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八上地理书黑体字有哪些

八上地理书黑体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3 18:21:21

⑴ 怎么学好初中生物,地理和历史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目,就算你不喜欢他的话,你学会了还是可以会看地图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去哪里与旅游呢,都是可以看地图的,看看还有多远等等.其次呢,地里实际上是最好学的一项科目,因为人脑对图像的记忆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时候呢,记住一个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区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只需要看图,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长什么样子,在图上的哪个位置上就可以了.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二点呢,就是需要学会用地图,因为地图又是地理学科当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当中能够用到的,所以通过分析图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地理特征,原理还有成型的原因.要学会读各种的地图,而且首先要记住基本的地图长什么样子,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绍的这两点都是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最基础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把最基础的内容都学会了,那么后边儿的提分儿也就上去了.

⑵ 黑体字的书写规则

横平竖直字见方
大小粗细一个样
上紧下松要记牢
笔画穿插又避让
自隙均匀要讲究
整齐美观又大方

大概就是这样吧,我们老师说的

⑶ 七年级地理下册所有黑体字

地理期末复习大纲(此大纲仅针对选择题,黑体字及划线部分为重点内容。读
图题见课本划过重点的图)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1、 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
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与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隔海相望。 (一)亚洲: (课本第4页图熟记) 1、地形特点: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特色地形:亚洲东部、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弧形群岛。
2、气候特点: (课本第7页图熟记)
① 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唯一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② 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着③ 季风气候典型——位于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着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二)欧洲: (课本第4、7页图熟记) 1、 欧洲地形特点:
(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
(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为平原。
(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芬兰的冰川湖,阿尔卑斯山都有冰川作用。 2、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
(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 (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着
第二节 非洲 (课本第14页图、17页图6-24熟记)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
(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
(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及红海与亚洲为邻。
(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地形地势因素 (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世界最大)、东非大裂谷带(世界最长)、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

2
(1)以热带气候为主(3/4的面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平均气温20℃以上) (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在非洲气候类型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非洲流量最大——刚果河,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
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 (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
(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斑马、狮子——热带草原气候区,河马——热带雨林气候区;鸵鸟、骆驼——热带沙漠气候区。 6、亟待发展的经济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 7、明确逻辑关系:
(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恶性循环、人口问题更加凸显。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二战以前独立的国家仅三个: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第三节 美洲(课本第23页图6-32、24页图6-38、26页图6-44熟记)
1、新大陆:
(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 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主要的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以白色人种为主 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 联系大洲(位置) 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非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4、地形特点: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北美洲)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7、气候特点:
北美洲:(1)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热带范围狭小;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南美洲:(1)热带范围广阔,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3)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8、移民与经济: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课本第32页图、34页图7-4、37页图熟记)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地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太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锡居世界第一位。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第二节 南亚(课本第40、41页图、43页图7-15、7-16熟记)
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
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 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11至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4、南亚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不稳定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印度半岛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与社会:
(1)流传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2)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3)泰姬陵――印度——“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7、人口与经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1)南亚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 (2)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西亚(课本第47页图、52页图熟记)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载券 1047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4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其中五海中的里海不是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除公路、铁路、航空联结亚洲与欧洲外,还控制海上交通要冲。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如土耳其的安卡拉羊、阿富汗的紫羊羔皮。
(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发展灌溉农业,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或:两河平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以色列节水农业及椰枣着名。 5、世界石油宝库:
(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5)石油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4、阿拉伯国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第四节 欧洲西部(课本第54页图熟记)
1、纬度位置:北温带
2、海陆位置:位于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3、气候: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4、经济:工业发达,农业所占比重小。
瑞士——钟表王国;瑞典——造船业、汽车、机械制造业;丹麦——“欧洲的牧场与食品库”;挪威——海洋渔业;荷兰——风车、郁金香。
5、旅游业:千年古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艺术之都——巴黎;挪威的峡湾与午夜的太阳,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意大利——水城、桥城威尼斯;西班牙——斗牛、与阳光灿烂的海滩;意大利的狂欢日;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法国——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本第60页图、62页图7-42熟记) 1、冰雪世界: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范围 北极圈以北,含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北的地区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南的地区 海陆分布 以海洋为主(北冰洋)
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气候特征 与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力较小 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代表动物 北极熊
企鹅
资源
石油、天然气、淡水
煤、铁、石油、天然气、淡水
2、在北极圈内,当地的土着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3、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有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北极地区黄河站。 4、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
第三章 走进国家

5
第一节 日本(课本第69页图、72页图8-7熟记) 1、东亚岛国--位置、领土组成、轮廓特点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北温带。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其它岛屿组成。 轮廓与人口:地狭人稠 2、自然地理基本特点:
(1)多山的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日本最高峰,着名的活火山。
(2)温湿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3)河流短小湍急。
3、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4、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2)日本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3)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也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4)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是世界上的渔业生产大国。
(5)主要城市:
①东京――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②着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③新兴的科学城――筑波
④工业城市——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
第二节 埃及(课本第76页图熟记)
1、地跨两洲: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亚非的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这里的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历史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沙漠广布:埃及除北部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3、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 4、文明古国(埃及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原因):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5、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着称,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6、埃及古迹分布集中在尼罗河两岸。游览主要景点应选择适宜的交通工具是轮船。 第三节 俄罗斯(课本第81页图、83页图8-26熟记)

1、 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首都:莫斯科
2、 俄罗斯传统上认为是欧洲的国家:首都在欧洲, 3/4人口在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文
化的中心都在欧洲。 3、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⑷ 八上地理填充图册答案(人教版)

哎呀呀,打的累死了。。浪费我半小时。。加分加分!。。
图的自己翻图册。。
·表示下一空,(空格会被Bai DU 踢掉)还有就是表格是横着打的

七、1.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亚热带
------半湿润·半湿润·湿润区·湿润区
2.南北温差大·南北温差小
3.夏·早·晚·长
4.哈尔滨·广州·广州·哈尔滨

第三节
一、1.
小·短·有·小
小·短·有·大
大·长·无·小
大·长·无·小
2.以秦岭-淮河为界,南长北短
·秦岭-淮河以南雨季长,降水充足
二、1.2.3(图略)
4.C
5.(图打不出来 用序号标)如:
一·1
二·2
三·3
四·4
五·5
**********
**答案!**:
**********
1-2
2-4
3-5
4-3
5-1

三(标号方法如上)
1-2-2
2-1-1

四、1.2(图略)
3.汾·渭·龙羊峡·宁夏·河套·小浪底
4.青藏·内蒙古·黄土·华北·渤

五、
1.黄土高原·沙·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人为滥砍滥伐导致土层疏松,造成黄土裸露
2.黄河下游进入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缓,导致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3.(①②③表示序号 不是题号)①加固大堤②种植植被③修建水利枢纽

六、1.青藏·横断·四川·长江中下游
2.3.4(图略)
5.枝城·城陵矶·多弯曲·“九曲回肠”·①分洪、②截弯取直、③加固大堤

七、
1.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2.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

第三章 第二节
一、耕地·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
----森林·季风区·湿润·山地
----草地·非季风区·半干旱·高原
----戈壁、荒漠、石山·非季风区·盆地高原

二、1.(书P67-图3.8,偷懒一下哈。)
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气候湿润季风区·西部内陆
3.总量丰富·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

1图略
2.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多北少、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少北多
3.略
4.
多·湿润半湿润·丰富
多·湿润区·丰富
少·干旱半干旱·缺少
少·湿润半干旱干旱·缺少
5.
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多北少·那南水北调工程
夏季降水集中,春东降水少·兴建水利工程

⑸ 地理书的封面

封面七年级上册:新疆喀纳斯风景区
下册:珠穆朗玛峰,南坡
八年级上册:湖南张家界风景区
下册:云南丽江石鼓镇 长江第一湾。

⑹ 黑体字的历史

一、文献综述 在一般文献中,“黑体”往往指称的都是活字印刷的黑体。《现代汉语词典》对“黑体”的解释是:排版、印刷上笔画特别粗、撇捺等不尖的字体。[1]这个解释描述了黑体字的两个基本特征:1. 笔画粗;2. 笔画端口方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笔画粗”已经不再适用于描述黑体字了,因为从20 世纪80 年代起,细黑体开始大量出现并被应用到正文领域,改变了印刷黑体单一的品种结构,也使得原先的定义变得局限。
事实上,印刷黑体字只是黑体字族的一类,另外还有一类是美术黑体字。美术黑体字有着更为简单的技术实现手段,通常是手工绘制后经过简单制版即可上机印刷。美术黑体字字形多样,可以当成印刷黑体字结构上的延伸与变异,有的甚至打破了印刷黑体笔画方直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如圆黑体、宋黑体等不同样式,但因其保留着黑体的局部特征,所以仍属黑体字的范畴。为了在一个清晰、全面的框架中探讨黑体字的历史,本文将对这两种黑体字的源起及形式特征进行详细的分类论述。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黑体字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的文献记载非常少。现存的记载基本来源于两类研究,一类是印刷史的研究,另一类是平面设计领域的字体设计研究。在有关近现代中国印刷史的文献中,以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等着的《中华印刷通史》影响最大。书中近代篇的第十四章第二节提及:“1909 年,商务印书馆创制二号楷书铅字,并刻制方头字和隶体等铅字,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宋体字独据版面的局面。”这里所说的“方头字”正是黑体字。但是,在稍后的第十九章第一节中又认为黑体字是20 世纪30 年代摹仿日本汉字的一种印刷字体。显而易见,两条文献在黑体字产生时间的认定上相互矛盾。关于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字体创制活动,张秀民先生在《中国印刷史》中提到:“清末创办的商务印书馆,不断改进技术,采用国外新机器新方法。过去美华书馆只有七八号明朝字,而明体字方正呆板,无书法美感,习久生厌。商务乃创制楷书体,精美雅致,又有隶书体及方头体等。”[2] 张志强先生在《商务印书馆与现代印刷技术》一文中提到:“在字模方面,1909 年商务印书馆聘请徐锡祥镌刻了二号楷书铅字字模,使我国的活字增加了新的字体。以后,商务印书馆又聘请人刻制了少数隶书及黑体活字字模。”[3]除了以上文献之外,关于黑体字产生的时间和原因还有其他声音,认为中国黑体字的创制直接受西文影响。在1937 年的《艺文印刷月刊》中,汪乃昌先生曾发表《中外字体之检讨》一文,指出黑体字是“现在”由西方传过来的一种体裁,为罗马所发明。[4] 这一观点得到很多当代学者的支持。曹振英先生认为黑体字是20 世纪30 年代仿造国外黑体字设计的一种字体;印刷史学者罗树宝先生则认为黑体字出现于20 世纪40 年代,是吸收西方等线体活字风格而设计的。
在平面设计的字体设计研究方面,有关黑体字的论述主要出现在李明君的着作《中国美术字史图说》中。书中提出西文无饰线体字母直接影响到日本黑体字创制的观点,他论述道:“经过日本人民创造性劳动,将无饰线体糅和到日本文字中,大约在上世纪末的1899 年左右产生了汉字黑体美术字,……黑体字中的印刷美术字比手绘美术字出现要晚一些。1917 年日本筑地活版社制造出了三号黑体字”。[5] 设计家余秉楠先生则认为中国黑体是从日本买过来的,而日本的黑体是受西文无衬线体的影响而形成的。[6]综合以上文献资料不难看出关于中国印刷黑体字出现的文献记载虽然不多,观点却相差较大,在时间的断定上主要有1909 年和20 世纪30 年代左右两种看法。有关美术黑体出现的时间则是鲜有记载。关于中国黑体字源起的问题也存在着争议,可以大致归纳为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黑体字是受到西方无衬线体的影响而产生的;二是认为黑体字是由日本传入。
二、黑体字创制时间的确证虽然黑体字创制时间的文献记载较为模糊,甚至存在较大分歧,但关于黑体字的出处,多个文献都提到了商务印书馆。那么,商务印书馆最早的黑体字创制究竟是在什么时间?这款黑体是否就是中国的第一款黑体字?这款字的字形以及使用情况如何?就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1909 年前后清末至民国逾50 年间出版的3000 余种书籍杂志及10 余种报纸,以求获得确切的答案。资料调研以商务印书馆及民国时期规模仅次于商务的第二大出版机构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为重点。此外,笔者还按照年代顺序选择性查阅了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杂志。在新闻报纸方面,则主要以清末至民国期间政治文化最为活跃,印刷技术最为先进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所出版的报刊为主要目标。调查结果简要汇总如下:
通过对清末民国期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种书籍杂志的详尽比对,笔者发现印刷黑体字最早出现在该社1910 年12 月出版的《东方杂志》中,在七卷十二期“东方杂志之大改良”这则以文字为主的整页广告中出现了“一”到“五”的黑体中文数字,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印刷黑体字。(图1)1. 1910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七卷第十二期《东方杂志》一则广告中使用黑体中文数字。

次年,同本杂志广告页中出现了商务最早的美术黑体字,如:第八卷第一期的广告中出现“教育杂志”几个字样,这些字使用黑底反白的手法,字形明显区别于印刷活字的字体,有手工刻制的感觉,呈现很强的碑刻隶书痕迹。(图2

1911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八卷第一期《东方杂志》一则广告中使用黑体美术字。)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中,最早出现印刷黑体字的则是1916 年出版的《清朝全史》一书(图3 1916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清朝全史》中出现表章节名的黑体字。)

但仅应用于标示章节数。值得注意的是在“章”字的使用上出现了同字不同结构的情况,由此可见早期的印刷黑体字的字形规范性并不强。而在同时期其他数十家出版机构发行的书籍杂志中,则以1913 年由群益书社出版的《社会经济学》一书中出现的印刷黑体字为最早,书中的章节及数字均使用了一款字形偏瘦长的长黑字体,这些字样包含了三种不同字号,分别用于不同级别的章节及要点的标示。(图41913 年群益书社出版的《社会经济学》中使用的不同字号的黑体字。)

新闻报纸方面,笔者选取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几家报纸重点研究,如:近代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申报》(1872 年创刊);影响仅次于《申报》的第二大报《新闻报》(1893 年创刊);以及《京报》(1918 年创刊)、《益世报》(1915 年创刊)等。在《申报》的资料中,笔者发现在1885 年的一则“燧昌”火柴的广告中出现了美术黑体字样,这是目前发现的近代大众传播媒介中最早的美术黑体字。(图5 1885 年的《申报》上刊登的一则广告中出现“燧昌”两个黑体美术字字样(局部)。)

而在1913 年的“花颜水”的广告中,除了黑体美术字的大标题外,广告内文中也出现了印刷黑体字,这也是首次在报纸中出现印刷黑体字样。(图61913 年的《申报》上刊登的一则“花颜水”广告,第一次出现印刷黑体字(局部)。)

《新闻报》中出现美术黑体字的时间大约为1907 年左右,主要使用在广告中;而印刷黑体字则直到1917 年才在广告中出现,如“仁丹”广告中的“谨防假冒”的小号字样和在书籍推销的广告中出现的“中华书局出版”的字样等。(图720 世纪30 年代在《新闻报》的广告中大量使用黑体美术字。)

《京报》中美术黑体字的出现大约是在20 世纪20 年代左右,主要应用于广告中;至30 年代,印刷黑体字样出现在该报正文的栏目中。(图8)8. 1937 年的《京报》中使用黑体活字表示栏目名。

《益世报》中黑体字的使用最早是在1917年的一则西药广告中,圆头的美术黑体字,下配老虎图案,字形方正,笔画结构与印刷字相比更显夸张;(图91917 年的《益世报》上刊登的一则西药广告中使用的圆头美术黑体字(局部))。

该报印刷黑体字的应用则最早出现在20 世纪20 年代出刊的广告中,如:在1925 年该报刊载的一则商务印书馆《近世欧洲经济发达史》的促销广告底端“商务印书馆”字样使用的就是中号印刷黑体。(图101925 年的《益世报》上刊登的《近世欧洲经济发达史》一书的促销广告(局部))

三、印刷黑体字源流的探讨正如文献综述中所述,多位学者将中国印刷黑体字的起源直接或间接地归于西文无衬线体的影响。笔者却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在近代汉字印刷技术革新的领域,最为活跃的是一批西方的传教士(如马礼逊、姜别利),他们直接参与到汉字活字的创制过程中,极大地推进了晚清印刷字体的技术发展。但是,他们是否有可能将无衬线体的特征直接移植到汉字中呢?笔者以为传教士创制汉字活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快捷优质的印刷品以传播福音。对他们来说,字体的印刷技术是第一位的。而要将无衬线体的风格移植到汉字当中,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笔画的特征问题,同时还需要处理笔画改变后所带来的结构问题,这些繁复细致的工作对于本土的专业人员而言尚有难度,对于西方传教士来讲则更加难以驾驭。从现有史料来看,无论是马礼逊还是姜别利,他们创制活字形所使用的都是本土流通广泛,美学形式已然成熟的宋体。(图11姜别利1865 年汉字拼合活字样本。(分别自《本と活字の历史事典》与《中国印刷史》))因此,基本可以推断西方传教士与印刷黑体字的创制没有关系。但是,应该肯定的是传教士们从技术层面上改造和推进了汉字铅字工艺,为印刷黑体字的产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从媒介渠道来看,19 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先后创办的报刊数量达到120 家以上,20 世纪初又增加了数十家,[7] 这些报刊有的本身就是英文报,有的则部分使用英文,借助这些媒介,当时在西方已经较为普及的无衬线体也几乎同步出现在了中国。这也是汪乃昌、罗树宝以及曹振英三位先生主张的印刷黑体字源自于西文无衬线体的观点的重要依据。[8] 但是,以上三人都认为印刷黑体字出现时间是在20 世纪30 至40 年代左右,与本文通过实证确立的1910 年相左。另外,无衬线体因其笔端方直被认为是印刷黑体字形的来源,但是类似特征在中国书法及民间用字中早已存在,如:汉代碑刻、篆刻字体及某些装饰字体的笔端都有方直的形态。这些字体的使用从古至今未曾间断,无疑比西文无衬线体更接近于黑体。因此,认为中国印刷黑体的创制受西文影响的观点在逻辑上颇为牵强。就已掌握的材料来看,笔者认为无衬线体的出现的确给中国的字体创制者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但其对于中国印刷黑体字的影响力度较小,影响的方式也较间接。中国印刷黑体字源自日本哥特字体是学界存在的另一观点,这也是获得较多认同的一种观点。在1981 年出版的《中国印刷年鉴》中有这样的记载:从1869 年姜别利在日本向本木昌造传授电镀法生产汉字铜模之后,中日两国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相互交流铜模和铅字,日本向中国出口明朝体和黑体,中国向日本出口楷书体(日本叫“清朝体”)和仿宋体;当然两国也自造进口的字种。20世纪50 年代的前期,《人民日报》用的宋体铅字铜模,仍然是中国印刷物资公司通过渠道进口日本的。直到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各自的简化字方案,才结束了多年来两国共用同一铅字字体的局面。[9]这段文献佐证了一个史实即:中国曾经进口过日本的哥特体铅字,并以此自创了黑体字。日本哥特字体以两种最为着名:一为筑地式,即筑地活版所所制;一为秀英式,即秀英舍所制。哥特体最早出现的时间是明治十七年(1885 年),比商务印书馆黑体字出现的时间(1910 年)早了20 多年。1908 年,神田印刷所在东京印刷的《中国经济全书》在我国内发行,中间就有使用到哥特字。(图12 1908 年神田印刷所(东京)印刷的《中国经济全书》中使用的不同字号的黑体字。)由此可见,在商务创制黑体字之前,日本的哥特字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那么,商务最早的这款印刷黑体字是否有受到日本哥特体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可以先从商务印书馆与日本之间的紧密联系来分析。商务印书馆创办后不久所收购的修文书馆正是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承接中国的印刷业务,同时销售筑地活版制造所的活字及其他的材料。[10] 据文献记载,修文印书馆一度成为上海最大的印刷所,能印中、西、日文书籍,凡大小印机,铜模,铅字切刀,材料,莫不完备。[11] 故商务印书馆收
购修文印书馆实际上是接受其完善的印刷机械设备和技术。商务印书馆与日本的第二次接触是在1903 年,日本着名印刷公司金港堂的原亮三郎想在中国拓展事业,委托在上海三井商行的山本条太郎在上海考察投资。后经人介绍,最终由金港堂出资10 万与商务印书馆合股。[12] 合股后,商务印书馆的技术也获得了提升,据当时商务员工高翰卿先生回忆:自与日人合股后,于印刷技术方面,确得到不少的帮助,关于照相落石,图版雕刻——铜版雕刻,黄杨木雕刻等——五色彩印,日本都有技师派来传授。[13]在合资的这段时间中,商务印书馆除了多次从日本聘请印刷专家到中国传授技艺外,也派人到日本学习印刷技术。[14] 商务印书馆的领导者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张元济等人对印刷工艺技术更是倍加关注,甚至多次亲赴日考察及购买设备。[15]综合来看,商务印书馆与日本印刷界的交流,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设备上来看都是频繁的,尤其与哥特体的重要厂家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之间的关联更是直接。虽然从修文印书馆接收的铜模中是否有哥特体已无从得知,但是,如此频繁而紧密的交往关系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商务印书馆的印刷黑体字受到过日本哥特体的影响。那么,商务印书馆的印刷黑体字受日本哥特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笔者从商务出版的书刊中提取了部分印刷黑体活字字样,并将其与筑地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的哥特体字样进行比对(图13 . 1909 年—1919 年黑体活字字样(上排)与筑地明治三十六年(1903 年)哥特体字样比较。),发现两款字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单字外形上,比如“第”字,商务版在外形上较方正,筑地版则偏长。差异性也反映在字体的笔形特征上,如:商务的“公”字笔形相对平稳,粗细变化也较小,而筑地的“公”字笔形起伏较大,呈现出宋体字的一些痕迹。此外,两款字在重心上也有所不同,比较两款字中的“上”与“大”,不难发现商务字的横画比筑地字的横画要低很多。商务印刷黑体字与1903 年日本秀英舍的哥特体字样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如:商务版的字样重心偏低,而秀英舍的重心则偏高;另外,商务印刷黑体中“撇画”与“捺画”的结束部分处理得非常规整,如“公”、“版”等字,而秀英舍的字样中类似笔画的 “燕尾”痕迹则较为明显。(图14 . 1903 年秀英舍推出了粗哥特体活字样本。( 自Vignette,2003 年11 期))上述差异都说明商务印书馆的黑体字与哥特体之间虽有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直接。因此,日本哥特体对商务印书馆黑体字的影响是有限的,准确地说,这种影响是启发和参考,而非直接摹写。
正如历史文献所呈现的,学者们往往把中国黑体字的创制归于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笔者不禁萌发思考:在这文字艺术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国度中,中国黑体字的源起难道没有任何内因的介入吗?一套字体的创制需要的不仅是笔形特征上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笔画之间的组合结构问题,这两点中又以后者最为艰难。按照字体设计的一般规律,通常都会选择一些特征上较为接近的字形作为参考。我们可以通过字样分析来确证这一点。下图是一组取自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的印刷黑体字样(图15. 1933 ~ 1936 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东方杂志》中黑体活字字样。),可以发现其中“每”、“月”、“师”等带有勾画的字中均具有特征十分明显的“角状”勾画。这一笔形既不同于汉碑字形,也不同于现代印刷黑体,倒是与宋体字的勾笔特征十分接近,可以看成是黑体字在自身风格的基础上对宋体勾画的借鉴和调整。宋体字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笔画特征以及框架结构上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程度。在所有字形中,宋体字的框架结构也与印刷黑体最为接近,所以,以它作为印刷黑体字的参照无疑是符合逻辑的。早期印刷黑体活字所具有的较为成熟的笔画结构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正如启功先生所言:“一种字体不会是一个朝代突然能创造的,……它们必然有前代的基础,至多是有所加工整理罢了。”[16]
四、美术黑体字的源流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受到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美术黑体字的形成同样如此。上文提及的我国最早的美术黑体字“燧昌”字样即是最典型的例证。“燧昌”二字保留了传统装饰字体的一些痕迹,其源自传统篆书的笔形结构与民间瓷器、木器上常用的双“喜”字样以及“寿”字样如出一辙。(图16 清朝嘉庆年间的青花瓷罐与民国期间小桌子的挡板。)但是, 这种传统的篆书笔意在黑体美术字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减少,呈现出一种简化的趋势。(图17 1910 年《新闻报》刊登的“美而特盖寿胶”广告黑体美术字字样。)在设计手法上,“燧昌”二字更多地体现出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其简单统一的笔画中使用了斜向的短线进行装饰,这种装饰元素在以往的装饰字体中是没有的,是一种有着西方文化特征的机械的理性的表现手法。
事实上,清末民国期间大量出现的美术黑体与传统装饰文字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美术黑体几何的笔型、机械的直线、透视的空间和模拟光照而形成的立体投影,这些细节处处流露出强烈的现代趣味与西方文明的痕迹;而传统装饰文字则多以书法为审美参照,多表现自然物象。从装饰元素来看,美术黑体多用三角形、方形、圆形等抽象形,或维多利亚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相对抽象的植物元素;而装饰文字中使用的各种自然形则少有抽象化的处理。(图18 我国民间的装饰性字体(自《意匠文字—龙卷》))从应用媒介来看,装饰文字主要出现在建筑、家具、门窗、对联及生活用品之中,与主要使用于平面印刷媒介上的美术字也存在实现方法上的差异。对比现代的美术字与传统的装饰文字就像对比中国画与西洋画,一个朴素,一个科学;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一个源出农业社会,一个酝酿于工业文明之中。
权衡两种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美术黑体字的形式风格更多源自外来文化,是受到西方以及日本的美术字体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首先,汉字美术字的源起可以追溯到西方字体迅猛发展的19 世纪。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在欧美大陆的蓬勃发展引发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海报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醒目的大号字以凸显文字内容。传统的木刻技术与19 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大陆普及的石版印刷技术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美术字体设计领域以替代笨重且制作技术复杂的金属活字,从而大大拓展了设计者的自由空间,涌现出丰富多样的设计风格。这些新的字体风格被广泛使用于商业领域,并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通过商业贸易等渠道直接或间接经由日本传到我国。除了商业渠道,民国期间的文化交流也为西方字体在中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仅1918 年至1923 年的五年间,就有30 多个国家的170 多位作家的文学作品被先后翻译、介绍到中国。西方文艺的译介不仅给闭塞的中国文坛吹进了新鲜的现代气息,也将这些国家的设计引入进来。关于西方设计艺术对当时中国的影响,钱君陶先生回忆:“我在30 年代也曾经积极吸收西方美术的风格,用立体主义手法画成《夜曲》的书面,用未来派手法画成《济南惨案》的书面。设计过用报纸剪贴了随后加上各种形象,富于‘达达艺术’意味的书面,如《欧洲大战与文学》。”[17]日本美术字是影响中国黑体美术字形成的另外一个重要外因。日本的美术字也称为“装饰文字”、“描绘文字”、“图形文字”、“意匠文字”,主要是指出现富于装饰趣味的手绘字体。为求概念的一致在行文中统一使用“美术字”的名字。得益于明治维新之后出版业的飞速发展,日本美术字萌芽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的前20 年,是日本传统文字艺术与西方文字表现形式及彼时勃兴的各类现代艺术风格交汇影响下的产物。[18] 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日本美术字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字体无论是形态还是结构都呈现较成熟的面貌,形式丰富,自成体系。(图191928 年《东京朝日新闻》银座广告。)
日本美术字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广告来实现的。在中国早期的报刊中,使用黑体字最多的广告基本上以日本商品为主,常见的商品有“花颜水化妆品”、“今治水”、“仁丹”等等。这些新颖的字形很快就引起中国商家的关注,并被仿效。(图20日本“仁丹”广告(局部)。( 自1913 年《东方杂志》第九卷第八期)图21 中国“ 人丹” 广告(局部)。品牌字体设计明显受到“仁丹”的影响。)另外,大量的译介也成为日本美术字传入中国的渠道,在1896 年至1911 年期间,中国翻译的日文书就达到958 种之多。民国时期的封面设计师叶灵凤先生提到“我们新文艺出版物的装帧风格,从我自己所经历的那个年代开始,就受到日本装帧风格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不曾摆脱。”[19] 钱君陶先生也曾说:“我最初学习图案,试做封面时,所有的参考书都是日本的,因而就受了日本的影响。”除此之外,清末开始的留学潮也是日本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渠道。甲午海战中国战败,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首选的留学国家,至1905 年,到日本留学的人数已达8000 人。[20] 以陈之佛、倪贻德、关良为代表的留日学人在学成归国之后成为活跃于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先锋人物。因此,确切地说,正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西、中日文化频繁交流与沟通的大背景促成了中国美术黑体字的形成。
本文首先通过实证确认了中国最早的印刷黑体字是商务印书馆1910 年发行的《东方杂志》第七卷第十二期中的黑体中文数字;而最早的美术黑体字则是出现在1885 年《申报》报纸广告中的 “燧昌”字样。时间的确定使我们得以从历史的角度解析黑体字的丰富社会文化特质。回溯历史,黑体字产生于中日甲午海战刚刚结束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当时整个中华民族深刻自省,虚心向日本及西方列强学习,以图自强,中外之间的技术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特定历史维度中,黑体字无疑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自新的一个缩影。具体来说,印刷黑体字的产生首先得益于19 世纪传入的西方近现代活字技术,新技术在西方传教士以及中国人自己的不断改良中逐渐融入汉字体系,在取代传统雕版印刷技术成为主流印刷技术的同时也将机器美学的特征带入到字体当中,为汉字的字体设计创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其次,从形式上来看,印刷黑体字的产生主要受西文无衬线体与日本哥特体的影响,其中尤以日本哥特体的影响最为重要。除了异质文化的影响,黑体字的产生也受到传统字体美学的制约,具体而言是受到宋体字的影响。这些隐藏在黑体笔画之间的微小特质却精妙地传递出传统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字体美学的巨大力量。此外,个人因素的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正是因为设计者的智慧与技巧才使得印刷黑体字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区别于日本字的“中国”特性。而就美术黑体字而言,虽然同属黑体字族,但不同的技术背景及使用目的使其具有不同于印刷黑体字的形式特征与文化。虽然在形态上仍保留了一些传统字体的痕迹(如:篆书和古代碑刻隶书),但是美术黑体字的真正发展与繁荣则更多是借助了外来尤其是日本美术字文化的力量,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各种外来的艺术形式与潮流通过不同渠道传入中国,最终成为中国美术黑体字蓬勃发展的巨大动力。

⑺ 八年级上册英语书 所有黑体字(黑体字)

Unit1
how often 多久一次
exercise v.& n.锻炼
skateboard v.踩滑板
hardly adv.几乎不
ever adv.曾,曾经
once adv.一次
twice adv.两次
time n.次,次数
surf v.在…冲浪
Internet n.网络
program n.节目,表演
high school 高中,完全中学
result n.结果
active adj.活跃的,积极的
for prep.对于,在…方面
as for 至于,关于
about adv.几乎,大约
junk n.废弃的旧物
junk food 垃圾食品
milk n.牛奶
coffee n.咖啡
chip n.(食物等的)薄片
cola n.可乐
chocolate n.巧克力
drink v.喝,饮
health n.健康,健康状况
how many 多少
interviewer n.采访者
habit n.习惯
try v.试图,设法,努力
of course 当然
look after 照顾,照看
lifestyle n.生活方式
grade n.分数,成绩
better adj.& adv.更好的(地)
same adj.同样的,相同的
as prep.像…一样
different adj.不同的,有区别的
difference n.不同,差异,区别
unhealthy adj.不健康的
maybe adv.或许,大概
although conj.虽然,即使
for prep.达,计
grandpa n.外公,爷爷
a lot of 大量,许多
keep v.保持
must modal v.必须
less adj.更小的,较少的
Unit2 中文
matter n.事情,问题
have v.得(病),患(病)
cold n.受凉,感冒
have a cold 得了感冒
stomachache n.胃痛
sore adj.疼痛的
back n.背,背部
arm n.臂,胳膊
ear n.耳朵
eye n.眼睛
foot n.脚,足
hand n.手
head n.头,头部
leg n.腿,腿部
mouth n.嘴
neck n.脖子,颈部
nose n.鼻子
stomach n.胃
tooth n.牙齿
throat n.喉咙
toothache n.牙痛
fever n.发烧,发热
rest v.休息
honey n.蜂蜜
dentist n.牙医
should modal v.应该
headache n.头痛
shouldn't=should not
ago adv.以前
so pron.如此,这样
illness n.疾病
advice n.劝告
thirsty adj.渴的
stress v.加压力于,使紧张
(be)stressed out 有压力的,紧张的
early adv.提早(地)
problem n.问题
way n.方法,手段,方式
traditional adj.传统的
believe v.相信,认为
balance n.平衡,平衡状态
weak adj.虚弱的,无力的
herb n.草本植物,药草
angry adj.愤怒的,生气的
tofu n.豆腐
medicine n.药物
western adj.西方的
everybody pron.每人,人人
get v.变得
few adj.很少的
a few 有些,几个,少数
stay v.继续是,保持
important adj.重要的
balanced adj.平衡的
diet n.饮食,节食
moment n.瞬间,片刻
at the moment 此时
until conj.直到…之时
host family 寄宿家庭
hear v.听见,听说
Unit3 中文
babysit v.临时照顾(小孩)
camp v.宿营
plan n.& v.计划,规划
Tibet 西藏
hike v.徒步旅行,远足
Hong Kong 香港
how long 多久,多长时间
away adv.向远处
get back 回来
send v.发送,寄
postcard n.明信片
San Francisco 旧金山
Hawaii 夏威夷
bike n.自行车
ride v.乘骑 n.旅行的路程
sightseeing n.观光,游览
fishing n.捕鱼
rent v.租用,出租
Italy 意大利
famous adj.着名的,出名的
take a vacation 去度假
Greece 希腊
Spain 西班牙
Europe n.欧洲
something pron.某物,某事
lake n.湖,湖泊
the Great Lakes 五大湖
leave v.离开,出发
countryside n.农村,乡村
nature n.大自然,自然界
forget v.忘记
a lot 很,常常,非常
finish v.结束,完成
Thailand 泰国
tourist n.旅行者
Unit4 中文
subway n.地铁
train n.火车
forty num.四十
fifty num.五十
sixty num.六十
seventy num.七十
eighty num.八十
ninety num.九十
hundred num.一百
minute n.分钟
take v.花费(时间)
by prep.表示交通方式
by bus 乘坐公共汽车
far adj.远的,遥远的
how far 多远
kilometer n.公里,千米
shower v.淋浴
quick adj.快的
bicycle n.自行车
early adj.早的,提早的
mile n.英里
stop n.车站
transportation n.公共交通,运输
north adj.北部的,北方的
North America 北美洲
part n.地区
depend v.依赖,依靠
depend on 视…而定
river n.河,江
boat n.小船
by boat 乘小船
must modal v.一定
more adj.& adv.更多的(地)
than conj.比
means n.方法,手段,工具
car n.小汽车
town n.镇,城镇
ill adj.生病的,不健康的
worry v.担心,担忧,焦虑
so adv.这么,那么
much adv.十分,非常
Unit5 中文
lesson n.课,课程
another adj.又一的,再一的
concert n.音乐会
whom pron.谁,什么人
calendar n.日历
tomorrow n.& adv.明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后天
weekday n.工作日
invitation n.邀请,邀请书
training n.训练,锻炼
chemistry n.化学
American adj.美国的
project n.(学校的)课题,项目
matches n.比赛,竞赛
whole adj.整个的,全部的
over adv.从一边至另一边
come over 顺便来访
free adj.空闲的,有空的
till conj.直到…之时
Unit6 中文
outgoing adj.友好的,外向的
twin adj.& n.孪生的
calm adj.镇静的
wild adj.鲁莽的
serious adj.严肃的
athletic adj.擅长运动的
note n.注释
mean v.表示…的意思
as adv.以…的方式
way n.某个方面
both pron.两个(都)
hers pron.她的(所有物)
physics n.物理
however adv.然而
more than 超出
in common 公有的,共有的
be good at 擅长,在…方面做得好
school work n.学业
laugh v.笑
for prep.为,给,对
opposite adj.对立的
view n.观点
interest n.兴趣
though adv.& conj.虽然
necessary adj.必要的
beat v.打败
care v.对…在意
friendship n.友情
primary adj.初级的,小学的
primary school 小学
information n.消息,信息
Units1-6 中文
wheel n.轮子
woman n.女人
use v.使用
cheese n.干酪,奶酪
sick adj.不适的,患病的
body n.身体
begin v.开始
begin with 以…开始
swimming pool 游泳池
excited adj.激动的
Harbin 哈尔滨
safe adj.安全的,可靠的
fast adj.& adv快的(地)
passenger n.乘客

⑻ 七上生物书的所有黑体字!急求

必修1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6、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9、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0、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1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6、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17、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18、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19、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着,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2、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6、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27、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8、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9、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0、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3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32、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4、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6、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37、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这我也不会 帮你在网上查的资料 你看看对不对

⑼ 怎样学地理

学习地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就如何学好中学地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若有不妥,诚望指正。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着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阅读全文

与八上地理书黑体字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