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乡村的地理自然环境要怎么描述

乡村的地理自然环境要怎么描述

发布时间:2022-08-02 07:13:21

㈠ 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

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例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北方的区域特征有显着差异,具体表现在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

㈡ 某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从哪些方面考虑

摘要 (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㈢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从哪些方面回答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
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河流主要特征;土壤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及特征;
人类活动特征:资源;交通方式;农业生产及非农业生产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措施;

㈣ 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可以分几个方面来做:
地形地貌,平原、山区、沙漠、深林、草原、湿地、戈壁、丘陵、高原等等;
河流、山川 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及山川;
气候 常年气候状况,降雨、降雪、温度情况、气候特点等等;
主要城市
人口数量、分布、民族等等
经济情况,工业、农业等
历史上的着名事件和任务

㈤ 描述一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环境一般的包括这些方面:
1、地形地势;2、气候,这里包括降水和气温;3、水文状况,一般只说地表水;4、土地状况,一般只说土壤;5、资源状况,一般说矿产就行。
你要描述自然环境的特征就分类别把这些方面的特点说清楚就哦了

㈥ 介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西藏的自然环境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着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着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着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崐)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特点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偏低,日温差大
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西藏民俗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7月2日,我们在大昭寺门前看到了数十位佛教信徒在原地磕长头,他们的虔诚,他们的忘我,以及起起伏伏的场面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宗教的神秘和力量。
磕长头头分行进中磕长头和原地磕长头两种,其基本姿势都是一样的: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姑娘长大了要“上头”
在西藏一些地区,女孩子年满17岁,即认为进入成年期。此时,父母要为女儿举行“上头”仪式。举行仪式的时间一般在藏历年初二那天。举行仪式这天,父母为女儿准备好美丽的服装和各种装饰品,并邀请一位有化装专长的妇女来替女儿梳头打扮。在牧区女孩子小时候梳两条辫子,十三四岁梳三条辫子,十五六岁梳五六条辫子,到了17岁“上头”时,就得梳几十条辫子。这种装扮,象征已经成熟,是男青年可以追求的一个标志,有了这种标志的女孩子,男青年就可以向她求爱了。因此,举行“上头”仪式时,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并郑重告诉姑娘,从“上头”这天以后就是大人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像个大人的样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稳重些。
鞠躬
对长辈或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对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有时也合掌与鞠躬并用,对尊敬者合掌要对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藏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礼仪: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回来。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吉祥如意”字样,故可以说哈达是从内地传入西藏的。后来,人们对哈达又附会上宗教解释,说它是仙女的飘带。
鞠躬 过去遇见长官、头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对于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也有合掌与鞠躬并用的.对尊敬者合掌得过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敬酒茶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逢年过节.到藏族家里做客,主人便应敬酒。请喝青稞酒。是农区的一项习俗。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敬献客人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满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
以上是藏族礼仪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情况,其他还有称呼上的礼节。尊称别人时,-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藏语还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用敬语,对尊者或客人说话,表示尊敬对方。其次。在吃饭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的规矩。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坐时不能抢主宾席、不能东倒西歪,不能随便伸腿等等,这是一般长辈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须注意的礼仪。至于递烟杆、吸鼻烟、馈赠礼物等礼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到这里,村干部旺杰为我们作了说明:珞巴人还原始共产主义,上山打猎,回来平均分配,每人一份。珞巴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全和万物有灵有关,牲灵、神灵、鬼魂、妖魔……珞巴人称为“吾勇”。他们认为,吾勇种类繁多,无所不在,因而十分崇拜山神。在观念上,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岩洞溪涧,古树怪石、泥石山川都是吾勇隐居的住所;山上生长的植物,林间栖息的动物都由吾勇管辖。因此,人们猎、出征、外出交换……须杀牲祭献山神。如每次进山狩猎,从离家到返回要进行七次祭祀仪式,给山神奉献鸡、饭和酒。人们崇拜风、雨、雷、电、冰雹等自然现象。祭祀大地、森森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凡砍伐、翻土、播种、除草、收割、开仓……都要择吉日杀牲祭祀。在砍树或开荒后,出现生病、死亡等不幸事故,认为是树神在作崇,须终止开垦或请巫师杀牲禳解。珞巴人认为、虎、狮、豹、狼、野牛、毒蛇、毒虫等猛兽均由“吾勇”管辖,因而有许多祭祀活动和禁忌。具体讲,有图腾崇拜。珞巴人认为,他们自身与自然界中的某些动植物、无生物、自然现象和生产工具等有着一种神秘的关系。他们信仰的图腾有虎、豹、熊、猴、野牛、水獭、猪、牛、羊、狗、老鹰、乌鸦、布谷鸟、蛇、刀、太阳、月亮……多达30种。珞巴人的图腾崇拜又和图腾神话结合在一起。《尼英姐妹寻配偶》是珞巴人关于虎、刀图腾来由的神话。珞巴人对图腾物有一系列崇拜仪式和禁忌,不准猎虎,视虎为他们的祖先。
还有各式各样的宗教活动。珞巴人相信包罗万象的宇宙皆受鬼神的支配。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动辄请巫师探神问鬼。巫师有卜卦师“米刘”和祭神跳鬼师“纽布”两种。“米刘”杀鸡取肝,从肝呈现的颜色、精细、明暗、凹凸、平陷、圆扁及纹络的曲直、折向、起迄点等征象,判定吉凶、贫富、离合、寿缘、旺败、丰歉、触犯何种鬼神、所需何种祭品。“纽布”除具有“米刘”的职能外,还以祭神跳鬼的祷词、咒经、模拟动作、祭献牺牲和占卜等方式,为人祛危求安,免灾招益。巫师除为病人驱鬼治病、为死者祈祷外,还主持氏族或村寨祭祀和神判等各种巫术活动。珞巴人认为,灵魂没有牢固地附在人身上。为此,巫师将一根羊毛和三粒串珠施以巫术后戴在患者脖子上,就可以把灵魂稳住,免遭鬼怪引诱和勾走。在珞巴人中,凡家人被杀或杀害他人,甚至无意猎杀了图腾动物虎、豹、蛇、野牛、水獭……都要举行相应的送魂仪式,以示镇压,人们相信通过驱赶或模拟巫术,家人才能平安。
珞巴人还有一些禁忌:妇女禁吃鸡肉、酒肉、酿酒粮,禁止其他人摸动,认为他人摸动了会带来吾勇,而使酒曲失效酒发酸;妻子生小孩后至婴儿肚脐带脱落期间,禁止丈夫外出劳动;妻子怀孕两三个月后,禁止丈夫参加捆绑尸体和猪牛,禁忌杀牲……珞巴人的婚姻和丧葬也很奇特。珞巴人除了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外,还有试婚制。珞巴人认为,父系血缘不能婚配,姨表不能婚配。据嘎青老人介绍,珞巴人的试婚比较自由,一个小伙子到了十七八岁就自己去找情人,很少有不发生性关系的,然后由男方家长去女方家提亲,得到同意后,男方去女家住三年,白天为女家劳动,可以同居。三年后,如果双方愿意就结婚;如果不愿意就赔给对方一些东西。一般情况是男方不同意结婚的多……
走亲戚似乎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习俗,但是,这看似简单的亲属互访行为,却被不同的民族或不同地域的人们,依照各自不同的情况,迥乎相异地演绎着。我自小生活的农村,似乎每一天都能在曲径婉蜒的村陌上看见背着柳条背筐,穿着较平素要干净、整洁的衣服,匆匆忙忙地走亲戚的人。他们所要去的那一家或许正在举行隆重的婚礼,或者请来寺庙里的喇嘛,正在为死去的亲人超度亡灵,要么来了一位在异地工作的儿女,除此之外,便是有求于这一家什么事的。总之,走亲戚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
虽然我生活过的那片村庄偏僻而且仍旧贫困和落伍,但是,三十多户人家里却有近十户人家的孩子在拉萨或其它的大城市工作。因此,每每他们中的谁回家探亲或探完亲要返回城市时,许多亲戚便前来探望。这种探望的背面绝无隐匿巴结或渴望获得些什么的不纯的目的,而是已然成为这座村庄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一种叫人感到亲切的风俗。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照应的一个极好的方式。
前来探望的每一位亲戚一律背着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才背的黄色的柳条背筐,也一律用一件衣服或其它什么布遮盖着里面谁也看不透、却也能猜出一二的东西,手里却不约而同地拎着一只八磅的暖瓶和一个大小适中的塑料桶,不消说,是浓香的酥油茶和上好的青稞酒了。这两件东西在走亲戚时无论如何是少不了的,如同内地的某些民族在走亲戚时手中总少不了一两瓶陈年老酒一样。
看望从远方来的客人时,一进门似乎是谁明文规定过似的说一句大意为“回来了?”的亲切问候语。主人一面一脸埋怨地责备说:“总是烦劳你们,何必来呢”之类的客套话,一面赶忙上前将客人背上的柳条背筐抱下来,放在一边,让座倒茶。客人一落座便与主人家的从异地来的干部之类的人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且不断地从自带的暖瓶和塑料桶中给主人家的老老少少们倒茶、敬酒。这样,寒暄了二三个小时后,有事儿要回去张罗的便尽力推脱主人留他吃饭的邀请,请主人将自己带来的柳条背筐里的东西收起来,但自己却坐着或起身将剩在自己暖瓶里的茶和塑料桶里的酒倒空,并不去帮主人腾柳条背筐里的东西,似乎是耻于自己带来的东西之廉价似的。这一点与其它一些民族是很有些不同的。在我的故乡,即便有什么好东西带来了也不宣扬,只是说一句“请把柳条背筐里的东西收下”之类的话。主人在这时,一面反复地说“何必这样客气,总是带那么多东西来”,一面将亲戚带来的柳条背筐抬到自家的储藏室,—一地把一支风干的肥硕的羊腿、一坨淡黄色的新鲜酥油、一些自家油炸的食品之类的东西收起来。但也并不将柳条背筐弄空,比如亲戚们带来的食品或鸡蛋总要原封不动地留几个在里面。这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禁忌,谁要把亲戚们带来的东西全部腾空,那么不好的名声就会很快在全村内张扬开来。即便没有犯忌,也还要根据对方家境的好坏或所紧缺的东西,从自家拿出些放在客人的柳条背筐里,作为还礼。这种还礼可能在城市人的眼里是不足挂齿地廉价,它也许是几棵刚从城里带来的新鲜的大白菜或水果,或是一块砖茶或几件小孩穿的衣服,但在仍旧落后的故乡却算得上是稀罕物了。主人从亲戚们的柳条青筐中取出东西时还要在心中牢牢记住,以便下次到他们家走亲戚时也带去价值相当的东西,以免失礼。在节日是里走亲戚一般都很从容,应主人的挽留要呆到很晚,喝酒、谈笑、唱歌是少不了的内容,直到月高星疏,人们才在前来接应的孩子的搀扶下醉意朦胧地与主人告辞,回到各自的家中。
孩童在走亲戚的这一习俗中却是一个极为次要的角色。在我的故乡,走亲戚时最不情愿带着孩子一道去的,大致是每一家都有三四个孩子,且一个比一个顽皮捣蛋的原因,到客人家几乎无人心甘情愿地把孩子带来,主人也从不过问孩子没来的原因。有时候孩子哭着喊着要求一同去,拗不过,便一路训斥而来,一进主人家门的第一句极有可能就是“不让他来,他偏来”之类的责备怯怯地躲在自己身后的孩子的话,来消释别人对自己的不解和嘲笑。所以,孩子们总是在父母所在的那一家门口徘徊,等着谁发现了他们而叫他们进来吃饭或给他们一些糖果,胆子大些的孩子会径直走进主人家,假装不知道似地问主人“我爸妈在你们家吗”,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好吃的东西。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部,东接景泰、南连永登、西邻青海、北抵古浪,为河西走廊之门户。是“古丝绸之路”的古道之一。全县总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有藏、汉、土、蒙、裕固、回等十六个民族构成。藏族是天祝居住最早的少数民族。天祝史属安多藏区,俗称华锐,意为苦难的地区或部落。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端南。包括青海的乐都北山、互助、门源、大能东部、甘肃的天祝、肃南皇城等藏区,其中天祝是华锐的主要地区。据历史记载、民间传说、风俗习惯、语言等材料综合分析,华锐藏族是公元663年吐蕃王朝时期,世居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诸羌、氏部成为吐蕃王朝臣民后形成并世居天祝的一支藏族,该部落的风俗习惯有其独特之处。华锐藏人在历史上纯粹经营牧业,逐水草而牧,藏族人民世代居住银白色的雪山下。周围冰天雪地,蓝天上飘着白色的云朵,地上游动着白色的牛羊。吃的是白色的酥油、糌粑、穿的褐衫、白皮袄。戴的是白毡帽,献人的礼物是洁白的哈达。在这种环境下,藏族人民上对白色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以白色为吉祥、幸福、理想和繁荣昌盛的象征。与别的民族相比较,藏人有其独特的尚白习俗。汉族人认为白色是很不吉利的,只有死了人时为了表达悲哀之心,才着白衣、戴白帽、穿白鞋。这就是藏人所特有的别致的审美情趣,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东西。
尚白习俗的形成
每一种民间习俗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物质和精神是密切相关的,生活在雪域的华锐藏人,他们尚白习俗的形成由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来体现。精神民俗中有宗教的原因,也有传说的原因。物质民俗中有地缘、衣食住行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下面我们就具体表述一下:
(一)精神民俗中的尚白习俗
1.宗教影响
格鲁派势力尚未形成,苯教占统治地位时,那时白牦牛被尊为“神牛”,是朝野政教神圣的供奉之物。当时宰杀一头白牦牛必须经过教徒念诵长经300遍方可。后来教徒将白牦牛尾巴盘结于发辫处,并用3个红色琥珀珠做标志,缀于发梢,以象征苯教兴盛、教规森严。可见白色这种象征色是何等的庄重各神圣不可侵犯。藏传佛教也直接影响着白习俗的发展。红、蓝、白、黄为藏传佛教所崇尚之色。法器中有白色的海螺,经文颂词中常有雪山、白云、莲花之类的比喻来赞颂。渐渐流行开来,现在有许多文学作品中有如雪山一样纯洁的心,莲花一样圣洁等等的比喻,这些都是尚白习俗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2.传说的影响
各民族传说中,风物习俗、传说占了很大比重,它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形象化的资料。传说往往是对某一个民俗现象作生动的解释。下面这个传说为华锐藏人崇尚白色做了故事化的传承。传说在很久以前,华锐部落被外来强敌包围并发生了战争,首领命令华锐部落在天亮前投降。否则,将其部落臣民全部杀死,眼看黎明将至,情况十分危机,就在紧要关头,突然从背后杀出一支骑白马、持银刀、着白衣、戴白帽的人马,把敌人杀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解救了全部落人的性命,部落首领发现求救 他们的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全部与雪山同色着装。华锐首领为了缅怀他们的功绩,决定只有英雄才能骑白马、着白衣、戴白帽,这也是华锐英雄部落为 (白色之地)的一个传说故事。
(二)物质民俗中的尚白习俗
1.地缘及生活环境影响
俗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俗和习惯,这表现出民俗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天祝草原四面均有雪山环绕,草地上的羊群是白的、牦牛是白的、奶汁、穿的皮袄、戴的毡帽都是白色。过年时有献冰活动,房屋顶及墙角上放白石等几乎处处都与白色有关。白色象征了吉祥、纯洁,也象征了宁静、清洁,如寺院中僧人住房是白墙黑边。白牦牛世世代代又是华锐人之生活支柱,故而这也是华锐藏人崇白的一个直接原因。另外墙上放白石不但为了寻求吉祥,而且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意。意为这是我的房子,我的院墙,别人不能越墙而入。

㈦ 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从哪些方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
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河流主要特征;土壤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及特征;
人类活动特征:资源;交通方式;农业生产及非农业生产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措施;

㈧ 乡村自然要素包括哪些

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资源等要素,开展的一切游憩、休闲、参与、娱乐、体验、科普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休憩时间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青睐。
一、 乡村旅游的定义
要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应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
①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与都市相对的一个空间概念,它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的资源。它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农事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社会文化等无形的旅游资源。
③乡村旅游有别于农业旅游,前者是按旅游的地域空间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按旅游对象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
④要区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民俗旅游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两者含有公共部分——乡村民俗旅游的关系。
⑤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亦可度假休闲,游客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时新农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
⑥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其目标是生存环境与乡村有较大差异的城市居民。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1994年定义: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2004年,在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应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二、现代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
乡村旅游一般具有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体验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合于群体团队活动,一般以家庭单元、企业团体为主,兼以零星散客。组织乡村旅游,对家庭而言,有益于亲情培养,心灵沟通,充分享受家的温暖和关怀;对企业团体来讲,有利于放松心情,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加深友谊,增强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现代乡村旅游由于受到其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山清水秀,碧空万里的自然风光使游人留恋忘返,幽雅清静、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是人们返朴归真的最佳选择。
②以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教育型乡村旅游。集知识、考察、学习、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例如:宁波奉化滕头村。
③以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56个,就有56种风情,富饶的国土形成灿烂的风俗,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多彩的民间文化,引人入胜。
④以观花采果和品尝美食为主题的参与型乡村旅游。以观赏花卉、采摘果实为主题的“动手果园”,以特产参观、品尝、购买为主的工艺特产一条街等,都对广大游客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注意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与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间”相比,富有乡野情趣的“绿色之旅”更能使游客放松身心,消除疲劳,陶冶情操。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三大要点
全球乡村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具有显着的作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旅游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可以估算的,但机制和过程尚不完全明确。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过高估计,会导致发展停滞、后退,甚至导致地方旅游业获得利润能力的损失。过高估计必然会过高估计对旅游设施的需求。1991 年美国国家(州) 旅游局的调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50 个州中的30 个州具有目标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70 %以上的美国居民在乡村娱乐。1993 年英国每天接待的乡村旅游者为90000 人,估计84 %的人口每年进行一次乡村旅游。反观我们中国国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三大要点。
1、天时
①给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乡村旅游的正常稳态发展。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但是光有足够的关注是不行的,还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现在我国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了。致使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打着“乡村旅游”的幌子进行着圈地、开发房产的行为,导致了乡村的乡土面貌被严重破坏。
因此国家,乃至当地政府都要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质性扶持政策。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编制、人才培训和重点项目的开发等等。
②完善管理办法。
一是,实行服务质量监督。对每户农家建立档案,并采用乡村旅游点的标志授牌、等级评定、记分考核、实施奖惩等可行办法,对于经验优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做出违反管理的农户则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取消该乡村旅游经营内容。
二是,加强服务动态管理。即积极组织经营农户参加服务礼仪礼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细分目标市场,明确服务原则。要做好值班工作,确保随时向游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并记录在案。
③加大宣传力度。
例如:目前,龙坞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头的老客户。这些游客是来自开业之初游客高峰期的,而近来的新客户则非常至少。散客的数量有限,而且时间也较为分散,不利于实际经营。此时,龙坞茶村的服务容量显然是未饱和的,大量的开业农户仍在“待业”状态,因此暂时可以放下对游客容量问题的忧虑,一心加大宣传力度。只有有了足够的客源,才谈得上分摊客户,才能让农户看到项目的前景。

㈨ 请描述自己的家乡和区域生活

俺是没发觉放假啊覆盖合法嘎哈 记得给看过饭卡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闪电狗哈法国红酒规范化噶发挥伽师无论生活在平原还是了山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请你根据以下两个提示,描述自己的家乡和区域生活。
(1)提示1、自然环境描述: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物产等
(2)提示2、人文环境描述:名胜古迹、文化遗址、风俗习惯、家乡名人等。
(本人所在地浙江)的本哈根房间哈根京哈股份蛤vfjafvuakfbka啊 啊 是八卦符合的噶还是个见不到计划书噶付款公开付过款的付款喝咖啡哈卡和发卡和发卡号发贺卡和发卡和反馈及阿富汗看发贺卡和反馈及噶房间啊关机法规及话费卡广发卡各分局噶及法规阿飞感觉阿覆盖ifggifgaig烦恼卡号覅卡号看 时的不卡的阿广是都是报个到卡巴说的话的哈克官方卡股份将及更换发卡房间爱抚 知道了吗?

阅读全文

与乡村的地理自然环境要怎么描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