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描述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
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
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积的6.38%。地中海沿岸多
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间歇性河流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
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流过全境,发达在尼罗河三角洲,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
气候
全国干燥少雨
。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冬季平均气温为9-19℃,夏季平均气温为22-34℃。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
❷ 埃及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有什么;什么;什么;什么;
埃及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稻米、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
埃及(
尼罗河)河谷地带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着名的‘绿色走廊’,这里居住着埃及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准确的说应是96%
。
❸ 谁知道世界上特殊地理事物经纬度的,告诉我几个!
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更加令人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着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之谜,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这些令人惊讶不已的古建筑和令人费解的神秘之地均会聚于此,不能不叫人感到异常的蹊跷和惊奇。地球北纬30°线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习惯上把这个区域叫做“死亡旋涡区”。除了令人惊恐的百慕大,还有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5个异常区。除了北纬30°线,在地球南纬30°线上也同样有5个异常区。细心的人们在把这10个异常区在地球上一一标注以后,惊奇地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把这些异常区互相连接,整个地球就会被划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等边三角形的接合点上。这些暗藏危险的三角区域大都处在海洋水域,在海水运动上表现为一种大规模的旋涡。那里的海流、旋涡、气旋、风暴、海气,再加上磁暴的作用,都要比其他地区剧烈,而且这些大规模的海洋运动一直频繁交替出现,因此给人类带来特别巨大的灾难以及隐痛与不安。如果将北纬30°线上下各移动5°左右,我们再次吃惊地发现,在北纬35°线附近,是令人恐怖的地震死亡线。这一地区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或者震级在7级以上的就达几十次,如日本大陆的地震达到8级、葡萄牙里斯本两次8级地震、土耳其埃尔津登的8级地震、美国旧金山的8.3级地震,意大利拉坦察的9.8级地震……在北半球这两条相邻的纬度线,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令人费解、怪事迭出、祸患隐忧、灾难频仍的神秘地带?它们是偶然巧合,还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抑呈是受人类暂不可知的某种力量主宰?猜测和假想不断地提出来,又不断地被否定,但飞机和船只还在不断地失事。在地球北纬35°线上,有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的圣地,有猿人化石发现地中国元谋,有百慕大三角洲和沉没的大西洲……北纬30°线光怪陆离、频繁复杂的神秘现象多少影响了我们的视角和思维,这不是一条简单的人为划分的地球纬线。我们从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开始我们探索地球的神秘之旅。对于一位严肃的科学家来说,金字塔的选址绝不是一个偶然,金字塔背负着太多的难解之谜,尽管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艰苦探索,但我们仍旧知之甚少。金字塔据说是公元前2551年开始建造的。可它是怎样建成的,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也没有一个工匠、祭司、建筑师或者法老,就金字塔的建筑留下只言片语。金字塔的建成似乎正是为了塑造一个永恒的谜,也许有一天当人们真正能全部破译出一直困扰人类的种种谜团之后,人类就找到了通向外宇宙的通天之塔,而斯芬克斯之谜也将迎刃而解了。人类锲而不舍的研究正在一点点加大着金字塔的神秘: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公元前2000多年前他们究竟是用哪种力量、什么样的机器、采用何种技术来投入建造?他们使用什么手段来使隧道挖掘达到水平程度?建筑师设计的是何种方法使隧道向前推进?他们使用什么燃料照明?他们怎样从采石场切割下巨大的石块?他们怎样搬运这些巨石,并且分毫不差地将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一座金字塔大约需260万块巨石,每块巨石重约5~12吨,这些巨石被采割下来,还需经过磨光、搬运,然后在工地上分毫不差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在金字塔深处的通道,还绘有五颜六色、精美绝伦的壁画!勤劳的古埃及人假若每天可摞起10块巨石,那么,他们差不多需花25万天工夫,才可建成一座金字塔。如果气势恢宏的金字塔真是一位古怪的国王心血来潮的结果,那么这位好大喜功、讲究排场的法老必须保证自己活上644年时间,才可能见到为他建造的近150米高、塔基边长在200余米的金字塔!我们不准备单纯地相信金字塔就是法老们的坟墓,围绕金字塔巧合的数据太多太多,然而,这真是一种巧合吗?简单的数据可以巧合,但这些数据和天文符号传递的信息也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吗?我们正在逐步陷入一个怪圈,即我们总是以人类的科技力量去衡量大量留存于世上的史前文明,然而,这种科技——人类数千年来自以为是的法宝——往往总是无能为力,因而显得十分的稚拙和可笑。在这种前提下,一部分人醒悟了,他们一旦发现把研究过去时代的欲望变成驱动现代集约研究的契机不足以见效,立即改弦易张,小心地收起了各种好奇的隐秘思想,只在一个个神秘的远古文明遗址前固执地徘徊不去。
❹ 埃及有什么地形和气候特点
埃及地形
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的95%。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埃及段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在尼罗河的影响下,两岸谷地形成了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
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埃及气候
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1]。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❺ 埃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城市、经济。急。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地当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2700 千米。该国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埃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古迹众多。经济方面主要依赖于农业、石油出口、旅游业,以及劳务出口。另外,有300万埃及人在沙特阿拉伯、海湾国家和欧洲等地工作。埃及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地和出口国。
自然地理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29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
埃及行政区
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积的6.38%。地中海沿岸多
西奈半岛
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间歇性河流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29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
气候全国干燥少雨,
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名称县数目类型人口(2006.11.11)人口(1996.11.19)面积首府和主要城市1996年人口开罗 Al Qâhirah11U7,786,6406,789,479214开罗 Al Qâhirah6,789,479亚历山大 Al Iskandarîyah12U4,110,0153,328,1962,679亚历山大 Al Iskandarîyah3,328,196塞得港 Bûr Sa`îd13U570,768469,53372塞得港 Bûr Sa`îd46[5]9,533苏伊士 As Suways14U510,935417,61017,840苏伊士 As Suways417,610代盖赫利耶 Ad Daqahlîyah31LE4,985,1874,223,6553,471曼苏拉 Al Mansûrah米特加穆尔 Mit Ghamr369,621101,801布海拉 Al Buhayrah32LE4,737,1293,981,20910,129达曼胡尔 Damanhûr卡夫达瓦尔 Kafr ad-Dawwar212,203231,978西部 Al Gharbîyah33LE4,010,2983,404,8271,942坦塔 Tantâ大迈哈莱 Al-Mahallah al-Kubra371,010395,402伊斯梅利亚 Al Ismâ`îlîyah34LE942,832715,0091,442伊斯梅利亚 Al Ismâ`îlîyah254,477米努夫 Al Minûfîyah35LE3,270,4042,758,4991,532希宾库姆 Shibîn al Kawm159,909盖勒尤卜 Al Qalyûbîyah36LE4,237,0033,302,8601,001本哈 Banhâ舒卜拉海迈 Shubra al-Khaymah145,792870,716东部 Ash Sharqîyah37LE5,340,0584,287,8484,180宰加济格 Az Zaqâzîq比勒拜斯 Bilbays267,351113,608杜姆亚特 Dumyât38LE1,092,316914,614589杜姆亚特 Dumyât78,854谢赫村 Kafr ash Shaykh39LE2,618,1112,222,9203,437谢赫村 Kafr ash Shaykh124,819吉萨 Al Jîzah51UE6,272,5714,779,86585,105吉萨 Al Jîzah2,221,868法尤姆 Al Fayyûm52UE2,512,7921,989,8811,827法尤姆 Al Fayyûm260,964贝尼苏韦夫 Banî Suwayf53UE2,290,5271,860,1801,322贝尼苏韦夫 Banî Suwayf172,032明亚 Al Minyâ54UE4,179,3093,308,8752,262明亚 Al Minyâ迈莱维 Mallawi201,360119,283艾斯尤特 Asyût55UE3,441,5972,802,1851,553艾斯尤特 Asyût343,498索哈杰 Sûhâj56UE3,746,3773,123,0001,547索哈杰 Sûhâj170,125基纳 Qinâ57UE3,001,4942,441,4201,796基纳 Qinâ171,275阿斯旺 Aswân58UE1,184,432973,671679阿斯旺 Aswân219,017红海 Al Bahr al Ahmar71DF288,233155,695203,685古尔代盖 Al Ghurdaqah新河谷 Al Wâdî al Jadîd72DF187,256141,737376,505哈里杰 Al Khârijah马特鲁 Matrûh73DF339,752211,866212,112马特鲁 Matrûh南西奈 Janûb Sînâ'74DF149,33554,49533,140图尔 Janûb Sînâ'北西奈 Shamal Sînâ'75DF339,752252,75027,574阿里什 Al `Arish100,447埃及 Egypt72,579,03059,272,382997,690开罗 Al Qâhirah斯。说埃及人要分成2部分来说:
首先是古埃及,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埃及人并不是古埃及人的直系后代,从古埃及的壁画可以看出来,古埃及人主要是类似于亚洲东方的黄种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体系,信仰的是以多神教为主的古埃及宗教。后来随着埃及的衰落外族入侵频繁,不仅古埃及文明消亡了,那个创造了辉煌灿烂文明的古埃及民族也消失了。
其次是今天的埃及,埃及后期历史的壁画中,已经基本看不到黄种人了,而是混合着希腊和闪米特血统的白种人。今天埃及的人种以白种人为主,主要是西亚闪米特人的后裔,南部有少量的黑种人。今天的埃及已经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人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官方讲阿语标准语,老百姓讲阿语土语
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一般都会标准语和英语
一般人的英语水平仅限于问好和数数而已1)经济 1952年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后,对原有较大的工商业、银行、保险业、运输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74年萨达特总统宣布实行“经济开放”政策,积极争取外援,大力引进外资,开发自由区和经济特区,发展私营企业,促进国营企业。1974~1982年,经济年增长率达8%。穆巴拉克执政后,继续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财政、经济和管理改革,实行“生产性开放政策”。在发展国营企业的同时,继续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强凋增产节约、提高效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自力更生精神克眼经济困难,经济有所发展。1991年,由于埃及在海湾战争中持反对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立场,受到美国等酉方国家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赞赏,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向埃及提供贷款和紧急援助。另外,美国免去埃及所欠军债,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也取消了埃及所欠债务。同年5月,巴黎俱乐部债权国免除埃及约110亿美元的债务。埃及经济困难得到了缓解。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1391亿镑。1993年汇率:3.37埃镑兑1美元。
埃及资源丰富,初步探明储量:石油60亿桶,天然气3284亿立方米,磷酸盐约12亿吨,铁矿l.82亿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滑石等。埃及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石油、铜、铁、电力、化肥、水泥、机械等重工业有较大发展,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90~1991年度石油产值达60亿美元,实现石油产品自给。1991~1992年度石油产量4400万吨,为非洲第4大产油国,出口额达12.85亿美元。工业产品1992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1991年全国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3.5%。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埃及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宏伟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极为优越的条件。主要旅游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国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及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埃及的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铁路全长7000千米。开罗第一条地铁全长42.5千米,第一期工程已于1987年9月竣工通车。公路全长4万多千米。有海港7个,年吞吐量3050万吨,主港口有亚历山大、塞得港、苏伊士等。有国际机场5个,开罗机场是连结亚、非、欧的重要国际航空港。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大项收入。
由于出口商品品种少、量少,外贸年年逆差。随着工业的发展,出口商品逐渐起了变化,改变了以农产品为主的状况,石油及石油产品已成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其次为棉花、马铃薯、柑橘、纺织品等。进口主要为机械、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牲畜及畜产品、粮食、蔬菜、油料等。
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它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美、法、德、意、英、日等国。埃及还较多地接受外国援助。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和贷款的国家和组织还有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0年海湾战争后,西方和海湾国家减免了埃及的债务共255亿美元。此外,埃及还从海湾国家、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加拿大以及韩国获得了10亿多美元赠款或紧急援助。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正在拟订一项支持埃及经济的发展计划,承诺每年向埃及提供30~50亿美元经济援助,其中10~20亿美元为流动资金。
在人民生活方面,埃及政府长期实行家庭补贴制度。另外还对大米、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实行物价补贴。
(2)埃及财政金融 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项收入。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埃镑):
1993/94 1994/95 1995/96
收入 562.30 659.98 711
支出 653.13 712.81 775
赤字 90.83 52.83 63
主要外汇收入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1993/94 1994/95 1995/96
侨汇 61.64 42
旅游 18 22 30.09
苏伊士运河 19.41 20 18.8l
石油 15 21 22.26
1995年,埃内外债务总额达659多亿美元,其中外债290亿美元。1996年,外汇储备已增至190亿美元。
(3)埃及旅游业 旅游收入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1996年,埃旅游业摆脱了前几年境内针对外国游客的恐怖事件影响,外国游客达到400万人次,收入30.09亿美元,成为埃第二大外汇来源。全国有五星级饭店32家。主要旅游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水坝等。
(4)交通运输 埃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铁路:总长7000公里;1993/94年度客运量为9.96亿人次。开罗地铁全长42.5公里。
公路:总长48000公里;1993年,埃全国汽车总数已近500万辆。
水运:1994年共有商船145艘,总载重量为156万吨;有7条国际海运航线;内河航线总长约3000公里。现有亚历山大、塞得港、苏伊士等港口7个,1996年吞吐量5000万吨。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亚、非、欧的主要国际航道,每天通过的船只50艘左右。1996年苏伊士运河过境税收入为18.8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
空运:有民航飞机58架。国际机场现有5个,开罗机场是重要国际航空站。
管道运输;近年来发展迅速。1988年,天然气管道及控制网为1927公里,1990年石油管道总长4210公里
(5)文化教育 埃及实行普及义务小学教育制度。文盲占全国人口近一半。全国有综合性大学13所,包括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舍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
埃及现有日报7家,期刊70多种,分7个系统。主要为阿拉伯文,有少数法文和英文。报纸为:《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晚报》、《消息报》。以上均为阿拉伯文,较有影响的法文报2家:《埃及前进报》、《埃及日报》。期刊均为阿拉伯文,有《金字塔经济学家》、《最后一点钟》周刊、《图画》周刊、《鲁兹·尤素福》周刊。
中东通讯社为国家所办的唯一通讯社,1956年成立,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纽约、波恩等地驻有10多名记者。国家广播电台创建于1928年,用30多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每天播出约170小时,另有中东广播电台和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埃及电视台为国营,建于1960年,其有3个频道。
埃及的主要河流为"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尼罗河纵贯南北,全长6670公里,在埃及境内长1350公里。它从苏丹的喀土穆向北奔流途中,河水在六个地区受阻,形成了着名的尼罗河六大瀑布,阿斯旺建有高坝,形成巨大的纳赛库尔水库,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非洲第一)大人工湖。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支流纵横。多盐沼、泻湖。苏伊士运河是国际重要航道。苏伊士地峡区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等湖泊。埃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年温差在12~16℃间,就化较小,而日温差却很大。 沙漠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阿斯旺地区最高温是34.4℃;西奈半岛北部的年平均最 高气温达37℃,最低气温7℃;中、南部近红海、多山,冬季山上有冰雪,年平均最高气温 是35℃,最低气温13℃。每年的4~10月是干旱期,几乎无一滴雨水。12~1月地中海 沿岸年降雨量为150~170毫米左右。三角洲地区年降雨量约65毫米。上埃及干燥少雨,年 平均降雨量不足30毫米。西奈半岛临近地中海区域的年降雨量为127毫米。
❻ 埃及介绍,地理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积的6.38%。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间歇性河流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
❼ 埃及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现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连续形成了31个王朝。公元前11世纪至前1世纪,断断续续被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1] ,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国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
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