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问题.
主要是青藏高原
地势第—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一线
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2. 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限是什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麽
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
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地理界限的一级二级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的地理优势:
1、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携带大量的水汽,深入到内陆较远处,改善了农作物、林木、牧草生长的水分条件。
2、向海倾斜的地势,使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从西向东流向海洋,不仅沟通了东西交通,也沟通了南北方沿海、远洋航运与内河航运之间的联系.
3、东部大平原大体连成一片,大多是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有利于耕作业等生产的发展,成为我国开发程度高、经济文化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的地区。
3. 中国地理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是什么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呢
地形一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形二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 中国地理中,第一、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如图突出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4)地理界限的一级二级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三大阶梯简介:
1、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2、第二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3、第三阶梯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5. 地理界线的分类
按属性可分为:①自然地理界线 。如土壤界线 、植被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
②社会经济地理界线。如行政区界线、经济区界线等。由于地表地域分异现象多为渐变的,故大多数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常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界带,仅少数是清晰的,如行政区界、流域界线、断层构造线等。
按属性分为自然地理界线和社会经济地理界线两大类。前者如土壤界线、景观地球化学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后者如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大都市区的界线等。因地域分异现象大多为连续渐变的,只是分异梯度各处不一。故地理界线除少数(如行政区界线、流域界线、断层等构造地貌界线)较为清晰外,大多数具有过渡性和模糊性。通常在不同地域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过渡地带,地域分异梯度最大,这些转换或过渡带实际上即为相邻地域单位的分界。故严格讲地理界线不是一条把相邻地域单位截然分开、“非此即彼”的线,只是有时根据科学认识和应用目的的需要,把过渡带上变化梯度最大的点的连线作为界线。地理界线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消失或在空间上摆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地理界线这一概念的含义不断拓宽,由地域(空间)界线拓广到非地域(空间)界线,苏联地理学家罗德曼(B. B. Rodoman)等人提出时间界线、分类界线、伦理和法律界线等新的概念。客观地认识和划定地理界线,是地理学揭示地理环境时空有序性规律的重要途径,在应用上也具有很大价值,如确定作物种植界线。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6. 中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的 地理意义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地理意义
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是河流自西向东流,也使许多大河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这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来自东部海洋的湿润气流,直接进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7. 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1。2级。2。3级的分界线都给我。拜托!!要考试了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线是: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
8.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是什么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秦岭、淮河)、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大兴安岭、长城)、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其中, 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影响因素:
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主导因素是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界线B(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主导因素是气候。
界线C:主导因素是降水和地势地形,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9. 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的地理意义及其两侧的地理差异 学霸们求帮助!!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线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
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是河流自西向东流,也使许多大河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这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来自东部海洋的湿润气流,直接进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10. 我国地理一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您好,我给您一份详细的关于地理分界线的资料啊!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稀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3)冬小麦与春小麦种植区的界线:古长城。
8.行政区界线
(1)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2)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3)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4)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5)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6)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7)河北省与山西省的界线:太行山。
9.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有很大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积温
大于4500℃
小于4500℃
年降水量
大于800mm
小于800mm
一月份平均气温
0℃以上
0℃以下
温度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地类型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熟制
一年两熟
二年三熟
分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也有较大差异:
大兴安岭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
降水量
大于400mm
小于400mm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地势阶梯
第三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地形区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季风区
非季风区
内外流区
外流区
内流区
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业
畜牧业
植被类型
森林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