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啊是一个问答题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自然地理上是很有意义的。
地球是个圆球体,太阳距离地球较远,它以平行的光线射达地球表面(曲面),因而与地表构成不等的入射角。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只有一点,其他部分为斜射,所以,圆球体表面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这是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球有巨大的质量,它以强大的引力将大气层、水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加上太阳光热能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换,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自然面貌。
地球表面积巨大,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Ⅱ 地球是什么型的
地球是圆的
地球固态地表和液态海面所构成的地球表面的形状。它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地球的形状乃是连续的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古代人类活动范围有限,又缺少精密可靠的观测手段,而凭直觉认为“天圆地方”。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视野日益开阔。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大地呈圆弧形的观察,球形的观念逐渐形成。尤其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之后,大地是球形的已确信无疑了。这种从“平的”到“圆的”,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到了17世纪以后,由于观测手段的发展,对地球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定,发现地球赤道半径较极半径长21.4公里之后,进一步确认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这种从“球形”到“椭球形”,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近些年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对地球形状更加精密测定的结果,发现地球这个椭球体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有点象“梨”的样子,称之为“梨形体”。这种从“椭球体”到“梨形体”,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三次飞跃。这也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最新认识。
地球形状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最主要能源。由于地球有一个弧形表面,因而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不相同,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结果致使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从而造成地球的热量的带状分布,形成不同的气温带,进而导致地球上与热量有关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Ⅲ 地球的“形状”
科学意义上的地球形状,是指不考虑地球海陆差异、地势起伏以及波浪、潮汐和洋流的影响,而以平均海平面即大地水准面构成的封闭曲面的形状。该封闭曲面一部分为世界大洋上实际存在的海面,另一部分是陆地下的假想海面,其形状为扁球体。赤道半径为6378.140千米,极半径为6356.755千米。扁率为1/298.257,在九大行星中,地球的扁率是相当小的,小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
地球巨大的质量使地球具有强大的地心引力。所有的质点都尽可能地靠近地心,从而使地球成为球体。但地球自转产生的指向赤道的惯性离心力,促使地球自两极向赤道膨胀,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从而使地球形状不呈正圆球体而呈椭球体。人造卫星提供的精确的测量数据表明,地球的纬圈并非严格的正圆,经圈也不是严格的椭圆,地球的几何中心不位于地心。地球沿赤道的断面是卵圆形,其长轴方向的赤道直径比其它方向要长27米。地球南、北两半球不对称,北半球较细长而南半球较粗短,北半球平均半径比南半球小31.8米,北极海面高出大地水准面14米,南极则低于大地水准面24米,因而地球呈三轴椭球体。从包含两极的纵剖面看来,地球又略似梨形。但与地球巨大的半径相比较,这种偏离大地水准面的数值微不足道,因此地球形状仍是椭球体或三轴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由于日地距离较长,可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何地理意义
地球的质量能够吸引住周围的大气,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对于保持地表的温度及其较差在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内、过滤紫外线保护生物等都有重要意义。
Ⅳ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理意义:球体表面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这是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差; 3.地转偏向; 4.地球形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的变化
Ⅶ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所有星球都是球体(只要直径大于800公里)。如果地球太大,就会有太多气体,变成没有表面的气体巨星,太小的话就没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大气和水,变成类似火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