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降雨多少

地理降雨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04 23:18:57

A. 下雨量多少毫米是怎么算的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下雨达到多少毫米一般指的是降水量。

一、降水量概念: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二、降水的形态: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另外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三、降水量的分布:

中国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494.9毫米~173.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和干季分明。境内降水量在全年的分配上大部集中在5~9月,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暖季(6~8月)可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

由于复杂的下垫面对其上空气的加热作用,使空气层结不稳定,易导致热对流,引起阵性降水;同时,还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不仅以固态形式为主而且以阵性降水为主。另外,夜间较多,约占总量的50%以上。

(1)地理降雨多少扩展阅读

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黑子影响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中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中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要数台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最多的一年为8409毫米。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在吐鲁番沿公路两旁常见到用十字中空的土砖砌成的房屋这就是专门用来制作葡萄干的“晾房”在干旱少雨的气候下葡萄挂“晾房”内就能自然风干中外闻名的吐鲁番葡萄干就是这样制成的。

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494.9毫米173.0毫米之间。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和干季分明。境内降水量在全年的分配上大部集中在59月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暖季(68月)可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

由于复杂的下垫面对其上空气的加热作用使空气层结不稳定易导致热对流引起阵性降水同时还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不仅以固态形式为主而且以阵性降水为主。另外夜间较多约占总量的50%以上。

B. 初中地理中降雨多少为干旱

根据年降水量划分,200mm以下为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北部),400以下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分),400~800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东部),800以上湿润区(东南部、东北三省东部北部)

C. 在地理降雨图中降雨多少毫米可称为湿润

年降水量高于400就是湿润了

D. 在地理学中,降水量多少可以称之为多雨

大于100毫米就是多雨,小于100但大于50就是湿润,很少就是少雨~

E. 地理学上年降雨量的多少的划分标准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F. 在地理中,降水量达到什么程度算多雨或干燥

多雨与少雨
“多雨”“少雨”是相对的度量,在对气候的描述中,就【气候统计图】而言,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月份称为“多雨”,如果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一般把降水较多的几个月称为“雨季”,从雨季的角度看【多雨的界定】,它的数值就很模糊,(多数情况是:接近50mm的月份就视为进入了“多雨的季节”.
就年降水量来说,在热带1500mm以上称为多雨,1000mm以下称为少雨,在亚热带1000mm以上是多雨,500mm以下算少雨,在温带600mm以上是多雨,400mm以下就是少雨了,在亚寒带,200mm就很多雨了.
湿润与干燥
“湿润”和“干燥”与“多雨”和“少雨”有【正比例关系】,它们除了【降水量】,还有【蒸发量】的原因.蒸发量与气温是密切相关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称为【湿润】,小于蒸发量则称为【干燥】)所以,以年降水量800mm来看,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中,它是“湿润”的,在热带,它就很“干燥”,在寒带,因为【蒸发量】更小,它就表现为“多雨”了.
由上所述,在进行多雨,少雨,湿润和干燥区分的时候,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降水的数值(降水量):全球性的年降水量超过1500mm称为多雨。
(2)这种数量的降水在什么时间(季节或月份)出现。
(3)出现在什么地方(纬度地带或温度带)等。

G. 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在200mm以下。

温带草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量在200-500mm之间。

地中海气候,温带湿润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

气候类型即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因为纬度位置( 阳光直射与斜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季风)、地形地势和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是分地域分类型的,各个地方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7)地理降雨多少扩展阅读:

气候类型的成因:

陆地若受阳光照射强、 则地面气温高;若阳光照射弱、则地面气温低。而海水因为热传递强,所以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陆地受阳光照射弱、而导致的地面气温低于海洋温度时,海洋上空的空气上升,陆地上空的空气下降,地表的空气则是从陆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气候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降水量

H. 高中地理关于降水量

年均800毫米以上可以看作是降水丰富的地区,400-200毫米间为半干旱地区,200以下是干旱地区。

I. 降雨量多少毫米是怎样计算的谢谢

降水量测量是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测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雨量测量: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降雨量

J. 区域降水量

气候的基本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方面,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两方面。一个地区每月降水量平均值的总和就是“年降水量”,一个地区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是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通常“年降水量”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多少情况,比如我国的平均年降水量约为730毫米。

中国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地区

从年降水量数值反映的干湿状况来看,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属于“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的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属于“干旱区”。根据以上标准,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属于“半湿润区”区间,降水并不十分丰富,不过我国是一个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的国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图,来分析一二。

东南季风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区,东临太平洋,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形成了显着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使得我国东部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所以我国年降水量的总体分布特征为“由东南沿海地区往西北内陆地区递减”。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所以东南季风难以把水汽输送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使得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十分显着。

我国东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区域,从地形区来看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在这一区域中,越往东南年降水量越多,其中台湾岛是我国地理位置最为东南的地区,也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台湾岛各地的降水量基本都在1600毫米以上,特别是台湾岛东侧地区,由于位于台湾山脉的东坡,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更为丰富。

火烧寮位置图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就是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毫米,其中在1912年测得了最高年降水量,达到了惊人的8409毫米,为我国年降水量之冠。台湾岛的西侧,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同时由于台湾山脉的存在,也使得台湾海峡以西的福建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相对比周边地区偏少,属于东南季风的“雨影区”。此外,在这一区域中西部的云贵高原地区,特别是云南所在的地区,由于相对内陆,而且地势较高,年降水量相对偏少,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中国部分地点迎风面与背风面降水量比较

阅读全文

与地理降雨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