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文化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影响有哪些

文化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影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10 01:06:35

1.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尽管文化地理学的主题比较分散,但研究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一致。景观研究在小区域主要依靠直接考察和形态分析,具有经验的、观察的和历史的研究特征。从大范围讲,文献资料更为重要。广泛收集文献和实物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进行整理排比和分析论证。文化地理学是论述相对于自然而言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政治、宗教、民族、种族、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和交通的起源、景观、扩散分布及生态等方面的论述。内容涉及国家的起源与职能;宗教的产生与传播,民族和种族的习俗;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特点;工、农业的区位;交通的作用与发展;城市的产生和职能;商业网点的布局;人口的理论与动向,人们居住地的选择。 从内容来说,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是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多变的复合。由于一个地区的文化体媳有它的历史传统,历史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形成文化-历史地理,但文化地理学对历史地理学的依靠更多。由于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有互相交叉的研究课题,所以欧美国家有时将两者合称为社会文化地理。从它的研究内容来说,就是狭义的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有共同的研究对象,但侧重不同。例如对农业,文化地理着重研究它对人类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劳动工具的起源和传布,以及农业景观的形成等,而农业地理学着重研究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此外,政治地理学研究常常要涉及文化地理学的内容。聚落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同文化地理学也有许多重叠的研究领域。
具体分支学科
地理学概述(地理学导论、地理科学导论)、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生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公司地理学、企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 社会地理学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区域分布并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人地关系上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区文化景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语言、行为和感应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文化地理学从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的角度,解释各种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区具有各种区域特征,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社会地理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类不同社会集团的地域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后者则是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学者将社会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内容合称为社会文化地理学。
很早以来,地理学的着作中已注意到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拉采尔的人文地理学代表着作即以人类地理学命名。在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的人文地理学着作中,也都包含种族和民族地理的内容。不过,当今的人种地理学和民族地理虽然仍是介于人种学、民族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研究者则多为人种学和民族学者。 各地的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是重要的地理现象,人文地理学者十分关注。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第一章即论述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I.鲍曼分析了中欧的人口地域分异现象,瑞典地理学家 S.德·耶尔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并制出人口分布图。从此,人口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聚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既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也表现人类文化的差异。德国地理学家J.G.科尔最早对聚落作系统的研究,他于1841年发表了《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白吕纳则把房屋这一聚落现象列为人文地理事实的第一纲第一目,包括房屋类型、村落形式、都市位置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此后,聚落地理研究在一些国家形成各自的风格。如德国着重聚落景观,法国重视经济对聚落的影响,英国偏重聚落历史地理,美国则关注白人拓荒者居住问题。聚落地理学形成后,最初包括在其中的城市地理学由于发展迅速,逐渐独立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使得聚落地理学如今实际上是研究乡村聚落地理。以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资源和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乡村地理学也是在聚落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研究内容已超出乡村聚落地理范畴。

2. 人文地理学其中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内容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是以阐释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分配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为主要任务。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从而产生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关心各种资源、生产及商业的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生产布局、区位分析为研究的核心。其中区位论和中心地学说曾对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开始注意社会结构、政府决策以及人们的行为决策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出现了国土经济学,重视国土整治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旅游属于经济活动范畴,因此旅游地理学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学是通过研究国民与领土的关系来分析政治现象的地域体系,并分析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为背景的各种国家集团对世界和地区所起的作用。

1897年出版的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将国家当作附着于地球上的有机物,并提出“生存空间”的概念。以后,麦金德于1904年提出陆心说。由于他们及其他学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20世纪30年代,豪斯霍弗把地缘政治学引入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政策服务的歧途,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受到影响。现代分析技术及模式的应用,使地理学者得以制定各类各级政治区域的效率和效果,并开始研究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地理背景。例如,参与对国土整治的决策、首都的定位、大都市区的结构、国家公园的设置、选票地域分布模型以及领海界线和沿海捕鱼权等课题的研究。

很早以来,地理学的着作中已注意到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拉采尔的人文地理学代表着作即以“人类地理学”命名。在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的人文地理学着作中,也都包含种族和民族地理的内容。不过,现在人种地理学和民族地理虽然仍是介于人种学、民族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绦学科,但研究者则多为人种学和民族学者。

各地的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是重要的地理现象,人文地理学者十分关注。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第一章即论述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鲍曼分析了中欧的人口地域分异现象,瑞典地理学家德·耶尔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并制出人口分布图。从此,人口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社会地理学分析空间中的社会现象,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区域分布并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人地关系上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区文化景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语言行为和感应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文化地理学则从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的角度,解释各种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区具有各种区域特征,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社会地理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类不同社会集团的地域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后者则是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学者将社会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内容合称为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着,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 文化地理学的概念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布方面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http://61.144.36.8/HJXJ/News_Detail.asp?id=1317

4. 跪求学完人文地理后的感受2000字。

【论文关键词】:人文地理; 自然; 区域; 趋势

【论文摘要】: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的含义与发展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人文地理的含义[1]
人文地理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 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研究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3]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的发展趋势:
4.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4.2 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中旅游地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规律、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4.3 密切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4]
如对农村工业化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4.4 理论研究逐渐加强
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4.5 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发展的支柱
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应研究的热点。
4.6 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科学、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人微观。

5. 结束语
中国现代的人文地理理论与方法论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传教士、外国学者和归国留学生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自然科学体系的影响,人文地理逐渐被经济地理学取代,直到1979年才提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空间最广阔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原有的社会制度、历史遗存文化、社会结构形态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国家的发展。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发展的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 王兴中,刘永刚.人文地理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J].人文地理,2007,(3).
[2] 林珍铭.二十一世纪人文地理的教学优化和创新[J].内江科技,2006,(8).
[3] 杨志英.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方法论革新探讨[J].人文地理,2006,(6).
[4] 赵建吉.试论人文地理中的分析与综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8).

5.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 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3]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学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4.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4.2 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中旅游地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规律、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4.3 密切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4]
如对农村工业化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4.4 理论研究逐渐加强
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4.5 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支柱
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学应研究的热点。
4.6 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科学、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学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学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人微观。

6. 外来文化入侵对旅游地文化的影响都包括哪些方面

建议参阅论文:
[1]闫阿慧,赵玉宗,张方云.集体记忆: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新视角[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06):76-80.

[2]李惠惠.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及意义[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2):32-33.

[3]肖佑兴.国外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11,26(06):19-23.

[4]王雅婧.文化变迁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9(18):58-60.

[5]龚胜生,何小芊.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450-454.

以上在中国知网上均可以找到。

7. 论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8.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可以培养高雅和品位。有一段话:“有诗书气腹来自中国。”阅读文学名着只是让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繁荣,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渗透系数,培育文明国家应具备的人才质量守恒。阅读史哲典使从深入思考,思维,中国的民族和文化的了解,从头部的骨头,反映恩典的民族文化我们的会员多;把握深度和我们从宏观上国家的思维方式知道这些,知道是什么原因,用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
有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运动”,以推动中国文化,表面上是人们开始注重传统文化,但在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失去了太多太多,让痛苦的洞察力点。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快餐文化,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阅读经典书籍,不需要我们非常熟悉的,但需要我们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 - 书籍阅读,达到了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客观的认识,从而在碰撞东西方文明至少不迷失方向,做出理性的思考。不担心在东方文化,而不是醉心于西方文明。学习中国文化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我们不得不拿起被丢弃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在国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碰撞,互相学习的碰撞

阅读全文

与文化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影响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