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三大地理区域是什么 百度百科
太平洋-欧亚大陆、大西洋-美洲大陆、印度洋-非洲-南极洲大陆
‘贰’ 地理是什么
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2)你还想知道的世界地理是什么扩展阅读:
核心分支学科
1、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
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物理,天文,数学,技术等。
2、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等。
与人文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经济,政治,历史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理
‘叁’ 对世界地理/贵州文物 有了解的进来
观音洞在贵州城南油榨街左侧湘黔公路上。明朝已是旅游地。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重楼高耸。康熙时陈鼎在其所着《黔游记》中称:“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烛,可达都匀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贵州省政府正式组织人员入洞勘察,深至十余米处,即顽石凝聚,坚不可入,陈恒安特撰《观音洞开掘纪实》一文,说集工挖掘,无路可通,断定所谓远通都匀之说实属臆造。
(或许你看到上面的叙述会很感失落。但我想其实这也只能说明历史记载中的五百里观音洞或许并不是在这里,而并不能排除这个记载的真实性。我又帮你找到一些资料,你可以参考下。)
一、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清康熙年间,江阴人陈鼎在其所着《黔游记》中有贵阳观音洞之如是记载:“观音洞深五百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炬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方绍宗),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宽敞,愈入愈窄,止可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弘,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鼓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1569),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行十余里,则不复广矣。竟行九日半始得达后洞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究麻地方。再五里,即苗□中矣。”
这是一条奇闻!从贵阳可经过溶洞一直到达都匀东境?陈鼎记录竟是如此的具体,于是两百多年来,远近流传,引诱无数的好奇者前去探索,但是都无结果。难道这是作者在开一个《桃花源记》似的玩笑?但人们还是这样认为:宁可信其真,不想信其无。民国年间,张其昀编撰中学地理教科书附录了该文,蜀人但懋辛则将文章镌刻在位于贵阳市油榨街的许马山观音洞洞口石壁上,形成摩崖,谜底就留给后人去考查,这是民国二十三年的事情。
二、“挖麻洞”之谜
据史料记载,从贵阳市油榨街观音洞入口,沿东南方向蜿蜒500余里可达都匀的挖麻洞。清《黔南丛书》第二集记载:明朝明期,有位名叫方绍宗的人,曾经穿洞而过。清康熙年间,江阴县人士陈鼎,也漫游过此洞。
陈鼎为清代贵州巡抚,江苏省江阴县人。他在《黔游记》一书中写道:“观音洞深五百余里……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敞,愈人愈窄,止要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70里,举炬四照,则无涯矣。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一泉,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钱塘(今杭州市)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淳,字画遒劲,大可爱是,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阴人陈鼎,亦于此煮泉。
行十余里,则不复旷荡矣。竟行九日半,始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挖麻地方,再五里,既苗樊中矣。”
陈鼎在游记中叙述游过镇远府诸葛洞、华严洞、白云洞;黄平飞云洞(崖);兴隆大风洞、云溪洞;平越府(今福泉)竹王祠、葛镜桥、仙影岩;贵定母珠洞、古洞;龙里留人洞;贵阳黔灵寺;长顺白云山、碧云洞;铜仁梵净山等15个洞穴景观和一批名胜古迹,其中有14个洞穴至今依然存在,游人可揽,唯独他记述的都匀府之东的“挖麻洞”,不知今在何处。都匀附近的洞穴较多,有人说是尧林洞,仙人洞,有人说是摆楠洞,也有人说是谷江洒畔的翁麻洞。但这些洞穴据探行者称都没人到达过贵阳观音洞。“挖麻洞”至今成了悬在人们心中的一个世界洞穴之谜。
几百年前,古人方绍宗、陈鼎先后仅依靠火把走通贵阳至都匀的挖麻洞,行程500余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虽然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已使“挖麻洞”隐去其“庐山真面目”,但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挖麻洞之谜将会被揭开,自然界将给我们一个惊喜。
三、谜一样的五百里观音洞
五百里观音洞,这名称可真使人咋舌称奇,当然,它是因清代康熙年间陈鼎在《黔游记》中的记载而得名。
陈鼎在《黔游记》中曾写道:“观音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乘七曰炬,可达都匀。从来少有人穷其穴者。明(代)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初里宏敞,愈入愈窄,可容一身,若行者十余里,乃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驾高轩矣。(洞)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也。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泓,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漓,字画遒劲,大可爱人,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阴陈鼎亦于此煮泉。’行十里,则不复旷荡矣,竞行九日半,得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空麻地方,再五里即苗夔中矣。”
因对陈鼎《黔游记》中的五百里观音洞是否存在的说法不一致,所以本人对此并未在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使我对这个经贵州省政府和龙里县政府曾经组识数人在贵阳市通往贵定县的古驿道上,历经61天的找寻而毫无结果的“五百里观音洞”而兴趣大增。
那是1998年春节,我来到距贵阳20公里的龙里县谷脚缜一个名叫王关村的地方访亲。酒足饭饱之余,围坐在火塘旁,亲朋好友就天南地北,从古到今的摆起了龙门阵。闲聊中,一个年约80余岁的老翁给我们摆谈起他在60年的一次经历,当时为躲土匪,曾在当地一个名叫“风洞”的岩洞里转了四、五天,靠着火镰和洞中的枯枝,才和另一名伙伴九死一生地爬出洞口。听他讲述在洞中的经历,除了与陈鼎的《黔游记》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外,其中他还讲到洞中还有一个三个脚带耳朵的铜锅,因饥饿无力只好作罢,当时他们还以为是熬硝盐的丢在里面的。和他一块出洞的伙伴,不知是何原因,出洞不久就生病死了,而他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病得死去活来的。为此,乡邻们都说他二人在洞中可能遇上了“山魈”(当地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问起风洞名称的来历,才知道由于在岩洞口都能听到洞内的风声。村上人就称之为“风洞”。
一提起风洞,大家的话题就打开了,一个说他年青时打猎,曾经追捕一头被打伤的岩羊进入过风洞,由于不了解洞中的情况,他似进洞数百米就不敢再往前走了……
另一个说,他家养的一条狗也是因为追一只野兔进入风洞后,就再也设出来。
趁着酒兴,大家起讲越有劲,从“风洞”的故事又讲到了“王关”村地名的来历。
王关村,是古代从龙里通往定番(惠水县)的古驿道上的一个关卡,因村里人皆姓王,故而称之。据村里现存的王姓族谱中的记载:“黔南军民府属龙里卫千百户指挥王氏起祖,原藉江南徽州休宁县王家村人氏,因明洪武年间开辟黔疆,奉调来黔征剿蛮夷有功,蒙发往(龙里谷脚)乌(巫)山谷眼(远)安插苗民,建立王官屯田,有事为军出征效用,无事屯田为业……。”从中可以基本认定,王官(关)应是当年通往定番(惠水县)、罗甸的交通要道。
王关村曾是否属明清时通往南部的交通要道,1995年出版的《龙里县志》中记道:“……(三)南部驿道……经过境内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弯多被徒,修筑标准较低,利用价值不高,废弃年代较早,几不为今人所知……。”
根据亲友的摆谈和原先我所查阅到的上述资料,使我产生了一种假设;如果当年的陈鼎是沿着这条早己被人们遗忘了的龙里南部驿道行进,王关的风洞是否是当年陈鼎《黔游记》中“五百里观音洞”呢?这个假设能成立吗?
丛着对风洞可能是当年的“五百里观音洞”的浓厚兴趣,数日后,我与好友带上摄像机、照像机和照明器材,从距贵阳24公里的龙里县谷脚镇下车后,踏上了通往王关的道路,去探寻假设中的“五百里观音洞”。
从谷脚镇到王关村寨,除了翻越几道起起伏伏的山梁,实际上就是从山脚爬到山顶。
走在弯弯曲曲凸凹不平的曾经是古驿道的石板路上,除了偶尔被飘过来的云彩半遮半掩的大青山山峦外,沿途却只看见从经历了千余年的巫山岩画大坡到大青山之间依稀可辨的古墙垣和烽火石碉的遗迹,闲聊中,同行的乡亲告诉我们;这儿曾发生过多次争斗,特别是清朝同治年间,清军首领赵德光趁苗民起义军不备,从贵筑(阳)自王关小路突入县年,偷袭己占领了龙里县城的苗民起义军,双方在此来来往往地交战拾数天以及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从王关小路越过巫山峡谷,占领倪儿关后堵击蒋介石从云南调入贵州的增援部队的战斗故事……
在乡亲绘声绘色的交谈中,眼前依稀可见的残垣和弯蜒曲折的山道,是乎呈现出当年一幕幕有声有色和激动人心的故事情景,真是金戈铁马、悲歌慷慨、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在老乡的带领下,翻过一道道被泥土掩盖的青石板残路,越过一丛丛的竹林灌木,我们来到那让人神秘莫测的“风洞”旁。站在洞口,只见洞口的下面己被当地的村民用石块砌成一堵墙,以防止小孩由于好奇走进洞内而发生危险。洞的上部己被一些不知名的树丛和藤蔓遮掩着,如果不里老乡的指尘点,根本就不知这是个山洞。
一靠近洞口,就可听见从洞中传出一阵阵的风声,根据常识判断,这个洞一定会有出口,不然哪儿会有这么大的风声呢?站在残缺的古驿道上,看着四周山坡上屋垣的残迹,心里顿时涌上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这就竟会是让我心往神驰令人神往的“五百里观音洞”吗?
在王关村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了寻找五百里观音洞的冒险活动。
初进洞时,正如《黔游记》中所记载的一样,我们都是侧身行进,有时还要从低矮的窄缝中双手着地才能爬行。因溶洞狭窄昏暗,还要顾及安全,所以就无法欣赏洞内的景观。随着溶洞越来越宽敞,这时,我们才有时间和兴致用有限的照明去观察四周的溶洞景观。
在灯光的照耀下,只见各种差参不齐的石笋、石柱和类似各种动植物造型的钟乳石错落有致地巧列其间,数棵高达几十米的钟乳石柱如中流砥柱直擎洞顶,溶洞上似片片云朵钟乳石飘荡在天顶,举目四看,有的钟乳石形如各种各样的野兽似窥如踞,两壁间有向下如吸水的蛟龙,各种大小不一、雄浑纤细水流状的瀑布般的石幔张挂其间,相互映衬,更觉大自然的奇妙与神秘,整个洞厅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走进了一座立体的画廊。奇怪的是在叮叮咚咚的滴水声中,脚下却有一条约4 ~ 5米宽但很干燥的泥土沉淀路。此时虽然听不到呼呼的风声,但却能感到风的存在。顺着平坦的土道,随着移动的灯光,走马观花的观赏了几公里的溶洞景致后,接着出现在眼前的可不是前面那种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的溶洞奇景。而是横七竖八、杂乱无章地躺着许多倒塌下来的巨大的钟乳石柱残骸,大如巨象,小如桌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当我们吃力地在石柱的间隙行走时,又惊讶地发现,在一些断裂的石柱上,又布满了许多高低不一的、大大小小的但高度不超过5厘米的似蘑菇如银耳的石乳。在灯光下,除别致的造型和晶莹剔透的视觉外,小巧玲珑得使人爱不释手。穿行在这杂乱无章的缝隙里,还得不时的提醒后行的同伴,可别忘了放“标志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穿行,我们终于走过了这个令人讨厌但又让你惊奇的“乱石区”。路又能越来越窄,我们又像刚进洞时那样慢慢的前进,但岔洞也逐渐的出现,这些岔洞除了平行的,有些地段还是双层的,甚至有三层、四层的,这些大小不一样的岔洞口,就象一个个张开大嘴的怪兽,正等送进口中的美味。此时此刻,在静寂的黑暗中,心里由衷的敬佩陈鼎老先生当年独闯“五百里观音洞”的非凡胆识。经同伴的提议,我们将手中蜡烛点燃,一个紧跟一个,顺着风向,终于走出了这一群张开大口,准备随时吞蚀我们的“恐怖区”。嘿!真奇怪,刚进洞口时的干燥泥道又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脚下,宽敞平坦得真可以并排行驰两辆大型的汽车。但周围的洞壁却平淡得没有值得一看的景致,可是大家的兴致还是很高,却十分仔细地查找着所经过的地段,希望能发现任何一丝一毫的痕迹,来证实此洞是否是史书上记载的“五百里观音洞”,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当然是一无所获,没有任何的迹像表明,这里曾经有人闯入。这时,前面突然传出欢呼声,噢,原来是又一个更大更宽敞的洞厅又出现了。后面负责放“标志线”的同伴说,他手中长达40公里的标志线已经全部放完,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忘了带干粮,看来只好打道回府了。同伴建议何不如休息一下,就在附近探寻,拍一些资料带回去不枉此行。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观察我们心目中的所谓的“五百里观音洞”。
当我们用亮程可达百余米的由贵阳矿灯厂捐赠的2盏矿灯直射洞顶时,80余米高的溶洞顶倒悬着无数条像极光一样的钟乳石幔,其中有一幅宽达十几米的半透明的石幔犹如帷幕一样从数十米高的洞顶垂下,离地仅不足一米。两棵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直抵洞顶,旁边的石钟乳丛生,雪白可爱。用于敲打石幔,就会发出如铜钟浓厚雄壮的响声,如果一个懂音律的专家来敲打石幔不同的部位,或许会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为了不迷路,每隔一段距离,我们就放置一棵燃烧的蜡烛。当我们绕过石幔,发现有一个数米宽但不知多深的四周被钟乳石堆得象莲花一样成簇的水潭,潭水非常清透,叮叮咚咚的水滴不时地从洞顶落入潭中,激起阵阵涟漪。溶洞内的石钟乳,有的象巨龟、有的象孔雀、有的似巨狮、有的如观音、有的如武士……。紧接着我们又发现了形状非常壮丽奇特的溶洞景观:有的如层峦叠嶂的高山,有的如弯曲的雪山峡谷、有的如流淌的冰川,高入云天的石柱,透过山川,还可以看到田舍、乡村和道路……。在摇曳的烛光下,这些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有的白得似寒宫的雪雕,黑得如乌釉古陶壁金山,浅紫、淡黄浸杂间其。
当我们顺着“标志线”,背着全是划痕的摄影器材走出洞口,已是当天深夜4时。村寨的乡友们正准备天亮后进洞去搭救我们呢,虽然我们的此行比不上省政府与龙里县政府联合探洞小队的经历。可想而知,如果不是陈鼎的“虚构”,这《黔游记》中的五百里观音洞具有多么神奇的魅力啊,这真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谜一样的“五百里观音洞”,你究竟在哪儿?
四 都匀发现世界罕见溶洞群 洞中走10天可到贵阳
金羊网 2002-05-23 08:38:06
www.ycwb.com
新快报讯 (文隽永)中美洞穴考察团在贵州都匀境内发现世界罕见的溶洞群奇观。
据介绍,该溶洞群主要集中于墨冲、凯口、石龙及平塘、独山等地,方圆数十公里,是由第二、三次造山运动断裂形成的,大小洞穴有数百个,仅墨冲境内有50多个,其中桃园洞和白云洞闻名遐迩,我国着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寻访过此洞,当地人把桃园洞称为“国家洞”(意思是可容纳“一个国家”)。
据《黔南丛书》第二辑记载,曾有人从观音洞进洞,走了近10天竟走到贵阳,这组溶洞群交织一起,互相通连,大多数保存完好。
‘肆’ 世界地理之最 可以不全,但是每个都要有少量的介绍
世界地理之最网络内容来自于: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根据位处黄河中游的陕县站统计,黄河在这里每年平均含沙量达36.9公斤/立方米。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15.7亿吨。而泥沙经过黄河入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黄土高原的大量黄土由黄河向平原、向海洋运输,日积月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盆不断淤浅,这样,不仅在黄土高原的东面形成了巨大的华北平原,而且在我国东部边缘海中,填造出了一条世界无可与匹的宽广的浅海大陆架。现在,渤海、黄海以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已属浅海大陆架的范围。当然,在东海大陆架的塑造过程中,水量宏丰、每年树沙量亦达4—5亿吨的长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大的洋流
在浩瀚的海洋上,奔腾着许多巨大的洋流,它们在风和其它动力的推动下,循着一定的路线周而复始的运动着,其规模比起陆地上的巨江大川则要大出成千上万倍。而所有的洋流中,有一条规模十分巨大,堪称洋流中的“巨人”,这就是着名的墨西哥湾暖流,简称为湾流。
湾流的规模非常宏大。它宽60—80公里,厚700米,总流量达到7400万到9300万立方米/秒,比世界第二大洋流——北太平洋上的黑潮要大将近1倍,比陆地上所有河流的总量则要超出80倍。若与我国的河流相比,它大约要相当于长江流量的2600倍,或黄河的57000倍。
流域最广的河
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一条典型的赤道型水系。它的长度若以上游马拉尼翁为源,长5500公里,若以上游乌卡亚利河为源,则全长6400多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尼罗河。
然而,亚马逊河流域之广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000多条支流交织成稠密的河网,其中长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支流由17条之多。亚马逊河的水系绕灌着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爾尔尔、哥伦比亚、巴西、苏里南、委内瑞拉的土地,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相当于非洲刚果河流域面积的两倍。
最大的湖泊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它的西南面和南面为高加索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的连绵雪峰环绕,其它三面只是坦荡辽阔的平原。里还是我国的称呼,它的译名应为卡斯皮海,得名于古代居住在高加索东部的一个部落——卡斯皮人。
人们称里海为“海”,不仅是由于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征,如面积大、水深、常有狂风巨浪、动植物与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于它过去确实是海的一部分。大约在几百万年以前,里海是与黑海和地中海相同的,以后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陆范围曾多次变化,里海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万1千多年。在地理学上,这一类湖泊被称为“海迹湖"
最大的群岛
在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有一大片星罗棋布的岛屿,其数目在两万个以上,总面积达248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我国人民熟知的南洋群岛(又称马来群岛)。在世界上所有的群岛中,无路是岛屿数目还是其总面积来讲,南洋群岛均为首屈一指。位于南洋群岛上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部分),人口将近2亿。
最小的岛国
你知道有一个名叫瑙鲁的岛国吗?它是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到群中的一个珊瑚岛,位于赤道以南53公里,面积仅2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
全岛略呈椭圆形,四周全为珊瑚礁环绕。海岸地带是一片银白色的沙滩,有此向内,地面逐渐升高,有一个宽不过300米适宜农作物的环岛地带。在往里,就是高12-60米的珊瑚峭壁,从峭壁的横纹推测,瑙鲁岛的形成至少有上千万年的历史了。峭壁之上,即为占全岛面积85%以上的台地,最高点海拔64米,西南部有一个不大的布阿达泻湖。瑙鲁气候中年炎热;雨水虽多,但珊瑚岛地面渗透性很强,仍有缺水之虞。
最大的岛屿
世界第一大岛——格林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南北长2650公里,面积达217.56万平方公里,气候极度严寒,多凛冽的风暴和雪暴,全年的气候一般都在零摄氏度以下。降水以冰霰和雪为主,每年约有300毫米。格林兰岛是一片银白色的冰雪世界,约有84%的地面为厚厚的冰雪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为1500米,冰的总体为260万平方公里。茫茫冰原上唯一的点缀是一些高耸入云的黑色山峰,形成所谓“冰原岛峰”的现象。格林兰岛的冰盖与南极洲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有人推算,如果格林兰岛的冰盖全部融化,也能使全球海面上升6.5米。
大陆上最低的地方
西亚约旦河所流经的谷地,是东非达裂谷的为绿,地势非常低洼,不少地方低于海平面300米。在希伯莱文中“约旦”即为“下降”之意。约旦河谷尽头的死海,更斯世界低地之最,这里的水面低于海平面397米。可见它的地理位置之低。
死海南北长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面积达1049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146米,最大深度为395米。因为死海最深的底部在海平面以下792米。死海居然淹不死人,因为湖水肿含盐量大。使水的比重超过人体的比重,就像木块飘浮在水上,不会下沉。
高峰最多的国家
南亚山国尼泊尔面积不超过14.1万平方公里,却云集了世界上大部分海拔最高的峰峦。这个国家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最为雄伟高峻的中段,境内海拔在6100米以上的雪峰多达240余座。海拔在7620米以上的雪峰有50余座。尤为惊人的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10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竟有8座耸立在尼泊尔或尼泊尔与中国、锡金接壤的边界线上,它们是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13米),第三峰干城章嘉(8585米),第四峰洛子(8501米)第五峰马卡露(8470米),第六峰道拉吉里(8172米),第七峰马纳斯卢(8157米),第八峰卓奥友(8153米),第十峰安纳布尔纳(8090米)。
面积最大的高原
南美洲的巴西,它的北半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这里布满了浓密的热带雨林;它的南半部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这里数目比较稀疏,主要是茫茫的热带草原。
巴西高原广达5百多万平方公里,比青藏高原达一倍以上。但它的高度一般只有600—900米,最高的邦德腊山也只有2884米,比青藏高原低得多。从地质上讲,青藏高原还很年轻,而巴西高原则很古老,它的表面以变得相当平缓,一些山头也呈浑圆的馒头状。
最长的洞穴
世界上有许多地下洞穴,它们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其中长度在20公里以上的就有7个,最长的是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猛犸洞有255条地下通道组成,总长度超过240公里。它们共分5层,上下左右均可连通,形成一个曲折幽深,扑朔迷离的地下迷宫。在猛犸洞中有77座地下大厅,其中最高的一座称为“酋长殿”,它略呈椭圆形,长163米,宽87米,高38米,厅内可容数千人。有一座“星辰大厅”很富诗意,它的顶棚有含锰的黑色氧化物形成,上面点缀着许多雪白的石膏结晶,从下面看上去,仿佛是星光闪烁的天穹。
最长的峡谷
地球上有不少令人惊心动魄的自然奇观,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大峡谷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峡谷是河流强烈的下蚀(切割)作用造成的峡而深的谷地。科罗拉多河在它2190公里的流程中,一共切割形成了19个主要峡谷。起自鲍威尔湖口的大峡谷是其中最长、最宽、最深的一个,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峡谷。
大峡谷全长350公里,宽6.5—29公里,最大深度达到1740米,假如把我国的泰山放在里面,它的头顶离峡谷的顶部还差200多米。大峡谷的两侧平均相距16公里。这一水之隔的两壁,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南壁海拔2100米,呈现荒漠景色。北壁海拔2470米,林木苍翠,麋鹿成群,冬季更是雪盖冰封。
最长的断崖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以南,分布着广阔的纳勒博平原。“纳勒博”为无树的意思。这块干燥的剥蚀平原,平坦的向南延伸,一直濒临到澳大利亚海湾,突然以陡峭的断崖直插海中,。断崖垂直高差100米,沿着海湾绵延200公里,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断崖
最大的天生桥和最长的天生拱
自然界真是无奇不有,桥居然还有天生的。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上千姿百态的天生桥和天生拱,是自然界的又一大杰作。在美国犹太亚利桑那两州交界处以北不远,有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生桥,全长84.7米,横跨于冲蚀出它的流水上空94.2米,整个桥身由粉红色的砂岩组成,在桥顶处厚达13米,宽6.7—10米。它酷似夏日雨后放晴高悬在蓝天的彩虹,因而名为“虹桥”。在犹太州的东部、莫亚布城以北约40公里的“拱国立公园”中,有一名为“风景拱”的天生拱,一跨度居世界第一而出众。它那凌空横加的扁平细长形砂岩质拱身,全长88.7米,高30.5米,拱顶嘴狭处只有18米宽,3.3米厚,看上去大有断裂之虞
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它包括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大步,甘肃、四川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部分,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地势大致西北向东南倾斜,藏北高原海拔4500—5000米以上,如阿里地区谷地海拔就高达5000米以上。人称“高原上的高原”;高原中部海拔约4500米,至东南部仍有3500米左右。青藏高原以其高大的风姿赢得“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和高原上的巨大山脉,是在上新世纪至早更新世的喜马拉雅第二幕运动时,才强烈抬升达到现今的高度的。也就是说,它现在的面貌是最近三五百万年才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巨型高原。
地球上最长的裂谷
裂谷不同于峡谷,它是地壳断裂形成的狭长深陷的谷盆,有人把它比作陆地上的“刀疤”。大陆裂谷多分布在地质上年轻的高原地区。着名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其中延伸最长、规模最大的大陆裂谷。
这条举世罕见的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北抵红海,跨越赤道南北,纵观东非高原。从孙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开始,大裂谷分成东、西两支环抱维多利亚湖,西至沿线坦噶厄喀、基五、阿明、蒙博托等狭长大湖延续成带,东支为一系列小湖泊和洼地呈珠状相连。总长约4500公里。
最低的盆骨�
吐鲁番盆地坐落在我国西北的天山脚下。它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75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有半个江苏省那么大。其边缘被群山环抱,北部的博格多峰为最高;中部因极度下陷,地势低洼,许多农田、村落都在海平面以下;南部的山麓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如果从地形单元来看,吐鲁番盆地算得上世界最低的盆地。
吐鲁番盆地低洼而较闭塞的地形,加上极端的干旱,使它称为我国着名的“火州”。这里一年之中有半年处于炎热的夏季,每年6月至8月,气温持续在38℃以上,甚至出现过47.8℃的全国最高气温纪录。
最古老的大陆
在地质学上,人们往往将作为稳定得块结晶基地的寒武纪岩石分布地区近似的看作世界上古老大陆的所在地。这种以前寒武纪岩石作为基地的地块,就是通常所说得地台区。这里地区经过了长期的活动之后,在前寒武纪结束时,已经从原来的活动状态进入稳定状态,作为完整的古大陆出现在地球上。从寒武纪开始,这些古老的地台区又经历着新的分化,有的地方进入古生代之后重新沦为海浸区,作为陆棚海的形式接受着新的沉积,因此在这些地方,始终没有被海水浸漫过,这些地方作为古老的大陆,在古生代以后的长期历史中一直高出海面之上。
太阳光最多的地方
“太阳是大地的母亲”,正式有有太阳光的照耀,才是地面富有生气;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生生不息。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目前,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太阳能。
到了70年代,气象观测站增多了,人们发现撒哈拉大沙漠东部阳光最多,那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4300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11小时45分钟的时间能见到光辉灿烂的阳光。
撒哈拉大沙漠东部为什么日照会如此之多呢?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没有能遮住阳光的云层;加上这里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因而成了世界上阳光最多的地方。
世界“热极”
盛夏,寒暑表上的温度在35℃以上探出头时,住在沿海的人们已经感到热不可耐了。其实,35℃算得了什么!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号称“火焰山”,那里于1941年7月出现了47.8℃的最高气温,才是真正的热了。
要是放眼世界,47.8℃有算得了什么!早在1879年7月,在阿尔及利亚的瓦拉格拉就测到了53.6℃的最高气温,遥遥领先于吐鲁番盆地的记录。此后30多年里没有突破。可是到了1913年7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岱斯谷中,测的了56.7℃的记录,夺得了世界级热的称号。不到10年,1922年9月,利比里亚的加里延温度突然上升到了57.8℃的最高纪录,“极热”又从北美洲大陆有扳回了非洲。
世界“旱极”
在南美洲智利北部沙漠里,有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从1845年到1936年整整91年里,没有落过一滴雨。
智利北部濒临大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那里正好位于副热带高压常年座镇不动的地区,而靠近智利的海岸,又是秘鲁寒流流经之处。由于寒流的温度较低,使那里的空气十分稳定,大气不发生上升运动,即使在海边,水汽也不能进入高空凝结成雨,因此成了世界“旱极”。在南美洲智利北部沙漠里,有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从1845年到1936年整整91年里,没有落过一滴雨。
世界“雨极”
1816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夺得了世界“极”雨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在它的后面,可望而不可及。时隔99年以后,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在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他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26461.2毫米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它比台湾省火烧寮于1912年创造的我国“雨极”的纪录8408.0毫米多了18053.2毫米,比北京42年的总降水量还多了。
世界“寒极”
1838年,俄国商人尼曼诺夫路径西伯利亚的亚尔库次克,无疑中测的了一次零下60℃的最低温度,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轰动。但是谁也不太相信这位商人测得的记录是正确的。47年以后,就是1885年2月,位于北纬64°的奥依米糠,人们测得了零下67.8℃最低温度,这一次真正获得了世界寒极的称号。
1957年5月,位于南极“极点”的美国安莫森-斯考托观测站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里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73.6℃,因而世界寒极有北半球迁到南极去了。同年9月,这个观测站有记录到了一个更冷的零下74.5℃的温度。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
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
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世界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2米)。�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执安、休伦、伊利、安大略)�
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600万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伍’ 地理包括什么
地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门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可分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风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⑥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陆’ 有什么世界地理之谜
多着呢。你可以去找一本就时间未解之谜的书,有好几册,分几种类型的,什么地理啊,历史啊。。。。
‘柒’ 世界地理之最大全有哪些
世界十大地理之最:
南极洲是世界上惟一无人定居的大洲。南极洲常年气温均在零下30摄氏度或更低,由于气候寒冷,除动物以外没有人类定居。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宽度达970千米,最窄处也有800千米。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最大深度约1637米,如果把泰山沉入湖底,连山顶都会被淹没。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被称为“亚心之都”,距离海洋约有2500千米。
澳大利亚不是岛国,而是一块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惟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乞拉朋齐的降雨量非常多。1961年,乞拉朋齐录得24641毫米的降雨记录,几乎一整年都在下雨,被誉为“世界雨极”。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地中海是古代海洋特提斯海的残存遗迹,大约形成于古生代。(约2.3亿年前)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北起巴拿马,南到智利,全长89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新加坡是一个“最像中国的外国”。新加坡华人数量高达280万,约占国家总人口的74%,你走在路上看到的几乎全是中国人。
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是南极洲维多利亚地。南极洲维多利亚地每天的风速都保持在20米/秒,相当于八级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