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自转的最大地理意义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南、北半球发生昼夜交替;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地方时);物体偏向,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
3.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于产生昼夜交替,因为地球不透明,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使地表产生昼和夜的区别。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夜更替周期将不是一日而是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与地表热量平衡相联系的一切过程都将发生和现在全然不同的变化。例如,巨大的昼夜温差将会引起十分强烈的风暴,过度的炎热和严寒将会造成生物的灭绝等。但由于地球有自转,昼夜更替适中,地表增温和冷却不超过一定限度,生物才得以生存,其他许多过程才不朝极端方向发展~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送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送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在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在南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左倒。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产生时差
(1)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2)各地的地方时与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②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3)时差: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5.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是什么
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为了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的划定避免通过陆地。
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
造成地表水平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惯性,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准的,经线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和东西方向标准的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传而发生偏转。于是,真正保持不变方向的物体的水平运动,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向来表示,倒是相对地发生了偏转。
6.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7.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是
1、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2、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3、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