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区域地理怎么定位

区域地理怎么定位

发布时间:2022-08-04 07:43:00

Ⅰ 不同尺度区域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研究区域特征,定位是前提,一旦位置确定,其区域特征自然会显现出来。通过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的重点是从空间的角度表述区域特征的,因而熟记各省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Ⅱ 如何学好区域地理

文科学生如何学好区域地理

一、区域地理的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
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
二、复习目标:
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即要求学生头脑中要有比较丰富的地球模型,要能出现立体化、数据化、结构化的数字地球。
三、复习原则及方法
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位置、事物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
区域特征、人地关系、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
具体复习时,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
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
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
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
区别。
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
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⑤关注热点地区
在哪里(位置与范围)---区域定位
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2、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
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
3、政区的轮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有什么---通过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
地理特征等。
其它自然地理特征: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文景观等。
为什么---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
通常要分析影响A区域的地理因素。如A与B的相互关系;B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区
域的开发优势;发展A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A与B地区发展的差异等问题。
怎么办---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黄土土质疏松 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植被稀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制约农业发展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生态环境脆弱 下游形成地上河
怎么办?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再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
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
河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
肥力下降等等。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西北的荒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坏。
区域开发(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如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低山丘陵、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云贵高原的特色农业;西北内陆的生态农业等等。
区域开发的意义(经济、社会、环境)
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灌溉 、养殖、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要
能分清对大坝的上、下游的意义)
关注热点地区
综合地说,某一区域(实体)的存在、或某一时间发生的演化,曾经或正在对世界产生着重
大的影响,这些都是“热点”。
①如世界性交通要道:中东(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五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
马运河)、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等。
②油气资源蕴藏区:中东、中亚(石油与天然气)、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及调配等。
③民族矛盾尖锐区:印度半岛(印、巴冲突)、巴勒斯坦地区、北爱尔兰、朝鲜半岛等。
④再如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⑤自然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台湾、日本、东
南亚、土耳其)等。
气象灾害高发区:东亚、南亚(洪涝、干旱、台风或飓风、寒潮及沙尘暴)、非洲(干旱)、
美国南部(飓风、寒潮)等。
⑥经济持续增长区,如: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部地区、中国泛珠三角地区、日本、东南亚、
美国西海岸、德国等。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思维,要注重知识的落实。专题图训练、
区域图训练、覆叠图训练、拆分图训练、局部图训练等都是很好的复习方法。要求:每日
10分钟——地图(经纬网、地区轮廓、若干地理事物的综合)(填—记—画—想)
通过这一复习过程设计,使自己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
认识,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宏观,从方法上更加符合地理科学研究的要求。
从近几年高考情况看,尤其要重视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在熟练掌握中国行政区划、地
形与气候分布、河流、铁路网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典型地区的区域轮廓特征、区域自然、
人文特征以及区域发展存在问题、发展策略。应该对西北、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华中地
区、江南丘陵、云贵高原、我国沿海工业基地等地区的自然特征或工农业生产现状、发展前
景等进行分析比较。

Ⅲ 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区域地理特征

优质解答

一、位置(区域定位)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区域范围,确定一个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
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①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②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a用等高线判断;b根据图幅提供的图例来判断;c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板块的碰撞、挤压和张裂以及大的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是风力作用.
⑤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2、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方面分析,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大区域的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气候特征,第二种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据
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等温线在局部地区的弯曲、延伸、闭合及影响因素.
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
①水文特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凌汛)等.
②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资源等.
③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通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航运.

Ⅳ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区域地理的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是结合地图和有关资料,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具体要掌握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 图表研究法。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学科,文字只能恰当地表达地理概念和观念的一部分,而不能形象地表达空间的概念。有形的图表既是地理学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文字与图表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 其中,地图是地理学展示空间信息的传统工具,是地理学习的工具。地图能使时空变化现象可视化,是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变化的有效方法。任何正常有效的地理研究均要充分运用地图。区域地理空间往往是宏大的,空间上宏大复杂的系统无法让人们尽收眼底;时间发展的周期性、长期性给人们观察认识地理事物带来困难。地图用经纬坐标准确再现空间分布,用各种符号来表现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小范围容纳大量的知识(时空),使人们突破时空观察认识地理事物成为可能。 区域地理教学中,图表研究法的培养要求包括:①在图表上获取简单的信息,会进行地理数据计算和比较;②会利用图表进行简单的判断;③会运用图表表达学习结果,包括绘制简单的地图草图,会将数据图表化等。 2. 区域分析和综合研究法。所谓“分析综合”,是指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通过分析各部分的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认清主导因素,从而认识其本质特征。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全球、国家、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区域内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必须对地理综合体各方面进行剖 析,认清各部门的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该地区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因此,区域分析和综合法是地理研究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 区域地理教学中,区域分析和综合研究法的培养要求包括:①学会将区域分解成若干部分或个别属性方面来认识;②学会将分解的对象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认识;③能够认识各个部分的联系并找出主导因素。 总之,区域分析和综合研究法就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区域比较研究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地理学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即指区域内部相对一致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比较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通过区域间的自然、人文要素的横向比较,认识区域间的“一致”和“差异”。 区域地理教学中,区域比较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求包括:①学会运用“比同”和“比异”的方法,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②学会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③学会确定区域间的比较标准。

Ⅳ 区域地理重要经纬度定位,满意悬赏40,望高手帮忙!

马六甲海峡:大致100ºE,0º
霍尔木兹海峡:大致55ºE,23°26′N
台湾海峡:大致120ºE,23°26′N
朝鲜海峡:大致130ºE,35°N
白令海峡:大致180º,66°34′N
莫桑比克海峡:大致40ºE,23°26′S
曼德海峡:大致40ºE,15ºN
土耳其海峡:大致30ºE,40ºN
直布罗陀海峡:大致0º,40ºN
英吉利海峡:大致0º,50ºN
德雷克海峡:大致70ºW,66°34′S 麦哲伦海峡保克海峡巴斯海峡对马海峡巽他海峡望巴锡海峡重要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北海、波罗的海

Ⅵ 如何提高中国地理区域定位的准确性

如何提高中国地理区域定位的准确性
山东 郭纪秀

以热点事件为切入点,以中国部分区域图为载体,从地理空间入手,要求同学们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国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呢?这里给大家简单地总结一下。
1. 利用特征经纬线及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事象,积累绝对地理区位信息。如熟悉我国的主要经纬线(整数纬线:20°N、30°N、40°N、50°N;整数经线:80°E、90°E、E、110°E、120°E、130°E);掌握我国一些主要地理界线与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沿线的重要地理事物:三大阶梯分界线、重要河流沿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与温度带(1月均温0℃等温线,长城,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内流区和外流区、人口密度分界线、重要铁路线等。这些特殊的经纬点和线以及地理界线可以构建中国地图的骨架,是区域定位的参照系统。
2. 运用中心事物发散法,熟记区域间的相对位置。例如,从90°E与40°N的交点(塔里木河末端、罗布泊附近)出发,其北面为天山、准噶尔盆地,南面为昆仑山、青藏高原,东面为河西走廊,西面为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3. 把握区域特征,充实非显性的区位信息,丰富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其他地理事物。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建构中国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湖图、资源能源图、农业图、工业图、人口城市图、交通图、分区图等。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以及人口分布、产业活动、区域问题等特征都可以作为区域定位的间接依据。

【典型例题】
例1、读图1: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两个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 。
(2)说明该地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原因。
(3)说明本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解析:根据经纬度以及等高线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南部为天山山脉,北部为准噶尔盆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分布呈点状,沿河流、绿洲、山麓分布,说明水源条件成为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2)点状分布,沿河流、绿洲

Ⅶ 高中区域地理怎么学好

1、 要对区域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最重要。如多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一切免谈!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2、有了兴趣还要付出行动,学好区域地理一定要经常拿起笔和纸,对着地图经常去画图(要努力画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记忆,才能将其学好。
3、 画图时不要将图画死,要学会找窍门,如:意大利就像一个马靴,它的西西里岛就像个足球,如果你要是爱看足球的话就很容能记住意大利了;中国像雄鸡;日本像虫子等。
4、中国地图也是一样的,很多省都很好记,山东像乌龟,山西是平行四边形,云南像孔雀,陕西像秦兵马俑,甘肃像哑铃,青海像兔子,黑龙江像菜刀,湖北像警察的帽子等。
5、 画图时要学会用脑,你的大脑像个照相机,那么眼睛就是镜头,这样将你画的图进行拍照存进大脑。这样当老师说的时候你就会很快的反映出这是哪。
6、还要经常的做题,(尤其是高考题)并多向老师问题。这样会把你本已很坚固的城墙变得更加坚固。

Ⅷ 在区域地理中如何训练定位经纬网的有效方法以及较好的地理填图册资料推荐一下,拜托

你要认好一些基本的和特殊的坐标.
比如海南就有两个110度,恒河入海口有两个30度等等.
再把一些重要城市的地理坐标记住,比如北京,纽约,伦敦,东京等等.
记下这些之后再看到地图的时候你就可以根据记忆储备找到题目中相邻的坐标,再联想就容易多了.
当然,平时要多看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地理填涂册资料不知道学校有没有发?如果学校发了那就把上面的题认真做完就可以了.或者买天利三十八套来做做,我当时是这么干的..

Ⅸ 怎样学习区域地理

记住基础知识,对你非常有用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着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 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 居民:大多数为黄色人种 民族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着,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 (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 (4)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经济 (1)条件:有利→丰富劳力资源,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国外进口 (2)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 (3)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 (4)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其次为亚洲和西欧 最大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3.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四大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层、北九州
4.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
二、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内陆国—老挝,面积最大国—印度尼西亚
3.重要地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通道,东方“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4.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5.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绝大部分属黄色人种 分布:多分布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 (3)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
2.经济:(1)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品:水稻、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矿产资源:锡、石油最为着名 (2)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快 (三)新加坡
1.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领土由新加坡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处马六甲海峡东口,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上 华人占34
2.新兴工业国:(1)利用优越地理位置、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 (2)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3)利用本国优势发展旅游业3.花园城市 注意:环保和美化城市
三、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 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 (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
(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西南季风早晚强弱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3.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航天发展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尔各答,最大港口:孟买
四、中亚
(一)位置:范围
1.位置:地处内陆,距海较远,“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
2.范围:包括五个国家,与我国相邻的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主要平原为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2.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湖泊河流多内流河,内流河有阿姆河、锡尔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有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作用:这些河流为中亚的工、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水源
(三)经济
1.农业:分布:西部、北部灌溉农业为主,中部、南部畜牧业为主
主要农产品:棉花仅次于中国、美国、畜牧业→细毛羊、羔皮羊为主
2.工业:采矿业、加工工业、冶金、军事工业较发达
五、西亚和北非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重要的交通位置:两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洲(亚、欧、非) 五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地
2.地形: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白色人种为主 民族、语言:阿拉伯人为主,通用阿拉伯语
宗教: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祥地
2.世界石油库和磷矿库: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成特、伊拉克。北非盛产石油及磷矿石,摩洛哥磷矿石产量占世界3/4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1)畜牧业较发达,以游牧为主(2)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枣椰(3)地中海沿岸水果产区
(三)埃及
1.位置:非洲东北部,及亚洲境内西奈半岛
2.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灌溉水源
3.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经济: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 主要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非大裂谷,最高山峰:气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及成因
2.河流、湖泊:水力资源最丰富河流—刚果河 最深湖—坦噶尼喀湖

阅读全文

与区域地理怎么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