乡生态特色,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并立志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河横的绿色产品远近闻名,“河横”牌大米今年已获得地理标志性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不菲,供不应求,成为南极科考队专供大米,“三泰”牌酱菜如今也走俏市场,据统计上海每六人中就有一人选用“三泰”牌酱菜作为佐餐小菜,“如春”牌红心咸蛋也批量出口东南亚,成为海外华人青睐绿色食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教育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实践,得到了最真切的感受,加上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恰当引导,这种教育也更为深刻。
紧扣进代脉膊,充分挖掘人文资源 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时代性,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契合着时代的发展。泰州正在建设碧水长流、蓝天白云,清新宜人的“绿色泰州”,一个体现以人为本的美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泰州正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校本活动中紧扣时代讯息,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爷爷奶奶或村中的老干部,听他们讲讲河横发展的历史,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家乡河横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硬是肩挑背扛,把164个小丘陵平整成三千多亩的良田,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现在他们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身边社会,更加深了对河横发展过程中人文历史内涵的理解,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就更强了。
培养探究意识,充分开发创新潜能 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鉴于此让学生通过收集家乡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料,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能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肆’ 如何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从这篇文章,结合你校的情况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摘要:新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了广大教师更广阔的课程开发的天地。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即地理校本课程。本文主要是对本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 教学资源 课本资源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国家课程分为三个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是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完善和补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开发相关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基于这样的条件下,我校地理也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自身的条件设计了以下的课程:
表一 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总课时 课程类型
神秘的宇宙 高一级第一学期 16 选修
东莞市工业区位研究 高一级第二学期 8 选修
本镇城乡规划 高一级第二学期 8 选修
东莞市产业转型的思考 高二级第一学期 16 选修
二、校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建议
(一)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够让学生“玩玩”就算。应该明确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
1、制定目标
每个课程的开设都应该有一具体的目标。而地理课程的开设应该满足四个目标:
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任何有关地理的学习都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出发,让学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持续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常情况下地理课程是每星期两节课,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因此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源于对家乡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只有认识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责任心。因此我校在校本课程的设计时特别注重赋予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围绕家乡的建设,让学生出谋划策。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中学生处于一个“能力发育”时期,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却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么打击而不感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行动能力就被扼杀了,总是“敢想不敢做”,从而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慢慢变弱。通过地理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通过学习“东莞产业转型”,让每个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让大家行动起来,把自己的观点通过书信的形式告诉市长。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高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东莞人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行动能力。又例如“神秘的宇宙”,通过对有关科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有关宇宙的更多东西,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而通过观测星座等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的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而作为一门课程,总不能学了就算,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校本课程也是一门课程,是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的课程,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与该课程有关的一些原理,即并能口头阐述相关内容。
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校本课程跟我们平时的课程有所不同,不一定要通过考试来表现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评价学习和表现成果。而只有老师明确了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学生才会有学习目标,才能更有目的地学习相关内容。如学习了东莞市产业转型后,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且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
(二)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1、立足课本资源,让课程更贴近所学内容
目前学生的知识来源离不开书本,但是书本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不足够的,因为课本的知识不可能将一个问题讲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应用于实践中。也正因为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源于课本,而又有别于课本知识的;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城乡规划,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城市地域类型的分布等。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补充一些城乡规划的原则和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到该过程后再开展调查本镇城乡规划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家乡规划。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运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2、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
任何的知识只有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才是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却不会运用,不会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缓解这个问题的出现。
如:很多同学都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但对于我们身边的工业分布却说不出其布局的优劣。因此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城乡规划的进一步学习,可以了解更工业布局的原理,引导他们思考身边工业布局的优劣以及改进措施等。
3、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很多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时候都会遇到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激发了很多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以及对宇宙的好奇心,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是顺应学生的要求的。可是很多学校却苦于没有望远镜而认为开设这课程没有现实意义;大家都认为开设天文课程就必须要有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观察太阳黑子。也因为这样,天文的其他有趣部分(如星座、星云以及千奇百态的恒星等等)被忽略了。但实际上在整个课程中真正用到望远镜的几率并不多,使用的次数一般不会超过3次。
无疑,如果有天文望远镜的话,对开设这样的课程来说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天文的范畴很广,不一定非天文望远镜不可,我们也可以立足于本校的一些资源,对学生讲述一些有关天文的其他部分。例如我校开设的天文课程主要是介绍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比如说太阳系及其行星、美丽的星云、银河系、神州系列、中国的探月计划等等。
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月球和知道望远镜的原理,我们可以借助某老师自己拥有的望远镜或者组织学生到东莞科技馆去参观学习,以此解决望远镜资源缺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同样可以了解到望远镜的构造和作用,也能够了解到望远镜使用的知识。
(三)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时事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时事热点还是一个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作为学生群体,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近几年来东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也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值得所有东莞人思考的问题。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东莞的产业发展历史、知道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以及东莞目前产业的情况、并且引起同学的思考——东莞的出路应该如何?最后,可以通过“给市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提出我们对东莞产业转型的建议。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能为家乡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四)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多少则从另一方面反映该课程的成功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是决定其选课的重要原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心理学认为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对于浩瀚宇宙,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我们课本的知识我远远不足够的,因此符合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条件。那么这样的课程老师应该设计那些内容呢?我们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宇宙的那些部分有兴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分重点地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
三、地理校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现实性问题 我们设计的课程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学生动手或者是实践的。如天文课程,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夜空中的星座,需要实地观测。但是由于我校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镇区,光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一般是要在没有云的夜晚才能看到几个比较明亮的星座,而外出观测则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因此是否能实施观测还需要很多现实的条件配合。
(二)资料收集问题 在地理校本课程中,有很多是需要资料调查和收集的,这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些资料需要官方提供,不容易得到,所以资料是否能收集得完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三)时间问题 校本课程跟一般的课程不同,课程的课时不多,而在特定时间里是否能完成教学内容成了一个问题;另外由于有些内容是观测实践和资料收集,所以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本校地理校本课程的一些见解,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课程的内容上还须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附表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神秘的宇宙 东莞工业区位研究 本镇城乡规划 东莞市产业转型的思考
适用年级 高一级 高一级 高一级 高二级
总课时 16 8 8 16
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宇宙的相关信息;
2、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测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1、了解东莞工业的发展历史、工业布局形成的因素、及其区位选择的原因等;
2、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操。 1、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调本镇的城乡规划现状;
2、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本镇城乡规划的优劣,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以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1、让学生了解产业转型的原因和规律,并调查东莞目前的产业情况、存在问题等;
2、通过调查资料分析东莞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 1、宇宙中的天体;2、太阳系的成员;3、四季星空和旋转星图;4、秋季或冬季星空观测。5、中国航空航天的历史(神州系列和中国的探月计划等)。 1、工业布局的一般原理以及原则;2、工业布局实例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3、分析东莞市工业的类型及布局的特点;4、分析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并形成论文。 1、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2、城乡规划案例分析;3、参观镇的规划办并收集相关资料;4、分析整理资料,形成论文。 1、产业转型的形成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2、产业转型的发展史以及产业转型成功的地区介绍;3、东莞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查以及资料收集;4、东莞目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5、讨论:东莞市的产业出路;6、形成学习性论文。
评价方式 观测感想 论文总结 “给规划办的建议” 论文“写给市长的一封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吴刚平,《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谭振华,《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7-8月版;
4、常国维,《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坛,2007年7月版;
5、宋立新,《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地理360社区网;
6、张甲敏,《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7、东莞市地理教研网;
8、中国期刊网。
‘伍’ 急求初中地理课题
关于水污染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也广,首先你研究的切人点要小,比如从你所在家乡的小河或者地下水的变化入手,有具体的内容比较好。
‘陆’ 关于“地理研究性课题”有哪些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噪声污染及危害
2、所在乡镇的农村耕地利用现状及处理
3、亲自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拍摄系列照片
4、关于句容市水资源利用状况
5、句容市地区(或自己所在镇区)大气污染及危害
6、关于贫困地区与人口问题的探讨
7、关于城区(或自己所在镇区)绿化的研究
8、某工厂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0、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
11、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14、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5、句容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21、太阳能的利用
22、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从第谷、开谱勒到牛顿)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图)
25、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贡献(或者地理学家、地理着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29、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
3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31、句容市文化的特点(从气候、地理位置等要素来研究)
32、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或者农药污染问题
3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问题研究(中国的国界问题)
34、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35、调查本市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产品的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给句容市带来的变化(问题或好处)
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镇区)过去的历史沿革,历史地位,地理、人文优势,现状分析(优、缺点),未来的发展构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38、句容市城市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城市的特色、规模、布局、环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40、中国近代疆域变迁问题研究
‘柒’ 初中地理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课堂教学
很多,比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温和降水的测定等等
‘捌’ 请大家帮忙想想初中地理兴趣班可以选些什么题材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去选取题材。如在沿海地区,就可以研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玖’ 初中地理小课题题目有哪些
您是指详细的题目还是大的方向呢?
初中地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世界地理和初中地理,世界地理主要是各大洲地形、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介绍以及各大洲主要国家的人文地理的介绍。中国地理主要是分章介绍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气候地形、工农业、商业、旅游业、再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