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足球与地理的联系
足球与地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教学既要注意知识性、科学性,同时又要注意趣味性。生动的故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地理知识的巧妙的结合,既可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足球是一种时尚,是很多中学生的至爱。尤其是今年的韩日世界杯,笔者在留心各种媒体关于足球的各种转播和报道后,发现足球和地理有一些有趣的联系,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地理知识加以巧妙的联系,往往博得满堂笑声,既增加了教学生动性,同时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足球与气候
�1.足球赛制与气候。经常看球的人就会发现一种现象:欧洲联赛是跨年度的,如有“2001年~2002年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这一称谓,中国的联赛却没有跨年度,这种赛制安排与气候关系密切。在西欧由于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地形、海陆位置的原因,西欧大部分国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湿润”,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因此联赛即使在冬季举行天气也不是问题。而我国与西欧纬度相同的华北、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湿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均温在0°C以下。每当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天寒地冻,人们出门往往要穿戴厚厚的棉衣、棉帽,商店、公交车都开放暖气。这时节,不用说踢球,就是看球都抵挡不住袭人的寒冷。1999年,四川全兴与沈阳海狮的一场联赛,被安排在12月份,正值隆冬季节,寒潮袭来,球场草皮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球场工作人员铲开积雪,但球场地面被冻得冰冷而僵硬,而且非常滑。在这种恶劣自然条件下比赛,球员不仅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且很容易受伤。难怪赛后,巴西教练塔瓦雷斯咆哮道:“踢死了人,谁负责”。
�2.足球水平与气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足球水平往往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如北欧国家芬兰,地处高纬,天寒地冻,除冰雪项目水平较高外,足球水平不敢恭维,尽管有大牌球星利特马宁效力于五大联赛,但“赵子龙率领一群阿斗”,在球场上,其难有作为。
�南亚的印度,人口达10亿,其足球队往往沦为鱼腩部队。该国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3至5月为干季,炎热干燥,气温达40℃以上;6至9月为雨季,高温高湿,所以该国不适合开展足球运动。西亚各国除沙特和阿联酋外,其他各国一般没有职业联赛,因为西亚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加之位置临海,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白天气温可高达50℃~60℃。球迷应该清楚记得:亚洲十强赛期间,中亚狼——乌兹别克斯坦队在这种闷热的天气下和阿联酋猛拼了15分钟后就跑不动了,结果被阿联酋以4∶1狂剁一番。在1994美国世界杯上,沙特队曾风光一时,历史性地闯入16强,这与美国的夏季高温有关。那届世界杯的很多场比赛安排在中午举行,赛场温度高达40℃,沙特地处热带沙漠,球员自然比欧洲球队更能适应比赛时的高温,沙特队的好成绩也有老天的功劳。
�3.足球风格与气候。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传统的英式足球,大刀阔斧,长传冲吊;巴西足球技术细腻、讲求配合,被誉为艺术足球,两国不同的足球风格与它们各自的气候有关。英国地处平原,气候为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采用粗犷的冲吊打法单纯从地理角度考虑球员体力完全可以适应,如英格兰、爱尔兰、挪威都采用这种打法;而巴西地处热带,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上,在炎热的气候,高原的地形条件下如采用英式打法球员的体力吃不消,气候和地形决定了其足球必须讲求配合、走艺术足球之路。
�在国内联赛中,连沪争霸提前结束,申花过早凋零。国内足坛有南派风格与北派风格之争,北派风格的球员身高体壮、冲击力强;南派风格讲求技术、快速灵活。近几年来,中国足坛出现南衰北兴之势,广东几支球队纷纷掉级,湖北足球也在甲B中苦苦挣扎,湖南、广西的球队更是销声匿迹。在2001年乙级联赛中,辽宁青年队和大连赛德龙队昂首挺进甲级,国内联赛北重南轻的现象更加明显,各级国家队中,南方球员也寥寥无几。南北迥异的风格与南北不同的气候条件有关。
�4.主场安排与气候。连续两届十强赛,中国队的主场都安排在北方城市,因为十强赛都在9至10月举行,西亚球队对此时我国北方的低温极不适应。在低温条件下,西亚球员身体发僵,动作灵活性下降,兴奋不起来,就如同我国球员对西亚的高温不适应一样。1993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出于对球市的考虑,忽略了气候的影响,把主场设在成都,结果连小组都没有出线,这个例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我们当时对足球的理解还相当不成熟。
�足球与气候曾有这样一个有趣而真实的故事。雾都伦敦因多雾而得名,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球员因犯规被逐出场外,下场后不久又在大雾掩盖下悄悄返回了球场,居然逃过了全场观众和裁判的法眼。
�二、足球与地形
�足球除与气候关系密切外,地形对足球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高原是足球比赛主场安排时可考虑的重要优势。在足球发达的南美,玻利维亚并不算一个足球强国,但在玻利维亚海拔4000多米的主场——玻利维亚高原上,巴西队球员连呼吸都感觉到困难,更不用说发挥水平。我国国家队曾把主场设在高原昆明,八一队曾在高原写下不败神话。西藏自治区从没派足球队参加各级比赛,这恐怕与青藏高原这种地形有关。
�本次世界杯预选赛第一阶段,中国的对手之一——南亚岛国马尔代夫,除了其顽强的作风,美妙的国歌之外,媒体关于该国只有一块有草皮的球场的报道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尔代夫之所以只有一块有草皮的球场,是因为马尔代夫是热带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这些岛屿是由沙砾和珊瑚死亡后形成的礁石组成,除了椰子树外,其他植被很少,唯一一块有草皮球场的草皮还是从国外引进的,正是珊瑚岛这种地形条件注定了该国足球重在参与。
�三、足球与交通
�成熟与合理的赛制应该是主客场制。欧洲各项比赛都是主客场制,而亚洲以前的一些重大比赛往往采用赛会制,如1995年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比赛就是赛会制,记得在吉隆坡的大雨中,当年的国奥队0:3输给老冤家韩国队。亚洲一些比赛采用赛会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亚洲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加之经济不发达,所以往往采用赛会制。我们知道:欧洲三大杯赛如火如荼,成为欧足联的赚钱的机器,而亚洲的三大杯赛却很有点人气不足,究其原因是欧洲国家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而亚洲则不然。
�足球与交通还有许多可笑甚至可悲的故事。荷兰球星博格坎普害怕坐飞机,因此错过一些重大比赛,以至遭到球迷的耻笑和教练的奚落。1964年,英国曼联队遭遇空难,全体罹难,悲剧上演,令人扼腕叹息。
�四、足球与人种
�我们知道:穿上巴西国家队的黄球衫是“足球王国”足球运动员的莫大荣誉。但巴西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色人种长期通婚,形成了黄白混血人种、黑白混血人种,混血人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几乎一半。所以每当巴西国家队出现在球场上,球场上便掀起阵阵黄色狂飙,然而只要我们仔细一看,身穿黄色球衫的大牌球星,大多长相实在不敢恭维,难怪有人说:巴西队是一群丑八怪组成的球队。
�非洲足球近十年突飞猛进,在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跟人种有一定的关系。非洲黑人身体素质好、柔韧性好、爆发力突出,能够适应对抗日益激烈的比赛。
�十强赛期间,乌兹别克斯坦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球员身高体壮、冲击力强。中亚国家地处高原,中亚人的肺活量大,加之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所以中亚人普遍体格健壮,同时中亚多白种移民,因此中亚球队风格在亚洲别具一格。
�地处热带的人往往身材不高。在东南亚地区,尽管球队技术水平不低,但在与力量型球队的对抗中往往大比分落败,中韩等力量型打法的球队在东南亚球队面前树立的优势几乎无法撼动。身高不足决定了东南亚球队往往是国际足坛的配角。
�看球、侃球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时尚,地理本身是一门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学问,足球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足球和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教学的内容不必一定来源于教材,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身边无处不在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并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把相对生动活泼的身边素材注入相对严肃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既是对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对地理的活学活用,业余兴趣、爱好和工作相结合,可以使二者相得益彰。本文把足球和地理联系在一起,并非牵强附会,对此作一番思考和分析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与地理有关事物的广泛关注。
足球主要分为身体和技术的较量
而技术的则要从发源地和推广程度
这方面就联系到了地理问题
而身体的对抗则更是和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黑人相对肌肉比较强壮,而白人和黄种人则肌肉有些退化(相对黑人)
两方面讨论则能得到足球与地理的联系~
�一、足球与气候
�1.足球赛制与气候。经常看球的人就会发现一种现象:欧洲联赛是跨年度的,如有“2001年~2002年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这一称谓,中国的联赛却没有跨年度,这种赛制安排与气候关系密切。在西欧由于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地形、海陆位置的原因,西欧大部分国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湿润”,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因此联赛即使在冬季举行天气也不是问题。而我国与西欧纬度相同的华北、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湿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均温在0°C以下。每当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天寒地冻,人们出门往往要穿戴厚厚的棉衣、棉帽,商店、公交车都开放暖气。这时节,不用说踢球,就是看球都抵挡不住袭人的寒冷。1999年,四川全兴与沈阳海狮的一场联赛,被安排在12月份,正值隆冬季节,寒潮袭来,球场草皮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球场工作人员铲开积雪,但球场地面被冻得冰冷而僵硬,而且非常滑。在这种恶劣自然条件下比赛,球员不仅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且很容易受伤。难怪赛后,巴西教练塔瓦雷斯咆哮道:“踢死了人,谁负责”。
�2.足球水平与气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足球水平往往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如北欧国家芬兰,地处高纬,天寒地冻,除冰雪项目水平较高外,足球水平不敢恭维,尽管有大牌球星利特马宁效力于五大联赛,但“赵子龙率领一群阿斗”,在球场上,其难有作为。
�南亚的印度,人口达10亿,其足球队往往沦为鱼腩部队。该国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3至5月为干季,炎热干燥,气温达40℃以上;6至9月为雨季,高温高湿,所以该国不适合开展足球运动。西亚各国除沙特和阿联酋外,其他各国一般没有职业联赛,因为西亚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加之位置临海,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白天气温可高达50℃~60℃。球迷应该清楚记得:亚洲十强赛期间,中亚狼——乌兹别克斯坦队在这种闷热的天气下和阿联酋猛拼了15分钟后就跑不动了,结果被阿联酋以4∶1狂剁一番。在1994美国世界杯上,沙特队曾风光一时,历史性地闯入16强,这与美国的夏季高温有关。那届世界杯的很多场比赛安排在中午举行,赛场温度高达40℃,沙特地处热带沙漠,球员自然比欧洲球队更能适应比赛时的高温,沙特队的好成绩也有老天的功劳。
�3.足球风格与气候。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传统的英式足球,大刀阔斧,长传冲吊;巴西足球技术细腻、讲求配合,被誉为艺术足球,两国不同的足球风格与它们各自的气候有关。英国地处平原,气候为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采用粗犷的冲吊打法单纯从地理角度考虑球员体力完全可以适应,如英格兰、爱尔兰、挪威都采用这种打法;而巴西地处热带,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上,在炎热的气候,高原的地形条件下如采用英式打法球员的体力吃不消,气候和地形决定了其足球必须讲求配合、走艺术足球之路。
�在国内联赛中,连沪争霸提前结束,申花过早凋零。国内足坛有南派风格与北派风格之争,北派风格的球员身高体壮、冲击力强;南派风格讲求技术、快速灵活。近几年来,中国足坛出现南衰北兴之势,广东几支球队纷纷掉级,湖北足球也在甲B中苦苦挣扎,湖南、广西的球队更是销声匿迹。在2001年乙级联赛中,辽宁青年队和大连赛德龙队昂首挺进甲级,国内联赛北重南轻的现象更加明显,各级国家队中,南方球员也寥寥无几。南北迥异的风格与南北不同的气候条件有关。
�4.主场安排与气候。连续两届十强赛,中国队的主场都安排在北方城市,因为十强赛都在9至10月举行,西亚球队对此时我国北方的低温极不适应。在低温条件下,西亚球员身体发僵,动作灵活性下降,兴奋不起来,就如同我国球员对西亚的高温不适应一样。1993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出于对球市的考虑,忽略了气候的影响,把主场设在成都,结果连小组都没有出线,这个例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我们当时对足球的理解还相当不成熟。
�足球与气候曾有这样一个有趣而真实的故事。雾都伦敦因多雾而得名,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球员因犯规被逐出场外,下场后不久又在大雾掩盖下悄悄返回了球场,居然逃过了全场观众和裁判的法眼。
�二、足球与地形
�足球除与气候关系密切外,地形对足球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高原是足球比赛主场安排时可考虑的重要优势。在足球发达的南美,玻利维亚并不算一个足球强国,但在玻利维亚海拔4000多米的主场——玻利维亚高原上,巴西队球员连呼吸都感觉到困难,更不用说发挥水平。我国国家队曾把主场设在高原昆明,八一队曾在高原写下不败神话。西藏自治区从没派足球队参加各级比赛,这恐怕与青藏高原这种地形有关。
�本次世界杯预选赛第一阶段,中国的对手之一——南亚岛国马尔代夫,除了其顽强的作风,美妙的国歌之外,媒体关于该国只有一块有草皮的球场的报道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尔代夫之所以只有一块有草皮的球场,是因为马尔代夫是热带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这些岛屿是由沙砾和珊瑚死亡后形成的礁石组成,除了椰子树外,其他植被很少,唯一一块有草皮球场的草皮还是从国外引进的,正是珊瑚岛这种地形条件注定了该国足球重在参与。
�三、足球与交通
�成熟与合理的赛制应该是主客场制。欧洲各项比赛都是主客场制,而亚洲以前的一些重大比赛往往采用赛会制,如1995年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比赛就是赛会制,记得在吉隆坡的大雨中,当年的国奥队0:3输给老冤家韩国队。亚洲一些比赛采用赛会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亚洲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加之经济不发达,所以往往采用赛会制。我们知道:欧洲三大杯赛如火如荼,成为欧足联的赚钱的机器,而亚洲的三大杯赛却很有点人气不足,究其原因是欧洲国家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而亚洲则不然。
�足球与交通还有许多可笑甚至可悲的故事。荷兰球星博格坎普害怕坐飞机,因此错过一些重大比赛,以至遭到球迷的耻笑和教练的奚落。1964年,英国曼联队遭遇空难,全体罹难,悲剧上演,令人扼腕叹息。
�四、足球与人种
�我们知道:穿上巴西国家队的黄球衫是“足球王国”足球运动员的莫大荣誉。但巴西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色人种长期通婚,形成了黄白混血人种、黑白混血人种,混血人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几乎一半。所以每当巴西国家队出现在球场上,球场上便掀起阵阵黄色狂飙,然而只要我们仔细一看,身穿黄色球衫的大牌球星,大多长相实在不敢恭维,难怪有人说:巴西队是一群丑八怪组成的球队。
�非洲足球近十年突飞猛进,在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跟人种有一定的关系。非洲黑人身体素质好、柔韧性好、爆发力突出,能够适应对抗日益激烈的比赛。
�十强赛期间,乌兹别克斯坦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球员身高体壮、冲击力强。中亚国家地处高原,中亚人的肺活量大,加之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所以中亚人普遍体格健壮,同时中亚多白种移民,因此中亚球队风格在亚洲别具一格。
�地处热带的人往往身材不高。在东南亚地区,尽管球队技术水平不低,但在与力量型球队的对抗中往往大比分落败,中韩等力量型打法的球队在东南亚球队面前树立的优势几乎无法撼动。身高不足决定了东南亚球队往往是国际足坛的配角。
�看球、侃球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时尚,地理本身是一门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学问,足球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足球和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教学的内容不必一定来源于教材,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身边无处不在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并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把相对生动活泼的身边素材注入相对严肃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既是对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对地理的活学活用,业余兴趣、爱好和工作相结合,可以使二者相得益彰。本文把足球和地理联系在一起,并非牵强附会,对此作一番思考和分析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与地理有关事物的广泛关注。
�一、足球与气候
�1.足球赛制与气候。经常看球的人就会发现一种现象:欧洲联赛是跨年度的,如有“2001年~2002年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这一称谓,中国的联赛却没有跨年度,这种赛制安排与气候关系密切。在西欧由于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地形、海陆位置的原因,西欧大部分国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湿润”,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因此联赛即使在冬季举行天气也不是问题。而我国与西欧纬度相同的华北、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湿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均温在0°C以下。每当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天寒地冻,人们出门往往要穿戴厚厚的棉衣、棉帽,商店、公交车都开放暖气。这时节,不用说踢球,就是看球都抵挡不住袭人的寒冷。1999年,四川全兴与沈阳海狮的一场联赛,被安排在12月份,正值隆冬季节,寒潮袭来,球场草皮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球场工作人员铲开积雪,但球场地面被冻得冰冷而僵硬,而且非常滑。在这种恶劣自然条件下比赛,球员不仅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且很容易受伤。难怪赛后,巴西教练塔瓦雷斯咆哮道:“踢死了人,谁负责”。
�2.足球水平与气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足球水平往往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如北欧国家芬兰,地处高纬,天寒地冻,除冰雪项目水平较高外,足球水平不敢恭维,尽管有大牌球星利特马宁效力于五大联赛,但“赵子龙率领一群阿斗”,在球场上,其难有作为。
�南亚的印度,人口达10亿,其足球队往往沦为鱼腩部队。该国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3至5月为干季,炎热干燥,气温达40℃以上;6至9月为雨季,高温高湿,所以该国不适合开展足球运动。西亚各国除沙特和阿联酋外,其他各国一般没有职业联赛,因为西亚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加之位置临海,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白天气温可高达50℃~60℃。球迷应该清楚记得:亚洲十强赛期间,中亚狼——乌兹别克斯坦队在这种闷热的天气下和阿联酋猛拼了15分钟后就跑不动了,结果被阿联酋以4∶1狂剁一番。在1994美国世界杯上,沙特队曾风光一时,历史性地闯入16强,这与美国的夏季高温有关。那届世界杯的很多场比赛安排在中午举行,赛场温度高达40℃,沙特地处热带沙漠,球员自然比欧洲球队更能适应比赛时的高温,沙特队的好成绩也有老天的功劳。
�3.足球风格与气候。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传统的英式足球,大刀阔斧,长传冲吊;巴西足球技术细腻、讲求配合,被誉为艺术足球,两国不同的足球风格与它们各自的气候有关。英国地处平原,气候为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采用粗犷的冲吊打法单纯从地理角度考虑球员体力完全可以适应,如英格兰、爱尔兰、挪威都采用这种打法;而巴西地处热带,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上,在炎热的气候,高原的地形条件下如采用英式打法球员的体力吃不消,气候和地形决定了其足球必须讲求配合、走艺术足球之路。
�在国内联赛中,连沪争霸提前结束,申花过早凋零。国内足坛有南派风格与北派风格之争,北派风格的球员身高体壮、冲击力强;南派风格讲求技术、快速灵活。近几年来,中国足坛出现南衰北兴之势,广东几支球队纷纷掉级,湖北足球也在甲B中苦苦挣扎,湖南、广西的球队更是销声匿迹。在2001年乙级联赛中,辽宁青年队和大连赛德龙队昂首挺进甲级,国内联赛北重南轻的现象更加明显,各级国家队中,南方球员也寥寥无几。南北迥异的风格与南北不同的气候条件有关。
�4.主场安排与气候。连续两届十强赛,中国队的主场都安排在北方城市,因为十强赛都在9至10月举行,西亚球队对此时我国北方的低温极不适应。在低温条件下,西亚球员身体发僵,动作灵活性下降,兴奋不起来,就如同我国球员对西亚的高温不适应一样。1993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出于对球市的考虑,忽略了气候的影响,把主场设在成都,结果连小组都没有出线,这个例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我们当时对足球的理解还相当不成熟。
�足球与气候曾有这样一个有趣而真实的故事。雾都伦敦因多雾而得名,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球员因犯规被逐出场外,下场后不久又在大雾掩盖下悄悄返回了球场,居然逃过了全场观众和裁判的法眼。
�二、足球与地形
�足球除与气候关系密切外,地形对足球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高原是足球比赛主场安排时可考虑的重要优势。在足球发达的南美,玻利维亚并不算一个足球强国,但在玻利维亚海拔4000多米的主场——玻利维亚高原上,巴西队球员连呼吸都感觉到困难,更不用说发挥水平。我国国家队曾把主场设在高原昆明,八一队曾在高原写下不败神话。西藏自治区从没派足球队参加各级比赛,这恐怕与青藏高原这种地形有关。
�本次世界杯预选赛第一阶段,中国的对手之一——南亚岛国马尔代夫,除了其顽强的作风,美妙的国歌之外,媒体关于该国只有一块有草皮的球场的报道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尔代夫之所以只有一块有草皮的球场,是因为马尔代夫是热带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这些岛屿是由沙砾和珊瑚死亡后形成的礁石组成,除了椰子树外,其他植被很少,唯一一块有草皮球场的草皮还是从国外引进的,正是珊瑚岛这种地形条件注定了该国足球重在参与。
�三、足球与交通
�成熟与合理的赛制应该是主客场制。欧洲各项比赛都是主客场制,而亚洲以前的一些重大比赛往往采用赛会制,如1995年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比赛就是赛会制,记得在吉隆坡的大雨中,当年的国奥队0:3输给老冤家韩国队。亚洲一些比赛采用赛会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亚洲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加之经济不发达,所以往往采用赛会制。我们知道:欧洲三大杯赛如火如荼,成为欧足联的赚钱的机器,而亚洲的三大杯赛却很有点人气不足,究其原因是欧洲国家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而亚洲则不然。
�足球与交通还有许多可笑甚至可悲的故事。荷兰球星博格坎普害怕坐飞机,因此错过一些重大比赛,以至遭到球迷的耻笑和教练的奚落。1964年,英国曼联队遭遇空难,全体罹难,悲剧上演,令人扼腕叹息。
�四、足球与人种
�我们知道:穿上巴西国家队的黄球衫是“足球王国”足球运动员的莫大荣誉。但巴西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色人种长期通婚,形成了黄白混血人种、黑白混血人种,混血人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几乎一半。所以每当巴西国家队出现在球场上,球场上便掀起阵阵黄色狂飙,然而只要我们仔细一看,身穿黄色球衫的大牌球星,大多长相实在不敢恭维,难怪有人说:巴西队是一群丑八怪组成的球队。
�非洲足球近十年突飞猛进,在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跟人种有一定的关系。非洲黑人身体素质好、柔韧性好、爆发力突出,能够适应对抗日益激烈的比赛。
�十强赛期间,乌兹别克斯坦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球员身高体壮、冲击力强。中亚国家地处高原,中亚人的肺活量大,加之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所以中亚人普遍体格健壮,同时中亚多白种移民,因此中亚球队风格在亚洲别具一格。
�地处热带的人往往身材不高。在东南亚地区,尽管球队技术水平不低,但在与力量型球队的对抗中往往大比分落败,中韩等力量型打法的球队在东南亚球队面前树立的优势几乎无法撼动。身高不足决定了东南亚球队往往是国际足坛的配角。
�看球、侃球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时尚,地理本身是一门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学问,足球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足球和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教学的内容不必一定来源于教材,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身边无处不在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并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把相对生动活泼的身边素材注入相对严肃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既是对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对地理的活学活用,业余兴趣、爱好和工作相结合,可以使二者相得益彰。本文把足球和地理联系在一起,并非牵强附会,对此作一番思考和分析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与地理有关事物的广泛关注。
2. 巴西、阿根廷具有足球优势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最主要的是巴西和阿根廷地广人稀,有充分的土地及气候条件,使得那里的人热爱这种运动
3. 足球教案怎么写啊
写一些你所知道的关于足球的资料,再结合起来想一想,在写一些你对足球的感受或理解,怎么点应该可以了吧
4. 巴西、阿根廷具有足球优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足球优势和地理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世界上有不少足球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地理环境都不怎么样,如北欧国家(天寒地冻)瑞典、挪威;中东(热带沙漠)国家沙特、埃及;西欧国家英国、德国(温带海洋气候下雨天多、湿度大)。巴西、阿根廷水平高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如下:
1、对足球的热爱程度达到了疯狂,甚至是全民疯狂的程度,上至总统议员下至平民窟的孩子几乎都是忠实观众或者参与者,普及程度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
2、种族基因关系。总体来说,万里之外飘洋过之后能够生存下来的种族大体都比其原籍的人群要强壮,这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更何况是来自欧洲白人和西非黑人,并且混血之后集优点于一身。大体巴西人更为强壮,爆发力、速度、柔韧性更强,阿根廷则是团队意识、配合意识、足球战术更加先进;
3、上述原因及历史、人文原因,两国球员和教练很多都参与世界足球战术最先进的欧洲国家联赛,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5. 幼儿园体育课足球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体育课足球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1、足球传控球练习
2、趣味游戏:传递奥运火炬
3、发展身体协调性。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积极参与小足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通过对足球传控球的练习,使80%的学生能掌握足球传控球的技术。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心理感受。
教学重难点:
脚内侧传球和前脚掌停球的动作方法。
传停球的力度和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引导部分
(1)热身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热身运动,让幼儿充分活动开自己的身体。
(2)教师介绍足球比赛的相关踢法和规则。
二、主体部分
(1)踢球入门: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开展踢球入门(弓形门)游戏。看谁踢进门的次数最多。左右脚都可练习。
(2)足球比赛:
A、教师把幼儿分成四队(红、黄、蓝、绿队)B、教师宣布比赛规则,使幼儿清楚比赛规则,如:过程中不能推、拉、踢其他小朋友等等。
C、比赛开始,教师组织幼儿有序的进行比赛,及时的提供帮助。
D、比赛结束,教师鼓励和表扬比赛胜出的幼儿。
教学反思: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包括体质上、性格上、协调能力上等。)
对师幼互动的环节:和幼儿随意的自由交流对足球的认识,参与踢球,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
一、教材内容: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这章节共3学时,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掌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 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 :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
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想一想?
(1)如果把小兔子、小鸽子从小关起来喂养而不让他们运动,他们长大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了?
(2)“运动剥夺”实验:将20―30岁的健康男子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在实验期内(20天)一直躺着,不许起坐,站立;第2组也做同样的规定,不同的是允许该组每天躺着时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锻炼4次。
2、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并将讨论结果用笔写在纸条上展示给全班学生观看。
3、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4、生命在于运动“life depends on sports”。(1)这句体育格言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3)、古希腊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游戏)
5、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到户外沐浴阳光,我们同样可以体验到运动带给我们的愉悦!(体育欣赏――音乐背景下的体育图片欣赏)请大家边欣赏画面,小组讨论“体育锻炼究竟有什么好处?(讨论时间5分钟)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得出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对此问题有精辟的见解(展示幻灯片)既然体育运动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就应该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锻炼重在参与,它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
7、学生自测体育参与意识并统计得分情况:教师点评。
8、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实用的体育锻炼方法。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本次的要点部分;
2、师生在音乐的伴奏声(《健康快乐歌》)中边唱边做动作
3、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八、板书设计:
①“生命在于运动”;
②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③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④了解自我的体育参与情况;
⑤创设体育锻炼的方法。
九、教具安排:数码投影仪1台;笔(转 载 于:)×1000;同学们在阅读完之后,可以依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求出自已的克托莱指数并和第五页的有关全国均值进行对比。
C. 描述身体形态的`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和坐高;
D.学生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评价:分组、讨论和评价(10—12人一组,各小组对身体形态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写出两条促进身体形态发展的锻炼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全班同学
交流,老师点评指导)。
2、掌握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A.初中阶段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
(1)身高的增长。
(2)体重的增长。
(3)胸围的增长。
B. 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育影响的原因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骨细胞生长更旺盛,并能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坚实,可使软骨的细胞正常增殖,促进骨骼的生长速度,从而使身体长高。体育活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状、结实发达有力。
3、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在形体练习中要注意
A.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身体姿势;(通过体育锻炼使人做出来的动作更加灵活、协调、舒展、大方)
B. 使学生明白在形体练习中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
C.在练习中要变换体位,使形体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身体姿势和全面发展。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身体形态?
2、你的身体形态和全国均值相比如何?3、为什么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4、形体练习中就注意的事项有哪几方面?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接轨,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通过各种趣味小游戏,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教材难点与趣味点的结合设计练习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讨、竞争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在练习与游戏活动中,提高足球射门的能力,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2、运动技能:通过小足球射门与游戏的教学,向学生传授脚内侧射门技术。
3、身体健康:能利用足球进行运球和射门。
4、心理健康:充分促进个性的发展,体验足球射门的乐趣。
5、社会适应:培养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比较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足球运动。但由于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收入低,生活环境较差,课余时间基本没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只有利用课堂的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自己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体验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参与练习,提高足球技术;课余时间,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免费的辅导,让他们更加喜欢足球运动。
四、教材分析
足球是学生特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通过足球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中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足球的简单运动动作,知道简单足球动作术语。在教学中主要强调突出“游戏”二字,在游戏中熟悉球性,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养成不用手而用脚触球的意识和习惯。
难点:脚内侧部位对学生来讲不是很清楚,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在这一位置贴上标注物,通过多种游戏强化,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体验脚内侧射门技术。
趣味点:
1、用人体设置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进行小足球比赛游戏,让学生展示自我,符合儿童心理。
五、设计思路
本课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时时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线,教学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验合作交往,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从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本课采用主体式教学法。在课前师生谈话阶段—教师既以趣引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良好的情绪,为上课做好准备。
群龙戏珠—-学生排好队,在组长的带领下,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小游戏。 银珠滚滚——学生运用特制的足球练习脚射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安排多种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飞跃龙门——引导学生设置各种“人体门”,参与射门练习。在练习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务。
比赛游戏——通过比赛小游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六、场地器材设置
一片足球场 小足球(纸球)40个 跨栏架6个
七、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效果预计:根据本课特点,学生将会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给自己带来集体的归属感。
2.生理效果预计:由于本课是新课,负荷适中,但练习密度较大。平均心率为110-120次/分 八、本课特色
1.课标指出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生活资源是激发学生运动情感的重要手段。课上运用了生活中的废纸,在学生手中变成了一个一个足球,为足球走进生活游戏打开了绿色通道。
2.体育源于生活,更应贴近生活。传统的足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现在越来越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只是在心中虚拟的喜爱,根据这一情况,本课将足球运动换成儿童话、娱乐话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近足球,亲身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愉悦,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备注:本主题单元计划共5节课,比赛课为第3课时—“快乐的小足球”
6. 你通过看足球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
看足球能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就是知道了很多国家,知道这些国家他们所在的大洲,尤其是一些小国家
7. 怎样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8. 有关幼儿园足球方面的社会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旁边是以前的村小学,未使用的操场成为了草地,男孩子们常常缠着老师带他们去那踢球,我想何不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开展足球运动呢本着让孩子快乐玩足球的目的,设计了此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足球,了解基本特点。2.体验在草地上自由踢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球赛规则:要用脚踢。2.球门是小足球的家。
活动准备
将小足球四散放在草地上,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自制简易球门两个。
活动过程
一.熟悉小足球
1.草地上来了许多新“朋友”,请你们每人去找一“朋友”吧。
2.幼儿自由交流有关足球的知识经验,如球的外形、球赛规则等等。
3.幼儿讨论玩足球的基本规则:
(1)要用脚踢;
(2)球门是小足球的家。
二.和小足球做游戏
1. 幼儿在操场上四散自由踢球,教师强调规则:
(1)只能用脚踢;
(2)限于操场范围内。
2. 幼儿在四散自由踢球的基础上,尝试有目的的朝球门内踢球,即:送小足球回家。
三.放松活动
幼儿抱起小足球绕操场慢跑、行走,放松身体。
教学反思
1.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可以开展小足球系列活动如下:
(1)赶着球儿跑(左右脚交替运球,与同伴合作踢球);
(2)奥特曼打小怪兽(定位射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3)小小对抗赛(练习踢球的技能,锻炼身体;萌发初步的竞争意识,体验合作的价值。)
2.活动过程中的反思:
(1)要把自由踢球的这种随意安排的恰到好处。
(2)鼓励胆怯的幼儿大胆玩球,培养勇敢的男儿性格。
(3) 鼓励幼儿及时扶起摔倒的同伴,并给与安慰和相互鼓励。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包括体质上、性格上、协调能力上等。)
4.对师幼互动的环节:和幼儿随意的自由交流对足球的认识,参与踢球,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