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的地理素养
追根溯源,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中虽未明确提及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但从《礼记·学记》到癸卯学制,两千年来教育不乏素养方面的内容,如墨家的贤能、节俭、平和,儒家的仁、礼、德、教、中庸,尤其是朱熹倡导的仁民爱物、责任担当和王阳明之“致良知”……其不同角度倡导的“交集”,都认可素养是教化、体验的结果,素养靠训练和实践而习得,涉及能力和品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预示着国家对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面的倾斜和迈进。
传统课程目标的3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许多学校更关注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
Ⅱ 如何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即:地理教师自身应该有极高的地理素养,
应向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
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应注重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Ⅲ 如何提高个人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②、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做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③、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④、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Ⅳ 如何实施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构成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人地观念等方面,地图技能的形成需借助观察、记忆、想象等多项思维活动;空间视角的培育需空间概念的理解、空间分布的记忆、空间结构的分析及空间联系的想象等多种思维的交叉,地理学习宗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的兴起,给高中地理课在学生综合素质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舞台上发挥更多的舞蹈空间。新高中地理课的开设正处在摸索之中,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探索,本文仅就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谈几点想法:
1、教学中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时空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是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这样的话有助于学生体验地理与现实的相关性,理解地理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及时空变化知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往今来,热衷于地理方面的学习,精通地理学的名家众多,如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中记录的内容,如今人们谈起还妙趣横生;三国时期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至今还令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因而古人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被誉为博学之士,可见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是多么重要啊!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知识呢?我认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4、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地理应用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人口的迅猛增长,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愈加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问题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不但给地理教育赋予了新的内容,而且也要求我们交给学生相应的本领,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方法,珍惜和合理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放在首位的理念,也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以学生的认知、生活经历为契机,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安排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尝试,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学好了地理终身受益。
Ⅳ 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初中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初中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开范围和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物、地理效应和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形态、组成、层次、排列、格局、联系和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视角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3.综合思维。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又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无论是对区域环境特征的归纳,还是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都需要调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选择合适的地理知识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探究区域中的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综合思维特征。因此,综合思维的培育理应成为地理教育核心的内容之一。
4.人地关系。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质量及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意识和观念。可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使命。
Ⅵ 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地理素养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分析地理现象、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动手画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兴趣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许多知识点理论性很强、很抽象,需要学生借助图示等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画图,学会看图、画图、用图,这样才会使地理课具有实际性意义。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课时,学习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及其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本,然后试着画图表现出其形成的过程。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之后我并没有讲解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图示,而是让小组代表来讲解。再根据讲解我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高中生的心理渐渐成熟,勇于表现自己也是其特征之一,因此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结果就是学生既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又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画图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需要把语言等抽象性的东西表现出来,需要把相关信息联系起来,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多角度带动学生情绪,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普通教学的单一性,丰富了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地理是一门与大自然、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最息息相关的学科,关于自然界的科普电子影像数不胜数,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当的视频或动画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相关内容,也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理选修五《中国的地质灾害》时,我们国家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教师在讲解地震时,可以选一个经典的关于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科普动画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地震形成的原因。
Ⅶ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二、综合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三,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四.地理实践力。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
我把这个视频给学生播放了,学生反映,对于以后解答选择题和问答题都有启发,学会了用重要经纬度定位,学会了区域分析的方法,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课标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做出改变,在文件正式传达之前,好好学习吧.
Ⅷ 如何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地理技能的训练与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地理教育的两大方向,地理知识素养的重要性不容质疑,如果拥有熟练的地理技能素养,更能使学生在形成地理知识素养中相得益彰。地理技能素养主要包括:地图运用技能、地图分析技能、地理图表绘制技能、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地理观测仪器操作技能、地理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技能等。
“课标”中对地理技能素养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如“运用教具或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其体会”;“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要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绘制社区的主要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分布草图,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等。
Ⅸ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当代我国基础教学的重点,也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使用技巧作为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部分,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落实。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其特征和应用方法,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培养;教学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通过系统的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对地理学方面有一定的学习认知和技巧归纳,这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基础。经过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品格和地理情感,让学生能用地理学眼光去认识思考世界,这是核心素养具备的特征。
就初中地理而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学定论为一门具有思想性、生活性、地域性、综合性的学科,兼有社会学科的自然学科性质。初中地理将课程细化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人文素养”两门,可见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构建的意义
1.让学生了解世界,掌握地理技巧
地理知识和人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巧,能够让其用新的眼光感知世界。通过地理知识的引入,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巧的运用,能够开拓自身的视野,培养素质。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中第二、三章中提到的中国环境特征和自然资源,都能让学生建立社会环境资源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2.教学学生地理思维与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真实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人们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研究,采用了比较法、分析法、信息统计法的方法技巧。这些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转换态度,认识世界。在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情感体验的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地理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探求知识的精神。
3.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思想的教学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其采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身价值。
地理学能够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地理学包纳万象,它含纳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质特点,帮助初中生丰富视
野,让其去理解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通过世界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改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其带着思考的眼光评价身边的事物,从而对自身有着新的看法和立场。
三、初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教师在教学知识的时候,将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继而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获得有效的培育与提升,可是在当今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依旧看重的是知识的学习与背诵,学生的成绩始终是考核的首要关键,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依旧是以做练习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无法生成,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提高更不知从何说起了,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方面落实的需要相违背。
四、对培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建议
1.认清课堂不足,挖掘学生思考能力
针对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不单单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内容给学生解答问题,还应该落实在解答问题的根基之上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学“温室效应”有关内容时,在对学生展开其原因及影响方面的内容时,不可以沿用过去老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思维观念,比如,从地理作为着手点开拓除了人为原因之外的其他可能因素。引导学生针对其对地理方面存在的影响进行探索,找寻怎样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其扩大范围等等,最后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再展开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价值观与责任心,继而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也应该重视问题的实质,最好不要太纠结于某一个疑问,不然,会因为探讨去探讨丧失了对问题讨论的最大价值,针对问题的质量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把握,尽可能提出一些有利于构建学生情感思维的地理问题,确保尽量不要和课堂教学内容分离过于严重。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提出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促进引发学生善于思考的兴趣。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价值观
事实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光光是让学生学习地理知
识,更是要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意识,好的培养方法能让学生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环境、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有助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在当代教育领域中,素质教育的地位相较于应试教育更高,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也是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培育一个身心健康同时对社会有利有价值的人才的基础要求。就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来说,老师应该注重自身所肩负的职责,把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摆在第一位,紧抓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和目标,创新教学,不断实践,更好地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平卫.初中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郝春晶.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96):144.
编辑 郭小琴
Ⅹ 如何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育人目标与任务之一
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因此必须熟悉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寻找在课堂上落实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