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行为革命是什么意思

地理行为革命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8-16 15:09:05

⑴ 行为地理学产生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地理学研究得到日益发展。赖特(J. K. Wright)于1947年在 《地理学中的物象空间》一文中提出了行为地理研究目的;古尔德(P. R. Gould)把“行为地理学对环境的识别和空间行为的研究”视为60年代六大方法论进展之一;美国学者奥尔逊(G. Olsson)和哈维(D. Harrey)于1969年相继论述了行为地理学概念及理论和应用问题;人文地理学家科克斯(K. Cox)和高里基(R. G. Golledge)撰写了系统阐述行为地理学的专着 《通论行为地理学》;70年代道温斯(R.M. Downs)甚至提出“行为革命”的口号;80年代柯克斯和高里基在 《再论行为地理学的一些问题》着作中指出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受到个人本身和社会的约束,为行为地理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新趋向。

⑵ 革命是什么意思

“革命”原本用于君主制朝代之变革,日本人将之略微扩大语义,亦用于共和制变革君主制,如率先称呼孙中山等人为“革命党”。清末,“革命”词义更加扩大,泛指重大革新。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比较着名的革命有:

1、辛亥革命。

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⑶ 行为主义革命是什么

作为战后西方主流政治学的行为主义政治学,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发展嬗变。这一嬗变过程就是所谓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新革命”――后行为主义革命,其兴起标志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戴维?伊斯顿在1969年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时所作的就职演说。在这篇着名演说中,伊斯顿对美国行为主义的研究现状作了前所未有的尖锐批评,他指出:“目前美国的政治学中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前一场革命――行为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就让我们这个时代日益增长的社会政治危机所取代了,而新的革命正在发生。我把这个新的挑战称之为后行为主义革命。”①伊斯顿的批评,在美国政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迅速得到了罗伯特、达尔、乔治?格雷瓦姆、乔治?卡略里等许多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的积极支持,从而在美国、进而在整个西方形成了不断发展的后行为主义政治学(Post―behavioral Political Science)。后行为主义的产生开创了当今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理论格局,对当今西方政治学其它各主要流派,特别是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 )和回归国家学派(The New State―Centric Scholars)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⑷ 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

革命有两种社会含义,而且不仅仅在国家大事层面,各种行业领域都有出现过这类群体性行为。革命第一层意思:一群人不乐意跟随另外一群人制定的“游戏规则”过日子及获得分配的模式,所以群体性共同以改写新“游戏规则”作为这群人共同的参与革命动力。一般而言,发动革命的群体必定是原本处于弱势的被领导群体,因为不满的情绪日积月累,继而组织起来推翻原本处于分配上游位置的群体,重写社会“游戏规则”所以,这里的革命是个中性形容词,看用在什么事件上去比喻。例子一:古时候很多农民处于整个社会最下层的分配链内,创造的价值层层被剥削,导致曾经出现过很多次的农民革命或起义,但社会最底层的人群能获得革命成果的并不多,这点与美国的黑人历史很接近。区别是美国从未由黑人社会群体主导或他们的整个社会上层建筑:政治圈,充其量就是有几位黑人走入了白人社会当上了领袖,如奥巴马,但其从严格意义来说,只是肤色属于黑人,从教育背景到职业成就再到财富的基础都处于白人社会的上游位置,所以他不完全代表美国黑人能走入社会上层架构。而中国的区别则是有几位农民出身的人物带领农民,曾经成功统治了整个国家,如朱元璋、刘邦、毛领导等,这几位革命前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与奥巴马代表的阶层利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奥巴马更像是白人社会选出来的黑人“代言人”,坐上了总统这个位置,也有利建立美国种族平等的怀柔政策世界印象。这点,与央视启用少数民族主持人的理念是相通的,像小尼这些,代表某些弱势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成功典范,启用后对地方的不稳定因素能提供一些正面作用。另外,美国的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社会地位问题是一直存在矛盾的,所以历史上的美国从英国手中独立出来后,几乎未出现过黑人政权社会,操控社会及国家的一直是白人。延伸一点背景知识:美国的黑人地位低是源自于黑人到美洲大陆时,是以补充劳动力的角色进入社会有关的。那时候的白人大多从欧洲过去,或开设农庄生产补给欧洲的粮食,或饲养动物,家禽、鸟兽等,他们掌握了所有的科学、文化、经济等核心知识、技术与社会发展模式,只是极需要找人帮忙做事,特别是劳动力的事,所以才出现了从非洲及亚洲进口“劳动力”等移民现象。而黑人因为体魄好善于劳作,加上卖身形式才能入境,黑奴一词便是这样产生的。要以奴隶的管理方式去管理黑人,也与他们普遍缺乏教育背景、天性粗暴等特征有关。总而言之,美国的白人社会(欧洲人后裔)统治国家基本是自美国土着玛雅人(真正的美国本土人)消失后从未变过。总结:第一层意思里的革命,指推翻原有社会“游戏规则,建立新模式”。这里一般多出现在两大类群体,第一类是上面说的社会最底层阶层推翻领导阶层,第二类的是由社会最富裕阶层组织起来推翻社会游戏规则,目的与第一类群体搞革命基本一致,都是不跟“你定”的规则,觉得不合理,我们自己来定,这里一般以阶层为革命单位,革命成功则为此阶层制定一切有利的新社会秩序,千古不变地重演再重演着。清朝非常不幸地面对了这两个阶层联合起来的革命,不倒才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城市资产阶级与以毛领导为代表的工农阶级很罕见地都希望当时的政府倒台,明显就是一场阶层觉得被清政府压得喘不过气来,工农阶层觉得万年难得一遇的翻身做主人机会来了,刚刚碰上巧巧,孙中山碰上毛领导,那后面的故事基本不用说了,肯定会变成中国的走向当地是偏农村化还是偏城市化,两个阶层主导的利益及主要群体人员组成完全不一样,这又是another story啦。但这个当时的清政府居然让社会所有阶层都不满也是搞笑,做生意的难赚钱,劳动力换收入的又举步维艰,还坐着就可以收各阶层贡献上去的财富。这种革命,今天不爆发,后天都觉得迟了吧。

第二层革命的意思一般指变革与更新,如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一些品牌推出新产品时候号称是“革命性产品”等,像10年前从只通话的手机变革成智能机smart phone时代,也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次生活模式进步演变与技术革命。

⑸ 土地革命是什么意思

十年内战,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1927-1937),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同时也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革命)。十年内战时期的即初级土地革命。

⑹ 现代地理学四大革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理论革命和数量运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行为革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区域综合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研究

⑺ 革命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革命

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因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最早见于《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命”原本用于君主制朝代之变革,日本人将之略微扩大语义,亦用于共和制变革君主制,如率先称呼孙中山等人为“革命党”。清末,“革命”词义更加扩大,泛指重大革新。

(7)地理行为革命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革命的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冲突和对抗。当这种矛盾、冲突和对抗大大激化时,就会发展为政治革命。

第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反动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都会竭力反抗进步阶级的革命,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进步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

第三,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政治行动。这种政治行动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它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

⑻ 何为行为革命行为革命发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着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汇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行为主义革命结束了传统政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主导地位,从而开辟了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注:以下引自《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孙关宏、胡春雨、任军峰主编

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行为主义非常重视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在实际研究中,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直接探查、实地观察等是行为主义经常使用的研究技术。

⑼ 什么是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中出现的新分支学科,也有的学者把其作为一种新的人地关系的思想观点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工作者借鉴心理学,行为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人文地理学研究范畴开辟的新研究领域,主要是从人类行为的角度,采用非规范和非机械的整体方法,研究人类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过程和行为规律.这些规律能够从人的认识论的本质上揭示人与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实质,以弥补传统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事象空间分布规律的缺陷和不足.
行为地理学把心理,行为等因素引人人地关系的研究中,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平衡,反馈的空间关系规律.一般说来,人类对地理环境刺激的自动条件反射所产生的行为不属于行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行为范畴.行为地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正是由于这些机制作用和过程才使人类形成一定的行为空间和区位选择.

⑽ 革命是什么

1.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
2.革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方法。
3.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
4、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
第一,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第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第三,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革命(revolution)
【拼音】gémìng
【释义】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出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
【演变】
在中国古代,“革命”的意思很窄,只指改朝易性;语源是《易.革卦》的彖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是变,命是天命。这一词义,两三千年里没有变化。
“革命”现在的用法,是从日本语来的。旅美学人陈建华,在98年的《读书》上写过一篇文章,指出晚清王韬的《法国志略》(1890年),第一次使用了现代语义的“革命”、“法国革命”,而王韬这个用法,和他这本着作的很多地方一样,取自日本人冈千仞的《法兰西志》和冈本监辅的《万国史志》。
在日本,“革命”这个词本也是从汉语来的,但到后世,已经被改造,可指变革,如“明治维新”便被称为“革命”,再后则与“国际用法”接轨。据冯自由《革命逸史》讲,1895年,孙中山来到神户,见到当地的报纸,上面说“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对陈少白说,这个意思很好,以后我们就叫革命党罢。陈少白的回忆(《兴中会革命史要》)与此略同,并讲到此前他们也只以为做皇帝才叫革命,自己只算是造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已接受了西方“共和革命”的内容,复加以排满的“种族革命”,故不但与保皇党势难两立,便与改良派也互相水火。
由于“革命”的现代用法初进中国时和法国大革命的关系,以及这个字眼在本土原有的语义,使它从一开始就有两种色彩,一是暴力,二是正义。特别是后一点,使清政府只说“乱党”,“贼党”,“叛党”,而绝不愿对孙中山辈使用“革命党”这样的虽然已经流传开来的字眼。孙中山《革命运动概要》说:“革命之名字,创于孔子。中国历史,汤武之后,革命之事实,已数见不鲜矣。”这在当时,是为自己的“革命行动”争取合法性的努力,但稍后,很多人已指出中国历史上只有造反和变乱,鲜见革命,而此时的革命,已旧瓶新酒。所以章太炎说:“吾所谓革命,非‘革命’也。”(《革命的道德》)就是这个意思。
“革命”很快流行起来。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着文提倡“诗界革命”,“革命”获得更广泛的语义。1902年,主张保皇立选的康有为写了一篇《答南北美州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选不可行革命书》,第二年,章太炎回敬以《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是当时,是影响非常大的一场争论。(同年邹容写了着名的《革命军》。)
1949年后,“革命”的词义变得越来越宽泛和具有压迫性,包容了上次革命行动的一切成果和与正统有关的各种现象,并成为价值体系中裁决一切的核心词。在理论上,马、恩曾提出“不停顿的革命”的设想,为毛泽东继承后,演变为新的继续革命的思想。
毛泽东曾说:“看到革命两字就高兴。”在那个时代,“革命”一词,真可以用“一切”来形容;而“反革命”是一种罪名,要被枪毙的。还有一种用法,叫“不革命”,是落后分子的标签。
1980年代以来,“革命”的极端色彩淡化了一些,而用法更宽泛了。在很多场合,它是“变革”,甚至是“变化”的同义词。但它那种来自过去时代的“正义”性,始终是主流用法。同一事件的对手,仍要争夺“革命”的身份,争夺话语的上风。另外,“继续革命”的理论虽然不再使用,但它的某些内涵,仍然被继承下来。
1990年代后,在知识分子中间,开始在“革命”一词的用法上“西化”,有意在世界通行的语义上使用这个术语。1995年,香港出版了李泽厚和刘再复合着的《告别革命》,提出“革命”是激进主义和情绪化的,“二十一世纪不需要革命”。这本书在两个方向上遭到批判。
现在“革命”一词的歧义,主要的方面,是在“革命”是否与暴力相联这一点上。即使在西方的现代用法上,“革命”也经常用来指各种领域里“新”的变革,比如医学革命,生态革命,未必有手段激烈的含义。当然“革命”尽管被广义地使用,仍然保存那种令人想到法国大革命赋给的狭义。当与“改良”成为对立词时,便有这种色彩。

阅读全文

与地理行为革命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