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地理怎么求太阳高度角和日期!!!!!
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90度—(当地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之间差的纬度数)。
以北纬40度为北京的纬度,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度26分
下面以夏至为例说明:
夏至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交为:90度—(40度—23度26分)=73度26分
下面以冬至为例说明:
冬至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交为:90度—(40度+23度26分)=26度34分
⑵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1)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它每日都在变化,正午时太阳高度是最大的。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就是该日最大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天文上的好多距离都是角距离,不用实际距离)。这些内容高一学。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有公式:h=90°-【该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黑色中括号是绝对值符号)——如果觉得复杂,就记住每离开太阳直射点111千米(1°大圆),太阳高度减少1°。
冬至日h=90-【30+23.5】=36.5°
(3)只要理解了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即公式),很容易理解:
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大,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小于0
⑶ 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H当地=90°—纬度差(所求地点纬度与直射点所在纬度的纬差)
[*同一半球,纬度相减,反之相加]
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太阳赤纬与地理纬度都是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sin
h=sin
φ
sin
δ+cos
φ
cos
δ
cos
t
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角为0,以上公式可以简化为:
sin
h=sin
φ
sin
δ+cos
φ
cos
δ
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sin
h=cos(φ-δ)
因此,
对于太阳位于天顶以北的地区而言,h=90°-(φ-δ);
对于太阳位于天顶以南的地区而言,h=90°-(δ-φ);
二者合并,因为无论是(φ-δ)还是(δ-φ),都是为了求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差,不会是负的,因此都等于它的绝对值,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h=90°-|φ-δ|
⑷ 高一地理中的太阳高度角怎么算,具体一点
“90度减去纬度差”,这个方法最直观。当年我们老师这样教效果比较好。
纬度差就是“直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纬度”之间的差,准确地说是差的绝对值。
例如,直射点在北纬23.5度时,
求1、北纬30度的高度角。2、南纬30度高度角。
第一种情况下,纬度差30-23.5=6.5,所求结果就是90-6.5这个值;
第二种情况下,纬度差23.5+30=53.5,所求结果就是90-53.5。
至于书上那个公式,实质就是如此,但由于它采用了希腊字母,还有什么取正负之类的,反而不直观。其实就是规律在于,直射点就是90度,其它的地方如果离它远了多少度(纬度),太阳高度角就减少了多少度(角度)。所以结果即90减去纬度差
⑸ 正午太阳高度角怎么求
正午太阳高度角=90度-│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取值原则: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
例如:求北京(北纬40度)在夏至和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H=90度—│(+40度)—(+23度26分)│=73度26分
冬至:H=90度—│(+40度)—(—23度26分)│=26度34分
求太阳直射南纬10度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0度的地区纬度:
70度=90度-│当地纬度—(—10度)│
当地纬度=+10度
当地纬度=—30度
所以太阳直射南纬10度时,北纬10度与南纬3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为10度
⑹ 高一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怎么计算
楼上说的是对的!我再详细点:首先,找到太阳直射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个纬度),然后,找到要求的那条纬线,用九十度减去(此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的绝对值)。最后就是结果了
⑺ 高中地理计算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1.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注:出现极昼时:
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 |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 “-”号)
4.寒带,温带: 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黄赤交角
热带: 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该地的纬度