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尔沁草原的人文地理
线路描述:成吉思汗称帝之前,曾经将自己帐殿护卫编为科尔沁(蒙古语意为带弓箭的侍卫),由其二弟哈撒儿亲自指挥。因此,“科尔沁”又成为蒙古军事机构的名称……《元史_别里古台传》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吉思汗对自己的二弟哈撒儿、三弟别里古台,非常赏识,曾经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可见他对两个弟弟评价之高。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远非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可比。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大体是指现在内蒙古通辽市和兴安盟境内的地域,算是历史上科尔沁草原的腹地。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包括了历史上内蒙古四部十旗,即科尔沁部六旗、杜尔伯特部一旗、扎赉特部一旗、郭尔罗斯部二旗和扎鲁特部等广大地 域。而科尔沁部六旗,即左翼前中后三旗、右翼前中后三旗,又是科尔沁草原的核心部分。 由此可见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意味着什么,它背后代表着的是一个强大的蒙古部落,这也是皇太极的后妃几乎全是蒙古族的原因,并且一说到她是孝庄的姐姐,马上让我联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皇太极称帝后的关雎宫(东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中宫皇后的侄女,也是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同皇太极结婚。只是这时她已26岁,老女了,而且还结过婚,她比庄妃进宫晚14年,但是她排第一,史载皇太极最宠爱的就是关雎宫的这个宸妃,庄妃的姐姐。皇太极在外面打仗,听说宸妃病重,赶紧骑着马就返回来,战场胜败不管了,只是回来一看宸妃已经断气了,史书记载,说皇太极见了飞鸿,见他妃子死了,恸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 科尔沁草原盛产牛羊肉及牛羊肉制品,科尔沁风干牛肉,科尔沁马奶酒等,都是着名的草原着名的美食,近年来科尔沁草原涌现出一大批草原民族企业。以盛产牛肉,风干牛肉着称的科尔沁牛业,盛产草原白酒的蒙古王酒业,草原旭日牛肉干等。
2. 科尔沁草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摘要 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位于北纬42°5′~43°5′ ,东经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 ,面积约4.23 万平方千米 。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汉旗与通辽市的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
3. 科尔沁区的地理环境
科尔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通辽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毗邻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属环渤海经济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3°22’~43°58’,东经121°42’~123°02’之间,南同科尔沁左翼后旗接壤,西与开鲁县为邻,北及东和科尔沁左翼中旗毗连。 科尔沁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6.1℃,日照数31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85.1毫米,春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16%。年平均无霜期150天,年平均风速3.6m/s。科尔沁区城市面积32.96平方公里,四出口公路沿线可供工业用地10836亩,全区土壤以灰色草甸土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60.6%,分布广,肥力高,是人民生活和进行工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
通辽市现有大小河流43条、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0座、小水库10座塘坝80座,总库容达99178万立方米。森林面积125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1745万立方米,林木树种46科、80属220种。
4. 科尔沁草原属于什么类型的
科尔沁是着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领地。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尔沁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地处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端。即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
科尔沁区耸立在美丽富饶的科尔沁大草原。位于日新月异的环渤海经济圈,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地带,扼华北、东北之咽喉,联京津冀、黑吉辽之枢纽。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同时有科尔沁区是通辽市的
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行政区域面积为2821平方公里,辖10个镇(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11个街道,居住着蒙、汉、满、回、朝等民族的74万草原儿女。
科尔沁区辖11个街道、10个镇(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科尔沁街道、西门街道、永清街道、明仁街道、施介街道、清真街道、东郊街道、铁南街道、霍林街道、建国街道、红星街道;大林镇、钱家店镇、余粮堡镇、木里图镇、丰田镇、清河镇、育新镇、庆和镇、敖力布皋镇、莫力庙苏木;胡力原种繁殖场、莫力庙羊场、哲南农场、三义堂农场、半截店牧场。[1]
2地理情况编辑
地理位置
科尔沁,蒙语意为着名弓箭手。在历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位于内蒙古东部,在松辽平原西北端,包括整个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分地方。科尔沁草原西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科尔沁草原现大部分已变为农耕地以及部分沙地,也有称科尔沁沙地。它是沿用古代蒙古族科尔沁部落名称命名。位于北纬42°5′~43°5′ ,东经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 ,面积约4.23 万平方千米 。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通辽市开鲁县、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和赤峰市翁牛特旗、敖汉旗、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即蒙古贞地区)、吉林省双辽市、洮南市、白城市等地![2]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台向斜、吉林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第四纪以来草原西
科尔沁
部缓慢上升 ,东部轻微下沉 ,由下更新世到全新世相继沉积了厚达200 余米的松散岩系,组成了坨、甸的物质基础。[2]
地貌形态
科尔沁草原坨、甸并存 。坨子地是指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土壤为白沙土和黄沙土,植被主要有沙米隐子草、芦苇、小黄柳、榆树等。?甸是指相对高度在2 米之内较平
科尔沁草原的秋天
缓的沙土地 ,土壤为黄沙土和栗沙土,植被主要有隐子草、羊草、冰草等。甸子地则指分布在坨、甸地内部及其之间的低湿地,多由各类草甸土组成,植被主要由羊草、寸草苔、地榆、拂子茅、马蔺等组成。 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据记载,公元10世纪时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直至19世纪初科尔沁大部分地区还留有大面积草植被以及森林 。但至19世纪中后期开始 ,因辽河上游地区滥垦、森林砍伐以及移民等诸多因素,导致下游水源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坨子地扩大,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坨甸两者所占相对面积为3∶1,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受到直接威胁。为防止沙化、草场退化和土壤盐化,采取了草场封育,翻耕补播、人工种草、引洪淤灌、防止过牧及营造防护林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尔沁草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满、朝鲜族等多民族聚居区。[2]
5. 作者笔下科尔沁草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作者笔下科尔沁草原的主要特点是开阔 宁静 干净 纯真;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赞美、留恋之情。
问题出自五年级下册同步阅读《草原八月末》(选自《梁衡散文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里,作者把草原写得极其完美,看了之后,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也写了草原大、干净、安静、真实的特点。先看大的特点,其中这个段落里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这时除了将她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这句话中注意到作者用的不是“它”而是“她”,说明作者很喜欢这片草原。并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原来地毯就很大,可前面却又加了“大”字,更显辽阔。干净这部分的句子有:“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这句话作者用怀疑的方式,觉得自己不在这里而衬托出非常干净。“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这是对安静的描写。这什么用眼睛寻找声音呢?因为作者已经用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了,所以只好用眼睛看。“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作者说的“真美”,正是说明了它的真实。
6. 科尔沁大草原拥有什么样的地理位置
科尔沁,蒙语意为着名射手。在历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位于内蒙古东部,在松辽平原西北端,包括整个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分地方。科尔沁草原西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科尔沁草原现大部分已变为农耕地以及部分沙地,也有称科尔沁沙地。
7. 科尔沁草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科尔沁,蒙语意为着名射手。在历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位于内蒙古东部,在松辽平原西北端,包括整个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分地方。科尔沁草原西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