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海西宁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有什么习俗 经济状况以及气候。越具体越好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 西宁市简称宁,因取“西陲安宁”之意而得名。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西宁有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2261米,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地势自北向 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 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西宁市现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及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49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80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11月1日,西宁市总人口达220.87万人, 占全省39.25%,城镇化率达到63.7%。
西宁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将军在此设西平亭。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唃厮啰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1926年,撤销道,改为西宁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省会。
西宁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文艺的表达方式看,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 和藏族的“拉伊”等。其中2010年西宁市的“汉族民间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7)。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西宁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34万人,占总人口25.96%。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宗教并存,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友好、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
西宁市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每年客运吞吐量以45%的速度递增,现已实现和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通航。2011年伊始,西宁机场二期工程核心建设项目,航站楼现已开工建设。1997年6月开通的“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是青海、西藏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重要途径。
西宁市把旅游业作为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战略规划。西宁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形成了环西宁200公里“中国夏都”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青海湖、日月山、塔尔寺、原子城等着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西宁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中国十大安静城市(社会噪音),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及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等。目前西宁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宁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形成了群众体育、传统民族民间体育、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晨练的人数不断增多,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传统的赛马、拉巴牛、摔跤、武术等体育活动有声有色;竞技体育成果显着,西宁市湟中县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王丽萍、王军霞、孙英杰等体育名将均在此进行过赛前集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等大型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西宁的知名度。特别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西宁市依托全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能、动植物、矿产、石油、天然气、盐湖等资源已成为拉动青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全省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其中煤、锂、芒硝、石膏、钠盐、镁盐、铁、铜、锶、冶金用石英岩等均居全国前列。风能、电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随着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青洽会”、“藏毯博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西宁的知名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客走进高原,走进西宁,旅游观光、投资置业。
四海的宾朋,我们尊贵的客人,来吧,雪域古城欢迎您,高原夏都欢迎您,喝一碗甘洌醇香的青稞美酒,温暖你我炽热的心灵!
B. 西宁和拉萨比那个城市好点
1、从地理环境来说: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海拔低、气候条件相对温和,物产丰富。拉萨海拔高,日照强紫外线强,农业相对发展的慢,主要经济作物是青稞。
2、从稳定方面来说:拉萨不太稳定。西宁则没有。
3、从经济发展的前景来说:西藏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要求,不适合发展大型工业企业,主要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交通发展的比较慢。青海的矿产资源和石油资源丰富,交通处于枢纽,大型企业发展的基础好。
4、青海近十年来通过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的非常快。加上政府大力对外宣传大美青海,青海的知名度上升的很快。环湖赛、郁金香节、黄河抢渡赛、国际攀岩比赛、旅游用品博览会、清真食品及用品博览会等等活动和比赛的举办,使青海走向了世界!
所以我认为还是咋青海好!
C. 青海省会西宁,在历史上为何被称为海藏咽喉之地
很多人都以为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是一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城市。西宁富有活力不假,但西宁可不“年轻”,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另外,西宁并不在控制中原的后赵手中,但后赵也念念不忘西宁。后赵皇帝石虎封大将蒲洪为西平郡公。巧合的是,石虎后来拿掉蒲洪的西平郡公,改封略阳公。西平郡公给了谁呢,这也是员老将,名叫姚弋仲。姚弋仲有个儿子名叫姚苌,此人后来缢杀苻坚,建立后秦。由此可见西宁在北方各国心中的地位。
D. 简述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市区西向东贯穿市区。海拔2261米,西宁周围群山环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E. 青海省西宁市的气候环境怎么样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的河谷之间,独特的地形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气候,也是这里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避暑胜地。西宁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等众多的因素,使得这里形成了夏季没炎热的酷暑天气,而冬季则没有超低温的寒冷的气候特点。
西宁历史沿革: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西汉时设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
F. 我想了解一下西宁市的地理,历史概况,以及现在
在中国版图的西北角,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座落着有着二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西宁。这里是华夏民族的摇篮-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万山之祖的家园,这里是风雨之后最亮丽的彩虹,这里有独特的高原民族文化。蓝天诱惑着白云,草原诱惑着牛羊,神秘的西部雪域诱惑着每一位虔诚的智者;藏传文化的博大放射着智慧的光芒。这里的每一个生灵都是那样的珍贵,那样的朴素,充满着无穷的力量。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煌水上游;位于北纬36°34′13〃,东经101°49′17〃,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总人口 200多万人,是一个汉、回、藏、蒙、土、撒拉等34个民族居住的地区,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属大陆概要半干旱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自然赋予西宁一个非常凉爽宜人的夏天,夏天平均气温在10-25”C之间,无炎热相逼;无蚊虫叮咬,非常凉爽,在这里六月份盖棉被睡觉不是天方夜谈。
这里的天是湛蓝的,这里的水是清澈的,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相辉映的旅游圣地;它是世人公认的“中国夏都”。这里有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古老而神奇的塔尔寺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独具特色的
“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藏汉团结、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见证-日月山是中国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水岭;中国第二大悬空寺-北禅寺,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清真大寺更是闻名遐迩。这里拥有古老悠久的宗教文化,江河源独特的奇石文化,流金溢彩,令人神往的天然森林公园、集雪山、峡谷、丹霞地貌、奇峰、草地为一体,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它已逐渐被国内外游人所接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夏都。
西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是古“丝绸南路”和“唐善古道”的重镇,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地。这里不仅有丰厚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等观光旅游资源。以西宁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荟萃了青海省旅游资源的精华,塔尔寺、日月山、察罕河森林公园、群加森林公园、青海湖、鸟岛、两弹基地、互助土族风情、柳湾彩陶中心、孟达天池、撒拉族风情、坎布拉自然风光、海北金银滩大草原等等,构成了青海旅游的三大黄金旅游圈。
一是以西宁为主的青海王牌景点(青海湖、塔尔寺、日月山)生态、人文景观旅游圈;二是以格尔木、柴达木盐湖、昆仑山道教景观为主的西部区域旅游圈;三是以玉树、果洛、黄南等州为主的南部区域旅游圈。
形成了五条旅游精品线路,一是西宁-日月山-青海湖-条卡盐湖-格尔木-敦煌-嘉峪关-张掖-大通森林公园-西宁;二是西宁-互助民俗村-大通森林公园-海北原子城-青海湖-日月山-西宁;三是西宁-城南新区-塔尔寺-群加森林公园-李家峡-坎布拉森林公园-西宁;四是西宁-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海北原子城-西宁;五是西宁-同仁热贡艺术-循化民族风情-孟达天池-西宁。
随着青藏铁路线的延伸,西宁将成为青藏铁路的桥头堡,为做大做强西宁旅游业,抓住青藏铁路通车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强地区间的区域联合,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我们正在努力策划和实施西宁—一拉萨青藏高原铁路沿线风情游这一世界级的王牌旅游精品线路,从而进一步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G. 青海西宁这个城市怎么样说一下气候,环境,会不会有高原反映,要具体的,经济怎么样
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哦!
西宁市青海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发展的还不错啦,西宁还是远近闻名的夏都,因为西宁夏天的平均温度在25-30摄氏度。而且只有6-8月天气良好,有时候5月份都下雪呢。
青海的紫外线很强,风沙也大,气候也干燥。所以这里的人们脸上都有“高原红”尤其州县的更为严重。青海的天气与外地不同,外地可能多半是多云天气,潮湿发闷,但是这里都是晴朗的蓝天白云,人长久的站在太阳下,会晒得“皮开肉绽”夸张了点,但是太阳确实很厉害,会晒得发疼。但是一到阴凉处或是房屋中,可能还会感到冷。遇到下雨天,那气温就骤降,一般都要穿外套才行。最重要的是这里早晚温差大,早晚是要穿外套的。
关于高原反应,就不知道你身体好不好,如果是林黛玉型的还是不要来了,一般是没有什么反应的,因为海拔也就2000多米。但是不能极限运动,因为高原,空气稀薄我们本地常住的人的肺要比外地人的大一些,适应这种坏境,不适应的人极限运动后最严重的就是出现休克,一般的也就是胸闷气短。
关于经济,消费水平很高哦,毕竟不是运输枢纽什么的,物价要比外地贵一些。
关于人,这里的人很好的(本地人)纯朴善良。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多,他们都有一些忌讳的,比如不能在回族面前提猪。不能跟藏族开玩笑,后果很严重。
来旅游的话最好的季节是7月,不仅赛事活动多,攀岩赛、自行车环湖赛、黄河抢渡赛。。还有各种艺术节,藏毯节、油菜花节、民族文化节。。。欢迎你来西宁
H. 西宁的地理环境
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种、鸟类294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截至2012年,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省内江河湖沼中,有各种鱼类3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5种,大部分有待开发利用。
畜牧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3.6%。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每年产出13万吨牛羊肉和400多万张牛羊皮。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牦牛500多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纤维长、拉力强的西宁毛驰名中外。 截至2012年,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
盐湖资源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I. 西宁海拔多少米缺氧不
西宁市区海拔2261米,一般不会产生缺氧反应。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在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2012年底西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1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9)西宁地理环境怎么样扩展阅读:
一、行政划分
西宁市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另外设有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属城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海湖新区。
二、水资源
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
据勘探,全省有1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条,总蕴藏量2337.4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
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万千瓦,其中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座,2.5万至25万千瓦的可建51座。
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