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黄河入海口的地理现象有什么

黄河入海口的地理现象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06 20:06:37

㈠ 关于黄河入海口的资料

改道而成。这里旷野茫茫,芳草萋萋,国家级保护珍禽四季随处可见。黄河两岸,林场、芦苇、牧草带植被种类层次分明,黄河如同一条黄龙深入蔚蓝大海,堪称天下奇观。夕阳西下、长河落日的迷人风情,令人神往。 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目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 东营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黄河之黄、草原之绿、大海之蓝,共同绘制了一幅多彩画卷。这里还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着名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天堂。 黄河河口的特点可以用“黄河口、大油田、红色圣地、黄金海岸”来概括。一是黄河口。黄河在垦利境内109公里,年径流量3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3万亩左右,是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垦利县现有土地面积313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5.3亩,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5倍多,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二是大油田。黄河入海口是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矿区,地下油气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48亿吨,胜利油田的第一口高产油井就是在黄河入海口垦利县胜坨镇胜利村开采成功的,胜利油田由此得名。胜利油田自开发建设以来,其油气产量的43%、已探明石油地质储备的70%都出自垦利地下。 三是红色圣地。黄河入海口垦利是着名的红色革命老区。1941年,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进驻当时的垦区,建立了垦利抗日根据地,当时着名的“八大组”就是现在的永安镇,老一辈革命家许世友、杨国夫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垦区广大军民为抗日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黄金海岸。黄河入海口垦利濒临渤海,海岸线全长142.57公里,既有河海交汇处黄蓝分明的神奇景观,也有碧海蓝天的海滨特色。黄河入海口附近有海洋生物600余种,盛产黄河口刀鱼、东方对虾、文蛤、虾皮、梭子蟹、鲈鱼等名优海产品,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的美誉。

㈡ 黄河的地理知识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为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㈢ 黄河入海口为什么黄蓝分明

黄河入海口的黄色是黄河携带的泥沙,蓝色是海水的颜色,这是由于黄河调水冲沙,携带大量的泥沙注入渤海,与渤海的海水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就形成了黄蓝分明的颜色。

黄河入海口为什么黄蓝分明

其实很多水域中都会出现表层水平方向上的颜色不一致,比如“泾渭分明”,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水域中不同水团的源地不一样,不同源地导致水团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较大差别。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和自治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黄河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㈣ 黄河入海口形成哪种堆积地貌

黄河入海口形成哪种堆积地貌:选4三角洲平原
1 冲积扇 2洪积扇 3河漫滩平原 4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体积较大而坡度较小者称为洪积扇。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或河谷发育成谷底较宽平时,洪水泛滥挟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床两侧的河漫滩上,河水反复涨水泛滥,冲积层不断增厚,形成河漫滩平原。
当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时,在河口附近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逐渐加积,脱水成陆,并向海(湖)域推进,发育成三角洲平原,表面平缓微向海(湖)倾,流动在三角洲平原上的河流善淤易决,许多成分支、汊道或湖沼洼地。

㈤ 黄河入海口特有的“黄蓝分明”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黄是黄河携带的泥沙,蓝是海水的颜色,这是由于:黄河调水冲沙,携带大量的泥沙注入渤海,与渤海的海水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其实很多水域中都会出现表层水平方向上的颜色不一致,比如“泾渭分明”,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水域中不同水团的源地不一样,不同源地导致水团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较大差别。

当这两种不同的水团相遇时,自然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分界。这样子的话,你所问到的黄海入海口的“黄蓝分明”的原因就很清晰了。

(5)黄河入海口的地理现象有什么扩展阅读: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着称,其下游河道的变迁极为复杂,从孟津以东至荥阳(南岸)、武陟(北岸)间,因河身为南岸山脉所约束,只是沿着自西而东的方向发生很小的移动。

武陟、荥阳以下,黄河正式进入华北平原,才有改变方向的大规模改道,改道不仅次数频仍,流路紊乱,波及地域也极为广阔。

历史上出现的河道,有如一把折扇的扇骨,多至数十根。武陟、荥阳是扇纽,扇骨的分布北至海河,南至淮河。黄河的改道对这一广大区域的地貌变迁造成极大的影响。

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什么地理现象!急

白日依山尽,地球自转
黄河入海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㈦ 黄河中下游的什么现象及形成原因是

黄河中下游的地上和现象。
原因: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流速快,而所经地段植被情况差,导致大量的泥沙被带走,而到了下游,流速变缓,于是大量的泥沙就沉积了下去,几千年常此积累,堆积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地上河就此形成了。

㈧ 黄河在山东入海口附近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选A
黄河的地上河分布于黄河下游华北平原,特别是河南。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㈨ 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汇入的较大支流有30条。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其中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
黄河干流自桃花峪到渤海称为黄河下游。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支流很少。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m,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区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历史上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近40年间,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约10亿吨,年平均净造陆面积25平方千米~30平方千米。

阅读全文

与黄河入海口的地理现象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