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江源是哪三江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三江平原和三江源是农民朋友熟知的两处地方,那么这里所指的三江分别是哪三江呢?下面一起来说一说。
01
三江源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着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此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02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被誉为“中华水塔”。
03
三江源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4
2014年初,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探索人与自然怎样才能更加和谐成为当务之急。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规划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采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20余项措施,旨在全面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2006年起,青海省人民政府取消对三江源地区的GDP考核,将生态保护和建设纳入考核内容。监测显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近10年,该地区地表水至少增加84.9亿立方米,主要湖泊面积至少增加760平方公里,长江、年均径流量分别增加39.9亿立方米和7.5亿立方米,干流水质连续9年达到或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2013年,三江源地区共增加降水42.91亿立方米,相当于300个西湖的水体容量。“我觉得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以来,最大成效是人工增雨。三江源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雨的增多,对缓解荒漠化作用明显。”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才仁公保说,生态的改善,使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恢复。2019年1月,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发布通告,明确将永久性禁止三江源头水域的外来鱼种放生活动。造成严重后果者,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贰’ 三江源是指哪三条江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以下是关于三江源的资料,摘抄的)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着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着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三江源区境内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尼玛卿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冰川广布,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K㎡,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K㎡,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K㎡,占10%。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流出国后叫湄公河)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世界着名的三条江河集中发源于一个较小区域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青海省也由此闻名于世。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惊醒。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叁’ 三江源指那三江在哪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
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着名江河。
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
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3)地理三江源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三江源自然特点:
1.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肆’ 三江是哪三江 三江源指的是哪三江
1、三江源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其中,澜沧江又称湄公河。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南部,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
2、三江源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素有“中华水塔”美誉,三江源蕴含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地区内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
3、三江源的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保护对象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另外,三江源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伍’ 三江源是哪三江三江并流是哪三江
三江源是指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的发源地区(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地区),此处“三江”即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并流是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横断山脉地区自北向南流出现了“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此处“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
‘陆’ 三江源指哪三江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1、长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km,比黄河(5464km)长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2、黄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3、澜沧江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6)地理三江源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三江源自然特点
1.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柒’ 三江源指的是哪里
三江源地区指的是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着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捌’ 中国地理中"三江”都代表什么具体指哪三江
三江源的“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平原的“三江”指的是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
最早提出“三江”名称的应是战国时期的《尚书》着作,内有一篇《禹贡》,记述了我国九州的方域、地质、物产、贡赋、交通、政治、民族分布等,对扬州(九州之一,泛指淮河以南,南海以北的广大地区)地理的介绍为“三江即入,震泽(即太湖)厎定。”
这里所指的“三江”,是指太湖附近的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现代最着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三江有二,一是西南三江: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因“三江源”而蜚声海内外;一是东北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因“三江平原”而世人皆知。
拓展资料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着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在东北平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等所属的21个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境内有52个国有农场和8个森工局。总面积约10.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2.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79人/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