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福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福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22-08-15 18:14:52

1. 福州的地理特征

福州资源地理

福州地理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从汉代至今都是中国东南沿海贸易良港,素有"福海宝地"之誉。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66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243万。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达326天,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6~20℃左右,年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相对湿度约77%。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在水口镇流入福州境内,自西向东流经闽清、闽侯、市区、长乐,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东海。闽江流经福州境内长达150公里,流域达6.09万平方公里。其余支流有大目溪、梅溪、新店溪、营前溪等。除了闽江是福州境内最大的主河流外,还有龙江、鳌江和大漳溪分别是福清市、连江县和永泰县的主要水系。福州市区水道密布,有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安泰河等30多条。市区内的港汊都与闽江沟通,水质良好。.
福州环境优美,全区共有山林1000多万亩,是发展林、牧、副业的理想地方,同时也为发展林产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福州自然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福州由于位于福建省第一大河流闽江的下游,在福州兴业,用水方面可以绝对保障。
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沿岸浅海区水质良好,水产资源丰富,海洋矿藏、潮汐能、风能等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农作物一侮三熟,盛产稻、麦、油菜、甘薯。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多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僭的有20多种。全市现有林地面积63.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左右,是中国三大林业基地之一。地层矿藏资源52种,主要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等,是闻名中外的寿山石雕原产地。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福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为主,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
福州分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地带。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植被类型复杂,植物种锣繁多。由于近代遭受人为砍伐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目前主要植被以次生植物为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竹林、柳林、榕树、相思树-、樟木、木麻黄、灌木丛等,沿海地区有红树林、沙生草木等。人工植被以各种农作物为主。闽清雄江乡黄褚林是现今唯一保存良好的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已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以红壤、赤红壤、黄壤为主,耕地以水稻土为主。
福州是中国着名的侨乡之一,旅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福州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达250万人,其中不乏热心家乡建设的富商巨要、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福州与台湾岛仅一水之隔,是中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榕台两地空中直航时间仅25分峙中,平潭县东澳至台湾新竹仅68海里,连江距马祖最近处仅8000公尺,福州至基隆149海里,凡帆往来,朝发夕至,福州港区去年被国家确定为海峡两岸船舶直航试点口岸。
福州市还是国家批准率先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先后设立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保税区、台商投资区、高新科技园区、元洪投资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区,此外,还有一批省、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投资区,并享受国家赋予的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试点城市等特殊政策,是中国开放层次最多、功能最齐全、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地区之一。

v概况
政策资源
福州是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经国家批准设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科技园区、软件园、台商投资区、元洪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享有国家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福州还是国家确定的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福州还享受国家授予的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试点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优惠政策,是中国目前开放功能最齐全、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城市。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沿海天然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广阔,水质状况好,海洋鱼类500多种,淡水养殖鱼类120多种;矿产资源50多种,具有综合开发潜力。
水资源:淡水资源极为丰富,闽江水年径流量达630亿立方米,居全国各大江河第七位。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具有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分布面广且处在市中心的特点。
森林资源: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矿产资源: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叶腊石、明矾石、花岗石、高岭土、硅砂蕴藏量较大,部分非金属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人才资源
现有各种科研机构100多个,普通高校13所,中等专业学校46所,普通中学、职业中学417所,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10余万人。全市每年大专以上毕业生1万余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
华侨资源
福州是中国着名侨乡和台湾祖籍地,旅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达300万,在台湾地区有60多万福州乡亲。
市场资源
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3年居全国商业中心城市之首,具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优势,其市场有很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3小时的车程幅射人口达2000万人。目前福州已建成一批大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批发市场,世界商业三大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已在福州投资设立大型仓储超市。
旅游资源
福州有2200年建城历史,素有"海滨邹鲁"、"福地宝地"的美誉。福州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芝山、石竹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一大批旅游区、度假区。着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林则徐墓、华林寺、乌塔、鼓山摩崖石刻、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学院遗址、福清弥勒岩、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还有: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的奇迹雪峰枯木庵内的“树腹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福州名山古刹尤多。有号为“左旗右鼓、八闽二绝”的鼓山、旗山风景区,返朴归真的青云山,“九仙留迹”的于山,域中蓬莱的乌山,岩洞千姿百态盛产灵芝而得名的连江青芝山,具“雅胜石鼓”美名的福清石竹山,葛岭仙居永泰方广岩,“八闽岳祖”白岩,洞中有寺的罗源碧岩,怪石峥嵘的福清瑞岩等胜景。全国佛教重点保护寺庙、福州五大禅林之冠的怡山西禅寺,鼓山涌泉寺,闽江砥柱中流金山寺,北郊崇福寺,北峰林阳寺,闽侯雪峰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等古刹居于灵山秀水之间,熠熠生辉。

福州河汊纵横,湖塘相连,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独具山水园林城市风貌与江南水城的神韵。福州现有各类园林37座,市区内河42条,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清秀迷人的画卷。

近年来,福州市还新建了闽江公园、金山公园、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金牛山公园、乌龙江湿地公园、温泉公园、光明港公园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为广大群众休闲度假提供了新的好去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福州拥有滨海城市的独特风貌与宜人景色,平潭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长乐闽江口旅游走廊、琅岐旅游度假区、连江黄岐海滨风光旅游区、福清目屿岛度假区等一批滨海旅游景区也为广大海内外朋友提供了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沿海外向的地域特色,也形成了福州开放博大、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底蕴。

2.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阐述一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气候背景;
2)地形特征;
3)土壤与植被特征;
3)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情况。
4)地质环境;
5)河流与水系情况;
6)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兴趣,可进一步访问留言“网络知道hk的空间”——http://hi..com/hk20012002/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参考资料:hk原创

3. 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的特点.差异性.整体性.层次性.变化性.分别是指什么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着,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4.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能量构成,具有本身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支配和控制的环境系统。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多个自然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相互作用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整体性就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欧亚大陆中心的一部分,由于离海洋远,海洋潮湿气流很难到达,又处于中纬度高空西风带下沉气流的控制之下,因此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严重缺乏、化学风化作用微弱,但是日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蚀作用盛行,因而岩石易崩解碎裂,形成大片的戈壁滩、岩漠和沙漠。由于降水少,蒸发强烈,促使地下盐分通过毛细管作用而在地表积聚,导致动植物数量少、种类贫乏。由此可见,地理环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其中一个要素的改变就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结果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整个地球的地理环境由无数个小的地理环境所组成,这样就出现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即差异性。出现差异性的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一性造成的,并由于组成要素的不均一而使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在空间分布上也发生有规律的分异。例如,气候要素分布的不均一,在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茂盛、动植物资源都很丰富,形成热带雨林环境;而两极地区终年低温严寒,生物种类很少,形成冻原环境。

(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即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方向或者其他一定方向,分异成相互有一定差别的不同等级单元的现象。自然综合体是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有规律地结合成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整体。

地域分异规律的根据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外动力分布的地带性和与地球内动力作用的规律性。地域分异的空间区域具有四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全球规模的地理带;二是大陆和大洋规模的地理带;三是区域性的地理带;四是地方性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

全球性地域分异有两种,即热力分带性和海陆对比性。由于太阳辐射强度随纬度的改变而有规律地变化,因此,地球表层由赤道向两极分异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这种热力分带性在大陆和海洋都有明显表现。海陆对比性是海陆的分异造成的。地球表面分成四个大洋和六个大陆,构成陆地和海洋的两种不同地理环境,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形成明显不同的两大自然综合体。

2.大陆和大洋规模的地域分异

大陆的地域分异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大体按纬线方向延伸并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它是太阳能按纬度呈带状分布所引起的温度、降水、蒸发、气候、风化、成土过程和植被等呈带状分布的结果。干湿度地带性是指海陆分布及其对比关系所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和海岸植被类型以及地貌景观(即自然综合体)干湿度等方面的差异。在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的共同作用下,在全球大陆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水平自然地带。由于植被类型最能表现自然地带性的特征,因而陆地上的各个自然地带常以植被类型命名。可以划分出11个大陆水平自然地带,即热带雨林地带、热带稀树草原地带、热带及亚热带荒漠地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地带、亚热带森林地带、温带荒漠地带、温带草原地带、温带阔叶林地带、亚寒带针叶林地带、苔原地带和冰原地带。

大洋的地域分异是贯穿整个大洋的,按形成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这主要是太阳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含氧量不同,以致海洋生物也有相应的区别,从而引起大洋表层自然综合体沿纬线延伸、按纬度有规律地变化。另一类是大洋底层自然区域,它是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接触所形成的水下自然综合体。水下自然综合体随海底地形、深度及距岸远近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3.区域性地域分异

区域性地域分异主要包括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和垂直带性分异。大地构造-地貌分异是指与一定大地构造单位相对应的区域地貌分异,表现为大规模的山脉、高原、平原或者中小规模的山脉、高原、平原的一定组合。垂直带性分异是指达到一定高度的山体,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水分状况也发生变化,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如植被、土壤等发生变化。垂直带随高度的变化和更替很快,如珠穆朗玛峰南坡在海拔1600 m以下为热带山地雨林带,往上变为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寒带、寒冻带,至5500 m以上成为高山冰雪带。

4.地方性地域分异

地方性地域分异是在自然地带内部,由于地方地形、基岩和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方气候的影响,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的局部分异现象。

(三)自然区划

为了掌握自然条件的分布规律,分析地域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通常需要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对自然区域进行划分。把具有显着变化的界线确定出来,从而将地域划分为内部自然条件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区域,并按区域等级的从属关系,得出一定的区划等级系统,这项工作称为自然区划。简单地说,自然区划就是根据地理环境或其中某一成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地域划分为若干区域单位,并探讨和研究其特征及发生、发展、分布的规律,以便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和采取适当的措施改造自然。

自然区划有一定的等级系统。大陆内部综合自然区划较通用的等级系统由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主要有热量带和大自然区、地区及亚地区、地带及亚地带等。热量带主要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关;大自然区为最大一级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单位;地区、亚地区是热量带内的湿润分异单位,主要根据干燥度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是地区内的地带性分异,主要根据土壤和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异来划分。例如,我国可划分为三个大自然区:东部季风森林区、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和青藏高寒草甸草原区。其中,东部又可划分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和华南湿润热带地区等。

5. 什么叫 地理环境特征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

1)季风影响显着,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着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古代红色风化壳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甚至在大兴安岭还可见到。在现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特征。对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自然痕迹,必须和现代自然过程比较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历史上砍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关联。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黄河下游的河流演变与洪水泛滥,造成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科尔沁等地沙丘的出现,也是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的结果。不合理的砍伐,过度的捕猎,使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大为减少,甚至绝迹。二三百年前祁连山“野牛出饮,数以千计”的情景,已不复见。大兴安岭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绝迹。我国林木种类丰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和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6. 福州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市,南接莆田市,东濒东海,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

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为四大火炉之首。年相对湿度约77%。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福州冬季一般无雪。有时在鼓山等海拔较高地区有零星降雪。不过冬季有雨,气候相对较为湿润。

7. 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它具有三个特点:

(1)具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在此相互作用;

(2)它具有构成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条件,即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

(3)这一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呼吸、衣着、住行。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组成物质和形态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地理环境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因此,保护好地理环境,就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规划、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结构与功能优化等。

8. 福州的地理环境

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为四大火炉之首。年相对湿度约77%。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福州冬季一般无雪。有时在鼓山等海拔较高地区有零星降雪。不过冬季有雨,气候相对较为湿润。 福州四季气候特征季节 气候特征 春季(3~5月) 常阴雨绵绵,气温变化较大,是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气冷热多变,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梅雨期温度显着升高,湿度大,雨水多 夏季(6~9月) 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是出现局地热雷雨天气和热带风暴、台风活动最集中的时期 秋季(10~12月) 天高云淡,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温度适宜 冬季(1~2月) 雨量一般较少,气候温和,极少有零下低温出现 资料来源:

阅读全文

与福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