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征文如何直抒胸意写地理位置

征文如何直抒胸意写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2022-08-08 08:52:00

㈠ 初二地理征文怎么写。。

e...................没接触过

㈡ 什么是征文征文应该怎样写

总体把握小学生写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

㈢ 征文的内容与作文有什么区别写作手法和表达手法又有什么明显差别吗

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指作家运用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采取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也叫表现手法。主要是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的修辞方式和结构手法等等,如顺叙、倒叙、插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白描、细描,虚构、渲染、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疏密、伏应等等。在写作时,各种手法受内容和体裁的支配、交互使用。

㈣ 征文该如何写

写征文要紧紧地抓住四点:主题、要求、新意、细节。

主题。每一篇征文都有各自的主题,主题就是指挥棒,就是唱歌的调、d调,离题跑调都是原则性的错误。

一要紧抓主题。一般来说,如果是行业内部的征文,目的多在于宣传各自行业的成就、特点、重要性。主题多会围绕着这些来确定,写征文的时候不但要抓住题面上的主题,还要抓住行业特性。如果是面上的征文,则不必考虑这一点。主题要求写变化,就全力以赴写变化怎么会这么大。主题要求写好,就使出浑身解数写确实是无限的好。主题要求写冬雪,说啥也不能写成秋雨。

二要注意角度与思路。展开主题的角度、思路一定要设计好,有人从饮食写变化,有人从居住写变化,有人从思想观念写变化,有人从结婚照写变化,有人从交通工具写变化,还有人从嫦娥奔月的神话联系神七写变化。

三要重视点题。征文就是这样,要有跟着人家指挥棒跳舞的意识。前面要破题,似有意无意地引入主题。后面在叙述了一部分材料后要很合理、自然地归结到主题中来。比如人家要求写“时代进步我受益,我给国家出过力”,写者就一定要结合文中叙述部分的内容联系国家、时代讲几句(哪怕是一句)总结拔高的话(那类的话通常被看作是文眼,或者中心句)。

四要注重题目与内容。“题目要醒目,内容要丰富”。题目尽量鲜明、有特点、概括主题,但绝不可偏激怪异。内容要尽量多的纳入可纳入的题材,题材最好是鲜亮的,写出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想不到的事、话、观点,令人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观点有力而独特,读者会因此受到某种启迪,对文章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㈤ 怎样写好一篇征文

思路分析]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

[解题过程]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空间有比较大的地域,如洲际,有比较小的某个具体的城市、乡村、街道、学校、操场等,用不同场所、不同景观的转换等来安排结构,需要在文中标明空间的转换,给读者空间变动和空间印象,能帮助读者把握不同空间的不同风貌的变化。如《多收了三五斗》,从河端口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有空间转换的交待“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不同的场景中,叙述的对象、内容也有所不同。

3. 场面分段标题式

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它由人、事、景三个因素构成,在文中选取了若干个场面,那就要将这几个场面有机地组合起来,可以用分段加标题的形式,也可以用过渡、衔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标题的形式比较鲜明,也省略了设计过渡的问题。

4. 线索贯穿

文章选取若干事件或片断,就需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有的文章以物为线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断有机地联起来,如《记一辆纺车》、《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为线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认识为线索,串连各个片断。如《春》抒发“我”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选择了盼春、绘春、颂春等一系列片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贯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以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文章若干片断、情节贯穿起来。

还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为序,将前后的事件或片断联接起来。如《荔枝蜜》

四.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乔梦符的话)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

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

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如《荔枝蜜》、《故乡》、《多收了三五斗》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

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标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题旨。“卒章”就是文章结尾。“志”就是主旨。强调开头夺目,结束升华。清朝李渔《闲情偶寄》中“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形象地说明开头不应该把“山”,题旨遮挡住。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须要”必须要放开,结尾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乐天《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我们写文章也应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首尾一体。

㈥ 爱湖北爱家乡征文怎么写

话说:“地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说的就是我的家乡-湖北。湖北在“公鸡地图”上它属于心脏的部分,从地形上可以看出,湖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湖北的天气春夏秋冬特别分明。春天到了,广场上冰雪融化了,雪水流成了一条“长龙”,草地变绿了,种子也从土缝里探出了小脑袋,那天空多么晴朗啊!夏天湖北很爱下雨,植物正在喝雨水,花园里开满了鲜花,我们在草地里采花,快乐无比。秋天是带给农民伯伯希望的日子,也是庄稼丰收的日子,还是农民伯伯最喜欢的日子。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天上还漫天飞舞地下着鹅毛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人们踩着积雪发出“吱吱吱吱”的声音,小朋友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扔雪球.......说说笑笑,一片欢声笑语!

湖北的名胜古迹也很多,有伯牙子期的古琴台、黄鹤楼、风景如画的东湖......,每一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欢迎朋友们来湖北参观这些名胜古迹。

我们湖北还有许多特产,营养丰富的热干面、香甜可口的老通城豆皮,还有美味香浓的汤包......,哎呀,我不能再说了,再说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否想来湖北感受下那四季分明的气候,观赏下名胜古迹,品尝那美味的小吃.......我爱我那可爱无比的家乡-湖北。
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一个军事要地。说历史悠久,一点也不过分我们临山在山海经里记载,是一个千古名镇,临山的地域形成历史较早。再距今六千多年前,由于卷转虫海侵,是整个宇绍平原沦为浅海,杭州湾的海水侵漫到四明山脉北路,现在临山境内的东山诸峰,那时赤成海中岛屿,星散孤零的屹立在大海南段。经过连接成陆屿,成为草木葱茏,水源充沛的宜耕宜居之地。临山也是个军事要地。说物产丰富,也一点不过分,有海涂盛产优质棉,畅销全国数榨菜,在榨菜种植大发展的同时,就地加工,自行销售等也蓬勃发展,冲破了供销社单一收购、加工的格局,而形成多层次、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加工体制。
白天花香扑鼻、绿树成荫;晚上,灯光灿烂、人流如潮。特别是政府花了巨资修了一条步行桥,把对面的月眉公园和江滨公园连成一片,使江滨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据我爸说:江滨以前属于城郊,杂草丛生、荒芜一片,与旧县城也只用一条不成样的小桥相连。新旧对比,江滨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

当然湖北的变化不仅仅在江滨。荆江两岸那林立的高楼大厦,县城西南面新开发的麒麟山和紫荆山都已成为令人叫绝的景观,都是县城巨变最有力的见证。

只在县城。只要你走上任何一条横卧在崇山峻岭中的水泥路,你就能见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一处处排列整齐、装修美丽的新村。

是啊,湖北变了.我们的祖国也天天在变。我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变越美,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家乡的人民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不忘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看,那郁郁葱葱的山林,那清澈见底的溪水,在晨雾的缭绕下,犹如仙境一般,如诗如画。家乡的戴云山、九仙山,是有名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山上有看不完的奇花异草,有数不尽的珍稀动植物,风景秀丽,美不胜收,是盛夏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还有着名的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奇峰林立、山势峥嵘尽显山的雄浑,“岱仙飞瀑”、桃仙碧水尽显水的妩媚。特别是走近岱仙飞瀑,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感觉! 闲暇的时候,乘着竹筏漂流在桃仙溪上,不仅可以领略两岸的动人景色,还可以欣赏美妙自然的民歌,感受家乡人民热情淳朴的民风,令人不禁会沉醉于陆游的“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境之中。这些宜人的自然风景不就是大自然对家乡人民的回报吗?
我,赞美家乡!
家乡,是一幅连绵不尽的画卷,伟大的家乡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家乡充满活力,正在蒸蒸日上地发展着。
家乡,你是我敬爱的母亲,你是我温暖的怀抱,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对你的热爱,只能汇聚成一句话。我爱你湖北!

8

㈦ 岳阳楼记中作者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作用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明了什么

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旧制”,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显而易见,滕子京是想让大手笔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笔,记下重修后的岳阳楼空前壮观的规模形制,以显示自己的政绩。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寥寥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简而言之,范仲淹不记岳阳楼,是因为他当时正在邓州的任所,没有见过重修后的岳阳楼,而且不仅当时未见,就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到过岳阳楼,更不用说见过洞庭湖了。他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让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就凭这些间接的材料,他怎么可能将重修后的岳阳楼盛景如实地记述下来呢?他怎么可能将洞庭湖的景观如实地描写刻划出来呢?凭空杜撰,或者装作到过洞庭湖,照搬现成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一般的应酬之作,似还将就。但岳阳楼毕竟是名胜古迹,滕子京毕竟是他的好友,他范仲淹毕竟是一代文章大师,为人之道,为文之道,都是不可以这样做的。所以他在文章中,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没有正面加以详细地描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这么远地托人来请他作记,他又不能拒绝,于是,就有了这篇题为岳阳楼记,却并不记岳阳楼而直抒胸臆的文题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可以想象得出,范仲淹面对着洞庭晚秋图描绘的山水之景,吟诵着前贤的诗赋,看到好友滕子京被贬后做下的一桩桩显赫的政绩,联想到自己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革新的主张,却面对混乱的政局、忧心的国事而无能为力,遥想千古兴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负而最后只能饮恨终身,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而这样的思想,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而且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赋予岳阳楼以极其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真是不记岳阳楼,胜似记岳阳楼,高出于任何前贤抒写岳阳楼的诗文之上,自然也就无人去斤斤计较其写岳阳楼记而没有记岳阳楼的文题不符的矛盾了。 范仲淹之所以有违友人之嘱,不记岳阳楼而又乐于为友人写下这篇名实不符的岳阳楼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友人滕子京“豪迈自负,罕受人言”,范仲淹“正患无隙以规之”,所以在滕子京求写岳阳楼记而自己又无从记起之时,借题发挥,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既以自勉又以勉人。而这一层深意,又是一般阅读岳阳楼记者所不察了。但人们之所以对岳阳楼记文题不符的矛盾鲜有觉察,甚至以为作者不记岳阳楼是“惜笔如金,不事铺张”,除了不了解作者在写作时没有见过岳阳楼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范仲淹写作技巧的高超,他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善于藏拙,能将其文题不符的矛盾巧妙地掩饰起来。他在文章中点明友人嘱托自己作文,却没有说明自己当时并不在巴陵郡,他不说自己不记岳阳楼是因为没有见过岳阳楼,而是说“前人之述备矣”,有前贤的诗文,再记自然属于多此一举。其实这是不应该成为不记岳阳楼的理由的,因为前人记的只是重修前的那个岳阳楼,而友人要他记的是现在重修后的岳阳楼及其大观,前人之述怎么可能“备矣”呢?但他将这一点处理得极为巧妙,即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一笔带过,巧加运作营构,将文章的重心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上来,很自然地将记物圆滑地转到了抒情言志上来。而且显而易见的是,那寥寥数笔的“衔远山,吞长江”,也只是洞庭湖的一般特点,“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也只为一般的大江大湖所具备,是范仲淹观洞庭晚秋图的“临摹”之作,而这一点他也未加交待。至于下面写到的阴晴二景虽然极其精彩,却不是洞庭湖所特有,而是作者的想象之笔了。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也只能如此为之,这一点是没有必要苛责的,而且人们对这篇文章的激赏,也根本不在记岳阳楼上,而在其议论抒情上。但如果因此而认为范仲淹对岳阳楼大观,对洞庭湖的壮景所作的描述是如何的真切而形象,那就实在是隔靴搔养的笑谈了。

阅读全文

与征文如何直抒胸意写地理位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