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小报要写什么内容
最好设定一个主题。内容可以包含:解答一个地理现象、列举一些地理世界之最、出一些地理迷语题、画一幅地图等等。
‘贰’ 地理小报内容
《趣味地理》二则仅供参考:一、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
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
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着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
屋, 赶紧关上澳门。
二、辽宁“怪坡”
最早被发现的“怪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清水台镇周家村东北方的寒坡岭。
1990年5月,一辆面包车途经此地,司机下车小歇;回来时发现熄火的面包车已自行从坡底“滑行”到了坡顶。
在这条长约90米、宽约15米、坡度为1.85度的“怪坡”上,坡道平坦,两边长满小草,并无任何异常现象。
但就在这“怪坡”上,汽车下坡必须加大油门,而上坡即使熄火也可到达坡顶;骑自行车,下坡要使劲蹬,上坡却要紧扣车闸;人行坡上,也是上去省力,下来费劲。
◇山东“怪坡”
济南市东南外环路也有一段“怪坡”,引来人们竞相探奇。
当时,有人驾车途经外环路省经济学院以南约1.5公里处一段下坡路时,驶过下坡的汽车一旦熄火,竟又慢慢地自动爬上了坡。
不少人闻讯赶来,目睹了同一现象:几辆汽车驶到坡底,车与车相距1.2米,熄火;结果,汽车均“倒行逆驶”,缓慢地爬上坡去。
◇西安“怪坡”
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南方,1997年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怪坡”。
“怪坡”长约120米,是一段盘山公路的上坡段,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到此,不用加力踩油门,都会自动地慢慢爬上去。
◇台湾“怪坡”
在台东县东河乡,有一个名叫“都兰”的旅游胜地,其最吸引游人处,便是“水往高处流”的奇景。“怪坡”旁有一股小山溪,溪水流到山脚下的农田,而靠近山脚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观者无不称奇。
‘叁’ 地理手抄报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具体一点)
地理手抄报
可以写些时下比较热们的地理或天文内容
……
地理
是研究地球物理学现象的科学
。
其实
在很多的时候
,
地理学上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含有天文学内容
,
地球本身就是太阳天体星系中的一个成分
在研究地球物理时
就会牵涉到太阳和阳光
,
否则
就不会形成地球物理学的现象
。
譬如
地理学上的大气和生物
都是在阳光的主导下生成的
……
为此
在做地理手抄报时
,
可以讨论一下地球的未来
以及地球上的某些问题等
……
譬如
在五十万年以前
炎黄禹是怎样勘测和测绘经纬线工程的
,
在测绘经纬线工程中
都涉及到了哪些技术
如造船技术航海定位技术等
,
这样的议题
肯定会引起广大同学们的兴趣
。
您说呢
‘肆’ 办地理手抄报的内容有哪些
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扁平.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伍’ 初中生的地理手抄报内容,应该写些什么
手抄报?是报纸么?
如果是初中生,还是应该以图为主、
画一些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宇宙的小知识、地球结构、
再写些地理的趣闻,地理的问答题,旅游,自然灾害,
也可以找几个典型的国家,照着地图画下来,详细的介绍,资源啊,风景名胜啊,生态环境,
看你是注重内容还是形式,内容的话就主要是查找地图册,把你们初中现在学的内容抄上、形式的话就是以图为主,多画。
‘陆’ 初二地理手抄报素材
导语: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以下是我整理初二地理手抄报素材,以供参考。
火 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
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古希腊传说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太阳神赫里沃斯有十个儿子。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个儿子身材瘦小,却很孝顺,时时刻刻随父亲转个不停,太阳神十分喜爱。法爱东、木星和土星这三个兄弟身体肥胖,心地善良,爱交朋友,但太阳神对这三个儿子不太满意。另外三个儿子名叫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三个兄弟整天不说不笑,表现得阴森森,冷冰冰的。太阳神有些讨厌他们,他们也不敢靠近父亲,总是离太阳神远远的。
有一天,法爱东在朋友的唆使下,驾驭父亲的日车出去玩耍,由于不善驾驶,差一点焚毁日车,被宙斯用雷电击毙。法爱东依恋父亲和兄弟,舍不得远离他们,于是他的血肉、骨骸化成了成千上万的小碎块,也就是人们称做的小行星,夹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时刻绕着太阳神旋转。
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不利于美军完成他们的意图。
‘柒’ 地理手抄报内容》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扁平。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经线指南北,东西纬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
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11、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
板块运动,拉伸挤压,
断层褶皱,出现高洼;
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
风浪水冰,侵蚀变化,
天长日久,削高填洼。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22、陆地自然带分布与特征
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资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满足需要,比较困难。
保护资源,节用当先;
植树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为期较远。
(3)森林资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湿度;
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调净空气,①“自然调度”。
保护资源,植伐同步。
①调,调节大气成分。净,净化。
(4)矿产资源
矿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25、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过快,环境资源受害;
人口城市迁移,带来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电,医教就业问题。
26、差异
东亚之沿海,温湿人稠密;
平原耕地广,稻茶丝产地;
沿海多良港,经济贸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气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岛,本洲最重要;
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
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
森林水力富,矿产资源少;
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
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靠;
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
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汇,捕鱼北海道;
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
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37、东南亚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个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
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半岛山河间,分布呈纵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宽且缓,冲积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农业兴。
群岛多火山,三大板块间;
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名兼,
农民不怕险,火山口种田。
38、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
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二千;
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
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北边;
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39、东南亚居民和物产
东南亚人稠,物产多量大:
橡胶油棕锡,盛产马来亚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宾可夸;
稻米为主食,泰国质量佳;
印尼文莱国,石油在开发;
人稠多信佛,建筑出精华;
柬寨吴哥窟,仰光大金塔;
经济有发展,华人贡献大。
①马来亚,马来西亚。
40、新加坡
马来半岛新加坡,形如狮子市岛国;
岛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华人多。
“十字路口”马六甲,太印航行必经过。
资源贫乏靠进口,独立新兴工业国。
地理优越港口良,对外贸易航运多;
开放吸资引技术,工业发展“小龙”活。
花园城市环境美,旅游行业创汇颇。
41、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最大。
产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纳①;
石油输出口,本区亦最大;
热带雨林景,翡翠链项挂;
万隆环境雅,疗养旅游佳;
都城雅加达,位于岛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纳,金鸡纳。
42、南亚地理气候
南亚次大陆,地形分三部:
北部为山地,三国居内陆;
南德干高原,土肥矿产富;
中间农业区,平原连成弧。
三条大河流,冲积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恒布下游汇①。
气候热季风,降水有偏护。
①恒,恒河。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本河源于中国境内,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67、乌克兰
东欧西南乌克兰,丘陵低地布相同。
黑土肥沃宜兴农,气候大陆性草原;
克半岛南是黑海①,风景优美“珍珠”赞。
煤锰铁水资源富,顿煤克钢第水电②。
向有“粮仓”之美誊,麦薯玉米向葵甜③。
首都基辅第河畔④,敖德萨港黑海边。
①克半岛,克里木半岛。
②烦煤,顿巴斯煤矿。克钢,克里沃罗格钢铁基地。第水电,第聂伯河水电站。
③薯,马铃薯。向葵,向日葵。甜,甜菜。
④第河,第聂伯河。
68、北美概述
北美美国加拿大,英法后裔英语主。
本地居民印第安,因纽特人居北部。
经济均属发达国,地形可分三大部:
西部高山平行数,海陆板块不稳固;
东部山地和高原,阿巴拉契亚拉布①;
中部平原五大湖,“地中海居美大陆”。
温带大陆气候广,北寒南热少特殊;
西部高山湿气挡,降水自东移内陆;
中部平原贯南北,冬夏气温变化速。
①阿巴拉契亚,阿巴拉契亚山。拉布,拉布拉多高原。
69、北美气候
东部季风区,冬寒夏热雨。
中部大陆性,南北少差异。
西部临大洋,气候类型齐。
夏受飓风侵,冬有寒潮袭。
‘捌’ 世界地理的手抄报
为了更好地迎接地理考试,我们也是需要掌握世界地理知识的。下面搜集了世界地理的手抄报,欢迎阅览!
一、地理:
1.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摄氏度;
2.世界冷极:东方站(南极)最低记录-89.2摄氏度;
3.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达12244毫米;
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间未曾下雨;
5.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年降水量10842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
6.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7.从结构体底部到顶部的最高峰:冒纳凯亚火山(MaunaKea,夏威夷岛,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总高达10203米);
8.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MaunaLoa,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万5000立方公里);
9.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的最高峰);
10.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
11.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新几内亚岛,海拔4884米);
12.太阳系内已知的最高、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奥林帕斯火山(火星,高达约27公里);
13.最长的.陆上山系:安第斯山系(长达7500公里);
14.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达80000公里);
15.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标高112米);
16.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7.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
18.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
二、岛屿:
19.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面积达2166086平方公里);
20.最大的河中岛:巴纳纳尔岛(巴西托坎廷斯,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
21.最大的湖中岛:马尼图林岛(休伦湖,面积达2766平方公里);
22.最大的淡水湖中岛:马尼吐岛;
23.最大的岛中湖中岛:沙摩西岛(苏门答腊岛多巴湖,面积达520平方公里);
24.最大的陨石坑类湖中岛:连尼尼华撤拉岛(加拿大魁北克省,面积达2020平方公里);
25.最大的沙质岛:芬瑟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面积达1630平方公里);
26.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马拉若岛(巴西亚马孙河口,面积达40100平方公里);
27.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最大的沙岛:崇明岛(面积达1200多平方千米);
28.地势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岛上的查亚峰海拔4884米);
29.人口最多的岛屿:爪哇岛(人口达12400万);
30.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鸭脷洲(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8200人);
31.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由印度尼西亚的13000多个岛屿及菲律宾的7000多个岛屿组成);
32.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约有322万平方千米);
33.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
34.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三、湖泊:
35.最大的湖泊及咸水湖:里海(面积达371000平方公里);
36.最大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
37.最大的淡水水体:北美洲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38.最大的人工湖及水库:沃尔特水库(加纳,面积达8502平方公里);
39.最大的湖中岛中湖:马尼图湖(休伦湖,面积达104平方公里);
40.最深的湖泊及淡水湖:贝加尔湖(水深达1940米);
41.最深的咸水湖:死海(水深达330米);
42.最高的湖泊及咸水湖: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
43.最高的淡水湖:玛法木错湖(湖面海拔4585米);
44.海拔最低的湖泊:死海(湖面海拔负392米,是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
45.海拔最高有航线的湖泊及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湖面海拔3812米);
46.最咸的湖泊:死海(湖水盐度达300‰,为一般海水的8.6倍);
47.最古老的湖泊:贝加尔湖(已经在地球上存在超过2500万年);
48.蓄水量最多的湖泊、内陆湖及咸水湖:里海(体积达78200立方公里);
49.蓄水量最多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体积达23600立方公里);
50.蓄水量最多的人工湖:布拉茨克水库(俄罗斯,体积达169立方公里);
51.蓄沥青量最多的沥青湖:彼奇湖(特立里达和多巴哥,面积0.4平方公里,沥青量达1200万吨。);
52.面积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达24.5万平方千米)。
‘玖’ 高中地理知识手抄报资料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拾’ 简单的地理手抄报内容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简单的地理手抄报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壳运动之大陆漂移说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1880~1930)在1912年系统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他认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泛大陆”。中生代由于潮汐摩擦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挤压力,泛大陆开始分裂,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在较重的玄武岩质地幔上漂移,逐渐形成今日的海陆格局。他认为地球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的产物,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滑动时,受到太平洋玄武质基底的阻挡,被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大陆向西漂移过程中留下的残块;格陵兰的南端、佛罗里达、火地岛等弧形弯曲,都是向西滑动摩擦脱落的结果;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等各大山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挤压的结果。
魏格纳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从地质、地形、古生物、古气候和大地测量等方面,详细论证了大陆漂移说。这个假说当时引起了地质学界和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大陆漂移的机制和规律,则有很多学者表示怀疑。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磁极的移动,只有用大陆漂移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大陆漂移说又获得了新生。
地壳运动之板块构造说
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而在近7000万年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红海亚丁湾则是两侧地壳张裂扩张的结果,处于大洋壳的幼年期。我们认识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尚无统一的认识。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是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