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学自然地理学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
㈡ 怎样学好地理
我觉得
要学好地理
首先要自己喜欢,正所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其次要处处留意,处处留意皆地理,生活中随处可见地理现象,地理知识。
地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政史地不分家,在大学,地理专业招的理科生居多,地理亦文亦理。
地理学有其的分析方法,也有其必须牢记的知识点。
地理学分为人文地理学(狭义),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分类众多,几乎与任何其他科学都有交集,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理学又是具有神奇色彩的一门科学。
希望可以帮助你对地理学有所了解和理解。
㈢ 如何将枯燥的自然地理学好
分步阅读,熟悉地图: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熟悉地图,包括大陆轮廓、经纬度等,因为高中地理考试,大多数题目都是配有图的,往往图中画几条经纬线、海岸线轮廓,需要通过这些来确定位置,从而根据位置来确定该地域的地理特点、物产、气候等。另外,还要对气候类型图、气压带风带图、洋流图等一系列相关图也要熟记,这样做题才会得心应手,多做练习,总结规律。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考试同样如此,大家都知道地理答题有一个模板:地气水土光。实际上,地理还有很多的答题模板,这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练习中多归纳总结,通过总结,把更多更琐碎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比如“气”,在考试中可能还会考察天气状况、温差、热量、降水量等,而这些下面还会有一些更小的知识点,因此,需要大家在日常练习中多多归纳总结,找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答题模板。
㈣ 求:如何学好自然地理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四节 地理坐标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 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参考文献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 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 黄赤交角 太阳高度角 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同时,地球运动时,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轨道面(黄赤交角),这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第四节 地理坐标一、纬线与纬度二、经线与经度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一、地球的圈层分化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地幔、地核三、地球的外部构造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一、海陆分布二、海陆起伏曲线三、岛屿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一)地球表面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二)地球表面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两相或三相界面。(三)地球表面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以及各种地貌形态。(四)地球表层具有复杂的、高速度和高强度的物质、能量交换、转化和循环过程。(五)地球表层存在着复杂的强烈的内部分异过程。(六)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第二章 地壳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教学重点 认识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变,掌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教学难点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地质博物馆认识构造运动、地质构造以及地震、火山。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壳”、“构造运动“火山”、“地震”,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参考文献1. 夏邦栋等. 地质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3. 傅承义.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4. 周廷儒. 故地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一、化学成分与矿物(一)化学成分 克拉克值 在已知的108种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种,并有300余种同位素。(二)矿物 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它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三)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矿物 岩石 是造岩矿物按照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二、岩浆岩 岩浆岩 是上地幔的高温熔融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甚至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一)岩浆岩的矿物组成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挥发物。(二)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1. 产状2. 结构: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3. 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三)岩浆岩的主要类型1. 按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 按结构、构造与产状: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3. 综合分类:三、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㈤ 怎样学好自然地理学
从湖北,新疆大学大三学生一个测试,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真的,这是最好不要到新疆大学。专业,你说我不知道??,但如果你有,首先,你的第一印象会很失望,因为它看起来并不像一所大学,环境是不是好,真的不错。
教学,国家给了我们学校的钱,他们将从事研究,每年(虽然我承认,这是比腐败是更好的),从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我在这里上学三年年,有水平的教师本身确实感觉,但他没有正确地告诉你,就是不告诉你清楚。
生活,新的住宿...如果你的专长是在南校区,你可能还是比较幸运的被分配到一个很好的旅馆,但如果是在这个部分,我告诉你,这部分只有8#(女大学生)第11(男大学生),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宿舍像大学宿舍,地板,不用说,恶劣的卫生条件,我们的反应,但没用,因为新的大根本不会把钱花在这些没用的学生以上
如果您新疆当地人,您可以选择一个新的大还不如选择石河子大学,人们也211
如果新疆人,没有的话,还是不要来新疆,至少我和我们的宿舍,在河南,两个湖南,以及一个和我一样来自湖北的女孩,现在后悔我们当初的选择的
㈥ 地理。。怎么学
呵呵,我是个地理生,今年高考完了,成绩还算ok,倘若你相信我的话,我跟你说说我的方法
你是大文大理的,我和你虽然有些不同,但我最主要也是学文的喔~
地理这一科,没有其它方法,就是多看图(很重要),多做题~~文科中做题量最多的就是地理这一科~~你们学校有没有帮你们买一本地图(没错,就是一本!!什么降雨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洋流图~等等都有,很复杂,要你平时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多了~~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没骗你,学会看地图很重要!高考中n多的题目都是以某种图为载体来引申出题目的!
今年广东高考最出名的地理老师妙英师奶就总让我们做题做题~都吐了~(就是教出了汕头地理状元的那个)
地理在前期会觉得难学,但学到了某个时候就会突然突飞猛进,当年全班差不多都这样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呵呵,当年选地理时也曾迷茫过
在最后,给你个提示!~~注意背某些大题的答案喔~~很多大题答案都差不多的呵~~
希望我的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㈦ 高中地理怎么学
我也是过来人(学地理的),开始学时也有一些障碍,后来得到名师的指导~~呵呵,有长进。
一、吃透教材,准确提炼知识点,注重双基。根据2008年地理考试说明,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地理主干知识,突出的地理现象、特征,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及地理规律必须把握住。如经纬网,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中国地理的自然和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充分运用地图,准确理解知识点。地图是地理事物的真实写照,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它默默地向学生诉说着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离开地图的地理知识只能是空中楼阁。地理中考所考查的全部知识点都可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的图表,只有在图中验证、领会知识点,才能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三、注重方法,准确记忆知识点。要想准确的记忆地理知识,必须理解地图和记忆地图,做到“心中有图”。考试时若能及时准确地在脑海中浮现出与考查知识点相关的地理图表,就能利用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要想准确记忆地理知识,还必须重视地理知识间的互相联系,多提“为什么”,从而发挥联想记忆的威力,做到事半功倍。如复习时,通过读图理解了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就可不断地提出问题,从而以这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带动与之相关的我国纬度范围、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公转特点、冬季风等众多地理知识的复习。做到以线带面,加强自己的空间概念,这样的复习方法显然是灵活而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