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地理书上册p36页北美洲南美洲怎么画
两种都可以的
㈡ 叶子贴画怎么做
1.描图: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临摹下来,再把这幅画用复写纸,翻印到硬纸板 上。 2.剪纸板: 沿画的轮廓线把硬纸板剪成形状各异的纸板片, 注意要剪得光滑圆顺不走样, 剪一块做一块。 3.剪布料:先把布料熨平,把刚剪好的纸板片正面涂上乳胶,粘在布料上,再把布料沿 着硬纸片的形状剪下来,注意剪的时候要在纸板片周边留下 2-3 毫米的包边布。 4.包边:把乳胶涂抹在包边上,把留边包住纸板的边缘,捏实。留边有转弯的地方要预 先剪口,弯度大的地方剪口也要多一些。但是,被其他纸板片所叠压遮盖的部分不要包边。 5.组合:把包好的纸板片在没有包边的那面涂抹乳胶,对照图稿放到原位,叠压组合。 完成后用玻璃板等重物压平,就可以装裱了。 布贴画的制作与心得 写这篇博有一种还账的感觉,真是欠了好久,感觉非常不好意思哦。。。 有原因滴, 不是偶想偷懒,而是偶觉得布贴画的制作不是那么复杂,很简单,其实做的技术只占一部 分,有一把好 的剪子和细心、耐心还有喜欢,基本上就 ok 了。要想把布贴画做好,选材和配色才是最 关键的,这幅画 好不好看, 耐不耐看, 就看你怎么给这幅画定风格和色调, 这才是偶想要告诉姐妹们滴。 。 。 至于怎么 个做法,偶细细道来。。。 首先偶把要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先告诉大家: 可偶是 1:剪子(布用和纸用要分开) 2:镊子(扁头的) 3:乳胶 4:画笔 (描图笔 水彩笔) 5:复写纸(布用的 红 蓝两色) 6:电熨斗 7:各种布布 布贴画有几种贴法:包贴法 立体包贴法 平贴法 根据题材选择不同的做法。因为不同 的题材需要不 同的做法体现,如花卉人物就需要不同的做法,才能表现出各自的灵气,有活的感觉。偶 比较喜欢平贴 法,所以做起来工具很简单,非常实用。 准备好了工具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第一步要把原稿用复写纸复制到背景布上,以便我们下一步的粘贴。不要描的太重,已能 辨认为准。 第二步把图分解开,用复写纸复制各个部分到需要的布上。如人物的头部 上肢 服装等 等。。。 第三步剪下描好的各个分解部分,按先后顺序依次粘贴到背景布上。顺序是先里后外, 先下后上。 第四步就是把我们粘贴好的画画做一下整理 渲染 点缀 熨烫 就可以配框装裱了。 不知偶的一番道来姐妹们看明白没有, 就是这几个关键步骤。 很遗憾我没有拍教程, (这 次偶真是 偷懒了,自我惩罚一下 送上一幅美丽地 画画欣赏,仪表偶滴歉意。。。这是一幅名为(梳妆)的画画,整幅画构图很简单,表现 的是一位西班 牙女郎照镜梳妆的倩影,华丽的裙摆、婀娜的身姿、还有那愉悦地心情。。。都是偶想要 滴呀。。。 ) 要真是看不明白的那就告诉偶,偶一定补上。在此给姐妹们 继续花花贴布 24 花朵贴布纸型 市级非遗保护-张玉欣民间布贴画 张玉欣民间布贴画主要分布于吉林省白城地区、内蒙的科右中旗,目前 该布贴画作品多被省内外专业人士购去。 建国前,李淑云出生在科右中旗东部草原一带,闲暇之余随乡亲利 用生活当中剩余碎布粘贴一些装饰画, 用于自家装饰特别是节日渲染气 氛。建国后嫁到通榆县后,将工艺传授给了女儿张玉欣。1988 年,李淑 云去世,该技艺被张玉欣传承。
㈢ 7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特点:时间长、变化不大。
2、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A、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木茂盛,干季高原枯黄;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E、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4、热带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亚热带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温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从陆地面积看,俄罗斯1707万KM2、加拿大997万KM2、中国960万KM2、美国937万KM2、巴西854万KM2、澳大利亚769万KM2。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6、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7、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没有思维导图
㈣ 如何用树叶做粘贴画
需要材料:普通白纸若干张,镊子一个,胶水一瓶,各种树叶。
制作方法:
一、树叶的采集与保存
1. 树叶的采集要先考虑其形状的变化。如多菱形的枫树叶、圆形的桦树叶、长形的揪树叶及椭圆的胡枝子叶等,都应采集,以保证图案结构的多样化。
2. 树叶的采集还要考虑颜色的多样性。
3. 树叶的采集要系列化,即每一种形状、颜色的树叶都能形成从小到大逐个渐进的序列。这样能保证制作时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同时也要收集一些花叶、花籽与梗等。
4. 采集树叶的同时要携带一定数量的吸水纸或废报纸,如果有纸张粗糙的旧书或杂志也可以。边采集边将树叶展平后摆放到吸水纸中。带回来以后用重物压紧,并且每天翻动两次,大约一周左右待树叶干透以后,分类夹放好就可以用了。
二、树叶的选用与粘贴
1. 工具。普通白纸若干张,镊子一个,胶水一瓶。
2. 粘贴前先选择适合画面需要的树叶,用镊子轻轻地夹放到画稿上去。经过精心的设计摆放,认为达到了画面要求时就可以在树叶的背面涂上胶水按照先后次序,放到预先设计好的位置上去。在上面蒙上一层薄纸后渐渐地展平树叶,放到一边待胶水干透后一幅画就完成了。注意不要重压,否则树叶容易破裂。
三、画面处理的方法
1. 一种树叶的多次利用
利用树叶可以做很多风景、动物、器物的粘贴画。但是,一个画面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树叶的形状与颜色的选择、搭配。同种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在一起搭配粘贴能表现很多的内容。同时要兼顾树叶之间颜色的对比,色度的黑、白、灰。主体部分的色彩不宜大鲜艳,细节部分的色彩可鲜艳一些,这样交错搭配画面就比较协调。例如,准备粘贴一幅“孔雀开屏”的画面,可以选择绿色的柳树叶叠放成扇状,在孔雀屏空隙处摆放两层红与黄的柳树
叶,正面放一叶浅黄色的柳树叶做孔雀的身体,用叶梗做孔雀的腿,这样,一只向每一位参观者展示自己丰姿的绿孔雀就完成了。如果想粘贴一幅“葡萄”的画面,可以用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树叶相互叠放后形成硕果累累画面后,由两片大菱形葡萄叶完成整幅画面。
2. 多种树叶的组合
随着画面内容的不同,有些物体需要不同形状的树叶去完善,如,要贴一幅“金鱼戏水”的画面,金鱼的身体部分用浅色的长圆形树叶,尾巴用红绿相间的枫叶,用外层红、里层黑的花籽粘上眼睛,金鱼就维妙维肖了。画面下边用蕨草做水草,上边用松针模贴几条代表水平面。从画面上看,好象一条色彩斑澜的金鱼在水中悠闲自得的嬉游。
3. 花叶、花籽、花梗的使用
花叶、花籽、花梗往往能完成很多特殊的画面,比如,想要贴一幅“小麦”的画面,主要是用草籽左右交错粘贴后用柳叶做麦叶,草梗做麦秆。给人一种颗粒饱满、丰收在望的景象。
㈤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思维导图怎么画
把地形地势,自然灾害,气候,河流湖泊这四个分成四大板块。
_俳泄牡厥频匦畏掷啵虻奶卣骱陀跋欤匀辉趾Ψ植嫉墓媛煞值剿拇蟀蹇橹小?
_俳匦危露却蛴跋煲蛩兀趾_媛上阜帧?
㈥ 地理位置平面图怎么画
首先要画出区域图,然后标出重要建筑物的地点、名字和主要干道、河道的名字,比例尺要准确。
1.画出区域图,也就是什么地方是路,什么地方是房子。
2.标出重要建筑物的地点、名字和主要干道、河道的名字,以确定地图的方位。
3.比例尺要准确。
平面图是地图的一种。当测区面积不大,半径小于10公里(甚至25公里)的面积时,可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把测区内的地面景物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平面上,按规定的符号和比例缩小而构成的相似图形,称为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各种图形和面积都应保持与实物完全相似,各个方向的比例尺统一。在图上应反映出地物确切的位置、大小和相互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量算距离,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平面图定义: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缩绘在图纸上,并注有代表性的高程点的这种图。
㈦ 初一地理海陆分布图如何绘画
初一地理世界海陆分布图也就是四大洋七大洲的分布地图简图,如下所示
㈧ 地理老师让画地图,怎么画呢
地理老师让你们那么画是有他的道理的,只有把很多重点的东西自己记下来才有用,如果单纯临摹就没有效果了,我也是高三过来的人........要从高考的角度来,先把一个国家所在的经纬线打出来,如日本就是东经130,东经135,东经140,东经145,北纬30,北纬40,北纬50,然后记住主要的坐标点,如日本海,东京打出几个点,然后画出大概轮廓,(最好背着啊)再添上地形河流湖泊等(其实不用太详细......)这个流程下来才会加深记忆,记住,地理画图是为了背图,不是美术,画的再漂亮就算一模一样也没用,所以最好是背着画。
㈨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网络图
七年级地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一、填空题
1、 地球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转 叫自转,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旋转叫公转。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 ,背朝 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 实际距离 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 小 ,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 大 。比例尺是个 分数 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 小 。
5、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 赤道 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 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自赤道平面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别用N和S 表示。0°经线又叫 本初子午线 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字母 E 和 W 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千 米;地球的表面积为 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 南半球和北半球;以 20° W和 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 0°—30°为低纬度; 30°—60° 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占71 %,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 三 分陆地,七 分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经线形状是半圆(弧形)形,每条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形状(极点除外)是 都是圆(极点除外)形:每条长度有长有短,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4、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西 洋呈“S”形; 北冰 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 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 平原 、蓝色表示 海洋 、褐色表示 高山高原 、白色表示 冰川 。
18、 非洲的刚果 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亚马孙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安第斯山脉 。
19、根据地形特点,填写地形: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的是: 平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的是: 高原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
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的是: 丘陵
周围高,中间低的是: 盆地
20、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 亚欧大陆 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 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亚洲 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2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 共同作用的结果。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来说,板块 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 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 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5、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 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 缓坡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 山谷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6、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快 。
㈩ 初一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画,(详细一点)我这方面学的不太好,明天就考试了,急急急!!!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圆,越靠近中心的圆所标的数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图相同,数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个区域内,有许多小的形同于高原的等高线图,其标注的值相差不会太大,否则就成山峰了
山地:图形也类似于高原,不一定是圆形,在一个圈内,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小圈,代表山峰
如何识别:看每条线上标的数值,数值越大,代表海拔越高,如高原山地等;数值越小,海拔越低,如盆地。
至于学习方法,多看些旅游节目增加兴趣,多做题,找到规律,多看些书或电视,不是课本也没关系,增加常识,很有用,地理就没什么的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