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黄河的地理特征
从
河源
至
贵德
多系
山岭
及
草地
高原
,属
青藏高原
,
海拔
均在3000米以上,
山峰
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
黄土高原
地区
,黄土高原为
吕梁
西坡
,南为
渭河谷地
,北与
鄂尔多斯高原
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
陡沟
深,
沟壑
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
地势
低平的
华北平原
,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
下游
后
河道
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
水流
变缓,
泥沙
大量淤积,
河床
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
古河床
和古
自然堤
,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
平原
,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⑵ 黄河有什么特点
黄河特点:1、水少沙多;2、水、沙时空分布不均;3、地上悬河;4、洪水灾害频繁。
⑶ 黄河的特点是什么
黄河的特点是:
1、大曲大折的黄河在上游形成“几”字状,是世界上惟一的一条呈矩形的河流,其特有的曲线美当属世界大河之首。大约在50万年以前,黄河流经的地方并没有大河,只是一些湖泊和小河,像星星一样密密分布。
2、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黄河水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它的最大年输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可达16亿吨。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
3、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凌汛;中游含沙量大;下游多地上河、凌汛。
(3)黄河地理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⑷ 黄河的特点有哪些
一是水少沙多.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三是地上悬河.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具体的下面介绍:
黄河的主要特点
一、水资源贫乏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1/20.人均径流水量为全国人均水量的30%,耕地平均水量为全国平均水量的18%.
二、地区分布不均
黄河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很不均匀.河川径流主要来自兰州以上以及龙门到三门峡区间.兰州以上控制流域面积占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5%,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占花园口径流量的57.7%;龙门到三门峡区间,流域面积占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26.1%,年径流量占花园口径流量的20.3%;兰州到河口镇区间集水面积16万平方公里,由于区间径流损失,河口镇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反而小于兰州站.
年径流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匀,还表现为径流深由流域的南部向北部递减.大致为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分水岭一线南侧,降水丰沛,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产流最丰沛的地区;流域北部经皋兰,过海源、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的西北部,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平均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径流最贫乏的地区;流域中部黄土高原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25~50毫米,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三、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大
黄河龙羊峡以上,大部分为高寒草原,湖泊沼泽多,水的自然涵蓄能力较好,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相对比北方一般河流小;干流各站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为3~4,支流达5~12.中游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地区的中、小支流年际变化更大.
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河川径流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因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6~9月,故河川径流量主要集中于7~10月.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6月份因降雨量小,径流量仅占全年的10%~20%,陇东、宁南、陕北、晋西北等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些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80%~90%,6月的径流量所占比重更小,有些河流基本上呈断流状态.
四、含沙量大
黄河是条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
⑸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历史贡献各是什么
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⑹ 黄河的自然特点及地理特征是什么
黄河的自然特点: 呈“几”字形。 黄河的地理特征: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汇入渤海。
满意请采纳
⑺ 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环境、水系等等 高中地理复习用 说的全点 不懂的就别瞎弄了
(个人见解)自然地理特征:1,气候,流径温带季风气候区。2,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3,地形,流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地势,西高东低。 水文特征:1,冬季有结冰期,2,下游泥沙含量大。3,径流季节变化大。4,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这个你没问但我觉得重要) 水系特征:1,干流大至自西向东流。2,上游支流多,下游少。3,上游河流落差大。4流域面积大。 下游河水与潜水关系:河流补给潜水。 另外与之相关的考题如黄土高原治沙、华北平原干旱建议你看下。。
⑻ 黄河的地理特点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
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
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
,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
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
,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
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
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
,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
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
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于积,水流缓慢
,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
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着名的河套,约
长二千公里。占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
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
"化石的发现证明,远在五、六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现今
陕西蓝田县一带生活。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加
上黄土质地松疏,利于耕种,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五千多年前,黄河
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
发现的遗址,不下一千多处,发现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
表面红色而带彩纹的陶器最多最具特色,因此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
。从发现殷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
古老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
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
,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
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
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
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
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
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
成。
发源于玉树州曲麻莱县境内,源头在麻多乡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什各
雅雪山。
源头是由5条地下水源较丰富的泉水汇集而成,叫卡日曲(南源),海
拔4900米,这是近年国家河源科考调查后专家们重新认定的黄河正源
(而此前一直以中源约古宗列曲为其源头)。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曲、扎
曲(北源)三源汇合后流入扎陵湖,再经鄂陵湖而出,成黄河主干滔滔
东去。黄河源在青海省域的长度为1959公里,流域面积16.72万平方
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的诗句并不是凭空杜撰。在黄河的上游
,我看到了从蓝天和白云中流下来的黄河。那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
,能看到水底下的卵石,看到在清澈的流水中嬉戏的小鱼。世界上的
江河,原本都这样清澈。
在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变得浑浊,浑浊得像一条泥浆河,像一条桀
骜不驯的黄龙。面对这浊浪滚滚的黄河,我并没有觉得它受到了污染
,我想,这是流水和高山大地亲热的结果,是天作之合,是自然。大
自然在亿万年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我们没有理由责备自
然。
在兰州,我站在那座有名的大铁桥上,俯瞰在桥下奔流的滔滔黄河,
河水打着漩涡,像万马咆哮,奔向它们向往的既定目标。就在我默默
凝视黄河的时候,站在我身边的一个穿着时髦的女郎随手把一个可口
可乐罐扔进了黄河。我吃了一惊,下意识地问:“你怎么能这样乱扔
?”女郎朝我一笑,答道:“这么脏的河水,有什么关系。”那个红
色的可乐罐在黄色浊浪中冒了几下,就不见了踪影。
⑼ 黄河的自然特点及地理特征是什么求简短精练的回答
黄河的自然特点: 呈“几”字形。
黄河的地理特征: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汇入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