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学习地理,老师让做个地球仪,改怎么做
步骤:
1、首先拿一个乒乓球,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比如赤道,30、60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等等。当然如果你绘画能力很强,在一只完整的乒乓球表面画上世界地图。也可以画上中国地图,不过在乒乓球上画地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画好了地球仪的球,我们还要在两极极点上扎个洞,地球上没这个洞,不过我们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就算是做好了。
2、现在我们就来做地球仪的支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铁丝,折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也可以在半只乒乓球上剪下直径20毫米的球面一块,粘在圆木片上。把直径4毫米的木条用砂纸一端打磨成直径3毫米的光滑圆木条,用胶水粘在球面中心处作底垫。
3、然后把球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球仪就算是做好了。
这只是简易的地球仪,而真正的地球仪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精美的地球仪看普天文地球仪吧。用大头针把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将细钢丝穿过南北极中心,固定在支架两端,使地球仪能围绕轴心自由转动。
4、简单的地球仪就制作完成了,地理知识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在地球仪上画上经纬度,涂上颜色,简单的做完了,以上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适合大家制作。
⑵ 怎样利用地球仪来学习地理
看各大洲、大洋、国家、地方,海峡、大河、山脉、及其经纬度。还有地球公转自转什么的
⑶ 快高考了,该如何给孩子补习地理学科
如果补习的话,最好扩宽他的知识面,多看书。要善于把生活中的融入学习中,要记住,要让孩子爱上这门科目才是最好的方法。具体你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1、回看教材
对照地理教材的目录,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现。再对照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试范围,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逐点进行具体回顾,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要求理解的内容,能否说明“为什么”;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否懂得“应用”。 要特别注意,课本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试题中是如何体现的,以便掌握解题思路。例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2、回看地图
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于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回头看看地图,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复习方法。 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的地图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山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回头看看所练的各种与图有关的考题类型。如:地理景观图、地形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形在试题中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需的。
3、回看解题方法
要让孩子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讨论法、极端假设法等,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之所在,以及各种试题应答策略? 解题程序与拓展的思维递进。讲解时应着眼于知识点的剖析和整理,告诉学生怎样运用已有的知识,怎样发现解题条件(隐含的和明显的),利用条件用何种思路、方法解题。
4、回看解题错误
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考前有针对性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如看过去考卷中错解的题,分清错误类型(知识型、方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解分析等,分析导致失误主要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失误,避蹈覆辙。
⑷ 怎么看地球仪的方位
方法一:确定一个点,然后根据这个点在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本原则来判断方向。
方法二:利用经纬线来辨别,两个经度相比较,东经在西经的东边,东经大的在东边,西经小的在东边;北纬大的位于小的北边,南纬大的位于小的南边。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然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
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4)如何教孩子看地球仪做地理题扩展阅读:
地球仪教学作用
地球仪在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它常用来说明以下内容:
一、地球。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经纬线分布特点。
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三、世界海陆。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认识六大板块位置,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⑸ 怎样学习好高中的地理,主要是地球仪,晨昏线还有判断日期,计算时间等等,大多为必修一的内容
中学地理知识趣味记忆方法
地理知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广,很多同学乐学地理,但又害怕记忆地理知识。现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既有趣又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1.比喻记忆法 是指把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例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时,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 2.字头记忆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来完成记忆的方法。例如:记忆八大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这样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3.谐音记忆法 是指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联想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方法。对于难记忆的地理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便于想象,能极大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收到“记中乐,乐中记”的艺术效果。 如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铬、锰等,可以采用“铁哥们”作谐音记忆。 又如类地行星主要成分是氢、氖、氦,可以采用“勤奶孩子”作谐音记忆。 又如记忆江河年径流总量排序时,可以这样:“径流巴西,俄(我)加(家)(有)美印(人)尼(你)中吗?”。 又如记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时,可以这样“氧(养)硅(闺)铝(女),铁(贴)钙(给)钠(哪)钾(家)镁(美)?”。 又如记忆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时,可以这样:俄(我)新(心)中美澳,阿蒙(门)。 又如记忆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以这样:美加法(深)澳阿,该出口时就出口。 4.接近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接近联想有助于我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凝聚力。如复习亚马孙平原时,从同一地理空间进行联系,想到亚马孙河,全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树种丰富,破坏严重,“世界肺脏”作用正在不断减弱。又如,记忆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在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想到北半球的反气旋是顺时针方向流动,东西风向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5.类似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我们发现地理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如里海与日本的面积大约都为37万平方千米。又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对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的记忆方法。通过对比联想,有助于我们比较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强记忆。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都相反,学习时,只需精记一种即可。 7.从属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凝聚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关系联想,引导思考、理解地理知识彼此之间的关系,使思考问题有明确的方向,感到有些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如因果关系:地理自转→地转偏向力→盛行风向→洋流的流向;从属关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8.聚散联想记忆法 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知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方法。包括聚合联想记忆法和发散联想记忆法,互为逆过程。运用聚散联想记忆法有助于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建立地理知识的“联想集团”。如有关赤道的知识,可运用发散思维从下列各点进行说明。 地理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最低的纬线; 距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纬度划分的起始线; 地转偏向力为零的纬线; 仰望北极星仰角为零的纬线; 全年昼夜平分的纬线; 地理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纬线; 反之,运用聚合思维可以说明上述所指纬线都是赤道。 9.形象联想记忆法 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形象联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记忆。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又如意大利的轮廓图像高跟靴子。 10.奇特联想记忆法 是指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联想方法,把零散的地理知识串到一块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物象的记忆方法。通过奇特联想,能增强知识对我们的吸引力和刺激性,从而使需要记忆的内容深刻地烙在脑海中。如柴达木盆地中有矿区和铁路,记忆时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打(卡),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运送到茶卡。”
怎样学好中学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7、要结合图表把地图或是地形图放在自己的床头,每天观察一到两遍,老师讲课要努力记住老师的要点,顺便把一些不重要的文字也要扫一眼,最重要的还是你要有对地理学的兴趣,这样你会事半好几成功倍!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门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可分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风土人情。
⑹ 如何教小孩子学习地球仪跟国家
现在的父母都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而点读书,看图识字等就是孩子启蒙教育,父母的首选。地球仪也是注重智力开发的父母给孩子的益智玩具之一。让孩子从小知道一点地理知识,对他以后的成长,培养世界观是很有好处的。 看到有人问“怎样教小孩子看地球仪”的问题。我就想到了点读地球仪。通过一只点读笔,在地球仪上一点,就有语音介绍点到的地方,介绍地理位置,介绍风土人情等等。而父母就是陪伴在孩子身边陪着他玩就是了。这是一款适合7岁以上儿童的地球仪。 而对更小的孩子,则有智多星品牌的幼教点读地球仪。风趣的儿童语音带着孩子环游世界,认识全世界着名的动物,植物。丰富的内容更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简单易用,绿色环保。同时配备多本点读书,适合幼儿启蒙教育,是孩子们的首选启蒙用品。
⑺ 例举地理的教法和学法!
地理3点基本教法和学法:1、要学会看地图——立体的地球仪,可以让自己建立立体的思维方法,地理的知识是立体的;平面的行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带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交通图……;会看地图就已经学会30-50%的地理...
⑻ 初一地理,如何才能让学生看懂经纬网
初一的学生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和全面。方法上一是要将知识从抽象变为形象,策略性地创造课堂情境;二是面对经纬网问题建议精讲细讲,并注重知识的巩固。课堂讲解方面,如果经纬网作为专题课程,则具体来说一是要每位同学都过手一遍地球仪,让学生自己来熟悉甚至描述经线与纬线的大体感官特点。二是老师示范,教学生亲自画出地球仪经纬网,这里包括赤道侧视图与极点俯视图。三是注重课件的演示,老师提前做好课件,搜集或制作素材。
⑼ 初一地理地球仪怎么做
把乒乓球两头用烧热细铁丝烫两个洞。注意最好烫在两个半球的中间,这样原来两个半球的合缝正好做赤道,也比较美观。画上几条经纬线和大致陆地轮廓。
用一头铁丝弯个圈(不必圆,只要能放稳就行),做成个有点象蟋蟀网的样子。那根树着的柄向圈内倾斜大概25度,象征地球倾斜的自转轴。在近底圈约1厘米的地方捏上一点点橡皮泥,不让乒乓球落到底。这样地球仪座子就成了。
把乒乓球串入铁丝架子,剪去过长的铁丝就完成啦!
把以上的乒乓球改成足球
篮球也可以太小了吧!先画出经纬网,再根据经纬网画出各大洲的轮廓,不太可能很快做成。
⑽ 如何让孩子学好地理
首先要让他感兴趣,让他看一些地理相关的视频,例如国家地理节目,如果地理学得好的人,心中都装有一个地球仪,让他熟悉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个一定要他独立思考,用一些有智慧的题来启发他,逐渐地,他的地理就会好了,这可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