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mapgis如何建立数据库
MAPGIS数据库建设流程
MAPGIS建库需要以下几个图层,JHTB(接合图表)、CODE(数据字典)、DLTB(地类图斑)、XZDW(线状地物)、XZQ(行政区)、JBNTBHPK(基本农田保护片块)、JBNTBHTB(基本农田保护图斑)
1、将SHAPE格式数据转换为MAPGIS格式数据,在MAPGIS主菜单下点击图形处理下的“文件转换”
运行完后点关闭,提示是否保存对话框
选择保存路径和文件名称
2、将苍穹下的属性结构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转换为MAPGIS的属性结构(各层都要进行修改)。
其实就是按照标准将苍穹下的英文字段名改为MAPGIS下的中文字段名
3、建立数据库
打开MAPGIS建库系统,工程管理下新建工程
按以上设置进行设置,将接合图表和数据字典层导入后,点击确定。
点击坐标系统设置,按下图进行设置,然后点击确定。
将XZQ、PDT、DLTB、XZDW、JBNTBHPK、JBNTBHTB层按下图设置导入工程。
点击是,即将一个图层导入工程,所有图层都按此方法导入,导入完成后再次统改地图参数,只设置投影带类型(3度带)和投影带序号即可(35)。
4、工程下运行右边工具赋属性(都是双击工具)
① 数据结构升级
② 编号工具菜单下生成地类图斑编号(初次建库时使用此工具,若已有图斑编号就不再使用此工具)
③ 数据加工的数据处理工具下运行按图斑边界剪断线状地物,目的是将线状地物打断,并给线状地物赋长度,若已有长度,可不在运行此工具。
④ 线状地物属性赋值
⑤ 地类界线属性赋值
⑦ 线状地物属性修改
⑧ 要素代码赋值
⑨ 根据代码赋名称
5、计算面积
面积计算前要将XZQ层的控制面积和计算面积字段清空,将地类图斑层的所有面积字段清空,将线状地物层的线状地物面积字段清空,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图斑层的面积字段也全部清空,方法如下图所示:
先在左侧双击要清空属性的图层,使其变为红色,然后在“区编辑”菜单下运行“根据参数赋属性”,将控制面积和计算面积字段前面选中,后面的内容全部删除,点击确定即可,所有图层要清空的字段都按此方法,若要清空的是线状地物,则在“线编辑”菜单下的“参数编辑”下运行根据参数赋属性。
右边工具栏里双击“椭球面积计算”,按下图进行设置(将行政区层添加,中央经线输入105)
再按下图进行设置并计算
以上面积计算完后,在右边点击“控制面积设置”工具,在空白处输入县级控制面积进行平差(因为此数据库为一个村,故不进行平差)
设置完后,点击“控制面积处理”,即可进行平差。
平差完后点击“土地利用面积重算”工具。
6、数据汇总
在“成果输出”菜单下点击“数据汇总”,选择汇总到本地,然后点击确定。
7、打印表格
在“成果输出”菜单下点击“打印表格”菜单
将右下角的分页选项取消,点击“打印”即可输出所选中的所有表格。
8、导出VCT文件
点击“工具”菜单下VCT数据交换下的国家级农村VCT导出。
备注:因为在MAPGIS里权属层是自动生成的,所以我不知道怎样把你的数据导进去。
Ⅱ 如何在电脑中建立本地数据库!越简单越好!
可以在电脑安装一个MySQL数据库,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Oracle旗下公司。
下面的是MySQL安装的图解,用的可执行文件安装的,详细说明了一下!打开下载的mysql安装文件mysql-5.0.27-win32.zip,双击解压缩,运行“setup.exe”,出现如下界面
mysql图文安装教程20
确认设置无误,如果有误,按“Back”返回检查。按“Execute”使设置生效。
设置完毕,按“Finish”结束mysql的安装与配置——这里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错误,就是不能“Start service”,一般出现在以前有安装mysql的服务器上,解决的办法,先保证以前安装的mysql服务器彻底卸载掉了;不行的话,检查是否按上面一步所说,之前的密码是否有修改,照上面的操作;如果依然不行,将mysql安装目录下的data文件夹备份,然后删除,在安装完成后,将安装生成的 data文件夹删除,备份的data文件夹移回来,再重启mysql服务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将数据库检查一下,然后修复一次,防止数据出错。
Ⅲ 怎样根据已有分类图用gis建立数据库
GIS项目所需的数据是以不同的格式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目录下。为了进行分析,必须找到数据,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复制到合适的工作空间中去。使用ArcGIS软件ArcCatalog,能够高效地浏览和组织所需的数据。 通过组织GIS项目数据库来存放获得的或创建的数据。将使用ArcGIS软件ArcCatalog来预览和复制数据,创建文件夹来存储数据,并创建图层来显示远程数据。使用Catalog目录树下的一个目录来组织项目数据库,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所需数据。
组织GIS项目数据库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创建一个单独的project文件夹,然后用其部分子文件夹来存储输入数据,用其它子文件夹来存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集。
与其他众多的GIS项目一样,GIS项目所需数据来自于多种数据源。其中部分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或不同的坐标系统。大多数数据已经收集好了。下表列出了所使用数据的当前位置。
用户将复制这些数据(保留原始数据作为备份),将其放到一个单独的project文件夹,这样获取比较方便。还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用以存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构造GIS项目数据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合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偏好。创建的目标是:使数据集的重复最小,数据组织合理,易于访问。这样有助于在项目分析过程中以及以后重新查看项目时,避免产生混淆。在硬盘上创建文件夹及移动数据集前,最好画出project文件夹结构草图。
City_share、County_share,和State_share文件夹存储在本地机上,但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这些文件夹。可以使用ArcGIS来管理和显示网络中任何共享驱动器上的GIS数据。
用户还需要考虑如何给新创建的数据集命名,并创建命名规范。使用有意义的名字可以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数据集的内容是什么。例如,如果我们合并两地块的数据集,可以将新产生的地块数据集命名为parcel01mrg,以此来表明这是第一个新产生的地块数据集,并且是通过合并操作得来的。如果随后编辑数据集,可以将编辑后的数据集命名为parcel02edt,等等。
使用ArcGIS软件ArcCatalog来复制含有共享文件的文件夹到一个新位置,这样在复制数据操作时,保持原始数据不变。接下来,创建新的个人数据库来存储将要创建的新数据集。另外,还要创建两个新文件夹:一个用来存储该城市的GreenvalleyDB地理数据库的图层;另一个用来存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新图层。步骤如下:
1.复制project文件夹;
2.创建与project文件夹的连接;
3.在project文件夹中创建WaterProject个人地理数据库;
4.在project文件夹中新建City_layers文件夹;
5.在project文件夹中新建Analysis文件夹。
复制project文件夹
project文件夹中包含有其它部门与用户共享的数据。可以将整个project文件夹复制到本地硬盘中。
1.单击Start,指向Programs,指向ArcGIS,并单击ArcCatalog。
2.打开ArcGIS\ArcTutor\Getting_Started文件夹,双击该文件夹,查看其内容。
3.单击project文件夹,然后按住Ctrl键,将文件夹从当前位置拖放到本地硬盘C盘,或其它分区或文件夹。
把文件夹拖到另一驱动器(如从C盘拖到D盘),将把该文件夹及其内容复制到新位置。如果在同一驱动器拖动文件夹到一个新位置,只是移动文件夹。要在同一驱动器里复制文件夹,在拖动文件夹的同时,按住Ctrl键即可。
4.ArcGIS复制完数据后,在Catalog目录树中单击C:\ ,在Catalog窗口右边查看C:\中的内容。
可以看到project文件夹在列表中。
现在,已经复制了project文件夹,就可以在不改变原始数据情况下对复制数据进行操作。
建立与project文件夹的连接
如果在一个驱动器上有许多文件夹,用鼠标拖动滚动条来找到某个文件夹会非常繁琐。建立文件夹的一个连接会很方便。下面为project文件夹创建一个连接。
1.在教程中,我们通过单击Connect to Folder建立文件夹的连接并浏览该文件夹,下面介绍一个快速方法:
2.单击List按钮 ,指向Catalog窗口右边的project文件夹(需选择contents选项);
3.单击project文件夹并拖放到位于Catalog目录树顶部的Catalog目录中;
新的C:\project文件夹连接就显示在Catalog目录树中了。
这个连接是project文件夹的一个快捷方式。在下面的项目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连接访问project文件夹的数据。
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
接下来,我们将在project文件夹中创建一个个人地理数据库来存储更新的和项目过程中新创建的数据集。使用地理数据库是存储、获取和管理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
1.单击刚才创建的project文件夹连接,在Catalog右边的窗口查看其内容。
2.右键单击project文件夹连接,指向New,然后单击Personal Geodatabase。
如果正在使用ArcInfo,可以看到其他选项。
在Catalog窗口的右边列出了新的地理数据库,并高亮显示其名称(New Personal Geodatabase)。
3. 在高亮显示的文本上,重命名数据库为“WaterProject”,并按Enter键。
创建City_layers文件夹和Analysis文件夹
现在我们要在project文件夹下创建两个新的文件夹,用来存储该城市的GreenvalleyDB地理数据库中的图层以及在分析过程产生的新的图层。
1. 右击project文件夹,指向New,单击Folder。
在Catalog窗口的右边,列出了高亮显示文件名为New Folder的新文件夹。
2. 在高亮显示的文本上,键入“City_layers”重命名该文件夹。按Enter键。
以同样的方式创建Analysis文件夹。
3. 右击project文件夹,指向New,单击Folder,重命名文件夹为“Analysis”。
如果新文件夹的位置错误或名字拼写错误,只需右击该文件夹,单击Delete或Rename,然后重新开始。
Ⅳ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
1.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原则
(1)满足专题研究的特殊需求。河南省1:500000~1∶100000数字地理底图的制作,是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信息化工程总体设计书》的要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其提供数字式基础地理控制信息。基础地理控制信息用于专题信息的定位,正确表现其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分布规律,综合地反映自然地理形态和社会经济概况。同时,通过非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录入,实现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对应联结。
(2)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字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根据项目的需要,根据现时资料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补充、修编。
2.地理要素选取标准
(1)水系
图上所有双线河及河心岛,单线河5级以上基本全部选取。河网密度大的在保证体现其河系基本形态的原则下,进行了删减,选取图上面积大于10 mm2的湖泊和水库。
(2)行政区划
选取县级以上行政界线。
(3)居民地
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地全部选取。地级以上政府所在地按真型居民地范围选取。镇级居民地按经差30′、纬差20′范围内3~5个居民地的标准选取。在部分人口稀疏区选取了部分村级居民地。
(4)交通
铁路及高等级公路全部选取,并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进行分类;其他公路按照与居民地相连通的原则选取。根据现势资料对近年来新建高速公路进行补充。由于数据及比例尺的不同,故补充信息的精度低于1∶250000比例尺的精度。
(5)地貌
地形等高线高差平原地区为50 m、100 m;低山区为300 m、500 m;中山区为1000 m、1500 m、2000 m。主要山峰及高程,按经差30′、纬差20′范围内选取3个山峰或高程点的标准。
3.地理要素分类代码
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要素分类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为九个大类,并依次细分为小类,一级和二级。分类代码由六位数字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和二级代码分别用数字顺序排列。识别位由用户自行定义,以便于扩充。在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中没有用到识别位,故用前五位数字表示要素分类代码。
(1)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数据所用到的大类码意义
2=水系;3=居民地;4=交通;6=境界;7=地形。
(2)行政区划代码
1∶500000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5)。属性表中数据项为“行政区划代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结构如下:
a.采用六位数字代码。按层次分别表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
b.行政区划代码从左至右的含义。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四位表示省辖市(市、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总码)其中01~20、51~70表示省辖市;21~50表示地区(州、盟);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地辖市、省直辖县级市、镇),其中01~18表示市辖区或地辖市,21~80表示县(镇),81~99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4.投影、坐标系、高程系
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采用高斯-克吕格(等角横切圆柱)投影,中央经线为113°30 ′00″,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5.地理要素分层
河南省基础地理数字地图图层文件分类详见表5.3.1。
表5.3.1河南省基础地理数字地图图层文件分类表
6.河南省基础地理数据层描述
(1)基本信息图层名(L2HN01J)
数据描述 表5.3.2描述30′×20 ′的经纬网线及其经纬度值。
表5.3.2基本信息属性表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95202=经线;95203=纬线。
(2)水系信息图层名
a.水系信息图层名(L2HN02S)
数据描述以多边形表示的水系要素,如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22012=常年双线河;22010=运河;23000=湖泊;24010=水库;24150=水塘;25050=水中岛。
河流、湖泊、水库属性见表5.3.3。
表5.3.3河流、湖泊、水库属性表
b.水系信息图层名(★2HN022H、L2HN02CH)
数据描述 以线表示的水系要素,包括河流、湖泊、水库、运河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21011=常年单线河;21012=常年双线河岸线;21021=常年时令河;22010=运河岸线;23000=湖泊岸线;24010=水库岸线;24150=池塘岸线。
河流、海岸线属性见表5.3.4。
表5.3.4河流、海岸线属性表
(3)交通信息图层名
a.交通信息图层名(L2HN03T)
数据描述表5.3.5描述主要铁路和铁路线起止点城市名。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41000=铁路;41010=电气化铁路;41011=复线铁路;41012=单线铁路;41013=建筑中铁路;41030=窄轨铁路。
铁路图层属性见表5.3.5。
表5.3.5铁路图层属性表
b.交通信息图层名(L2HN03G、L2HN03GD、L2HN03SD)
数据描述表5.3.6描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起止点城市名称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42010=高速公路;42011=建筑中高速公路;0=一级公路(国道);42070=主要公路(省道);42080=一般公路;42110=大路;42130=小路。
公路图层属性见表5.3.6。
表5.3.6公路图层属性表
(4)居民地图层名
a.居民地图层名(L2HN04X)
数据描述 表5.3.7描述乡镇级以上居民地及其行政区划代码名称等。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31020=省政府驻地;31030=地级市政府驻地;31060=县政府驻地;31080=镇政府驻地;31090=乡政府驻地。
镇级以上居民地属性见表5.3.7。
表5.3.7镇级以上居民地属性表
b.居民地图层名(L2HN04D)
数据描述表5.3.8描述地级以上真型居民地及其类别和名称。
地区级居民属性见表5.3.8。
表5.3.8地区级居民地属性表
(5)政区图层名
a.政区图层名(L2HN05X、L2HN05D、L2HN05X)
数据描述 表5.3.9描述省级行政界、地级行政界、县级行政界、地区界等。
表5.3.9境界属性表
b.政区图层名(L2HN05DQ、L2HN05XD)
数据描述表5.3.10描述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
表5.3.10行政区属性表
(6)地貌图层名
a.地貌图层名(L2HN06D)
数据描述表5.3.11描述等高线及其高程值。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71000=等高线。
表5.3.11地形等高线属性表
b.地貌图层名(L2HN06G)
数据描述表5.3.12描述主要山峰的名称及高程值,主要高程点的高程值。
数据项代码及其描述72000=山峰。
表5.3.12山峰高程点属性表
7.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包括预处理、图形数字化、图形编辑、拓扑关系建立、属性输入、投影变换、输出图形等步骤,各步骤间均经过检查修改等过程。其工艺流程见图5.3.1。
图5.3.1河南省基础地理数字地图制作工艺流程图
Ⅳ 如何用ArcCatalog建地理数据库
打开ArcCatalog软件。
在Catalog左侧的目录里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点击右键-新建-file geodatabase/personal geodatabase。具体选择哪一个要看数据的大小。一般而言,文件数据库比个人数据库大一些,个人数据库一般存储的数据大小为2G左右。这里以个人数据库为例。
新建时选择personal geodatabase,可以重新命名,这里我就不命名了,以默认为准。
选中刚建立的数据库,右键-新建-feature dataset(数据集),弹出数据集对话框,输入一个名字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一个合适的坐标投影系统。也可以暂时不设置,点击Unknown.点击下一步。
最后一步选择默认即可,点击Finish完成。到此,数据集的建立完成。
最后,选中刚建立的数据集-右键-新建-新建数据。命名后选择合适的类型。点击下一步。
这里可以看到字段信息,没问题后点击finish完成建立。
此时可以看到三层结构。这样数据就更加好管理和存储了。
Ⅵ ArcGIS创建文件地理数据库的步骤
打开ArcCatalog,选择左边一个目录,右面区域会显示该目录下面所包含的文件,在右边空白区右键New一个personal GeoDatabase,这个就是个人地理数据库,双击该数据库,可以在下面New数据集和数据要素。
Ⅶ 怎样创建arcgis的数据库'
Goedatabase中的基本组成项包括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当创建了这些基本项后,可以在ArcMap中添加该对象,并对其进行编辑。建立方法如下:
1.建立数据集建立一个新的要素数据集,首先必须明确其空间参考,包括坐标系统和坐标值的范围域。数据集中的所有要素类用相同的坐标系统,所有要素类的所有要素坐标必须在坐标值域范围内。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在需要建立新要素集的Geodatabase上单击右键,点击New,选择FeatureDataset命令,设置要素数据集名称、空间参考和X、Y、Z、M范围值域。M是一个线性参考值,在动态分段中经常用到M。
2.建立要素类
要素类分为简单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简单要素类存放在要素集中,使用要素数据集坐标,不需要重新定义空间参考。独立要素类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要素数据集之外,必须重新定义空间参考系。
(1)简单要素类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在需要建立要素类的要素数据集上单击右键,单击New,选择Feature Class命令,设置要素类名称及别名(别名是对真名的进一步描述,在ArcMap窗口内容表中显示数据层的别名),并确定要素类字段名及类型与属性对话框,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但注意因为正在要素数据集中建立要素类,所有不能修改空间参考。
(2)独立要素类
独立要素类值在Geodatabase中不属于任何要素数据集的要素类。独立要素类的建立方法与在数据集中建立简单要素类相似,不同的是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空间参考坐标系统和坐标值域。
3.建立关系表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右键单击需要建立要素类的Geodatabase,单击New,选择Table命令,设置要素类名称及别名,在打开的数据库存储的关键字配置对话框中选择Use configuration keyword,输入关键字名称,在打开的属性字段编辑对话框中设置要素类字段名及类型与属性对话框。
之后,可以在ArcMap中添加建立的要素类进行地理要素内容编辑和属性信息编辑,或向Geodatabase中导入shapefile、coverge、栅格数据或dBASE表\INFO表。注意:数据载入不同于数据导入,当导入Shapefile、Coverge、INFO表和dBASE表到一个Geodatabase时,导入的数据作为新的要素类或新表存在。在导入这些数据之前,这些要素类和表是不存在的。数据载入不同于数据导入。数据载入要求在Geodatabase中必须首先存在于被载入数据具有结构匹配的数据对象,是对要载入数据库的要素类或表进行操作。
Ⅷ 如何创建数据库
MySQL创建数据库
一、使用可视化操作创建数据库
1、使用Navicat或者其他工具链接mysql,并链接服务器
2、选中服务器,右击,在新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新建数据库...】
3、在新出现的【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填写数据库名、选择字符集和排序规则
4、点击确定,即可创建成功
二、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createschema[数据库名称]_general_ci;--创建数据库
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
一、使用界面操作创建
1、登录sql server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选中【数据库】,右击
3、在新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第一个【创建数据库】
4、在新出现的界面中,填写数据库名称,数据库文件存放地址等西悉尼
5、点击确定即创建成功;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数据库】刷新后即可看到
二、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CREATEDATABASE数据库名字
ON
(
NAME=Epiphany,
FILENAME='E:SQLSERVER2008Epiphany_data.mdf',--数据库文件存放地址
SIZE=5MB,--数据大小
MAXSIZE=20,
FILEGROWTH=20
)
LOGON--数据库日志相关信息
(
NAME=Epiphany,
FILENAME='E:SQLSERVER2008Epiphany_log.ldf',
SIZE=2MB,
MAXSIZE=10MB,
FILEGROWTH=1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