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哪些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1、地球运动
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昼短于夜;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不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也不一样,由此确定北半球二分二至日节气,或南北半球的季节。
2、海洋河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索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舟山渔场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长芦盐场晒制海盐最好的季节是雨季来临前的一段时间。
海南和台湾的盐场晒盐则是夏天最好;南大洋冬季封冻线范围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时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较多;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北半球冬季(圣诞节前后)。
3、季节气候
亚欧大陆上的活动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压,冬季是亚洲高压;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华北春季干旱,长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 7月上旬梅雨,梅雨后伏旱,北方秋高气爽;昆明准静止锋在冬半年影响云贵高原,贵阳等地冬半年阴雨连绵。
4、动物迁徙
非洲草原上动物的迁徙与植物的枯荣相关,植物的枯荣又受该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正处于夏季,气候湿润,形成湿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动物来此生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与此相反。
在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活动的动物夏季北迁到苔原带,冬季迁至亚寒带针叶林带;北半球候鸟夏季北迁,冬季南迁;天山高山牧场,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林带以下。
5、农事活动
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和油菜等是秋天种, 次年初夏收; 一般的作物是春种秋收, 如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后,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棉花在秋季收摘;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为羊毛品质好。
6、资源利用
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蓄清排浑,一般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 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7、自然灾害
寒潮在冬半年发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为大。台风、暴雨一般在夏半年发生,旱灾则要注意发生的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中国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地质灾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诱发因素暴雨发生的季节。
❷ 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现象(10个)越多越好哦
雨,雪,霜,雾凇等。
生活中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就是降水,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是大气固态降水中的一种最广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气固态降水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美丽的雪花以外,还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还有我们不经常见到的雪霰和冰粒。
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种统称为雪。为什么后面三种不能叫做雪呢?原来由气态的水汽变成固态的水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水汽先变成水,然后水再凝结成冰晶;还有一种是水汽不经过水,直接变成冰晶,这种过程叫做水的凝华。所以说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
霰:夏天,在高山地区,天空里经常有许多过冷水滴围绕着结晶核冻结,形成了一种白色的没有光泽的圆团形颗粒,气象学上把这种东西叫做霰,许多地方口语称它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径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
冰粒和冰雹,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区,常常会遇到另外两种大气固态降水,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较大的能够流淌的水滴围绕着凝结核一层又一层地冻结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气象学上把粒径不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径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据记载,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头还大,直径超过十厘米,重量超过一公斤。
霜、雨淞和雾淞,除了大气固态降水之外,地面上还经常出现另一种所渭“地表生长型”的固态降水,这就是霜、雨淞和雾淞。这些固态降水,虽不属于大气固态降水,仅仅是水汽在地表凝华结晶和冻结而形成的。但这些固态降水,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影响较大。
霜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它经常让农业减产。为了避免霜害,人们付出了艰巨的劳动。雨淞和雾淞对人类也并不是很友好的,它们一般在高山地带出现。在过冷天气里,微小的雨滴或雾滴碰到剧烈冷却的物体表面时,便在上面形成雨淞和雾淞。
❸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1、赤潮
只有夏末时能在热带地区,潮湿腐烂的树皮上发现这些发光的蘑菇,只有在最潮湿的季节才能广泛的看到他们。不过他们发出的光远远不像我们所适应的人造光,这种黑暗中发光的蘑菇的最新演变,是在巴西圣保罗附近的,州立旅游公园珍藏之后的那几年才发现的。
❹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
1、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时刻都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了昼夜之分。
2、重庆一带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可以去潮。
3、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更主要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环境中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5、重雾三日,必有大雨。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
❺ 地理小知识100字左右
地理小知识
1.太阳活动直接引发的现象(极光)
2.美国纽约(西五区)9.11上午9时左右正在发生的9.11事件,此时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9.11日晚上十时左右)附: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一个时区一个小时.
3.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东非大裂谷)是内力.
4.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风,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5.(洋流)影响海洋运输 6.(松鼠,黑熊)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动物.
7.承压地下水的特点是(水质较好,不易受污染)
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费从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气,水,核).
9.世界粮食生产三大品种从多到少排:(小麦,稻谷,玉米)
10.世界上最大的四个产粮国是(中,美,印度,俄罗斯)
11.基本的天体是(星云,恒星) 12.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13.我国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
14.形成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差异的是(海陆分布差异)
15.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16.欧洲流径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7.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都是该组织成员)
18.从连云港出发的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经过的省(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19.我国煤的主要分布区(山西,内蒙,陕西,贵州)
20.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省中不与邻国接壤的是(贵州,青海,宁夏)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狭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流量最大的河:亚马孙河
最长的河:尼罗河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
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密度最大的国家:摩纳哥
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南非
最低的温度:南极东方站-89C.
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着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为什么?)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其次
亚洲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洲;
亚洲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洲;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洼地;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最长的海峡;
印尼的巽他群岛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老挝的安息香产量居世界首位;
缅甸的柚木产量居世界首位;
泰国的钾盐储量居世界首位;
泰国的橡胶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锡储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黄麻产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云母出口量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储量居世界首位;
哈萨克斯坦的钨储量居世界首位;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最深深度 .
❻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
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
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
3、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
5、赤道雪山
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在赤道南侧的赤道带内,有几座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等。它们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
❼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
一、降水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二、台风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
三、龙卷风
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 。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常见的发生时间是春季和夏季。
龙卷风的产生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风切变和显着的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雷暴是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环境,也是引发龙卷风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级单体引发的龙卷被称为超级单体龙卷,其它情形被称为非超级单体龙卷 。超级单体龙卷强度的强度和规模通常大于非超级单体龙卷。四、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 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五、霜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❽ 如何列举10个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
10个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有:
1、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时刻都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了昼夜之分。
2、重雾三日,必有大雨。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
3、重庆一带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可以去潮。
4、赤潮现象并不是血液覆盖了海洋,而是由藻类和浮游生物,数量众多以至于充满了水域。在某些情况下,聚集的微小生物将水域染成了鲜艳的红色,有些赤潮是无害的,但有些,比如中国海的有毒物质,就会危害到海洋生物。
5、虹和霓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
6、“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7、在炎热的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中的气温比没有绿化地区的气温要低3-5度,如我们测定居住区绿地与非绿地气温差异为4.8度。
8、冰雹常见于暖季,它是在旺盛的积雨云中孕育形成的。形成积雨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原因是夏季有强烈的空气对流作用。
9、在炎热的夏季,森林可以帮助降低气温。森林犹如一把庞大的“遮阳伞”,在树冠层的遮蔽下,林地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很少,地面增温也很小。同时,林地含水量多,比较潮湿,土壤的比热容大,地面的增温也比旷野要小。
10、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
❾ 哪些现象是地理 100字作文
想在百字内写成作文,确实困难,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料,下面的内容你可以参考一下:
地理现象是指地理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 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现象都可称为地理现象。但由于受传统地理学的影响许多地理现象被排除在地理学家的研究范围之外。
实际上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现象,比如,现在的学生大都在早晨五点半上早自习,学生冬天时起来上早自习天亮没亮,夏天时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就会知道冬天天亮的晚,夏天天亮的早;下午六点学生吃晚饭,冬天时天已经很黑了,夏天时太阳还很高,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夏天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从而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还其他的一些现象,如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时候在排水口处往往会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从而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再如一些具有特殊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濒临海洋的荒漠;“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赤道雪山与极圈花园;等等。
❿ 有哪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冬天天亮得晚,夏天天亮得早,夏天天黑得晚,冬天天黑得早;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的现象;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时候在排水口处形成逆时针的旋涡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