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济地理主要研究什么
主要关注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传统经济地理问题,专注于应用和发展经济地理学的定量方法,以及在新经济地理学和机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领域推动学科的发展界限。其中一个研究重点是房地产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监管及其与环境外部/公共产物(如教育和犯罪)和基本城市经济理论的关系。
Ⅱ 经济地理的概念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Ⅲ 经济地理的主要栏目
区域研究、城乡发展、产业布局、运输地理、旅游开发等。
Ⅳ 经济地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上个学期刚学完,虽然可能每个学校版本不一样,但内容应该差不多的。
绪论就只是介绍一下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整个的体系与其他学科的大概联系。
然后学习经济活动区位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本身也是一个概念,然后结合经济与地理区位来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如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资源等)、交通、整个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还会介绍经典的经济学和地理学上的着名区位论,比如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等,也会讲一下关于多部门企业和跨国公司区位。
接着就是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分析区域的结构组织、区域经济的发展包括产业集群和经济地域综合体等,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这些,主要就是围绕经济与区域。
以上基本上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当然也会学到经济活动的全球化,那些趋势还有经典的行业案例比如汽车制造、服装加工,也会提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问题。
最后就会介绍一下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什么的,其实就是讲讲经典的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还有目前经济学家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路什么。
希望能帮到你啦。
Ⅳ 经济地理学开什么课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地理学侧重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或区位)(2)经济地理学侧重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3)经济地理学侧重对人地关系的研究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
Ⅵ 请问,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问,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经济地理分那几个部分讲述呢
主要我国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城市布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国外经济地理学研究动态 ,主要分区域研究、城乡发展、产业布局、运输地理、旅游开发等这几个部分
Ⅶ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定义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内容
2.经济活动区位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存在3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产业布局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
观点二: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科学分支,因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环境,具体地说是生产力的地域组合。
观点三: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技术、经济3者之间的边缘科学,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受这3方面的因素所制约。多数学者同意第3种观点。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地域性 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性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3层涵义:
涵义一,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
涵义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
涵义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1.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地域(人地关系)复杂系统的研究(可持续发展)
2.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区域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的东中西部差异)
3.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劳动就业)
4.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与外部空间效应(企业的权力结构,产业集群)
Ⅷ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新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 新经济地理学以收益递增作为理论基础,并通过区位聚集中“路径依赖”现象,来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收益递增、完全竞争和比较优势是传统经济学中三个基本的假设条件,最早运用报酬递增来解释地理上的集聚的也并不是克鲁格曼,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将“新经济地理学”看作是经济学中对收益递增兴趣复兴的一部分。在空I训集聚的过程中,不同的学者强凋收益递增的不同形式,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收益递增是指经济上相互联系的产业或经济活动,由于在空间上的相互接近性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或者是产业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无形资产的规模经济等。克鲁格曼在他的着作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收益递增思想,并试图在报酬递增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经济区位理论。在他看来,收益递增本质上是一个区域和地方现象。空间聚集是收益递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问集中后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区域靠近的向心力。
除了用来解释产业活动的集聚或扩散以外,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基础,报酬递增模型还被用来解释城市增长动力机制。绝大部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都集中于产业活动的区域分布,讨论为何特定产业在某些区位集中,尤其是在城市中,克鲁格曼在解释城市中人、财、物的聚集时指出:人们向城市集中是由于这里较高的工资和多样化的商品,而工厂在城市集中是因为这里能够为他们的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新经济地理学者认为,空间聚集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以及区域发展的基本因素。
在收益递增规律及相应的集聚或扩散模型的影响下,“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定性为“路径依赖”和“历史事件”。与新古典的经济均衡模型相反,克鲁格曼使用历史方法,强调影响集聚的力量的持续和积累。也就是说,存在向“路径依赖”和“历史事件”发展的趋势。总之,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的优势被认为是由一些小的事件所导致的自身的加强。 新经济地理学的第二个主要研究内容是区域的长期增长与空间集聚的关系。标准的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假定资本和劳动是收益递减的,依据这个框架对集聚(特别是国家之间)的产生进行预测,一个相对贫穷、资本储备较低的国家将有更高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预言结果是,较贫穷的国家增长较快,最终能赶上较富裕国家。而根据巴罗和沙拉马丁(Sala—I—Martin,1995)的研究显示,区域收敛率在整个美国、欧盟、加拿大、Et本、中国以及澳大利亚范围内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区域收敛速度却相当缓慢,每年大约1.2%,这要比简单的新古典模型缓慢得多。区域收敛率较慢的事实以及对新古典长期增长模型有效性的怀疑,引出了与收益递增的模型之间的联系。
按照新经济地理学,资本外部性的相对规模(市场作用的范围)、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和交通成本将决定经济活动和财富在空间配置上的区域整合程度。一方面,当资本外部性及劳动力的迁移通过区域整合增加时,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将预言更大规模的空间集聚,富裕中心和较差的边缘区之间的差距将加大,经验结果也似乎支持这个预测;另一方面,如果区域之问仍然存在着不可流动性(由于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障碍),那么中心地区的劳动力和由于拥挤而带来的成本就会增加,并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扩散和区域集聚的减弱。
Ⅸ 中国经济地理学到了什么
答:经济地理学到的内容
1、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2、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
3、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Ⅹ 经济地理学的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以特点鲜明的框架,从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人手,研究单一企业(单部门、多部门、跨国及全球企业)区位、区域内企业关联及区域发展、区域间经济联系以及经济活动全球化。并简要介绍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及近年来的经济地理学新进展。突出基本理论并注重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实际相结合,是与发达国家经济地理学教育接轨并具中国特色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