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地理空间框架
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充分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基础地理数据获取与更新、处理与管理、分发与服务的信息化体系,为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北京市空间数据体系和统一的北京市地理空间数据基础平台奠定基础,从而为城市政府、行业、社区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满足北京城市规划、发展、建设、运行、服务、管理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实现了从最初的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正朝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方向快速推进,逐步形成了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的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20多年来,为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奥运工程、信息化城市管理,以及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及时、可靠、适用的测绘服务与保障。
一、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现状
(一)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的建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院)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工作,包括:大比例尺工程图机助成图系统的开发、北京市地下管网图形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测绘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北京市基础测绘信息4D系统产品体系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数字化测绘体系的建设以及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管理机制基本形成。随着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的需求也越发强烈。北京市地理信息中心的成立、基础测绘工作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北京市基础测绘更新规划方案》的制定以及《北京市测绘条例》的颁布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北京市的测绘事业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测绘队伍不断壮大,基础测绘的良性循环得到了保障,并为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保障。
(三)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十五”期间,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的建设逐步落实。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北京市单位工程按要求完成,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实施方案》的设计目标;依据《北京市测绘条例》,《北京市地方测绘技术系列标准》的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基准体系建设的项目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测绘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市政府专项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测绘事业的发展。
二、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与技术服务成果
(一)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
1.北京地形图分为1∶500、1∶2000和1∶10000三种,分别以2年、3年、4年(平原)、8年(山区)的周期进行更新。基础测绘成果以4D数据(DLG数字线划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DRG数字栅格图)为表现形式,实现了全面覆盖、及时更新。测绘部门积极主动做好基础地理数据的推广应用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依据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需要,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成了1∶500、1∶2000和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其中,1∶500库存储管理了北京市四环范围约8800幅地形图、1∶2000库存储管理了六环范围约3300幅地形图,1∶10000库存储管理了全市域930幅地形图;初步建立了1∶2000~1∶10000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DOM)、1∶500~1∶10000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DRG)、地名与地址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同时建设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建设。近5年来,北京院共向建设单位提供1∶500、1∶2000和1∶10000纸质地形图30余万张单幅和1万余张单幅基础地理数据。向全市137家单位提供了较大范围(面积大于6km2)的基础地理数据和服务,其中包括121家各级政府委办局和信息中心,占88.3%;公司企业单位10家,占7.3%;科研院所6家,占4.4%。全市绝大部分的委办局均使用上了北京基础地理数据,不仅推动了全市各个委办局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也促进了基础地理数据的应用与更新。在向北京市公安局、市交管局、市交通委等约10家单位提供基础数据时,通过多种方式采集了专题数据,制作了专题电子地图和开发了基于电子地图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4.数字地形图分发服务系统建设。为了进一步做好现状地形图和历史地形图的管理,北京院建立了现状地形图数据库和历史地形图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北京市1∶500、1∶2000及1∶10000三种比例尺现状地形图和历史地形图,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测绘成果服务。2004年,北京院建立了数字地形图分发服务系统和历史地形图综合查询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缩短查询和出图时间,缩短了新图归档到对外提供服务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依托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支撑,北京院加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服务和工程应用工作,承担主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服务开发项目及应用工程三十余项,累计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16项次、各级优秀工程奖76项次。依托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取数据,编制北京市政务版电子地形图数据,提供给北京市政府各个委办局使用。该数据的使用,推进政务信息化和信息共享,促进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与保障。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需要有准确可靠的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持,而规划决策也都需要空间信息的定位,最终的规划成果需要表现在地形图上。为了提供及时有效的基础地理数据,以现有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进行各种专题数据的加工和整合,完成了北京市域规划汇总图和北京市域现状汇总图等GIS数据的加工,并对各种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应用服务,为各相关部门的各专项规划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可靠信息和科学依据,从而保障了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顺利实施。
2.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奥运工程提供测绘服务。“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的实施,迎来了北京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大量的重点工程、奥运工程、市政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北京院为各个建设项目提供了优质测绘服务,保障“新奥运”从规划到实施全过程的用图,编撰了《“新北京、新奥运”地图集》,有力的扩展了测绘服务应用范围。
3.为信息化城市管理提供测绘服务。建立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北京院积极提供了基础测绘数据,还为系统建立开展了城市部件调查,采集了大量的专业信息和实施了相关信息整合。在海淀朝阳两区网格项目建设中,采集并整合了21个城市管理专业部门所掌握的空间和非空间信息,建成了18大类、40个专题、几十万条数据为系统建立提供优质测绘服务和保障。
(三)测绘服务社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近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持续投入财政经费保证基础测绘工作稳步开展,北京院不断完善测绘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测绘队伍不断壮大,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明显提升,面向测绘市场服务的能力增强。全院的总收入获得快速的增长,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北京院在贯彻实施《北京市测绘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中,积极加强基准体系建设,积极提高数字测绘产品的生产能力,积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加强地理信息分发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做好测绘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努力使北京院测绘服务保障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
另:我就是学GIS的
‘贰’ 什么是空间数据,它包括那几种类型
空间数据又称几何数据,它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分布等各方面的信息,是对现世界中存在的具有定位意义的事物和现象的定量描述。根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地图是对现实教想的存储组织、处理方法的不同,以及空间数据本身的几何特征,空间数据又可分为图形数据和图像数据。
空间数据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地图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这些地图的内容非常丰富。
2、影像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航空遥感,包括多平台、多层面、多种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成多元海量数据。
3、地形数据:这类数据来源于地形等高线图的数字化,已建立的数据高程模型(DEM)和其他实测的地形数据。
4、属性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类调查统计报告、实测数据、文献资料等。
5、混合数据:这类数据来源于卫星、航空遥感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形成多方面数据。
空间数据结构是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它是对空间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空间数据结构又是指空间数据的编排方式和组织关系。空间数据编码是指空间数据结构的具体实现,是将图形数据、影像数据、统计数据等资料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转换为适合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形式。不同数据源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处理,内容相差极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数据结构。
(2)地理空间图形是什么扩展阅读: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空间数据库的核心软件,将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GIS应用开发提供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除了必须具备普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研究内容:
1、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实现空间数据强大的基础平台。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存储性能和共享程度,设计实现空间数据的索引机制,为查询处理提供快速可靠的支撑环境。
2、支持空间查询的SQL语言,参照SQL-92和OpenGIS标准,对核心SQL进行扩充,使之支持标准的空间运算,具有最短路径、连通性等空间查询功能。
3、查询,供相关人士查询数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空间数据
‘叁’ 什么是地理空间
GIS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数据库――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它是一个“用于地理的信息系统”。从根本上说,GIS是基于一种使用地理术语来描述世界的结构化数据库。
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些在空间数据库中重要的基本原理。
· 地理表现形式
作为GIS空间数据库设计工作的一部分,用户要指定要素该如何合理的表现。例如,地块通常用多边形来表达,街道在地图中是中心线(centerline)的形式,水井表现为点等等。这些要素会组成要素类,每个要素类都有共同的地理表现形式。
每个GIS数据集都提供了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空间表达,包括:
· 基于矢量的要素(点、线和多边形)的有序集合
诸如数字高程模型和影像的栅格数据集
网络
地形和其它地表
测量数据集
其他类型数据,诸如地址、地名和制图信息
描述性的属性
除了地理表现形式以外,地理数据集还包括传统的描述地理对象的属性表。许多表和空间对象之间可以通过它们所共有的字段(也常称为“关键字”)相互关联。就像它们在传统数据库应用中一样,这些以表的形式存在的信息集和信息关系在GIS数据模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空间关系:拓扑和网络
空间关系,比如拓扑和网络,也是一个GIS数据库的重要部分。使用拓扑是为了管理要素间的共同边界、定义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法则,以及支持拓扑查询和漫游(比如,确定要素的邻接性和连接性)。拓扑也用于支持复杂的编辑,和从非结构化的几何图形来构建要素(例如,用线来构建多边形)。
地理要素共享几何形状。可以使用节点、边、面的关系来描述要素的几何形状
在这个网络示例中,街道要素代表连接它们的端点(称为“连接”)的边。
转向模型可用于控制从一边到另一边的通行能力
· 专题图层与数据集
GIS将空间数据组织成一系列的专题图层和表格。由于GIS中的空间数据集具有地理参考,因此它们具有现实世界的位置信息并互相叠加。
GIS集成了多种类型的空间数据
在一个GIS中,同类型的地理对象集合被组织成图层,例如地块、水井、建筑物、正射影像以及基于栅格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明确定义的地理数据集对于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专题信息集合使用层来组织,这样的思想也是GIS数据集一个关键的思想。
数据集可以用于表达:
原始量测值(例如卫星影像)
经过解译的信息 l 通过空间分析和建模处理而得来的数据
通过层之间共同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多个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使用普通的对象类来管理这些简单的图层,同时凭借一套功能丰富的工具获取数据层之间的关键联系。
GIS会使用通常是来自不同组织机构,并且具有各种表现方式的大量数据集。因此对于GIS数据集很重要的是:
· 使用简单并易于理解
· 易于同其他的地理数据集结合使用
· 能够被有效地编辑与校验
· 能够形成具有内容详实,使用和目标描述明确的清晰文档
任何的GIS数据库或者用基于文件的数据组织方式都遵循这些共同的原则与概念。每个GIS都需要有一个机制依据这些原则来描述地理数据,并且通过一套综合的工具来使用和管理此信息。
‘肆’ 地理几种图分别是什么
是比例尺图吗?
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分类
地图的分类,系指按照不同的标志将地图划分成各种类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地图内容的选题范围愈来愈广泛,因而地图的品种愈来愈多,数量愈来愈大。为了便于组织地图生产,地图的保管、使用和快速检索,帮助读者了解各类地图的性质、用途及其规律性,进一步研究地图,有必要对地图进行科学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主要有地图内容(主题)、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和使用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分类标志是地图内容和制图区域范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比例尺对确定地图内容的完备性、详细性和精确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亦为一项重要的分类标志。
(一)地图按内容分类
地图按所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等内容的种类、性质和完备程度,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且各自又可细分出若干子类。
(1)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内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其基本内容有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等六大地理要素,此外还表示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管线与垣栅等要素。这类地图的特点是着重描绘地区轮廓、地面起伏形态、自然状况和人类活动的成果。普遍地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地图,应用很广泛,具有很高的通用价值,常为社会各部门所使用,广泛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主要供研究地域的基本情况、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同时也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①平面图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啊,把小块地区的地球表面(水准面)当作水平面,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所测绘的地图,称平面图。平面图的显着特点是涵盖的实地范围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于1∶5000,在一幅图内比例尺处处相同。为工程施工和编制详细现划用图。
②地形图在平面图纸上既表示制图区域地物的平面位置,又用特定符号表示其地貌形态的地图,称地形图。对较大制图区域,因考虑地球曲率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地图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其地物和地貌,用图解图形或符号表示。地形图的特点是地图比例尺构成系列,一般由1∶500至1∶100万,其中<1∶5000的地形图图上各处比例尺不完全相等;多为实测的或据实测地图编绘而成的;具有统一的大地控制基础、有统一采用的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均严格按照测图规范、编图规范和图式进行作业;详细而精确地表示地面各要素;便于在图上进行量测和野外实地使用。地形图为国家各项建设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军事指挥和科学参考用图,亦是制作其它地图的基本资料。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典型作品。
③地理图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反映广大制图区域内最主要的地理要素和区域的重要特征的地图,称地理图。地理图的特点是涵盖实地范围很大,常常为一个流域、一个国家、一个大洲或全球;比例尺很小,未成系列,一般为<1∶00万至1∶1000万不等,视需要而择定;没有统一的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系统,图面上投影变形较大;地图幅面的大小参差悬殊。多用于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一般情况,了解其概貌,故又称一览图。
(2)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地理基础,着重表示制图区域内某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这类地图的显着特点是,作为该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予以详尽表示,其地理基础内容则视主题而异,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相关要素,因此专题地图的内容是由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两部分构成。在地图领域中,专题地图发展得最活跃、最迅速,地图的品种愈来愈多,层出不穷,表示的对象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专题内容的性质,可划分为以自然地理要素为主题内容的自然地理图、以社会经济要素为主题内容的社会经济地图和包容上述两类专题地图之外的各种专题地图的其它专题地图(又称工程技术图)三类;各类又可以分出若干种专题地图。
(3)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实质区别
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异同,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其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它们可能都用了某些表示方法、符号或颜色,但在内容上,它们始终是迥异的。前者依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的六大类地理要素,以再现制图区域的地理全貌,显示的是整体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而后者,则依其某种特定用途,择取制图区域的某一种或几种相关地理要素为其主题内容,其它地理要素皆概略或不予表示,显示的仅是制图区域某一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
(二)地图按制图区域分类
地图按涵盖的制图区域分类,其分类标志有多种,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志,就有相应的种类。
(1)、按区域范围大小分,有全球地图、月球地图、世界地图、半球地图、大洋地图、大洲地图、分国地图、省(区)地图、县市地图、乡镇地图等。
(2)按自然区域划分,如世界基本地理图、欧亚大陆地图、太平洋地图、鄱阳湖地图、青藏高原地图、黄淮海平原地图、长江流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准噶尔沙漠地图、黄土区地貌类型地图、云南自然区划地图等。
(3)按政治行政区域划分,如世界政区地图、中国政区地图、台湾省政区地图、江宁县政区地图、马集乡(镇)政区地图等。
(4)按经济区划分,如上海经济区地图、徐海经济区地图等。
(三)地图按比例尺分类
地图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三类,这是区别地图内容详略、精度高低、可解决问题程度的,为人们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鉴于各个国家、国内各个部门对地图精度的要求和实际使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对地图比例尺大小的概念有所不同,以普通地图为例,其相对性表现为:
(1) 在建筑和工程部门,地图按比例尺划分为:
大比例尺地图:1∶500、1∶1000、1∶2000、1∶5000和1∶1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1∶2.5万、1∶5万、1∶10万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1∶25万、1∶50万、1∶100万的地图。
(2) 在其它各部门,地图按比例尺划分为: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的地图。
(3) 国家测绘部门将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规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简称基本地形图,亦称国家基本图,以保证满足各部门的基本需要。其中:
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0至1∶10万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和1∶50万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地形图。
在专题地图中,按比例尺分类亦有类似的细分方法及其相对性。
(四)地图按用途分类
地图按其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军用图、民用图、教学图、航空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规划图、邮政通讯图、参考图等类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细分,例如参考图可以再分为科学参考图和一般参考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地图集》即为科学参考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即为一般参考地图。
(五)地图按使用方式分类
地图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桌图、挂图、屏幕图和携带图四种。
(1)桌图:放在桌面上供在明视距离内阅读的地图,如地形图和地图集等;
(2)挂图:张挂在墙壁上,供人近距离阅读的宣传展览挂图和供人远距离阅读的教学挂图等;
(3)屏幕图: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视屏幕图,如电视天气预报地图等;
(4)携带图:随身携带,供外行随时查阅的地图,如袖珍地图册、绸质地图或折叠得小巧的旅游地图等。
(六)地图按其它标志分类
(1)地图按其感受方式,分为视觉地图、触觉地图(盲文地图)。
(2)地图按其结构,分为单幅图、多幅图、系列图和地图集等。
(3)地图按其图型,分为线划地图、影像地图、数字地图。
(4)地图按其印色数量,分为单色图、彩色图。
(5)地图按其历史年代,分为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
(6)地图按空间信息数据可视化程度,分为实地图和虚地图两种。实地图即为空间信息数据可以直接目视到的地图,如包括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在内的惯用的传统地图作品;虚地图是空间信息数据存贮在人脑或电脑中目视不到的地图,其中存入人脑的地图称为心象地图,依一定格式存入电脑的称为数字地图。
(7)地图按其显示空间信息的时间特征,分为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两种。惯用的传统地图都是静态地图,它是现实的瞬间记录;动态地图是反映空间信息历时变化,连续呈现的一组地图,生动地表现出地理环境的时间变化或发展趋势。
地图的分类,因分类标志很多,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而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一幅地图可以归为这一类,也可以归为另一类,例如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既属于普通地图,又属于桌图;在工程部门称之中比例尺地图,在科研和军事等部门却又称为大比例尺地图。因此,在进行地图分类时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伍’ 什么是地理位置图
地理位置图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展示图。
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而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陆’ 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地理空间数据,英文名称:Geospatial data,定义: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动态更新的、持久的空间数据集合。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空间数据:是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凡是带有空间坐标的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空间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带有地理坐标的数据,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一切带有地理坐标的数据,是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地理实体的几何(定位)特征(地理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和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地理实体的属性(定性)特征表现为实体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和时间特征。定位是指一个坐标系里空间实体都具有唯一的空间位置。定性是指有关空间实体的自然属性,它伴随着空间实体地理位置。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实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柒’ 如何区分 什么是平面图形 什么是空间图形
空间图形遮挡部分会用虚线表示,而平面图形则没虚线,空间图形看起更有立体感,就是这么简单.
‘捌’ 什么是地理场景的三维空间表达其包含的空间实体有哪些
什么是地理场景的三维空间表达,它其中包含的空间实体有哪一些呢,希望有学过这种地理物理化学的朋友们可以表达下。
‘玖’ 什么是空间图形
你问的是嘛问题。。。数学
还是
图像理解。。。T_T
空间图形,我想就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上的图形。。。=
=!
数学上,一般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都是空间图形,,强调空间性,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图像上,对应的好像还有时间图像,由时间差异累积形成的图像=
=
‘拾’ 地理上,空间格局特征是什么意思
地理上,空间格局的十大特征如下:
①地理空间的宏观分异规律与微观变化特征;
②地理事物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
③地理事物在空间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特点;
④地理事物在空间中所表现的基本关系以及此种关系随距离的变化状况;
⑤地理事物的空间效应特征;
⑥地理事物的空间充填原理及规则;
⑦地理事物的空间行为表现;
⑧地理空间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再分配问题;
⑨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与时间要素的耦合;
⑩地理空间的优化及区位选择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