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林地如何种植蘑菇
抄来的,仅供参考 林地食用菌栽培就是把已经发好菌丝的菌棒(料)堆放在林间空地里进行仿野生式生产。林地生产食用菌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一亩林地一般可获得效益5000元以上,高的可达2万元以上,效益高于种植其它农作物。
栽培方式:选择4~5年生遮荫达到70%以上的人工速生林地(树势偏弱的林地可适当增加遮阳网等辅助措施,以改善遮荫度),将提前准备好的食用菌棒(要求发好菌或接种点菌丝连成片的菌棒)或堆沤好的菌料,在4-8月移入林地,即可进行食用菌生产。入林时间:白灵菇3月下旬—4月底;香菇4月中旬—5月底;木耳、平菇5月上旬—6月底;双抱菇7月初—8月初。白灵菇采取地埋方式,即在林地内做1.5-2米的平畦,将菌棒平放在畦内,覆土2厘米左右,可延长供应期2个月左右,并实现循环再次利用;香菇和木耳采取单摆式栽培,或结合观光农业进行架式栽培,方便游客观赏和采摘;平菇采取地埋或墙式栽培;双孢菇采用地埋式栽培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菌棒入林后注意调控林地温度和湿度,最大限度满足食用菌生长需要,实现丰产丰收
㈡ 如何种植蘑菇,越详细越好。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以下此网教你怎样栽培蘑菇
http://www.zjsp.net/zjsp/webfun/f4/f4_prdt_detail.jsp?cid=0&sid=5936
㈢ 蘑菇应该怎么种种植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蘑菇,有时也叫它食用菌,因大多数蘑菇都有药用价值,所以也称之为食药用菌。
蘑菇的种类很多,世上存在2000种只多不少,其中可人工种植的也不下百种。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白灵菇、鸡腿菇、木耳等被称为十大种植品种,这些也是种植最普遍、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二,蘑菇的主要栽培方法。
蘑菇种植,有其独特的栽培方式,在独特的栽培方式中,又有着它特殊的栽培方法。原木栽培已基本淘汰,代料种植和稻草种植有着交叉,可以说在种植操作中,代料种植包含着稻草种植,同时,它也是目前蘑菇种植的主流,我们的叙述就以代料种植为主。
㈣ 怎样种植蘑菇
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
一、配料; 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 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素,复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膜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㈤ 蘑菇种植方法和步骤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